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多样性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青春使命无上光荣——2025年生态环境部系统青年英文演讲决赛暨五四青年节纪念表彰活动侧记
5月7日,在生态环境部系统青年英文演讲决赛暨五四青年节纪念表彰活动现场,10名参赛选手用流畅的英文表达、感染力十足的叙事话语,讲述了一个 个"美丽中国建设"的感人故事。 他们的风采、他们的故事,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自信、智慧与力量,感受到了部系统青年干部积极争做放眼全球、胸怀天下的绿色青年使者的坚定 担当。 "美丽中国建设,青年在行动!"当比赛结束,所有选手重新走上舞台,共同喊出青年环保人的心声,场内掌声响起,热烈如潮。 图为10名演讲比赛参赛选手。中环报记者曾震摄 图为演讲比赛主持人。中环报记者曾震摄 展现中国担当,播种绿色梦想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比赛现场,有3位90后参赛选手,展现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 她说,虽然面对重压,但在各种重要国际场合,中方谈判代表团始终以专业与智慧坚守立场,圆满完成每次任务。每一次任务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昼夜的 推演研判,她也将一直铭记那些为等待最终案文而彻夜守候的时光。 图为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邓琳华。中环报记者曾震摄 图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李仕楠。中环报记者曾震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李仕 ...
生态富是一种高境界的富(评论员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5-08 22:42
静心观鸟、专心拍鸟,是享受优质生态产品、舒适人居环境的过程,体现了感受自然之美的生活哲学, 也蕴含着绿色发展之道 前不久,青年演员李现"混"入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拍鸟大军",拍得多张生动的水鸟活动照片,引发网友 关注。不少媒体结合此事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多地文旅部门借势在网络上推介旅游资源、发出观鸟邀 请,使得拍鸟这一爱好进入大众视野。 在许多城市,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多。以北京为例,今春在官厅水库的临停候鸟超过13万只,是20余年 来最多的一年。武汉市观鸟协会统计,去年该市新增14个鸟类记录,其中4个是国家一级保护鸟 类。"鹏"友圈不断扩大,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静心观鸟、专心拍鸟,是享受优质生态产品、舒适人居环境的过程,体现了感受自然之美的生活哲学, 也蕴含着绿色发展之道。"跟着候鸟来,带着文创走",江苏东台以观鸟游为中心,推出逛展览、买文创 等生态旅游服务,条子泥景区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立足减少人鸟相互干扰,各地因地制宜拓宽生态 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生态流量变为游客留量、经济增量,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有摄友现身说法,观鸟拍鸟之后颈椎不疼了、腰也不酸了,心情都变好了;有村民以 ...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守护中华穿山甲 绘制全球生物地图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08 09:59
列为极危物种的中华穿山甲现状如何?记者从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唯一由中国 科学院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所属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 树木园了解到,中华穿山甲在广东肇庆鼎湖山有稳定的种群。 广东肇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青山绿水。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持续推进被誉为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色 明珠"鼎湖山的保护与研究,加强"物种基因库"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绘制全球生物地图,向国际社 会分享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 守护中华穿山甲 在面积仅11.33平方公里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近400年历史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 叶林,还保存有针阔叶混交林等其他7种森林植被类型;每平方公里发现17.8个新物种,以鼎湖山模式 标本命名的物种达202种,鼎湖后蕊苣苔、鼎湖耳草等44个物种则以"鼎湖"直接命名;2018年运用红外 相机首次捕捉到消失30余年的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这些都印证鼎湖山"物种基因库"的独特价值。 中华穿山甲。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供图 其中,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广受关注。作为世界上仅存的鳞甲目哺乳动物之 ...
呼伦贝尔市首次发布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5-07 01:46
近日,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历时5年的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阶段性 成果。此次普查覆盖全市12个旗市区及6个直属林业局,投入150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布设171条样线, 调查线路长达6.38万公里,覆盖超80%面积。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调查技术,本次普查精准记录维管植物114科470属1229种,其中草本植物967 种、木本植物262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25种,发现古树群2处、珍稀植 株1400余株,全面揭示了呼伦贝尔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家底,绘就其林草资源"全景图"。 5年来,共收集植物标本1255份、种子1060份,录入信息12158条,拍摄照片2.2万张,为全区种质 资源库分库建设提供关键素材。 在成果转化上,呼伦贝尔市打通"保护—利用"链条,将收录的1229种植物细分21个专项名录,发布 《植物简志》,对植物形态、经济价值与保护建议进行系统解析。这两项权威性成果发布,兼具科研参 考和科普价值,推动呼伦贝尔市构建其保护利用新体系及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呼伦贝尔市将深化数据应用,接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信息平台,为生态修复、种业创新提供 支撑;强 ...
“观鸟热”折射“生态好”(生态论苑)
Ren Min Ri Bao· 2025-05-06 21:50
"观鸟热"的兴起说明我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因为生态持续向好, 珍稀鸟类也会频频现身 "打鸟"是摄影行业用语,是指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黑海番鸭、荒漠林莺、中华长尾雀……目 前,北京市野生鸟类已达到527种,成为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居民在中心城区就能"抬头观 鸟"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人喜欢拍摄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从镜头 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活力。"观鸟热"的兴起说明我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 城市里,因为生态持续向好,珍稀鸟类也会频频现身,一些候鸟变成了留鸟,在大城市公园、景点安下 了家,成为城市里可爱的"鸟类居民"。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有"鸟界国宝""鸟类大熊猫"之称的东方白鹳,被观测到连续13年赴约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国家 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彩鹮在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现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连续5年选择在湖南 洞庭湖过冬……正因为人们营造了安心、适宜的生存环境,珍稀鸟类才会频频现身。如今,我国已经成 为世界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达到监测最高数量,重 点 ...
他山之石 |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净增益?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20世纪70年代,受以《寂静的春天》为代表的环境保护思潮的影响,与生物多样性抵消(Biodiversity Offset)相关的理念开始出现在美国的政策和法规中。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后,欧盟成员国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近20年的时间里,生物多样性抵消机制在欧盟政策框架下得到系 统化的发展。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英国等国基于自身情况开发出生物多样性抵消机 制。 生物多样性抵消是指为了缓解开发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行动。生物多样性抵消通 常被认为是减缓层级(避免、最小化、恢复、抵消)的最后一步,即在开展抵消前,开发商应确保已经 采取了避免影响、最小化影响、恢复生物多样性等三类措施。生物多样性抵消的目标一般分为生物多样 性无净损失(No Net Loss)和净增益(Net Gain)。无净损失指通过采取补偿措施,使项目造成的生物 多样性损失在量和质上得以平衡,整体不减少;而净增益则是在实现无净损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态 系统状况,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改善。 多数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抵消计划都以无净损失为目标,而英国2021年在《环境法案》中强制要求英格兰 地区的相关 ...
科技守护自然,AI助力武夷山国家公园物种保护走向智能化系统化
Huan Qiu Wang· 2025-05-05 05:29
为了守护好这片珍贵的自然家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始终秉持 "文化与自然遗产世代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的愿景,积极开展保 护工作,不断深化改革举措精心统筹绿色发展路径,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努力提升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在自然资源保护、人为活动管 控、野生动植物监测以及森林灾害预警等多个关键领域,稳步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如何更好地保护黄腹角雉、黑麂、金斑喙凤蝶、 中华穿山甲、南方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已然成为系统监测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虽然初步搭建起了自然资源分 布状况监测体系,但在生态系统持续性监测方面仍重度依赖人力。当前的信息采集和分析主要依赖红外相机和人工巡查,在收集和记录山林中黄腹 角雉、黑麂、黑熊、中华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活动情况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在我国闽赣交界之处,屹立着一座生态瑰宝--总面积达 1280 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 公园拥有浙闽沿海山地最具代表性、世界同纬度最典型的原 ...
在武汉 住着至少175种蝴蝶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5-04 00:41
5月3日世界花园大会上,首个"武汉蝴蝶名录"揭晓谜底:6科175种蝴蝶落户江城,其中包括中华虎凤蝶、金裳凤蝶等一批国家二级以 上保护物种。 蝴蝶,号称"会飞的花朵",也是敏感的生态信使。随着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不断加深,在野外观察与生态保护过程中,亟 需一份相对严谨的武汉本土蝴蝶底本数据。 武汉这座被长江吻过的城市,地理轮廓形如一只展翅彩蝶。那么,这个"蝶形城市"到底住着多少蝴蝶"居民"? 在武汉山地发现的中华虎凤蝶 但武汉市域内的蝴蝶文献极其有限,也一直没有见到一份公开发布的本土蝴蝶名录。 于是,一群热心的武汉蝴蝶爱好者挺身而出,发起了一个"武汉蝴蝶观察"公益活动。 "中华虎凤蝶身披'虎纹战袍',金裳凤蝶自带'黄金衣甲'……随着调查的深入,一批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集体亮相,很多冷门蝶种纷纷出 镜。"名录发起人之一的董立坤介绍,这份"蝶类户籍"藏着太多惊喜。 81位"追蝶人"持续一年,共完成2929次野外记录,为115种蝶类在江城"蝶形地图"上勾勒生态坐标。 为了更好地完成武汉首次"都市寻蝶记",武汉蝴蝶爱好者自主开发了一个"观蝶"小程序,如同一个"AI蝴蝶记录簿",让大家更方便上 传观察记录。 "观蝶" ...
逛了上海国际花展,更要读一读这些讲植物与自然的书
Di Yi Cai Jing· 2025-05-01 12:03
从园艺交流到健康疗愈等主题,上海国际花展不断进化,推动人们思考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4月18日至5月11日举办的2025上海国际花展,在五一假期将迎来上海市民和中外游客的集中观赏。观看 花展时,很多人不再满足于赏花、拍照、打卡,也会从生活方式、自然科普等角度,理解花草园艺装 置,想象生态友好和谐的城市未来。从园艺交流到健康疗愈等主题,上海国际花展不断进化,推动人们 思考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上海花展主会场之一"花开新天地"设在黄浦区新天地,包含太平桥公园湖畔和太平洋新天地的"东台好 市·花语集"等,毗邻一大会址,与新天地商圈自然连接。各区分会场,比如浦东新区的"卉聚前滩里"设 在前滩公园巷等三处商业体,以"新自然主义花廊"为线索,把商业街区和"一江一河"滨水公园融为一 体。这些做法,让市中心的景观更美,人们漫步逛街的体验更舒适,还能促进消费,为商圈助力。 第一财经特别推荐一份"自然书单",希望读者们在赏花之余结合阅读,给假日生活增添一点灵动色彩。 [法]丽莎·加尔尼埃 著 东方出版中心2025年4月版 接触自然,将会怎样改变人?过去二十年里,正向心理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学的关联逐渐加深,两门学 科结合,探索如何通过 ...
为它写诗——第三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诗意启幕
Hua Xia Shi Bao· 2025-04-30 10:3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北京报道 4月26日,"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描述的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斑鳖。4月29日,记者点开"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的诗歌征集官方页面,再次看到斑鳖的身影。 因为珍稀,所以珍惜。为呼吁认识珍稀物种、守护诗意自然,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第三届"以诗之 名·让珍稀被珍惜"主题活动于202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启动。活动由《诗刊》社、CM公益传播发起,自然资源 部宣传教育中心支持。 "截至4月29日,我们已收到诗歌投稿篇百余篇。"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向全国发出邀请——以 诗意叩击山海,以珍稀物种的名称作为诗歌标题,为珍稀物种创作诗歌,让珍稀物种被看见、被珍惜,在寻常生 活中感受生命之间的脉动。 斑鳖之殇:当"不知道"成为种群消亡的推手 "我是一只斑鳖,我的族群,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存活了2。7亿年,如今,全球存活个体不足3只,我将消失在这 个人类时代,也许人可以复制关于我的图片与视频,却永远无法复刻我身上的暗橄榄绿色,大自然赋予形成横竖 交织的线纹,未来人类将继续主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