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Search documents
370克!全球最轻量产灵巧手背后,人形机器人普及的关键密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8 11:10
Core Viewpoint - The development of Tesla's third-generation humanoid robot, Optimus, has been delayed due to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a dexterous hand, which is crucial for the robot's functionality and market application [1][3]. Market Overview - The global market for dexterous hands is rapidly expanding, with projections indicating a market size of 700 million yuan by 2025 and potentially exceeding 20 billion yuan by 2030 [3][21]. - Dexterous hands account for 15%-30% of the total cost of humanoid robots, making their development and cost reduction critical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oid robots [3][17]. Product Innovation - The Linker Hand O6, developed by Lingxin Qiaoshou, weighs only 370 grams and can support a load of 50 kg, setting a record for the lightest mass-produced dexterous hand globally, priced at 6,666 yuan [1][4][17]. - The design of Linker Hand O6 targets medium-sized humanoid robots (1-1.6 meters tall) and emphasizes a "lightweight yet powerful" approach [4][7]. Technical Challenges - Achieving extreme lightweight in dexterous hands involves overcoming multiple technical challenges, including material selection and structural design [9][10]. - The use of advanced materials like PEEK and magnesium alloys has been pivotal in reducing weight while maintaining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10][18]. Application and Impact - The lightweight design of Linker Hand O6 enhances th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of humanoid robots, making them more effective in interacting with the physical world [7][15]. - In the prosthetics field, the reduced weight of Linker Hand O6 significantly improves user comfort and willingness to us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prosthetics that often exceed one kilogram [7][15]. Cost Reduction and Market Accessibility - The price reduction of dexterous hands, exemplified by Linker Hand O6, is expected to facilitate broader adoption of humanoid robots across various sectors, including industrial and service industries [17][20]. - The cost of high-performance dexterous hands has historically been a barrier to commercialization, with previous models priced at tens of thousands of dollars; however, the new pricing strategy aims to make these technologies more accessible [17][20]. Future Trends - The dexterous hand market is projected to grow significantly, with estimates suggesting a market capacity of 760,100 units and a market size of 1.706 billion USD by 2024 [21]. - Future developments in the dexterous hand sector are expected to focus on standardization, application-specific designs, and integration of AI technologies, enhancing their functionality and market appeal [22].
加技不加重!韩国团队开发mR-ES,解决昆虫机器人微型化两大死穴!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8 11:10
昆虫级爬行机器人以自然界昆虫为仿生对象,具备多足爬行能力,能适应复杂崎岖的地面。同时,因体积小 巧、行动灵活,在地震、火灾后的废墟,管道内部等诸多领域,昆虫级爬行机器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 应用需求的扩展,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增加驱动自由度以提升机器人在环境操控方面的能力,从而拓宽任务执行 范围。然而,传统设计中每增加一个执行器往往伴随体积与重量的上升,限制了机器人的机动性与应用场景。 为应对这一挑战,部分研究转向可重构结构设计,采用锁定机构实现选择性关节锁定,从而在单个执行器驱动 下实现多种运动构型,此类方法在降低系统质量与体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结构上常依赖杠杆臂放大微小 位移,导致系统复杂度提高。近年来,静电吸附技术被引入作为离合机制,利用高压电场下的介电材料粘附力 实现紧凑型离合功能,这类设计虽在部分手部、臂部及足踝结构中取得进展,却面临层间错位、运动范围受限 等问题。部分研究尝试通过分离转子和定子结构实现旋转离合,然而其实验样机尺寸与重量仍较大,难以集成 于目标尺寸在 30厘米以下的昆虫级机器人系统。 离合器层在小型化过程中面临平面外位移迅速减小等技术瓶 颈,制约了微型化发展。 ▍提出mR-ES, ...
快讯|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将表决;Optimus亮相时代广场智能分发糖果引围观;震裕科技21.1亿投建项目布局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8 11:10
1、 特斯拉Optimus亮相时代广场智能分发糖果引围观 3、 宝馨科技拟控股机器人企业开辟增长新航道 近日,江苏宝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1.5亿元,净利润-5445.58万元,处 于战略转型调整期。不过,市场更关注其在机器人赛道的布局。近期,宝馨科技以1800万元自有资金增资 控股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有限公司,持股81.82%并实现并表。苏州集萃技术积淀深厚,在协作机器人、人 形机器人领域成果显著,2025年上半年营收大幅增长且扭亏为盈。此次跨界与宝馨科技现有新能源业务协 同,将推动智能化升级。随着3000台协作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宝馨科技正从单一制造商向综合服 务商转型,短期业绩调整或为长期增长蓄力。 近日,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在纽约时代广场亮相,为路人分发软糖,引发围观。据悉, 特斯拉在纳斯达克大厦前展示全自动驾驶电动轿跑Cybercab和Optimus机器人。分发时,Optimus从桌上 拿起红黄小袋软糖递给路人,虽偶有掉落糖果,但能自行捡起,初步展现自主反应能力。特斯拉董事会主 席称曾在实验室见其折叠衣物,证明有复杂动作能力。此次演示Optimu ...
Science重磅:1毫克机器人偷师水虫,伯克利等破解毫秒变形密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8 11:10
水面上有一种神奇的小虫子,它能在 50毫秒内完成9 6度 急转弯 ,速度达到每秒120个身长!这种叫 波纹蝽 (Rhagovelia)的水生昆虫,身长只有几毫米,却能在湍急的溪流中如履平地。它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的Victor M. Ortega-Jimenez教授联合 佐治亚理工 学院 和 韩国亚洲大学 的研究团队,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他 们还根据这个发现,造出了一个仅重 1毫克 的仿生机器人"Rhagobot" ,成功复刻了小虫子的超能力。 这项研究发表在 顶级期刊《Science》 上,题为"Ultrafast elastocapillary fans control agile maneuvering in ripple bugs and robots"。 ▍ 水面机动的关键:自适应扇形结构 波纹蝽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中间那对腿末端长着的一把特殊"羽毛扇"。 这把扇子有个逆天的功能: 完全不需要肌肉控制 ,纯靠 水的表面张力就能自动开合! 研究人员用扫描电镜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扇子由多片扁平丝带状的"小羽枝"(barbules)和"羽支"(barbs)组成,每根上面还有 倒钩相互连 ...
人形机器人排位赛,宇树、乐聚、智元都做对了什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8 03:22
虽然同处一个赛道和梯队,这三家打法却各有差异,各自代表了不同技术和战略线路的整合。 ▍ 上游 布局打法各有千秋 在上游技术研发与核心部件领域,三家公司 的 策略分明。 宇树科技代表了技术尖刀型的聚焦策略, 公司产品主要由技术驱动,走的是一条硬件先行的路线。它追求技 术的前沿性,同时扎实地打磨硬件、控制成本,这使得 其战略重心始终放在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的运动控制 算法上。凭借在动态平衡与高爆发力运动方面的显著技术优势,宇树 一度 在全球科研和极客消费市场建立了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智元选择 的是 场景深耕型的技术路线, 其核心战略可概括为 技术产品化与生态杠杆化,即不仅追求前沿技 术的突破,更致力于将技术转化为可量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并通过构建开放生态来撬动更广泛的产业 资源 ,智元机器人的打法融合了极客精神与商业智慧,它既能在技术上深入攻坚,做出仿生手、氮化镓关节 等亮点,又能在商业上保持清醒,通过被集成策略和生态建设最大化自身杠杆效应,优势在于聚焦核心、迭代 迅速、生态扩展性强。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政策护航与技术突破的双重催化下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当前, 宇树科技 、 智元 机器人、 乐聚机器人 ...
人眼级仿生眼球?国防科大开发1.8克BES,实现微型化与功能集成度兼具!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8 00:00
然而,这类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子与计算等多领域技术的高集成度智能微系统,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 受制于传统运动部件的制造方法与驱动方式,视场调节机构的设计仍主要依赖 于 全刚性结构与微型驱动电 机。 此类结构通常体积较大(数十立方厘米)、重量较重(数百克),严重限制了机器人头部的有效负载能 力,并阻碍了其在对于尺寸、重量 更 为敏感平台(如紧凑型仿生机器人)上的应用。 因此,开发能够在光学成像系统、视场调节机构与目标识别算法之间实现协同优化与多维性能深度集成的仿生 视觉系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该系统应兼具轻量化紧凑型结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 大视场多自由度动态调节特性以及强大的环境适应性。 ▍ 开发 BES 视觉系统:实现具有人眼解剖学等效特征的仿生眼球系统 针对仿生视觉系统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吴学忠教授与肖定邦教授团队受人类眼球 生理结构启发,研制出一种基于三自由度折纸机构的新型仿生眼球系统( BES ),成功突破了传统机电式仿 生眼球在物理尺寸与功能集成度之间难以权衡的技术瓶颈。 BES 在视场调节能力方面达到人眼水平,单眼视场范围超过 151.6° × 151 ...
具身智能落地第一件事,做什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7 09:00
作为一种 " 能思考、能感知、能行动 " 的智能系统 ,具身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热词,各国争相加入这场关乎科 技未来的角逐。强于基础模型与算法创新的美国正抓紧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支持体系,英伟达、 英特尔、特斯拉等巨头, Figure AI 估值跃升至 390 亿美元, skild AI 、 Physical Intelligence 等新兴创 企频频展示在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技术上的突破。 凭借全球最完整的机器人供应链体系,中国也是具身智能牌桌上的核心玩家。 2025 年以来,我国具身智能初 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并且快速拿到融资。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 7 个月,我国具身智能领域已发生投 融资事件 108 起,公开融资规模超过 271 亿元,数量与金额均超过 2024 年全年。 除了初创企业,阿里、 京东、腾讯等 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 , 北汽、上汽等 汽车 巨头 ,美的、奇瑞、小米、亿嘉和、领益智造等制 造企业也 先后 切入 具身智能赛道,推动 产品在 商业化 场景 落地 。 在具身智能的技术驱动下,我国的机器人行业形成了两条明确的产业路径。 一是 机器人产业告别了对人类形 态的盲目模仿,转向以场 ...
全球首款!这只中国灵巧手:能帮你洗菜洗碗,还能潜万米深海作业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7 03:56
灵巧手赛道卷来卷去,终于有防水的了! 在 灵巧手 技术 性 能不断逼近人手的今天, 一个长期制约灵巧手普及的重要瓶颈仍未被突破—— 防 水 。 这一问题不仅 限制了 各类型机器人 在厨房洗菜、洗碗等涉水场景的落地,也阻碍了 灵巧操控技术 向水下精 细作业等更复杂环境 的延伸。 近日,这一困境被彻底打破。中国初创公司黑漫科技推出 全球首 款 防水灵巧手 WA 系列 ,不仅填补了全球 市场空白, 更有望 解锁从日常生活到极端环境的全场景作业能力,重新定义机器人的作业边界。 ▍ 破局:从 IP68到万米深海的技术突破 公开资料显示,黑漫科技 WA系列灵巧手包括两个版本: 标准版 和 工程版 。 IP68标准版旨在应对日常生活场景, 例如 洗碗、洗菜、洗衣服、做咖啡等 ;而深海工程版是为 水下作业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例如 海洋牧场养殖、深海科考、水下工程作业、水下考古、水下救援等。 深海工程版 可承受 3 00m、 10 00m、 30 00m、10000m不同等级的深海压力 ,最深 可在 全球最深点 马里亚纳海沟 作业 。这个深度下,指甲盖大的面积要承 1吨重量(约1辆家用轿车),普通设备会瞬间失 效。 从概念 ...
快讯|松延动力“小布米”3小时卖掉200台;全球首例跨国远程机器人心脏介入手术完成;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暨应用推广中心启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7 03:56
1、 松延动力人形机器人3小时卖掉200台 近日,松延动力公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小布米"首发销售数据,成绩亮眼。其"小布米"购买链接上架仅短 短3个小时销量便突破200台。据了解,"小布米"定位独特,被企业称为"全球首款万元内高性能人形机器 人",定价仅9998元,价格优势明显。松延动力相关人员姜哲源称,发布"小布米"旨在人形机器人全面走 进家庭服务之前,先为用户带来情绪价值。此次销售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这款万元内高性能人 形机器人的关注与认可,也为后续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市场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2、 全球首例跨国远程机器人心脏介入手术完成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实施全球首例跨国远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心脏介入手术。中法专家 借助远程控制平台,跨越超1万公里,实时联动、同步操控位于厦门导管室的机器人系统,为患者完成二 尖瓣修复术(TEER)。手术中,在法专家实时接入厦门系统精准导航操控,厦门导管室内机器人精确运 转,团队实时监测。手术约1小时,信号稳定、操作精度达亚毫米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出院。该手术 极具挑战性,此次采用的机器人系统由厦心医院自主研发,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手术获波尔多大学医院 ...
像飞蛾扑火一样定位悬停!仿生飞行器最新突破!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7 03:56
近日,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团队搞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仿蛾 扑翼无人 机 。 它最大 的 亮 点是用了 极值搜索 (Extremum-Seeking)反馈控制,简单说就是 不需要AI、不需要复杂模型,靠着简单的反馈机制就能实现稳定飞行。 硬件配置上,它有四个金属丝和织物做的翅膀,通过高速独立扑动来控制飞行姿态——快到肉眼只能看到一片模糊,跟蜂鸟似的。 功能方面很有意 思: 能悬停、能倒着飞,遇到风或障碍物会自动调整,还能跟着移动的光源走。 飞行时会有点小晃 悠,但这不是缺陷而是特意设计的——系统需 要这 种扰 动来不断优化飞行状态。 此外,它还能模拟飞蛾、蜻蜓、蜂鸟等各种飞行生物的姿态。而且整个系统可以做得非常小,特别适合一些特殊应用场景。 ▍ 悬停飞行:曾被认为 "不可能"的奇迹 昆虫和蜂鸟的悬停飞行一直是个谜。 它们如何在空中保持稳定?如何实时调整翅膀来对抗扰动?这些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几十年。 不久前,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团队还提出了一个 全新的解释框架 ——将昆虫悬停飞行描述为一种天然的极值搜索(Extremum Seeking,ES)反馈系统。 | XIV > math > arXiv:2402.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