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Search documents
草原自驾游线路有看点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10-09 01:11
此次推出的自驾游线路自哈日雅玛图草原东入口开始,沿着草原公路一路向前,途经牧野山涧度假酒 店、不在马厩俱乐部、单轨滑草乐园等地,至满族屯满族乡、乌兰毛都草原景区、金马鞍景区、草原宿 集等区域,全程100多公里。 相较于内蒙古其他草原自驾游线路,这条自驾游线路有三个优势:一是可全程体验杭盖草原地貌,让自 驾游爱好者获得更为丰富的自驾体验,并对真实的草原生态有更深一步的探索和了解。二是提供更深度 的休闲度假体验,该自驾游线路沿线有更多休闲娱乐项目,方便自驾游客停下来、住下来,将原本的草 原风景观光游变为草原休闲度假游。游客可体验特色木屋住宿,体验骑马与观看马术表演。牧民部落联 盟营地打造了集摔跤、骑马等为一体的休闲娱乐目的地,其地道的蒙餐受到许多游客好评;契丹文壁画 遗址和野美术馆,则能让自驾游客近距离感受当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三是提供更多元的内蒙古自驾游 选择。该自驾游线路位于多条从其他省市前往乌兰浩特、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的内蒙古东部黄金自 驾游经典路线的核心地带,以往更多自驾游爱好者选择从乌兰浩特直达乌兰毛都草原景区或者阿尔山, 这条自驾游线路的出现,让自驾旅程出现一段不一样的选择,丰富了内蒙古自驾游体系 ...
阳澄湖大闸蟹何以领“鲜”
Su Zhou Ri Bao· 2025-10-08 22:41
清晨五点,晨曦微露,昆山巴城镇的阳澄湖水面上已热闹起来。蟹农轻轻将抄网探入水中,仔细查 看大闸蟹的生长状态。江苏三水古月(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邢金元满脸笑意,"今年开捕时 间稍晚,天气也不错,蟹的个头更结实,膏黄也更饱满。" 作为"中国阳澄湖蟹故乡",在巴城镇,像邢金元这样深耕大闸蟹产业的养殖户、经营户有3700多 户,年销售额突破40亿元。支撑这些亮眼数据的是从蟹苗培育投放、生态养殖、智能化监测,再到精心 选蟹的极致追求。近年来,巴城镇依托阳澄湖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从蟹种培育的"科技芯",到文旅 融合的"文化魂",以多元融合的创新实践,全链赋能"蟹经济",让阳澄湖大闸蟹从"舌尖美味"升级为乡 村振兴的"富民密码"。 精耕细作 生态湖崛起"蟹硅谷" 近日,走进巴城镇大闸蟹产业园区,显示屏上实时播放着进水区、养殖池塘、尾水区、生态湿地水 温、溶解氧、pH等数据的监测结果。每口池子的上方,装有水下摄像头,以便研究人员随时查看大闸 蟹的生长状况。 "好水出好蟹,水质是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最关键一环。今年我们增设了14套池塘养殖水质监测设 施,覆盖外源水、养殖区和尾水区。"巴城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邢龙解释,阳 ...
沉浸式旅游产品获游客“点赞”
Ren Min Ri Bao· 2025-10-08 20:47
"哇,这里太壮观了!"站在河南省西峡县的老界岭景区分水岭观景台上,望着茫茫林海,听着阵阵松 涛,来自郑州的王女士忍不住发出感叹。 除了文化体验,西峡县还将本地特色农产品搬进景区,设立猕猴桃、香菇等农特产品展销区,开展电商 直播,吸引游客关注。 为营造节日氛围,西峡县深挖生态与文化资源,推出文旅雅集.宋词雅韵、家国同庆.丰收序曲、红旗漫 卷.国泰民安、勇攀高峰.挑战自我等系列主题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与自然体验深度融合。 西峡恐龙遗迹园是一个以恐龙蛋化石群为核心的大型自然博物馆。"恐龙遗迹园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每逢假期就成为亲子游热门目的地,为满足游客新鲜感,我们推出了9D电影、恐龙园稻草节等新项 目,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远古生命的魅力。"恐龙遗迹园负责人介绍。 西峡县结合景区特色资源,紧贴游客需求,不断打造出独具匠心的沉浸式体验场景。老界岭上的诗词飞 花令、五道幢景区的梦幻秘境.仙侠奇遇演艺、老君洞的老子问道情景剧等深受游客喜爱,成为西峡旅 游新亮点。 西峡县地处伏牛山腹地,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80.35%,被誉为"天然氧吧"。依托得天独厚 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西峡县通过"旅游+""+旅游 ...
中国旅游“新”产品什么样?(文旅新象)
Ren Min Ri Bao· 2025-10-08 20:47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与核心吸引力。获推介案例中有不少通过高科技、艺术化、场景化的手段,为游 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宏大的建筑叙事和沉浸式戏剧语言,将厚重的黄河文明、 中原历史转化为可感、可触、可思的情感体验,开创了"戏剧+文旅"的全新范式。西安的史诗幻境演出 《赳赳大秦》设置四大主题空间、六大表演场景,为贯穿式多空间剧场形式,一系列有真实历史来源的 秦代人物,在舞台演出中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众生相,让历史IP鲜活起来,使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历史 的"参与者",实现对文化的深度体验。云南建水古城小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条"移动的文化长 廊"——它将百年的米轨铁路、古朴的村落、深厚的建水文化串联起来,让旅途本身成为最具风情的体 验;在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腹地,Tengol沙漠度假酒店以半掩沙海的古城形态立于沙丘之间,并结合当 地人文,引入"素人表演",创造出真实、质朴、动人的在地文化体验,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高度融合。 今天的游客踏上旅途,期望能与内心对话,获取感情的慰藉和精神的充实。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通过 取消投喂、打造生态化的展区、设立生动的"动物故事板"等,引导游客尊重每一个生命体,思考人与动 ...
“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 国庆中秋假期激活多元文旅消费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10-08 17:55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从景德镇"鸡排哥"的吆喝声,到长春限定款背包的排队热潮,再到北京欢乐谷的机 甲快闪……一个个流量IP与网红景点,正成为引爆文旅消费的新引擎。有专家分析,游客为一份情绪价 值奔赴远方,城市也借创意与体验收获可观人气与收入,旅游消费正由"到点打卡"转向"深度文化体 验"。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 10月1日至7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8%和6.0%。 流量IP点燃文旅新引擎 "文旅+"激活消费新动能 长假期间,各地还通过"文旅+演艺""文旅+科技""文旅+美食"等模式,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满足游客 个性化需求。文旅融合正不断催生新业态,并通过"旅游+"跨界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跟着演出去旅行"在假期持续火热,北京、广州、西安等地举办多场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2025北京 大运河音乐节开唱,众多歌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轮番登台;广州首部沉浸互动轻粤剧 《公主驾到!》在广州市文化馆曲艺园限时上演。 数据显示,北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观众约67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 ...
音乐节、美食节轮番登场 科技商品成引流利器
Zheng Quan Shi Bao· 2025-10-08 17:32
为期8天的"双节"长假落幕,全国消费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四天全国 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文旅融合成为消费最强引擎,消费市场呈现政策托底、品 质升级、体验为王的鲜明特征。 今年"双节"假期,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品质化、体验化消费特征愈发鲜明。数据显示, 假期前三天,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和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4.2%。各大商圈突出各自特色,打 造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具体来看,重庆商圈音乐节、美食节轮番登场,中心城区解放碑等20个重点商圈消费总额同比增长 11.38%。哈尔滨中央大街推出融合传统音乐与现代电子音乐的木偶戏,打造"观演+购物"新体验,日均 客流量超过8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0%。成都、长沙纷纷推出2025年"双节"假期重点促消费活动,如成 都熊猫消费节、长沙"首发长沙"消费季,超百家首发店铺带动新消费潮流。 科技类商品成为假期消费"香饽饽"。今年"双节"假期,杭州多个商圈以"黑科技"引流,如"杭州科技旅 游十景"之一的文三数字生活街区迎来了许多年轻游客。在该街区里,50余款机器人担当起"打工天 团",带来搏击、鼓乐 ...
“双节”假期文旅市场活力奔涌 远途游与深度游成主流
Zheng Quan Ri Bao Zhi Sheng· 2025-10-08 16:15
本报记者 梁傲男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10月1日至10月8日,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 次,同比增长6.2%。业内人士认为,结合官方及多平台数据来看,受多元需求和优质新型供给驱动, 文旅融合为假日消费持续注入新动能。 "夜游经济"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延展了旅游体验的时空边界。"双节"期间,携程平台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 长超200%。在石家庄,荣国府、宁荣街推出"红楼梦中人"沉浸夜游,通过快闪、剧本游与舞剧表演, 让游客实现"日游正定城,夜观红楼梦"的完整体验。上海浦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场馆的夜间场次热 度同比上涨超5倍;无锡拈花湾、重庆欢乐谷的无人机与烟花秀带动景区热度同比增长超30%。全国举 办的300多场大型灯光秀,共同构筑了夜游作为目的地核心吸引力的地位。 美团旅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百业"正带火更多旅游目的地。夜游等新模式的兴起,不仅能吸引游 客"多住一晚",还能驱动目的地旅游、餐饮、休闲玩乐等供给全面升级。 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表示,今年"双节"假期反映出旅游消费的核心转向"体验",游客不局限 于"到达"目的地,而是渴望"融入"。这种由表及里的需求变迁正是 ...
焦点访谈|新玩法、新引擎、新体验……“双节”引燃假日消费热潮
Yang Shi Wang· 2025-10-08 13:41
Core Insights - The dual holiday period of National Day and Mid-Autumn Festival has showcased a vibrant and diverse consumption market, reflecting new trends in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1][3][23] Group 1: Tourism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 The total cross-regional movement of people during the holiday is estimated at 2.432 billion, averaging 304 million daily, marking a 6.2% year-on-year increase [3] - The holiday period has seen a rise in creative tourism experiences, with many opting for immersive cultural activities, such as visiting museums and engaging in local traditions [5][8] - Collaborative efforts among museums in cities like Luoyang have enhanced visitor experiences by offering combined tours, address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5] Group 2: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Tourism -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tourism has led to innovative experiences, such as robot-themed attractions in Shenzhen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tours in Beijing [7][8] - Technology not only revitalizes traditional tourist sites but also creates new cultural experiences and consumption scenarios [8] Group 3: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as Economic Drivers - The holiday period has transformed sports events, movies, and concerts into a multi-faceted consumption ecosystem,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10][12] - Events like basketball leagues and international tennis competitions have successfully merged sports with tourism, enhancing local economies through ticket-based consumption [10][13] Group 4: Consumer Experience and New Offerings - The holiday has seen a shift in consumer experiences, with new retail and dining options emerging, such as themed restaurants and cultural exhibitions [15][19] - The introduction of first-time stores and exhibitions during the holiday has attracted significant consumer interest, contributing to a lively economic atmosphere [19] Group 5: Policy Support and Economic Impact - Government policies, including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 subsidies and consumption vouchers, have stimulated consumer spending and enhanced market vitality [21] - The combination of policy support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is expected to foster a positive cycle in the consumption ecosystem,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21][23]
古韵新潮两相宜——山东济宁推进以文促旅观察
Xin Hua Wang· 2025-10-08 13:00
新华社济南10月8日电 题:古韵新潮两相宜——山东济宁推进以文促旅观察 新华社记者高天 京杭大运河碧波荡漾,映照出山东济宁这座"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悠长文脉。国庆中秋期间,济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八方来客。据统 计,10月1日至7日,济宁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 晨曦初露,济宁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身着朱红礼服的主礼官手持笏板,朗声宣礼。游客整理衣冠,肃然而立,在庄重的"祈福拜师"仪式中躬 身行礼。仪式结束后,体验区内墨香弥漫,游客轻抚拓板、蘸墨铺纸,亲手拓印《论语》篇章,在新潮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亲手拓印让儒家文 化变得可触可感。"来自江苏徐州的游客王女士感慨道。 在济宁曲阜孔庙景区,游客体验拓印。(受访者供图) 京台高速曲阜服务区化身"文化驿站",让过往旅客体验活字印刷、《论语》描红;尼山圣境无人机秀点亮夜空,用数字技术演绎儒家经典; 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创新礼乐展演,让千年雅乐在互动中重焕新生……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持续深化"跟着孔子去研学"品牌,构建体系完 备、特色鲜明、业态多元的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研学课程、丰富体验项目,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在济宁市梁山县水 ...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游客接待量、旅游总花费双增长
Xin Hua Wang· 2025-10-08 13:00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记者杨淑君)记者8日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国庆中秋假期北京累计接待 游客2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7%。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 假日期间,北京入境游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共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入境 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北京环球度假区、故宫博物院、慕田峪长城、八达岭长城、三里 屯、王府井等景区、商圈受到外国游客喜爱。 演出市场方面,假日期间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观众约67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约2.18亿元。第 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开展近400场演出及系列配套活动,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 季上演话剧《雷雨》、京剧《锁麟囊》、舞剧《卡门》等经典作品。 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为天安门地区、王府井、奥林匹克公 园、西单、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前门大街、天坛公园、南锣鼓巷、什刹海风景区、颐和园。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北京以"京彩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举办4200余场文旅活动,推出各类主题线路 近百条。长城国潮、运河休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