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Search documents
高校人才培养中美育的实施困境与突破路径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08 06:41
摘要:在当今时代,高校美育在育人任务中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优势,因此聚焦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中美育的实施困境,并探究了相应的突破路径,以期为新时代高 校美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当前,我国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应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 有机融合。美育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途径,其地位日益凸显。在学科交叉融合与青年多元化成长的时代 背景下,深化美育改革、提升育人实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高校美育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机 遇,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同样面临一些挑战:美育存在形式化倾向,部分院校"重形式轻内涵""重活 动轻体系",美育资源分散较为孤立,评价机制相对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美 育"形未实、效未彰",制约了育人质量的提升。突破美育发展困境,构建高质量美育体系,已成为当前 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深化美育路径、创新育人模式,既是回应时代需求的迫切课题,也是推动教 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高校人才培养中美育的实施困境 美育教育在评价方面主要针对公开演出质量、发表作品的等级等显性成果,或依赖传统的期末试卷考 试,对于学生 ...
奥运精神激荡校园,袋鼠妈妈青春美校园公益行第六站走进西安
Xin Hua Wang· 2025-06-30 11:17
教育之路,需多方共筑;青春之梦,待合力点亮。6月26日,汇聚社会爱心的"2025袋鼠妈妈青春美校园 公益行"活动抵达第六站——西安。本次活动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新华网、袋鼠妈 妈集团联合发起,在西安市五环中学教育集团举行,聚焦青少年美育、德育、体育的协同发展,通过奥 运精神浸润、科学美育赋能、社会爱心传递三重维度,探索新时代青少年教育的新路径。 袋鼠妈妈青春美校园公益行以"美育、德育、体育"三育融合为核心,全方位助力青少年绽放青春光彩。 活动中,袋鼠妈妈首席科学官严二平亦现身现场,为现场学子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美育课堂。从日常 清洁误区到防晒重要性,从痘痘预防到敏感肌护理,针对当前青少年普遍关注的护肤问题,他以专业视 角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入浅出、科学严谨的解答,现场互动频频,掌声不断。他告诉孩子们:青春期的皮 肤问题,大多都是发育期间的正常表现,不需要太着急甚至焦虑,认真清洁就是最好的护肤开始。 杨秀丽与西安五环中学学子进行柔道互动 奥运冠军亲授"摔倒哲学":在挫折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作为"袋鼠妈妈青春美校园公益行"西安站活动的重头戏,2008年北京奥运会柔道冠军、首都体育学院教 授杨秀丽亲临现场 ...
国美2025届毕业典礼举行 院长余旭红现场发表《有创造力的人》致辞
Huan Qiu Wang· 2025-06-30 10:45
来源:环球网 近日,中国美术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举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余旭红在现场发表题为《有 创造力的人——致中国美术学院2025届毕业学子》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有创造力的人——致中国美术学院2025届毕业学子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此时此刻,钱塘江畔的杭州城市阳台正上演着一场别开生面的"72变"灯光秀,杭城用最绚烂的方式为青 春喝彩、为艺术点赞!这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对青年艺术家的礼赞,更是对艺术 薪火相传的期许。 在图书馆门口大草坪上,许江院长手书的"行健、居敬、会通、履远"校训大碑,与大家日常照面:"行 健作为行为的鞭策,居敬作为情怀的涵养,会通作为学术的标尺,履远作为志向的写照。" 在象山校园,有一棵树,一棵象征坚韧不拔、艺术长青的杜英树。今日之国美,正如这片杜英林一般根 深叶茂,已经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学科最齐整的美术学院。一代代艺术学子在这里汲取养分,茁壮成 长;一批批艺术人才从这里出发,绽放光彩。 1928年,蔡元培先生创办国立艺术院的初心,"就是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人。" 今年的毕业展上,每个专业都坚守经典与追求创 ...
让图画书成为可触摸的大地
Ren Min Ri Bao· 2025-06-28 21:49
在展厅里,我曾看到一名男孩在《梨园新声》前驻足良久。他认真阅读的,是一本讲述京剧传承与爷孙 亲情的原创图画书。戏台虽老,戏曲却不会老,梨园新声,薪火相传。画外的儿童通过线条和色彩读懂 了故事。这种视觉转译的魔力,正是原创图画书之于美育的价值所在——将抽象价值观念,转化为儿童 可以本能感知的色彩语言与线条韵律,让敦煌藻井的几何美学、水墨留白的东方哲思等,统统化作蒲公 英的柔软冠毛,携美的种子飘向万千童眸,在无声中完成审美启蒙。 图画书《桃花源后记》内页,作者张姝钰。 创作一本优秀的原创图画书,是一场需要触及灵魂的艰难跋涉。首先便面临"图文转译"的困境:将文字 意境之妙,转化为视觉意象之真,每一步都需在文字的精魂与画面的筋骨之间反复叩问,故事与画面若 不能如琴瑟相和,书页便成了断裂的桥。其次,文化基因的视觉化再生亦是险峰,这要求创作者深谙传 统且视野广博。最后,原创图画书创作最艰难处,在于让文化根脉生出当代枝叶:《达兰台与阿木尔》 将牧区网课故事升华为生命教育诗篇;《修月亮的事》把"修月人"的奇幻设定转化为心理疗愈指南; 《龙胆草》在民间传说中植入草药科学图谱——当知识谱系与艺术想象完美嫁接,原创图画书便枝繁叶 ...
文化观察:这些毕业设计为何“火”出圈?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2 01:28
时值毕业季,年轻创作者们正用他们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着这个时代的思考与表达。 对于聂士昌而言,这波突如其来的流量,着实让他始料未及。这位来自河南的小伙,为了毕业设 计,埋头苦干整整一年。在创作过程中,他遭遇了诸多困难,羽绒服被角磨机卷坏三件,手掌磨出血泡 更是常有的事。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一心只想将心中的创意完美呈现。 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设计展厅内,人群熙熙攘攘,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景观装置硕士研究生聂士昌 的毕业设计作品《滴动仪》前,早已被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只见那不锈钢罗盘上,金属波纹仿若被赋予了生命,层层漾开,涟漪沿着精密齿轮向外不断"扩 散"。一位白发老者掏出手机,连拍十几秒,口中喃喃自语,"老祖宗的罗盘,真被这些年轻人玩出了新 花样"。 这样热闹非凡的场景,并非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的独有风景。 在四川美术学院的毕业设计展上,同样人头攒动。油画《祷》前,观众踮起脚尖,只为能拍下这幅 被网友称为"重庆版蒙娜丽莎"的作品。 油画中,红黄蓝三原色纱巾包裹的木偶面部覆满网购气泡膜……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意和视觉冲 击力,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 诚然,在艺术圈的视角里,衡量作品价值的核心标准是原创 ...
一场从短视频开始的艺术科普运动
3 6 Ke· 2025-06-19 03:24
一个事实是,观众对知识性内容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而抖音等平台,也不断将流量和资源倾斜向精品内容,为的是追求用户留存和优质内容生态。于 是,在娱乐底色为主、注重用户情绪价值的短视频平台,美育赛道的创作者们不再执着于讲解艺术内容的流派、地位、专业技法等硬核内容,而是以易 懂、好玩的逻辑切入,挖掘更生活层面上的审美故事和原理,让内容触达更广泛群体。观众在会心一笑和即时的获得感中,也重拾了对艺术内容的享受。 聊及艺术二字,天然给人以一种难以企及的距离感。特别是相比小说、电影等大众消费内容,绘画、建筑、历史图像等圈层更小众更垂直,其相对复杂、 抽象的表现方式和学术名词,也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失去了欣赏和朝圣的权利。此时,一批本着「知识是有温度的」的创作者出现了。 过去两三年里,以@吕宸、@何老师在发呆、@艺术群星闪耀时(抖音账号名为@何大爷)等为代表的创作者,将历史图像中的细节、建筑图纸上的设 计、油画中的创作意图搬进短视频。他们用趣味考据、知识拆解、剧情演绎等方式,把艺术原理还原为可感的生活美学,实现了通俗化、低门槛的「美育 表达」。这些账号不仅单条视频常获百万播放,抖音@何老师在发呆 「那些名画是怎么来的」系列内容 ...
毕业展成为城市文化空间(深观察)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18 21:33
眼下,各大美术院校毕业展正在全国精彩上演。继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5月率先拉开帷幕,中国美术学 院、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毕业展也相继展开。 近年来,毕业展不仅是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成为突破校园边界、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 艺术节日。美术馆入口处,排队进场的人群似蜿蜒的长龙;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社交平台持 续"出圈";丰富多样的活动点燃观众热情,形成一个个社会美育的现场。 记者日前走进2025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探看青年学子对现实的回应和对未来的畅想,感受这场青春盛 会与城市碰撞出的缤纷火花。 艺术与科技共舞 在浙江美术馆,游戏《黑客帝国》中的一名女性NPC(非玩家角色)与观众展开了一场跨次元的对话。 创作者之一王芃介绍,团队在开源项目《黑客帝国:觉醒》中植入人工智能体,控制角色的面部及语音 交互,并将植入的编码以U盘及实时程序进行展示。作品不仅揭示了智能体在摄取与处理数据时所面临 的伦理挑战,也探讨了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如今,人工智能介入社会生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在中国美院毕业展上,学子 们将AI玩出新花样,或与AI深度对话,人机 ...
“美育教育+文明实践”周家庄子学校举办庆六一系列活动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6-16 06:49
与会领导为全体少先队员送上成长寄语;鼓励孩子们在少先队组织中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阜山镇结合"歌声满校园"等主题活动,将美育融入日常教育中。在周家庄子学校,学生们通过合唱、舞蹈、绘画等形式,展现了对 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六一的欢笑虽已落幕,但阜山镇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从未停歇。未来,阜山镇将继续深化"绿书签·护苗"行动,推动美育教育和文明实践深度 融合,为青少年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助力他们永远保持热爱,勇敢奔赴山海!(王鑫) 伴着花的芳香,踏着歌的节拍,草长莺飞的五月缓缓退场,我们迎来了属于我们的六月时光。为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阜山镇以"绿 书签·护苗"行动为契机,结合美育教育和文明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系列活动,其中,周家庄子学校小学部隆重举行了2025年少先队入队仪式暨"歌声满校园"庆六一活动,为青 少年营造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活动伊始,由少先队员代表为出席活动的领导们敬献少先队最珍贵的礼物一红领巾。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少先队员们五指并拢敬队礼,一 ...
用艺术“点亮”一座城(侨界关注)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15 22:50
田海稣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幼浸润于天府文化的厚重历史与传统艺术之中。"武侯祠的'攻心联'、三国 文化与古建筑美学,成为我艺术启蒙的第一堂课。"她回忆道。 二〇二四年,成都世运会即将开幕之际,田海稣(左)向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介绍 并赠送世运会主题艺术作品。 受访者供图 田海稣,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大学教授。她致力于将天府文化融入当代艺术创作,用多元媒介架起东 西方对话的桥梁,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不断延续的创造力。 创新探索 年少之际,田海稣对水墨艺术情有独钟。她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技法,并逐步研习国画、油画、版画、 漆器等多种绘画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2011年,田海稣赴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深造。2013年,她在该校攻读美术学硕士学位。 在此期间,田海稣逐步构建起跨文化的审美范式,创作出"滑轮水墨系列作品"。她没有使用沿袭千年的 毛笔工具,转而选择以滑轮鞋作为创作媒介。 "我尝试用运动的姿态,让艺术从静态平面迈向时空交融的崭新境界。"田海稣说。 2015年,田海稣完成水墨作品《血脉山河》。滑轮鞋所划出的每一道痕迹在宣纸上清晰可见,线条的律 动、情感的起伏,赋予了传统水墨新的艺术生 ...
最美乡愁续写文明新篇
Su Zhou Ri Bao· 2025-06-11 00:32
近日,张家港市乐余镇捐赠的近300本图书送到了新疆巩留县吉尔格郎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手中, 其中既有《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也有《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中外经典读 物。"书里还有小测验,能帮我更容易读懂故事!"五年级学生哈拉哈提手捧崭新的《西游记》,兴奋之 情溢于言表。 书香飘万里,共育文明花。这场从长江之滨到天山之麓的文化之旅,恰是乐余镇文明乡风建设的溢 出效应。 从把图书馆搬到田野间,打造"乡村场景化"阅读新体验;到实施乡村美育计划,让村民"乐"见美好 生活;再到开展"村村开放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乡音土话讲述好人故事,乐余镇以乡土为卷,用 乡愁作墨,续写新时代江南鱼米乡的文明新篇章。 一间乡野大书房,把阅读"种"在生活里 前不久,一场关于自然与阅读的奇妙旅程在乐余镇永利开心农场悄然启程。 活动现场,家长和孩子并肩作战,翻土播种、烤制面包、辨识蔬果、写下经历感悟,大手牵小手共 同探索"阅读寻宝图",完成五大自然阅读任务,在绿意盎然的果园里边学边玩,解锁亲子阅读新方式 ——在这片自然的乐园里,阅读不再是独自的旅程,而是亲子间爱的传递与美好时光的共享。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好,今天,我们要讲樊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