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Search documents
5月22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5-22 14:01
今日摘要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通电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李强将对印度尼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并赴马来西亚出席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 赵乐际同土库曼斯坦议长举行会谈。 丁薛祥会见荷兰外交大臣。 韩正出席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开幕式并致辞。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世贸组织成员批评美国关税政策,呼吁强化多边贸易体制。 内容速览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通电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2日在北京会见荷兰外交大臣费尔德坎普。 韩正出席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开幕式并致辞 5月22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出席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开幕式并致辞。 5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强国复兴伟业凝心聚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 ...
焦点访谈|生物多样性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Yang Shi Wang· 2025-05-22 13:39
湘华鲮是湖南特有的一种鱼,在沅水流域产量最高,以前当地老百姓经常能见到。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修建电站阻断了它的洄游通道,加之环 境污染和过度捕捞,湘华鲮的数量急剧下降,一度面临濒危。现在之所以能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与近些年我国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的努力是分不 开的。 通过数年不懈地技术攻关,研究人员摸索出了一整套湘华鲮的"驯养—繁殖—养殖"技术,成功把湘华鲮从灭绝边缘拉了回来。不过,要让像湘华鲮这样 的濒危物种延续,技术攻关只是第一步,要让它们真正能繁衍壮大,就要实现产业化养殖。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一些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濒危物种,不仅要进行保护,还要让其繁衍壮大, 实现产业化来造福百姓。不过,湘华鲮的生长速度缓慢,要三年才能上市,这让养殖企业很担心利润问题,不敢轻易尝试。后来,怀化市政协委员、本土企 业家张在权决定试一试。 张在权投资建设了湘华鲮的保种基地、繁育基地和商品鱼养殖基地。当地相关部门也不断对湘华鲮养殖做知识普及和宣传,并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有越 来越多的养殖户陆续加入了进来。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万物共 ...
北京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数星星”不再奢侈
Xin Jing Bao· 2025-05-22 13:32
北京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将生物安全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以269种鸟类、11种兽类 作为典型物种,识别重要生物栖息地、廊道及节点,通过"点—线—面—网"相结合,形成生物多样性保 护空间网络体系。 《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5月22日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 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北 京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一体推进"拆违—腾地—修复",完成生态修复约123平方公里,缝合城市受损生 态肌理。十年间,鸟类种类增加近百种,珍稀动植物回归城区。比如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 园,作为拆违修复后京城最大的绿肺,观测到鸟类物种达32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也现身于 此。强化山前及浅山区的保护修复,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高标准实施"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将 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2万余公顷,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恢复华北豹、黑鹳等重要物种栖息地。 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北京生态保护红线 北京是一座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 ...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Xin Hua She· 2025-05-22 11:11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张泉、温竞华)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 会22日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并首次收录了蜻蜓和蚯 蚓。 2025版名录首次收录了蜻蜓和蚯蚓,填补了这两个动物类群的空白,分别收录了895个蜻蜓物种及种下 单元、405个蚯蚓物种及种下单元。 据介绍,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每年以年度名 录的形式发布。2025版名录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 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马克平说,未来将深化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物种信息数据整合与共享,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 精准的数据支撑。(完)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物种名录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 富程度的基础数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介 绍,编制《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旨在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家底",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2025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较2024版新增物种及 ...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济南举办2025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
Qi Lu Wan Bao· 2025-05-22 10:47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是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本次活动通过室内展览和室外活动两个环节,以成果发布、互动体验和户外放生等形式,全方位 展示济南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力量,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生物 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殷婷 5月22日上午,"万物共生,和美永续——济南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柳埠文旅驿站举行。 生物种类"家底"更厚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时刻。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 美永续",呼吁各缔约国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 作为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济南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生物多样性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 过程,与绿色发展、减污降碳等协同发力,在政策法规、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监管、迁地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网络建设、科普宣传等方面持续高标准推 进。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济南市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 ...
到今年年底,北京将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20 处
Xin Jing Bao· 2025-05-22 09:30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当天举行。记者从会上 获悉,到今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 45%,同时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20 处,加快房山长沟泉水 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并积极推动百花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创建。 北京创新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遍布全市的1500多台红外相机与1600多个功能传感器构建起生态感知神 经网络,各类保护地累计捕获生物多样性图像近百万张,智能识别常见植物1455种、鸟类283种。卫星追踪器的使 用,科学记录了北京雨燕的种群动态和迁徙规律。松山自然保护区积极打造智慧保护区,在监测保护智慧平台建 设上实现领先。国内首个上线的"古树数字博物馆"收录了全市古树名木的基础信息、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打造 沉浸式的线上古树漫游之旅,留住千年古都的绿色记忆。 北京建成自然带558处,相关地图将发布 "自然带的概念是北京首创。"林晋文说,2021年以来,市园林绿化局在城市公园、林地绿地区域内保留较大面积 且具有良好连通性的区域,通过保留枯木落叶、恢复乡土植被、搭建本杰士堆和昆虫旅馆、悬挂人工鸟巢、改造 小微湿地等措施,建成自然带 ...
首次!《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
Xin Jing Bao· 2025-05-22 08:49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北京市首次发布《北京的生 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展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 保护提供"北京实践"。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介绍,北京是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7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是拥有 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白皮书全文约1.3万字,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别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保护理 念""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成效"和"治理能力"四个维度,体现了北京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探索 与实践。 北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经过2020年-2024年实地调查,生态系 统多样性方面,北京市共记录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151个,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沼泽与水生植 被等类型。物种多样性方面,共记录各类物种7121种,包括藻类、高等植物、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 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生态系统和物种相关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2024年开展的 生物多样性实地调查,不包含历史数据)。 ...
全省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
Nan Fang Ri Bao Wang Luo Ban· 2025-05-22 08:12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的省份之一,广东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广东省生物多样性 (2025)》显示,2022—2024年,全省共发表新物种333种,平均每三天就发现一个新物种。 看生态系统:生境保护成效显著 "242种!创下了历届赛事新高。"今年4月,第四届南岭观鸟嘉年华召集了全国17个省35个市区的96名观 鸟爱好者,进行了为期84小时的生态观测,再次将人们目光集中到南岭生物多样性上。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为更多鸟类等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据介绍,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 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这个总面积不到6万公顷的保护区,现记录野生高等植物3892种,脊椎动 物649种,是广东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正以包括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14个自 然保护地为基础,积极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保护区坚持采取生态修复、科考监测、社区共建等多样措 施,不断激发保护的内生动力,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
外交部:中国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始终坚定履行承诺和义务
news flash· 2025-05-22 07:56
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生物多样性治理离不开国际社会同心协力。中国将继续与各方携手,共同建 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央视新闻) 毛宁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持续性不断增强。中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始终坚定履行承诺和义务,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 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中国推动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一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发 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率先出资成立并运行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以实际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 样性保护事业。 5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 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当前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上升,发言人如何看待中国 在推进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 ...
首次收录中国蜻蜓和蚯蚓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发布
Yang Shi Xin Wen· 2025-05-22 07:29
5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生物物种编目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成功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中 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以下简称"2025版名录"),供全球用户自由下载使用(详情>>)。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封面 2025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其中物种148341个,种下单元14376个。较2024版新增6857个物种和496个种下单元, 动物界新增4994个物种和470个种下单元,植物界新增458个物种,减少5个种下单元,真菌界新增1405个物种和31个种下单元。 2025版名录实现了与全球生物物种名录互通互补,新增中国竹节虫目515个物种及种下单元,进一步推动国际科学数据合作;还首次 收录了中国蜻蜓和蚯蚓,分别新增了895和405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填补这两个动物类群的空白。 动物领域,中国新增脊椎动物132种,蜘蛛目新增309种。 研讨会还分享了2024年我国研究团队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三大领域分类研究取得的进展。 植物领域,新增植物新种284个,新种下类群19个,并重新发现4个多年未见物种。 微生物领域,中国学者主导发现了占全球48.5%的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