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代码
icon
Search documents
麦肯锡重磅报告:2030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关键预测
机器人圈· 2025-07-09 09:15
报告还提出了 "平台化、敏捷化、智能化"三大技术趋势,以及十大技术发展方向 。 报告指出,随着工业4.0和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全球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行业变革加速。到2030年,中国、日 韩和西欧等先进制造市场有望率先实现自动化革命。中国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支持行业发展,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麦肯锡估算, 2025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083亿美元,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超过人民币2500 亿元,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 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自动化行业将实现跨越式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自 动化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包括连续流制造业、离散制造业和工业物联网软件及云服务。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 (点击蓝字跳转) IRCTC 2025报告嘉宾重磅揭晓! 72小时后早鸟票关闭! 截稿延期通知:IRCTC2025九大期刊联合征文延期至7月12日! 麦肯锡公司于2025年6月发布的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报告,深入分析 了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突破、市 ...
不死的程序员
AI科技大本营· 2025-07-04 09:00
文 | 王启隆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投稿或寻求报道 | zhanghy@csdn.net 在计算机技术七十余年的演进史上,一个幽灵始终在行业上空徘徊——"程序员即将被机 器取代"。 然而,这并非 ChatGPT 爆火后才出现的新近焦虑,而是贯穿整个信息时代、最具韧性的预言之一。 每当一项旨在简化软件开发、降低技术门槛的重大技术跃迁出现时,"程序员末日论"便会应声而起, 以不同的技术名义,在每一个时代向同一个职业宣判死刑。 从 1950 年代编译器的诞生,到今天大 语言模型的崛起,历史已经上演了整整八轮几乎一模一样的"替代"故事。 所以,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上这八次主要的"程序员替代论"浪潮,看看程序员如何"死而复生",探究 程序员们"不死的秘密"。 自动化的黎明(1950 年代) 没有显示器,没有键盘,更没有我们熟悉的 IDE。 这个年代所谓的"程序员",是一小群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们的工作,是在一张张表格上手动填写一 长串令人费解的八进制码,每一个数字都对应着机器的一条指令、一个内存地址。然后,这些编码被 送去穿孔,变成一叠厚厚的卡片。 约翰·巴克斯 ,后来 FORTRAN 语言的发 ...
放心,为什么说AI永远杀不死真正的程序员?
3 6 Ke· 2025-07-02 07:10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当AI编程工具再度炒作将"取代程序员"时,历史却反复证明:技术从未取代技能,只是将其提升到更高维度。给木匠们配上数控机床, 猜猜谁能做出更好的家具?文章来自编译。 从"无代码工具"到"AI辅助编程" 每隔几年就会冒出些光鲜的新技术,号称要让程序员集体失业。媒体标题永远都是那几个套路:"编程已死"、"人人都是开发者",还有我最爱 的"你家孩子识字前就能写代码"。 老板们兴奋了,顾问们像鲨鱼一样围拢过来,PPT开始野蛮生长,预算大笔转向。 接着现实总会来打脸。 真相从来不是取代,而是转型。号称消灭技术门槛的工具,最终都催生出全新的高薪岗位。无代码运动没干掉程序员,反而造就了无代码专家以 及后台集成工程师;云计算没消灭运维,却让系统管理员变身薪资翻倍的DevOps。 如今AI编程助手正重演这个轮回。"AI替你写代码"的承诺,正演变为"需要工程师指挥AI系统"——本质上还是那群人,只是技能升级后要价更 高。 但这次转型暗藏更深的变革。与此前的技术革命不同,AI编程揭穿了软件行业始终存在却无人正视的真相: 编程 ...
低代码、无代码技术与AI结合 加速全民化开发进程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5 15:35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石友康表示,当前企业正面临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迫切跃升需求,需 全面革新研发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推动企业资产、技术平台、业务能力的解耦及可复用、可编 排能力构建。要强化低代码技术与AI融合的技术规范研究,打通技术、业务、价值转化之间的闭环, 加速全民化开发进程。 大会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发布了《2025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双象 限》《低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无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等研究成果。(完) 中新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刘育英)"2025第三届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大会暨首届企业智能组装发展大会"6 月25日在北京举办。大会以"LCNC×AI,全民开发时代到来"为主题,强调低代码、无代码技术与人工 智能结合,推动全民参与软件开发的趋势。 LCNC指低代码/无代码,旨在降低开发 Web/移动应用的障碍,而无需开发人员(或少量开发人员)。当 前,AI(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突破,我国大力推进技术普惠,各级政策持续鼓励企业以"模块化、组件 化"路径推进IT与业务转型,为低代码、无代码赋能企业组装化 ...
“2025第三届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大会暨首届企业智能组装发展大会”在京举办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6-25 09:23
《低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和《无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也在此次大会上发 布,两项报告由中国信通院依托企业数字化发展共建共享平台,联合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信泰人寿、 安徽省大数据中心、联通软研院、中兴通讯、中移互联网等28家单位企业共同编制而成,报告中全面梳 理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发展现状,深度剖析行业痛点与趋势,为企业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建设以及政策 制定提供科学、详实的参考依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石友康在致辞中表示,要强化低代码技术与AI融合的技术规范研究,打 通技术、业务、价值转化之间的闭环,加速全民化开发进程,依托智能组装、生态协同、技术平权等创 新路径突破发展瓶颈。 大会发布了《2025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双象限》(以下简称"双象限")。双象限是基于中国信通院 《IOMM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双象限》的细分领域延伸性研究成果,旨在打造低无代码领域标杆企业, 普及具备代表性、复用性、推广性的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研发体系改革,精准提升政企数字化转型成 效,引导低无代码产业发展,促进低无代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本报讯 (记者郭冀川)2025年6月25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 ...
对话简道云:在SaaS行业亏损时盈利,在大模型热潮中谨慎
Tai Mei Ti A P P· 2025-06-25 09:00
Industry Overview - The AI sector has absorbed 45% of venture capital for enterprise software in the U.S., while traditional SaaS companies are facing the lowest Series A advancement rate in a decade at only 28% [2] - The emergence of generative AI is reshaping every technical layer of enterprise software, from data infrastructure to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tools [2] - Microsoft CEO Satya Nadella suggests that SaaS applications may be disrupted in the AI Agent era, as business logic will shift to AI Agents, which will manage multiple databases without distinguishing backends [2] Company Case Study: Jiandaoyun - Jiandaoyun, a SaaS company, has taken a unique approach by not seeking external funding during the SaaS boom and achieving profitability in its second year of commercialization [3][4] - The company focuses on embedding "small and beautiful" AI functionalities into existing business flows, rather than pursuing grand AI narratives [9] - Jiandaoyun's growth model is Product-Led Growth (PLG), initially targeting small businesses and gradually expanding its user base through positive feedback [5][6] Financial Performance - Jiandaoyun's revenue has shown significant growth, surpassing 30 million yuan in 2019, nearly 60 million yuan in 2020, over 100 million yuan in 2021, and exceeding 200 million yuan in 2023 [6] Strategic Insights - Jiandaoyun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customer needs and providing solutions that enhance efficiency without relying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ms [10][12] - The company adopts a dual approach to AI, integrating models directly with underlying data while also training agents to simplify user interactions with its products [11] - Jiandaoyun's management philosophy is characterized by a long-term, pragmatic approach, focusing on sustainable growth through customer problem-solving rather than aggressive fundraising or market valuation strategies [12]
外企有良心≠外软有良心?看微软裁员这事就知道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6-05 01:33
每次写国产软件好的文章时,评论区总有人称国外软件更"良心",比如更注重隐私保护、没广告等。 可当我举例国外隐私泄露事件或国外软件需高价去广告时,对方却转移话题到外企更良心更尊重劳动法。 但实际上,事情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这些"良心"表现背后,其实有一双"无形之手"在起作用。 提起外企软件公司,多少职场人脑海中立刻浮现"神仙公司"的标签:丰盛下午茶、超长带薪年假、N+3起步的高额裁员补偿...这些光环仿佛自带柔光滤镜, 让人不禁感叹:"看,这就是人家的良心!" 然而,真以为这些跨国巨头一夜之间成了慈善家? 微软中国区某次大裁员中,员工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诱人的本土"N+8-12"高额赔偿;另一条则是"赴西雅图总部工作",提供免费签证。 不少员工选择了后者,结果刚踏上美国土地不久,总部一声令下,这些员工瞬间被裁,赔偿金额为0。 更致命的是,给的签证死死绑定雇主只能给微软干,工作没了,身份即刻失效,只能黯然回国。 这就说明,外企并不是真心实意地自愿给员工这么好的待遇,背后肯定有别的原因。 其实本质上是中国的监管和劳动法在约束着他们。我们国家的劳动法对员工的待遇福利规定得很严格,外企在华招聘员工,很多待遇福利不是 ...
Java 三十周年重磅发声:James Gosling 怒斥 AI 是“一场骗局”,是科技高管“疯狂压榨”程序员的新工具
3 6 Ke· 2025-05-26 10:38
这门语言在语法上与 C 和 C++ 有些相似,通常会被编译成字节码,理论上可以在任何 Java 虚拟机(JVM)上运行。这个机制旨在实现"Write Once, Run Anywhere",尽管由于不同 JVM 实现之间存在细微差异,这一愿景并不总能完全实现。曾有人调侃说,与其说是"一次编写,到处运 行",不如叫做"一次编写,到处测试"(Write Once, Test Everywhere)——因为又一个 JVM 的意外表现让应用跑出了预料之外的结果。 "科技行业里骗子和炒作者的数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面对当下火热的 AI 浪潮,Java 之父直言不讳地对背后推波助澜的炒作者们发出尖锐批 评。 5 月 23 日是 Java 编程语言诞生三十周年纪念日。Java 凭借着"一次编写、随处运行"的理念彻底改变了软件开发领域。 这三十年里,Java 经受住了技术浪潮、竞争语言和范式更替的考验。从 Applet 和 Servlet,到微服务和云原生架构,Java 一路演进,同时又始终 保持熟悉的面貌。它为开源软件进入企业级市场铺平了道路。 尽管如此,Java 很快便流行开来,并迅速成为企业级开发的中流砥柱。微软随后 ...
IDC权威报告发布:smardaten以“数据+AI”双轮驱动重构企业数字化转型范式
Jin Tou Wang· 2025-05-17 00:54
国际知名科技市场研究机构IDC近日正式发布《结合AI与数据智能的无代码开发:smardaten的数字化创新路径》深度研究报告。该报告系统解析了中国数字 化解决方案领军企业数睿数据(smardaten)的技术优势与行业实践,指出其通过"数据驱动+AI赋能"双引擎创新模式,正在重塑企业级软件开发范式。 在2024年IDC发布的《亚太低代码/无代码平台技术评测报告》显示,数睿数据(smardaten)作为中国区仅有的两家入选厂商之一,凭借"数据驱动、AI赋能、 全栈可控"的核心能力,荣膺"亚太数字化转型标杆工具"称号。IDC分析师团队特别指出,该平台展现出的独特技术路径与商业价值,已成为亚太区数字化 转型领域的重要研究样本。因此持续追踪并做出此次深度分析报告。 在本次的报告中,IDC认为smardaten是唯一支持软件工程全链路的无代码平台,其"无代码+AI"模式正推动软件开发的革命,提升生产力、敏捷性和创新能 力。同时IDC分析指出,smardaten作为数据驱动企业级无代码平台提供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及强健的数据治理框架,成为追求软件开发敏捷性企业的理想选 择。 一、IDC核心观点:低代码/无代码技术正成为数字化 ...
AI辅助编码将如何改变软件工程:更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AI前线· 2025-05-12 04:28
作者丨 Gergely Orosz & Addy Osmani 译者丨明知山 策划丨褚杏娟 可以肯定的是,生成式 AI 将继续改变我们开发软件的方式。 回顾 2022 年 11 月,ChatGPT 首次问世,这是大语言模型(LLM)开始被广泛运用的开端。尽管 LLM 的构建方式出人意料地简单,但它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编写代码无疑 是它们的强项之一。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因为: 去年,我们的 AI 工具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大约 75% 的开发者使用某种 AI 工具进行与软件工程相关 的工作。然而,我们似乎仍处于工具创新周期的早期阶段,而更复杂的方法,如软件工程 AI 智能 体,很可能成为 2025 年创新的核心。 主流媒体对软件工程行业的描绘越来越戏剧化。3 月份,Business Insider 报道了"软件工程师越来越 接近 AI 是否会让他们失业的真相";9 月份,福布斯抛出疑问:"软件工程师是否正在变得过时?"尽 管这类文章广为传播,但它们多出自非软件工程师之手,这些作者既不使用 AI 工具,也不了解这些 新型 GenAI 编码工具的效率(以及局限性)。 那么我们能从 GenAI 工具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