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ANK OF CHINA(601988)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首发”到“全勤”——中国银行八年护航进博会,以金融笔墨绘就开放新画卷
Di Yi Cai Jing· 2025-11-04 04:27
黄浦江畔,秋意渐浓,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再次汇聚全球目 光。 展会前夕,场馆中已万事俱备。南非的红酒静候品鉴,德国的精密仪器熠熠生辉,巴西的咖啡豆飘来醇 香……在这万商云集的盛会背后,有一抹坚定而温暖的"中行红",早已点亮各个环节,静候八方来客。 从最初的"银行类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到"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依托其覆盖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 的网络,持续为进博会注入专业化、国际化的金融活水。 作为进博服务的前沿阵地,中行上海市分行勇担使命,始终奋斗于第一线。 八年来,中行上海市分行深度参与进博会全球招展、境内招商、论坛筹办、供需对接等活动,累计支持 近150场海外招展推介及120余场境内招商路演。 从浦东机场T2航站楼的"外籍人员一站式服务中心",到全市首个酒店类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再到平型 关路大润发商超的"即买即退"服务点……早在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前数月,中行上海市分行就已启动全面 服务筹备工作,力求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重塑经济格局与产业生态。进博会作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 ...
从“首发”到“全勤”——中国银行八年护航进博会,以金融笔墨绘就开放新画卷
华尔街见闻· 2025-11-04 04:02
黄浦江畔,秋意渐浓,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再次汇聚全球目光。 展会前夕, 场馆中 已万事俱备。南非的红酒静候品鉴,德国的精密仪器熠熠生辉,巴西的咖啡豆飘来醇香 ……在这万商云集的盛会背后,有一抹坚定而 温暖的"中行红",早已点亮各个环节,静候八方来客。 从最初的 "银行类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到"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依托其覆盖全球 64 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持续为进博会注入专业化、国际化的金 融活水。 作为进博服务的前沿阵地,中行上海市分行勇担使命,始终奋斗于第一线。 八年来, 中行上海市分行深度参与进博会全球招展、境内招商、论坛筹办、供需对接等活动, 累计支持近 150 场海外招展推介及 120 余场境内招商路 演 。 从浦东机场 T2 航站楼的"外籍人员一站式服务中心",到全市首个酒店类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再到平型关路大润发商超的"即买即退"服务点……早在第 八届进博会开幕前数月,中行上海市分行就已启动全面服务筹备工作,力求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 这种专业与专注,正是中国银行八年如一日助力进博会 "越办越好"的生动写照。 全球撮合与全周期服务:金融桥梁联通内外 创新赋能 ...
国有六大行交出稳健发展成绩单
Jin Rong Shi Bao· 2025-11-04 02:09
截至10月30日晚间,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 (601939)、交通银行(601328)、邮储银行(601658)国有六大行均发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 绩。 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经营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力有效。 营收净利均实现双增 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双增,总资产也保持稳健增长。 邮储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50.80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归母净利润765.62亿元,同比增长 0.98%。截至报告期末,邮储银行总资产186056.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207.43亿元,增长8.90%。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涨幅最高,农业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幅最高。总资产方 面,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年内涨幅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11.33%和11.83%。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的不良贷款率总体表现较好。除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家国有大行不良率较去 年末均有所下降。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较去年末略有上升,但数值仍是国有六大行中最低的。 拨备覆盖 ...
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创新高 服务实体经济“挑大梁”
Jin Rong Shi Bao· 2025-11-04 02:06
10月30日,国有六大行三季报悉数披露。报告期内,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 (601658)六家国有大行贷款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投向精准直达、节奏稳健均衡。 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领跑、"五篇大文章"落地见效、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时报》记者注意 到,今年前三季度,六大行"挑大梁",在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展现领军担当。 六大行信贷投放精准有力 科技贷款规模显著增长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是六大行重点布局的业务板块。《金融时报》记者梳理三季报时 发现,今年以来,六大行针对科技领域的贷款规模及服务科技企业数量均较年初增幅显著。 根据六大行三季报,截至今年9月末,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4.2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 超2.7万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均超过4.7万亿元;交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 服务获贷企业超6万户;邮储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400亿元。 今年以来,六大行发挥自身特色专业优势,充分调动信贷资源,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工商银行(601398)贷款投放、债券投资'两投'增量创下新高,其中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2.04万亿 元 ...
普惠、绿色、科创三大领域信贷增量显著
Jin Rong Shi Bao· 2025-11-04 02:01
近日,上市银行陆续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601658)经营 效益总体稳健,持续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普遍关注,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信贷主要投向 了哪些领域。 《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三季报数据发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成为今年以来信贷投放的总体特 点。分领域来看,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是信贷支持的三大重点领域,在今年前三季度迎来更 多信贷资金支持。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类贷款出现明显增长。 专家分析认为,三季度国有六大行信贷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是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银行战 略转型三方协同作用的结果。 三大领域信贷增量显著 "建设银行(601939)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全方位布局,持续提 升产品服务质效;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养老产 业,'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贷款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建行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首席财务 官生柳荣表示。 "政策端持续加大对科创、普惠、绿色三大领域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信贷增长的核心。此外,企业智 能化改造升级、绿色转型等需求的持续释放也为这些 ...
郭永航会见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
Guang Zhou Ri Bao· 2025-11-04 01:41
中国银行副行长杨军,市领导边立明、赖志鸿参加。 相关附件 以更优质金融服务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 葛海蛟感谢广州对中国银行的关心和支持。他说,广州是中国银行战略布局的重点区域,中国银行高度 重视在穗业务拓展,将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紧密对接广州发展规划,围绕企业"引进 来""走出去"、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投融资等方面,创新推出更多金融服务和产品,为广州高质量 发展、中心型世界城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11月3日,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在穗会见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一行,围绕深化政银合作进 行深入交流。 郭永航对葛海蛟一行表示欢迎,对中国银行长期以来给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 说,当前广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科学谋 划"十五五"发展蓝图,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现代金融为支撑,加快 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希望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国有大行全 球化、综合化优势,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与广 州在重点产业发展、重大平台建设 ...
中国银行紧扣展商客商需求 持续升级“进博专属服务”
Jin Rong Shi Bao· 2025-11-04 01:17
中国银行积极发挥金融与会展服务专业优势,针对"展前报名—会期搭建—供采对接—合同签署— 展后履约"全流程,打造"点对点、端到端"的闭环服务体系,为进博会参展商与采购商提供全生命周期 金融支持。该行围绕农食产品、智慧出行、技术装备、医疗、消费品等重点展区场景,为参展商、采购 商量身定制结算、融资、保险、汇兑等"一站式"方案。今年,中国银行首次为国家会展中心提供展商搭 建智慧收款服务,解决夜间费用支付等问题,助力实现展商24小时参展搭建。中国银行还积极优化境外 展客商来华支付服务便利,实现33种外币现钞结汇服务,受理范围扩展至上海市260家中行网点。 责任编辑:杨喜亭 中国银行近日发布了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中国银 行依托遍布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家分支机构以及连续8年的成熟服务经验,紧扣展商客商需求, 持续升级"进博专属服务"。据了解,中国银行将在展区首创打造跨境电商专区,并举办"全球商协会合 作与发展圆桌会"活动,为全球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搭建对接桥梁和交流平台,切实推动"展品变商品,展 商变投资商"。 ...
零售贷款增速显著跑输对公,民生兴业平安个贷增速为负!哪家对公强?
Xin Lang Cai Jing· 2025-11-04 01:00
Core Viewpoint - The report highlights that corporate loans continue to drive the growth of bank credit, significantly outpacing retail loans in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2025, with state-owned banks showing a notable increase in corporate lending compared to retail lending [1][5][11]. Group 1: State-Owned Banks Performance - Among state-owned banks,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eads in personal loan size at 93,333.07 million yuan, with a growth of 5.89% compared to the end of the previous year [3][5]. - Postal Savings Bank shows a remarkable increase in corporate loans, with a growth rate of 17.91%, while its personal loans grew by only 1.90% [5][7]. - The overall trend indicates that personal loan growth is lagging behind corporate loan growth, with only Agricultural Bank exceeding a 5% increase in personal loans among the major banks [5][11]. Group 2: Joint-Stock Banks Performance - Several joint-stock banks, including Minsheng Bank, Industrial Bank, and Ping An Bank, reported negative growth in retail loans, while their corporate loans continued to grow positively [1][11]. - For instance, Ping An Bank's personal loans decreased by 2.10% to 17,291.92 million yuan, while its corporate loans saw a decline in bad debt rates [11][12]. - In contrast, China Merchants Bank reported a retail loan balance of 36,966.19 million yuan, with a modest growth of 1.43%, but its corporate loans grew significantly [9][13]. Group 3: Retail 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 - Despite the challenges in retail loan growth, several banks reported strong growth in retail AUM. For example, China Merchants Bank's retail AUM reached 16.6 trillion yuan, growing by 11.19% [1][15]. -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also repor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ersonal financial assets, with a growth of 19.07% to 4.62 trillion yuan [15]. - Management teams from various banks emphasized their commitment to enhancing retail market share, indicating a long-term strategic focus on retail banking despite current market conditions [15][16].
中国银行收到成立来最大罚单
3 6 Ke· 2025-11-04 00:57
银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强监管周期,从各家行收到的罚单金额上就能够看出来。 今年,笔者写过一篇《盘点这几年金监总局发出的罚单》,分析了一些千万级大单背后的原因。而在9月初,华夏银行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 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8725万元,成为年内最大罚单。 不到两个月时间,这个记录被中国银行"打破"。10月31日,中行收到9790万元罚单,不仅刷新了年内大单记录,更是"收获"行史上第一大罚单的尴尬记 录。 1 巨额罚单凸显内控短板 10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表显示,对中国银行罚款9790万元。同时,对陈梓、刘伶俐、张惠娟、何春耕、余荣刚警告 并罚款合计30万元,涉及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包括相关公司治理、贷款、同业、票据、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管理不审慎。 对此,中国银行回应称,此次处罚是基于2023年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作出的,中国银行高度重视、立行立改,深刻剖析原因,坚持 举一反三,扎实推进整改,严肃追责问责,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 中国银行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要求,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升风险管 ...
机遇“金闪闪” 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大增
贵金属业务兼具财富管理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双重属性。这条看似"小众"的赛道,或许会成为影响银 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因素。 "贵金属尤其是黄金资产配置,在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银行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 板块。"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特别是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银行布 局贵金属等发展中间业务,增加多元化收入来源是大势所趋。 ◎记者 黄坤 国际金价走强与全球避险情绪升温交织,推动银行贵金属业务走俏。上市银行2025年三季报显示,多家 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同比大增。但与此同时,近期金价高位震荡,也让银行开展相关业务面临更多挑 战。 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大增 金价持续走强之下银行贵金属业务迅速扩张,中小银行表现尤为抢眼。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 截至9月末,南京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为72.0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914.36%;杭州银行贵金属业务 规模为12.1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523.57%。 股份行贵金属业务规模也实现快速增长。截至9月末,与2024年末相比,贵金属业务规模浦发银行增长 超350%,中信银行增长超200%,浙商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增幅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