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

Search documents
“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让人着迷”
Ren Min Ri Bao· 2025-06-28 21:49
由中国驻欧盟使团、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文明遇·鉴:中 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活动近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作为中欧建交50周年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 重点项目之一,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以运河为纽带,讲述千年故事、奏响中欧友谊新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9日 0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随着悠扬的笛声和轻快的小提琴声响起,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在艺术山广场回荡。比利时艺术学 院学生安娜一边轻声哼唱一边感叹道:"这旋律真像运河水在流动,柔美又有力。"青年锡剧演员李梦恒 身着青绿色戏服,挥舞水袖,深情唱起《梁祝·楼台会》。婉转的唱腔韵味十足,现场观众不禁感 叹:"像梦一样甜,像画一样美!"中欧艺术家合作演奏的《蓝色多瑙河》在当地民众熟悉的旋律中融入 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韵味。 活动期间举办的非遗展览上,惠山泥人、宜兴紫砂、苏州刺绣、扬州雕版印刷等江苏非遗纷纷亮相。惠 山泥人非遗传承人周璐在现场指导当地观众捏制"蓝精灵"形象的泥人。一位观众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 品,笑着说:"太有趣了!我想把它送给家里的孩子。" 来自法国的大学生伊丽莎白告诉记者,她曾访问上 ...
东盟学子广西毕业:老挝女孩圆医学梦 印尼兄妹盼归国创业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8 11:29
【东盟专线】东盟学子广西毕业:老挝女孩圆医学梦 印尼兄妹盼归国创业 中新社广西柳州6月28日电 题:东盟学子广西毕业:老挝女孩圆医学梦 印尼兄妹盼归国创业 作者 林馨 6月27日,留学生马丽文在毕业典礼上与从老挝前来的亲人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在广西科技大学27日举行的毕业典礼上,老挝留学生马丽文成为全场焦点:她的父母、兄弟等十位亲人 跨国而来,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当家人手捧鲜花向我走来,我紧紧拥抱住他们,感谢他们支持我的梦 想。"马丽文说。 2018年,怀揣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这一理想,马丽文选择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医疗技术和教 育水平非常先进,是理想的'取经'之地。"她坦言。 克服语言关,是马丽文来中国学习的首要任务。"我们班里只有我一名外国学生,中国学生都很热情, 帮助我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如今,马丽文早已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对马丽文而言,在中国医院实习的经历尤为珍贵。她在急诊科、内科、外科轮转学习,逐步参与临床实 践。第一次站上手术台的紧张感,她仍记忆犹新:"心跳得飞快,多亏带教老师指导我完成缝合、打结 等操作……" 同样怀抱梦想来中国求学的,还有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兄妹林建全和林婉詠。两人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Xin Hua Wang· 2025-06-27 20:54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题: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新华社记者杨淑君、刘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坛公园对中和韶乐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和挖掘。2012年,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成立,开始对中和韶乐进行系统性研 究、保护和传承。为了让古曲谱"活"起来,今年41岁的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演奏员王志杰做了很多努力。 "中和韶乐运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的创作手法谱曲,使用宫商、工尺、律吕、减字四种记谱方法。"王志杰告诉记者,"大量的古谱 都存在于古籍当中,我们深入研究寻找规律,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把古谱翻译成现代曲谱,让大家听到古代的声音。" "迎神,乐奏,中和之曲——"随着"唱乐官"一声吟唱,木柷三响,编钟清鸣,舞台上身着古代宫廷服饰的乐师们执起排箫、笙等乐器,庄重平 和的中和韶乐缓缓奏响。 除了翻译曲谱,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还对中和韶乐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中的乐律、乐器、舞蹈、服装等相关模块开展了研究。目前,团队 已完成明清时期464首中和韶乐的音频录制,并借助4K技术录制部分曲目演出过程,以数字化形式进行保存。 天坛神乐署凝禧殿内,乾隆御笔"玉振金声"的匾额高悬,高大的梁柱见证着岁月沧桑。 ...
构建“文学地图”:北京图博会如何让好书“生长”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6-26 23:30
作家刘震云不久前碰到一个外卖小哥,对方拿出一本《一句顶一万句》让他签名。外卖小哥平时"等活 儿的时候就看上一段",觉得刘震云写出了"自己没想出的道理"。 作家麦家的作品已被翻译成34个语种,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 在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图博会")的"BIBF大使会客厅"活动,刘震云讲述了这个小故 事。 截至目前,刘震云的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瑞典文、捷克文等30多 种语言,全球销量达1500万册。小说的IP改编,在国内外成绩斐然。 而外卖小哥那件事让刘震云感慨,什么叫把一本书写好了?就是一本书说出了其他人、其他书没能说出 的道理。好作家能够"用最质朴的语言说出最深刻的道理"。而且,"文学对人性和灵魂的探讨永远是没 有止境的"。 获取安顿内心的"道理",寻找探索世界的答案,是我们对阅读的期待,也是出版业存在、发展最朴实的 根基。 本届图博会既是一次出版物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场思想碰撞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嘉年华。透过图博会,我 们能看到关于阅读的哪些新动态?当下出版业又为读者们带来了怎样的新气息? 在第31届北京国 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右)与《你真 ...
《舞韵东方》中国传统舞蹈展演在巴黎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6 02:41
人民网巴黎6月25日电 (记者于超凡)6月24日晚,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共同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舞韵东方》 中国传统舞蹈展演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剧院成功举办。法国文化机构负责人、主流媒体代表、中法文化艺术界人士及旅法侨胞、本地观众等近500人齐聚现 场,共赏一场跨越时空、舞韵悠长的东方艺术盛宴。 独舞《念路长》演出现场。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独舞《云迹》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继"春之旋律""夏之清风""秋之月韵""冬之雪韵"等众多音乐品牌之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又以舞蹈为媒介全新推出 "舞韵东方",该品牌旨在"用肢体语 言讲述中国故事",持续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路径。通过剧场展演、户外快闪、互动教学等多种形式,立体呈现中国舞蹈艺术的多样风貌与深厚底 蕴,为中法文化交流注入全新活力。 整场演出呈现了12部舞蹈作品,涵盖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多种风格,兼具诗意美感与情感深度。从婉转柔美的江南意境,到雄浑奔放的草原风 情;从空灵静谧的东方哲思,到节奏明快的少数民族风采,舞者们以精湛技艺与饱满情感,诠释了中华文化的韵律之美、形体之美与精神之美。 演出在中国古典女子群舞《春水前溪》中 ...
国台办评赖清德“团结十讲”第二讲:行“分裂”之实的“台独”自白
Xin Hua Wang· 2025-06-25 07:53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尚昊、马欣然)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5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赖清 德24日所谓"团结十讲"第二场演讲中涉两岸关系内容评论指出,这一讲话是行"分裂"之实的"台独"自 白,为强化"台独"认同大肆鼓噪。 据报道,赖清德称,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届时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与美国博物馆合作,不打 算与大陆故宫博物院合作。朱凤莲对此评论指出,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珍藏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瑰宝,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记忆,是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两岸同胞 有责任共同传承好、弘扬好中华历史文化遗产。 她指出,赖清德在讲话中重弹"台独"旧调,刻意曲解历史,妄图制造仇恨与不满,加剧岛内社会撕裂, 营造"反中抗中"社会氛围,为其打压在野力量、推动"大罢免"进行政治造势;再次炒作两岸"互不隶 属"等"新两国论",刻意煽动挑衅,升高两岸紧张;肆意抹黑两岸交流合作,把民众对和平稳定的期 盼、大陆对同胞的善意诚意污蔑为"统战渗透威胁",极力操弄"抗中保台",煽动升高两岸对立。台湾民 众对此不认同、不买账。 她强调,民进党当局出于谋"独"本性和政治私利,一方面极力推进"文化台独"" ...
首艘国产大邮轮将更换航季主题 国粹京剧扬帆出海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5 03:20
Core Viewpoint - The first domestically produced large cruise ship, Aida·Modu, will launch a themed cruise season titled "National Essence Peking Opera: Setting Sail"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25, aiming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various artistic performances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1][2]. Group 1: Cultural Integration -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Peking Opera Company and Aida Cruises aims to create a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Peking Opera, integrating culture and tourism [1][2]. - The themed cruise will feature Peking Opera performances in a grand theater setting, showcasing traditional operas and classic revolutionary plays, along with excerpts from popular operas at various iconic locations on the ship [1][2]. Group 2: Industry Growth and Projections - The global cruise passenger volume is expected to exceed 37.7 million in 2025, indicating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cruise industry [2]. - Aida Cruises plans to expand its fleet to five ship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positioning itself as the largest cruise fleet in Asia, with Aida·Modu as the flagship [2]. - Since its commercial maiden voyage on January 1, 2024, Aida·Modu has welcomed over 450,000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uests, and it will visit nearly ten cities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during the upcoming autumn and winter season [2].
“好好吃饭”何以让毕业生破防(文化只眼)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25 01:21
一句"好好吃饭"是校园生活最为日常的底色。校园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家的化身。对于台下的许多毕业 生来说,远离父母,来到大学度过数年集体生活,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驿站。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中,食堂 阿姨照顾一餐一饭,给予每个学子如父母般的关爱。"好好吃饭"是父母最常对子女说的话,在毕业生即 将远走高飞的时刻,食堂阿姨作为学校代表,表达了如父母般的叮咛,格外令人动容。 一句"吃了么"是中华文化中质朴而真诚的问候。几年前,一位中东学者解读中国人见面相互问候"你吃 了吗"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在这位学者看来,这一问候是温情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人 文关怀。 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怀抱理想,充满热血与激情,也有对未知的忐忑。当此之时,一句亲人般"好 好吃饭"的叮咛,让中华文化基因里流淌的温情,照亮了前行的路,给予了远行人踏实的慰藉与力量。 (责编:郝孟佳、李昉)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到六七月份,各种别出心裁的毕业仪式为校园生活画上精彩的句号,已成为当代校 园文化的亮丽景观。从恩师前辈的殷殷嘱托,到或整活搞怪或精致温馨的合影、视频,即将踏入社会奔 赴山海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为多年象牙塔生涯留下纪念。 纵观2025年各大高校 ...
京剧9月起将登上首艘国产大邮轮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24 15:47
据了解,京剧演出将以两大板块呈现,主舞台设于邮轮千人剧院,集中展现传统大戏和红色经典剧目; 同时,在"爱达广场"、海滩俱乐部等地标性场所,还将上演《拾玉镯》《三岔口》《霸王别姬》等折子 戏片段,使宾客得以近距离、多角度欣赏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主题航季旨在通过京剧演出、主题讲座与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落实"中华 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邮轮+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海上文化新范式。 北京商报讯(记者 关子辰)6月24日,国家京剧院与爱达邮轮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双方联合策划,将于 2025年9月至12月间推出"国粹京剧·扬帆出海"主题航季活动,届时,国粹京剧将登上首艘国产大邮 轮"爱达·魔都号"。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说到,国产大型邮轮的启航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实践。希望 国家京剧院与爱达邮轮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探索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以文化为内核、旅游为载体, 不断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激活邮轮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文旅融合与文化出海双向赋能。 中国旅游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善博谈到,爱达邮轮将与国家京剧院 携手合作,精心策划京剧演出、 ...
实地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世界汉学家看四川
Si Chuan Ri Bao· 2025-06-23 00:36
西班牙汉学家夏海明翻译过四川作家阿来的作品《尘埃落定》,"书中的雪山村寨让人向往,这次 终于能实地看看。"他认为,大熊猫、川剧等四川元素不是静态符号,而是能让世界感知中国的"文化脉 搏"。波兰汉学家傿静安则笑称自己是"四川宣传员",常向朋友推荐四川的大熊猫和热情的人文氛围。 活动期间,汉学家们将出席"蜀地文学精品"专题展,开展出版对话沙龙,并实地探访卓克基土司官 寨、四姑娘山景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等,感受汉藏建筑艺术的融合、文学文本 与实景山水形成互文、中国对生态与文化的双重保护理念等。 从出版合作到实地采风,此次活动以汉学家为媒介,让世界看到四川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 正如贝文江所说,这样的交流如同搭建文化桥梁,在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不同文明通过四川这样 的文化样本,能更好地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内涵。(记者 肖姗姗) 6月22日,"蜀地文脉 川行世界"世界汉学家看中国·四川行系列活动在成都启动。来自法国、波兰、 西班牙、南非等7国的汉学家齐聚四川,将在一周内实地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以学术视角解读巴 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世界汉学家看中国"项目是中外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