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河南启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区域科技创新行动
按照《行动方案》制定的发展目标,河南省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聚焦粮食 安全、生态保护、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综合交通枢纽等方 面,明确科研主攻方向,凝练关键技术问题,集中资源开展研究和攻关,力争取得原创性、迭代性、颠 覆性科研成果。 为推动《行动方案》顺利实施,河南省将采取一系列举措强化要素配置:一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聚集沿黄九省区创新资源,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二要强化重大创新项目牵引,聚焦"7+28+N"重点产 业链群,针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在粮食安全、生态保护、装备制 造、能源转型等领域谋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带动企业规模能级快速跃升,引领和支撑产业高质量发 展;三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创新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瞪 羚"企业带动作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四要加快创新平台提质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 链,优化科研创新总体布局设计,加强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一体布局;五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示范,建设沿黄九省区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加速重大创新成果落地和产业化;六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 ...
河南省首条“司法+科普”绿色研学专线在西峡开通
He Nan Ri Bao· 2025-06-09 23:36
这条专线的设计独辟蹊径,深度融合自然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资源、历史文化传承和司法保护实践, 首创"生态保护+司法实践"叠加研学模式,其核心在于贯彻"预防性司法+科普教育"理念,通过"生态+文 化+法治"的立体化设计,让青少年在领略山水之美的过程中,读懂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治密 码,实现寓教于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6月5日,"老界岭南北气候分界线司法保护基地"在西峡县挂牌,我省首条"青少年司法保护+科普研学暑 期专线"也在当地正式开通。这条路线串联起西峡县老界岭景区等4个特色点位,为孩子们打造了一 本"行走的生态教科书"。 据了解,这条研学专线由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峡县 人民法院联合南阳市人民政府、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打造。线路从老界岭景区出发,途经大鲵 省级自然保护区、仲景百草园,最终到达恐龙遗迹园。 沿着这条线路,一场探索与学习之旅就此展开:当青少年们漫步老界岭,便可见证地理标志刚性保护的 重要意义;步入大鲵秘境,可近距离接触珍稀物种,深入了解珍稀物种的保护机制;走进中药百草园, 在药香氤氲中,感受司法服务对千年医脉传承的有力保护;踏入恐龙遗迹园, ...
城市24小时 | 北方大市“抱团”,这次轮到郑青了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9 16:05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据郑州市政府官网消息,6月6日至7日,郑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庄建球带队到山东省青岛市学习考 察,与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举行工作会谈,共叙情谊、共谋发展,深入探讨两地务实合作新机 遇、新路径。 解读:郑州与青岛的互动,并不令人意外。事实上,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 家战略,鲁豫两省的合作日渐密切,省内城市亦是如此。早在去年4月,郑州就曾提出,要强化与济 南、青岛、洛阳联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争创以郑济青洛为核心的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最先行动的是两座省会城市,2023年底,作为鲁豫两省首条直连直通的高铁通道,济郑高铁全线贯通, 两地时空距离被拉近,互动逐渐频繁。到2024年11月,济南市党政代表团赴郑州学习考察,双方签署全 面深化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两市将在济郑都市圈"双圈"互动、产业发展协作联动等领域深化合作。 从眼下这次考察来看,郑青合作的一大重点依然是通道建设。一直以来,无论是从流域水系通达性还是 沿岸地区的经济联系来看,黄河流域都与长江、珠江流域存在较大差距。构筑一条高效畅通的陆海大通 道,被认为是破题的关键。 山东凭借沿海区位优势集聚海运资源 ...
绿满陇原
Xin Hua Wang· 2025-06-09 10:01
1978—2020年,甘肃省"三北"工程前五期工程铺展6790万亩绿毯。 2021—2023年,甘肃省"三北"工程区借国家重点项目支持再织3166万亩绿色锦缎。 甘肃,这柄镶嵌在祖国西北的"玉如意",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相交处,担 起"两屏三带"生态重任。 1978年,"三北"工程号角吹起,陇原勇士执锹向沙,四十余载未曾停歇。 据2022年国家林草湿荒综合监测显示,甘肃省"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不足4%提高到9.17%。 据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姜莉玲介绍:"截至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在261万亩以上,工程固 沙13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实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不仅民勤,从八步沙林场的接续奋斗,到治沙专家徐先英的矢志不渝……这 份坚守,正是甘肃推进"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甘肃出台《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 《甘肃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印发《甘肃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 程协调机制专责组工作职责》, ...
29.4万尾鱼苗跃入溇水河 湖北鹤峰奏响生态保护“增殖曲”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09 08:28
"这些鱼苗经过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严格检疫,不仅品种优,还携带了'健康身份证'。"鹤峰县农业农村 局渔业资源保护站负责人介绍,此次放流的均为长江流域重点保护的土著经济鱼类,既能修复水域生态 链,又能为鱼类资源自然繁衍提供种源保障。 作为长江重要生态屏障,溇水河滋养着鹤峰大地,也承载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任。自2020年长江流 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来,鹤峰已累计开展10余次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各类鱼苗超百万尾。同 时,当地构建起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通过"水上巡查+陆地布控+智能监控"立体监管,严厉 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为水生生物营造安全的栖息环境。 "看着小鱼欢快游走,感觉特别有意义。"参与活动的企业代表感慨道,增殖放流不仅是对自然的回馈, 更是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如今,在溇水河畔,"以鱼净水、以鱼养水"的生态理念已深入人 心,越来越多市民主动加入护渔志愿者队伍,共同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中国发展网讯 青山环抱间,一尾尾鱼苗跃入碧波。6月5日,在第54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湖北鹤峰 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公证处、多家企业,于容美镇细柳城、五里乡南渡江水域同步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 动,29.4万尾"生态 ...
四川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泸定段45公里主线贯通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9 00:59
6月6日,四川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简称泸石高速)紫和1号隧道6日双幅贯通,标志着泸石高速泸定段45 公里主线工程实现贯通。 当日贯通的紫和1号隧道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田坝乡甘草村,隧道右线全长2503米、左线全 长2466米,最大埋深达627米。隧道三分之一为稳定性极差的V级围岩,松软的块石土层、富含地下水 的冰碛层、破碎的岩体相互交织,地质灾害风险极高。 该隧道施工负责人介绍,项目团队采用"预注浆加固-短进尺掘进-弱爆破开挖-快速支护封闭"的循环 作业模式,用直径近1米的高压旋喷桩,像"打针"一样将水泥浆注入岩体,形成立体加固网络,使松软 岩体的"抗压能力"提升120%。 泸石高速全长96.511公里,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概算总投资约174.08亿元,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第 二条高速公路。该项目连接通往甘孜涉藏地区的雅康高速和通往凉山彝区的雅西高速,是中国藏彝走廊 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桥隧比达86.5%,隧道占比达69%,平行接近多条区域性活动大断裂带,地震 基本烈度为Ⅷ度(8度)。 泸石高速王岗坪互通至大杉树枢纽互通33公里已于2024年12月31日通车试运营,泸石高速泸定段将于今 年再通45公 ...
【榆林】湖心岛成了遗鸥家园
Shan Xi Ri Bao· 2025-06-09 00:28
广袤的榆林大地上,藏着一片神奇的沙漠绿洲——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是我国最大 的沙漠淡水湖,更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地。6月2日,记者走进该保护区,只见遗鸥在湖心岛上静静孵卵, 构成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图画。 遗鸥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今年,受春季气温多变影响,遗鸥孵化期较往年推迟近 半个月,但栖息在保护区内的遗鸥预计仍可孵化雏鸟4000只,繁殖季遗鸥总数将突破7000只。 在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遗鸥的孵化育雏牵动着保护人员的心弦。每年4月底至5月初,科研监 测室工作人员贾钘越便与同事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 "遗鸥对繁殖地的选择非常苛刻,它只在荒漠半荒漠地区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贾钘越介绍,每年4 月至5月,遗鸥进入孵化期,在湖心岛上营巢、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孵化期间,雌鸟和雄鸟会交替孵 化。遗鸥每巢产卵2至3枚,孵化期为25天左右。 "为了实时监测巢区动态与水位变化,我们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日巡护近20公里。"贾钘越介绍,"在 遗鸥孵化期间,20余名同事轮流值班,竭力降低天敌侵扰等风险。" 图为6月2日,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遗鸥。 本报通讯员 王重阳 ...
河南省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
He Nan Ri Bao· 2025-06-08 23:37
记者6月4日获悉,省检察院、省水利厅、河南黄河河务局联合印发《河南省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 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从今年5月起,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黄河流域水生态保 护专项行动。各方将持续深化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问题,打好 黄河保护治理攻坚战。 根据《实施方案》,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整治四个领域的违法行为,具体为:水资源管理领域,主要 包括未经批准取水或者未按批准条件取水、拒不执行取水量限制决定、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用 水超过强制性用水定额等;河湖库管理保护领域,主要包括非法围垦河道、违法侵占水库库容等;水土 保持领域,主要包括生产建设项目存在的"未批先建""未批先变""未批先弃""未验先投"等水土保持违法 行为;水工程管理、蓄滞洪区管理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此外,我省检察机关将聚焦省内水事违法行为多发领域、重点流域和敏感区域,选准检察履职切入点、 着力点,办理一批有影响的高质效案件;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水利、河务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发 挥黄河流域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平台作用,巩固和深化"河长+检察长"机制,积极协调线索和案件移送、 案件查处等工作, ...
自然资源部公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广东3案例入选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08 23:02
复之策——广东 省珠海市三角岛 自然资源部公布 2025年海洋生态 保护修复典型案 例,广东3案例 入选_南方+_南 方plus 6月8日,自然资 源部生态修复司 正式发布15个 2025年海洋生态 保护修复典型案 例。广东省珠海 市《引社会资本 之水 行系统修 湖泊整治及生态 修复案例》、广 州市《城里有片 充满"松弛感"的 海——广东省广 州南沙体育馆南 侧蕉门水道北岸 滨海湿地生态修 复案例》、湛江 市《红树林里养 鱼蟹:解锁人海 和谐新密码—— 广东省湛江市红 树林种植-水产 养殖生态耦合保 护修复案例》等 3个案例入选。 自然资源部定期 组织评选并发布 生态保护修复典 型案例,本次公 湛江市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保护修复案例(图:湛江发布) 布的15个典型案 例涵盖河口、海 湾、海岛等多种 海洋生态单元, 涉及红树林、珊 瑚礁、海草床、 盐沼等典型生态 系统,为海洋生 态保护修复提供 可复制、可推广 的实践样板。 珠海市以"公益 +旅游"为引擎, 积极引入社会力 量参与,开创性 地探索出一条无 居民海岛生态修 复与可持续利用 相结合的新路 径。该模式旨在 实现"生态修复 走新路、高水平 保护出 ...
2024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
Xin Jing Bao· 2025-06-08 22:50
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海洋观测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集海洋站、雷达、 浮标、船舶、无人机、卫星遥感于一体的"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监测要素涵盖海洋生物、水文气 象、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监测区域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重点关注珊瑚礁、海草床 等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以及生态灾害高风险区。 2024年,自然资源部在14条近海标准断面、1621个近海监测站位开展生态趋势性监测,对136个典型生 态系统分布区域和350个典型海岛开展调查监测,对赤潮、浒苔绿潮等生态灾害和海洋低氧等生态问题 开展预警监测。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近日,自然资源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编制发布 《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 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稳中向好。值得注意的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 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 《公报》指出,去年海岸侵蚀在局部区域较重,夏季近海表层水温较常年偏高1.2℃,处于有观测记录 以来同期最高位。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较近十年平均值有所增加,浒苔绿潮、局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