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Search documents
机器人业务放量,奥比中光前三季度营收增长超100%!未来5年产能将升至500万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7 03:56
Core Viewpoint - The company, Obi Zhongguang, report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its third-quarter earnings, with a revenue increase of 103.5% year-on-year, indicating a strong recovery and operational improvement in its core business segments [1][2]. Financial Performance - For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2025, the company achieved a revenue of 714 million yuan, with a net profit of 108 million yuan and a non-recurring net profit of 68.57 million yuan, marking a turnaround from previous losses [1][4]. - In the third quarter alone, revenue reached 279 million yuan,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02.49%, and a net profit of approximately 47.83 million yuan, reflecting a 33.32% increase from the previous quarter [1][2]. Business Growth Drivers - The company has seen rapid growth in its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payment verification, and various robotics sectors, driven by improvements in the upstream 3D visual perception supply chain and the expansion of downstream application scenarios [2][4]. - The biological recognition and AIoT sectors have emerged as core growth engines for the company, with significant collaboration with ecosystem partners to develop smart terminal device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5][6]. R&D and Manufacturing Strategy - The company has focused on enhancing its R&D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ineffective cost inputs, with an average R&D investment of nearly 70% of annual revenue from 2022 to 2024 [4][9]. - A recent fundraising plan aims to raise up to 1.918 billion yuan to strengthen its R&D platform for robotics AI vision and spatial percep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to establish a manufacturing base for AI visual sensors and smart hardware [9][10]. Market Position and Future Outlook - The company has achieved over 70% market share in the domestic service robot and commercial/industrial mobile robot 3D visual fields, indicating strong competitive positioning [10]. - Future plans include increasing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for 3D visual sensors and consumer-grade application devices to 5 million and 2 million units, respectively, targeting high-demand automation scenarios [12].
K-ScaleLabs产品与工程负责人离职!创立GradientRobotics新公司聚焦美国机器人与物理AI关键难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6 10:03
具身智能独家报道,10月21日,美国K-Scale Labs产品与工程负责人@JingxiangMo在X平台宣布,自己已 于今年9月离开一手创办的K-Scale Labs,并计划创办新企业,专注攻克美国机器人技术与物理人工智能领域 的迫切关键问题。 JingxiangMo在X上透露,K-Scale Labs 任职期间,曾主导创建 K-Bot 和 Z-Bot 两大项目,并组建了一支世 界级团队。这支仅 10 人的团队在不到 8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行业内多数人认为需数年才能达成的目标。 覆盖硬件设计、生产制造,以及操作系统、强化学习 /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RL/VLA)的全流程开发,成功打 造出美国首批两款开源、可大规模生产且面向开发者的人形机器人,目前相关产品已交付首批客户。 此外,JingxiangMo十分感谢本(Ben)、Rui、帕维尔(Pawel)的指导与支持,同时致谢开源社区、合作 伙伴、供应商及各界友人的鼎力相助,称正是这些支持让相关项目得以落地。 对于行业发展,其指出通用型机器人技术是当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团队已明确该问题的解决路径,类比自动 驾驶技术的突破历程,认为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终将被攻克 ...
让瘫痪患者重新行走!脊髓电刺激+康复机器人 | Science子刊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6 10:03
瘫痪患者重新行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 Science Robotics 上发表重磅成果: 通过将脊髓电刺激技术与康复机器人相结合,成功帮助 多名瘫痪患者恢复了行走能力 。 这项研究的核心创新在于开发了一套 可植入的闭环脊髓神经假体系统 ,能够与各种康复机器人无缝对接,在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行走和骑行训练时,精准激活其 神经肌肉系统。 更令人振奋的是,经过这种增强型康复训练后, 即使关闭电刺激,患者的神经功能仍能持续改善 。 这意味着该技术不仅能暂时恢复运动功能,还能促进神经系统 的长期重塑。 ▍ 康复机器人遇到的瓶颈 康复机器人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从Lokomat外骨骼到多方向重力辅助系统,各种设备层出不穷。然而,这些先进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却遇到了一个根 本性难题: 瘫痪患者无法产生足够的肌肉活动 。 研究团队指出,步态康复的核心机制是促进神经系统的活动依赖性重组。这需要神经肌肉系统的强烈、协调和重复激活。但对于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患者来说,即 使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被动运动,其肌肉活动仍然非常微弱。 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功能性电刺激(FE ...
宇树、智元人形优美舞姿背后密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6 10:03
当宇树 最新 H2 人形机器人踩着节奏跳出 跳舞 ,当智元机器人 G2 的灵巧手稳稳 拉弓射箭 , 这些看似流畅 的 " 拟人动作 " 背后,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核心支撑 —— 动捕技术。 在 202 5 年 IROS 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展览会上,青瞳视觉展出的光惯混合动捕设备成为焦点: 它仅用 2 ~ 3 台相机就能精准捕捉手指关节的细微动作 ,还能在玻璃、金属等强反光环境下稳 定工作,一举解决了传统 动捕 " 遮挡丢数据 "、" 惯性飘移 " 的行业痛点。 张海威解释 , 运动智能的核心是让机器人掌握平衡与协调, 比如走路时重心如何转移、转弯时关节如何配 合,这些数据都需要通过高精度动捕采集。而比会跑会跳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的作业智能 , 也就是 " 会干活 " 的能力。这也是智元、优必选等企业研发灵巧手的核心诉求。 据悉, 青瞳视觉早在去年就推出了光学手指动捕设备,能捕捉人类手指屈伸、抓握的细微动作, 国内 例如灵 巧智能等 多数灵巧手企业都在使用这套设备训练机器人。 " 比如抓杯子,人类手指会根据杯子的形状调整力度,指尖关节的弯曲角度误差不能超过 1 度,传统动捕根本 做不到这么精准。 " 张海威举例, ...
当双足机器人学会飞行,现实版《机甲纪元》还有多远?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6 10:03
你是否曾想象过《钢铁侠》中的飞行战甲成为现实,或是《变形金刚》中的空中激战在眼前上演? 不久前,央视军事发布的 AI短片《机甲纪元》引发广泛关注, 短 片中歼 -10C、运-20等战机化身机甲,再 次点燃了公众对"人形钢铁巨物"的期待。 尽管载人机甲仍处于概念阶段,但科研领域已迈出实质性步伐。近年来,多个研究团队致力于让双足机器人 "飞起来",相关技术正逐步从科幻走向实验室。 浙大湖州研究院 浙大湖州研究院在近日举办的 2025IROS大会上,对外公开展示了其飞行人形机器人研究理念,并展示一款 搭载喷气推进系统的人形机器人方案。 同时展出的喷气飞行背包则面向更实用化的应急场景。据了解,该喷气飞行背包是一款新型结构飞行器,以 3 组涡喷发动机为动力、煤油或柴油为燃料,主要通过单人背负主体、双手各握持一组推进器的方式,实现单人 飞行,可进行应急救援、引水员登船、应急巡查以及体育演出、极限运动等场景应用。虽然其形态与人形机器 人不同,但推进系统与稳定控制上的经验均具有共享价值,将为未来国内飞行人形机器人平台建设打下基础。 加州理工学院 一 支 来 自 加 州 理 工 学 院 的 研 究 团 队 , 受 鸟 类 在 ...
IROS2025视触觉结合磁硅胶的MagicGel传感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6 10:03
在目前的视触觉传感器领域,VBTS的力估计精度受限于相机接收接触表面三维空间形变信息的缺失。有研究 者使用双层标记点来提升触觉标记点密度,到使用颜色叠加方式改进触觉传感器的传感原理,但双层标记生产 和制造难度大,且视觉传感原理的固有特性——光学形变特征与接触力间的非线性映射易受环境扰动影响,利 用双层标记的方式无疑是降低了接触的稳定性。此外,还有研究利用使用双目相机(双目系统)和结构上的改 进,接收更丰富信息形成来提升力估计精度,但不利于集成。具体而言,现有方案面临双重困境:(1)复杂 光学结构与传感器微型化需求存在根本性冲突;(2)传感原理改进引起的工艺复杂化导致传感器泛化能力不 足。 IROS 2025论文提出了 视触觉结合磁触觉的MagicGel传感器。 通过引入磁传感模态构建视觉-磁场异构数据 融合框架。其核心在于利用磁场信息补偿视觉图像的信息缺失,通过视、磁关联建立更完备的接触力学表征体 系。 MagicGel 的主体结构如 图 1 所示。其结构主要分为:涂层、强磁颗粒标记点、弹性体、灯带、霍尔传感器 和相机。此外还有接收视觉图像和磁场信息的接收模块。 MagicGel 的整体尺寸为 31*31*2 ...
打破常识!把“系统缺陷”变神器,谢菲尔德大学曹林教授团队提出HasMorph新范式,靠2根驱动绳破解狭窄空间探索难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6 04:00
迟滞是指系统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状态的现象。 HasMorph通过 主动利用摩擦引起的迟滞效应, 仅调整两个肌腱执行器的加载顺序与幅度,即可获得多种不同的机器人形态,实现机器人可逆、多段弯曲的变 型 而无需增加驱动器数量。这一方法突破了传统上依赖更多执行器实现灵活变形的设计思路。 为实现 HasMorph , 研究团队 还设计了一种 倒置 锯齿形腱鞘传动机构 ,并结合尖端生长机制,使机器人 能够在探测环境中实现 "领航跟随"式的灵活、无摩擦运动。实验结果显示,该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具有 优异的适应性与操作灵活性。 该研究不仅 解决了尖端生长软体机器人的转向及形状驱动难题, 还 提出了一种紧凑、高灵活性的软体机器 人驱动方案。 传统上,迟滞现象通常被视为系统误差或不稳定因素,而 该研究则从正向角度利用 迟滞 特性 拓展了其在软体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边界 。 在人类难以进入的 狭窄 空间中进行操作,一直是机器人技术面临的一项标志性挑战。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将 有望在多个领域提升任务实施的可行性、安全性、效率与经济性,例如微创手术、地下管道(水 /石油/天然 气)维护,以及飞机机翼和发动机的航空航天检测等。 蛇 ...
元化智能首席科学家孟庆虎院士荣获Harashima大奖:中国大陆学者首次问鼎国际智能机器人及系统领域最高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5 13:31
10 月 23 日,在中国杭州举行的 2025 IEEE/RSJ 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 IROS 2025 )上,元化智 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孟庆虎院士荣获 IROS Harashima Award for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创新技术奖),成为该奖项自 2007 年设立以来的第十二位获奖者,同时也是 中国大陆学者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IROS Harashima Award 是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个人荣誉之一,旨在表彰在机器人与智 能系统方向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该奖项由国际机器人学术界权威专家委员会严格评选,代表全球机 器人技术创新的最高水准。孟庆虎院士此次获奖,是对其在医疗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感知与智能技术方 面取得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 ▍ 推动 IROS 发展,助力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创新中心 作为中国机器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孟庆虎院士长期致力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技术进步。 2005 年, 他与张宏院士共同主办 IROS 2005 ,当时参会人数约 800 人;而 2025 年在杭州举办的 IROS 大 ...
杀出重围!常州这家企业冲击港股,要抢“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一股”,毛利率碾压同行!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5 13:31
它就是微亿智造 —— 2024 年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商, 其 用 能 " 开箱即用 " 的工业具身 智能机器人( EIIR )产品, 实现了增长破局。机器人大讲堂试图 拆解这家 " 工业机器人新势力 " 的崛起 密码 : 它如何破解行业痛点? 为何能在 3 年里实现营收复合增长 64.7% 、 EIIR 业务增长 183.4% ? 又藏着怎样的战略布局? 当传统工业机器人还困在 " 柔性不足、编程复杂、部署昂贵 " 的死循环里, 3C 电子、新能源汽车工厂还在 为 " 产品迭代快、产线切换难 " 发愁时, 一家来自常州的企业已经带着解决方案递表港股,要抢下 " 工业 具身智能机 器人第一股 " 的头衔。 ▍ EIIR 的增长密码 在 "具身智能"概念普世之前, 其实 微亿智造 就 一直 在 构建 "手、眼、脑、云" 的 全链条技术站, 以工 业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助力工业企业快速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 2018 年,微亿智造在 江苏 常州成立,从一开始就没走传统机器人的老路 , 它 希望 通过将工业机器人控 制算法与人工智能算法深度结合,使工业机器人 能够与其工作环境进行实时 感知、学习与 交互 ...
IROS2025具有多种抓取模式与磁触觉感知能力的仿生机械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5 13:31
在生物学上人类手指的构型对抓取大小适中的物体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刚性的骨架外侧包裹着柔软的肌肉组 织,为柔性物体的抓取提供良好的缓冲减震功效,嵌入肌肉组织的各个感受器负责提供手指在抓取物体时的触 觉反馈。基于此类感受机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式仿生机械手,其仿生手指将磁性硅胶皮肤与刚性骨 架相结合,并在指尖集成真空吸盘,通过钢绳配合丝杠螺母机构实现手指关节的耦合连接,基于此类设计使得 机械手拥有包裹式、平行式和吸附式三种抓取模式。 手指内部集成的霍尔传感单元可以检测手指外侧磁性硅胶薄膜的形变情况,通过检测硅胶的三轴磁场可以实时 的检测机械手的抓取信息。此外,柔软的磁性硅胶层在抓取过程中可以提供一定的柔顺适应性。 混合了磁粉后的硅胶其内部会充斥着杂乱无章的无磁性磁粉颗粒,而在对硅胶薄膜进行单向充磁后,其内部的 无磁性颗粒便会转化成磁性颗粒 并在硅胶外侧形成规律的磁场,硅胶薄膜在与外部物体接触形变时,其内部 磁性颗粒的朝向便会发生微小的变化,从而改变整个硅胶外部的磁场。 通过霍尔传感器对磁性硅胶薄膜的实时检测可将抓取物体分成四个阶段,包括靠近物体、夹紧物体、 抓起 物 体以及放开物体。在前两个阶段数据的上升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