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

Search documents
王璞|先锋革命之梦:《超现实主义宣言》一百年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9 03:49
到达 人,根本性的做梦者,一天天愈发不满于自己的命运……——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 2024年12月的一日,巴黎的天气有着冬季典型的阴郁,却不算冷。工作旅行的途中,我决定在这文化之都逗留几小时,只为一场展览:这就是蓬皮杜中心的 特展,"超现实主义,首先和永远"(Surréalisme d'abord et toujours),纪念《超现实主义宣言》(Manifeste du surréalisme)发表一百周年。 法国诗人、艺术家安德烈·布勒东(1896-1966)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行于1924年10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意识危机"和文化废墟中,开启了先 锋派的世纪进程。如今一百年过去,它是否已成可资纪念的历史往事?最早为超现实主义"著史"的法国批评家莫里斯·纳多(Maurice Nadeau)却曾这样 说:"一部超现实主义历史!那就是说超现实主义已死!"——但它的"精神"和"行为"是"永久的",它的理念和"目标"始终"未完成"。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超现实主义是欧洲先锋派文艺持续爆发也不断裂解(布勒东写《第二宣言》前后,这场运动已像教派或政党一样经历着分分合合)的 现场。瓦尔特·本雅明称之为 ...
由这通电话想到的
Hu Xiu· 2025-06-06 00:1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嬉笑创客,作者:CB,题图来自:AI生成 在写这篇的时候,电话刚打完。公开信息只有确定了这通电话的简短通告。具体的通话内容还没有公 布。但市场已经开始运作。 甚至可能在文章写完的下一分钟里,上述的资产又出现了逆转。所以这只是对真相揭晓前几分钟朦胧的 记录。也许作为长期投资者,最简单的基本假设是Deal永远没法这么轻易地完成。所有的扰动都只是在 这个基准线上做一些修正。如果这么轻易能够达成共识,它就不值得资产大幅度的波动。即使短期达 成,也只是为下一波谈判和施压埋下伏笔。所以日内瓦不是终局,只是插曲。 就像在一些特定年代,你会看到一些反趋势的事件。以为是峰回路转,但最后都只是奔流中的漩涡。 这简直是最具有朦胧美的时刻,也是事件驱动策略或者宏观交易员心潮澎湃的时刻。 你可以感觉到人们在为通话结果的猜测投票。 在这几分钟里,从黄金和美债微涨,美股和美元指数下跌的反应里,你似乎觉得电话里懂王没讨到便 宜。甚至有人觉得他们吵了起来。 但如果从逻辑上想,市场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提前知道通话的内容。这些波动又很可能全是瞎猜。 你甚至无法从买卖单当中嗅探出究竟谁有内幕消息——即使在今天懂王身边的幕僚网络已经将 ...
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一)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04 08:04
作为中国较早专注西方经典艺术的机构,蛙人画廊21年来持续挖掘被主流叙事遮蔽的艺术矿床。本次展 览中,那些还未被艺术市场神化的名字,恰是"回响"的真正载体。当古典主义的庄重、立体主义的锐 利、超现实的荒诞在此交融,他们的作品证明:艺术的价值不在拍卖槌下,而在文明基因的传递中。 参展艺术家及其部分精选作品: (原标题: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一)) 在蛙人艺术成立21周年之际,将于2025年6月5日下午3点在北京国贸商城南区地下一层SB125举办《当 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开幕式,据了解,本次展览将展出15位顶尖的欧美艺术家的近200件艺 术作品,此次展览是画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展览,展期为2025年6月1日-6月30日。 道格·海德(DOUG HYDE) 道格·海德1972年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自2002年开始艺术创作。2005年,他成为英国年度最畅销艺 术家同时也被BBC评为"英国现今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和青睐,他的藏 家中不乏有像英格兰国家队教练罗伊.霍奇森、高尔夫球选手罗伊·麦克罗伊和英国著名影星艾米丽·布朗 特等知名人士。 道格·海德为2014年世界杯和201 ...
李在明反日吗?
日经中文网· 2025-06-04 02:19
"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确定当选总统的消息传出后,支持者们欢呼庆祝(6月3日晚,首尔,摄影:积田檀) 李在明此前一直认为日本尚未消除对韩国的军事敌意。甚至基于日韩合并的历史,坚持认为应该被分割 占领的地区不是朝鲜半岛而是日本。但他也表示:"韩国和日本是如同夫妻一般彼此非常重要的存 在"…… "一些人说我像韩国的特朗普。我是现实主义者",2024年年底,李在明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如此评价 自己。即将就任韩国总统的李在明会推行"反日"政策吗?日本方面的关注点集中在这个问题上。 李在明此前一直认为日本尚未消除对韩国的军事敌意,并要求日本全面重新审视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日韩 协议。 他反对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并谴责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处理水问题。甚至 基于日韩合并的历史,坚持认为应该被分割占领的地区不是朝鲜半岛而是日本。 2015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曾使用过这个词语。当时他在国会受到在野党的激烈质询,并进行了 情绪化的答辩。在事后撤回发言时,安倍晋三表示自己的态度"尚未能如木鸡一般沉稳",以此进行自我 反省。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另一方面,李在明也表示 ...
《拾穗者》:田野上的现实主义史诗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03 06:43
在色彩处理上,米勒以赭石与土黄为主调铺陈大地,红、蓝头巾作为视觉焦点,在暖黄色背景中形成补 色对比,既强化了画面的视觉张力,也暗喻着劳动者在单调生活中残存的生命活力。笔触上,前景人物 以粗粝的线条勾勒轮廓,肌肉走向与衣褶转折都透着雕塑般的力度,而远景则用概括的色块处理,这种 "虚实对比" 不仅符合视觉透视原理,更暗示着社会对不同阶层的认知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画中土地 呈现出收割后的贫瘠感,米勒通过麦茬的疏密分布,暗示着土地私有化背景下农民生存空间的压缩。这 种对细节的写实描绘,实则是对当时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隐性批判 —— 当丰收的麦垛属于地主阶级 时,拾穗成为农民维系生存的最后方式。 (原标题:《拾穗者》:田野上的现实主义史诗) 巴黎奥塞美术馆的玻璃穹顶下,让 ? 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1857)以质朴的真实,定格了 19 世 纪法国农村的生存图景。这幅现实主义代表作颠覆了艺术史的阶级叙事,以泥土般的厚重笔触,叩击着 不同时代对公平与尊严的思考。 米勒采用贴近地面的平视构图,将三位农妇融入大地的肌理。右侧的妇人佝偻着身体,手指紧握麦穗, 补丁围裙的褶皱里仿佛藏着岁月的痕迹;中间扎红头巾的农妇动作干练,布 ...
《弗里达》:用撕裂生命绘就的艺术传奇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01 02:13
(原标题:《弗里达》:用撕裂生命绘就的艺术传奇) 《弗里达》( Frida ) 导演 : 朱丽 · 泰莫 类型 : 剧情 / 爱情 / 传记 语言 : 英语 / 法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 2002 赵昭/文 在电影的璀璨星空中,《弗里达》无疑是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明珠。这部由朱丽?泰莫执导,萨尔 玛?海耶克主演的传记电影,以其细腻的叙事、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呈现了墨西哥女画家 弗里达?卡罗传奇而跌宕的一生。 影片伊始,采用倒叙手法,将临终前的弗里达从家里花园被抬进卡车的场景展现出来。花园里奇幻绚丽 的景象,仿佛是弗里达玄幻一生的缩影,也暗示了她画作的独特基调。紧接着,通过相似动作的转场, 我们跟随弗里达的回忆,回到了 18 岁的时光。命运的齿轮在她和男友追上公交车的那一刻开始转动, 一场车祸无情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18 岁的车祸让弗里达遭受重创,死里逃生的她从此与病痛相 伴。然而,命运的磨难并未将她打倒,反而成为了她艺术创作的源泉。在长达 18 个月的病床时光里, 绘画成为了她唯一的慰藉,也让她真正开始思考以卖画为生。她的画作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活力与激情, 那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抗 ...
马斯克教训:理想主义者,不要去从政
Sou Hu Cai Jing· 2025-05-29 14:56
Core Viewpoint - Elon Musk's brief political career in the White House ended in disappointment, with no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nd a decline in Tesla's market value by over 30% since his arrival [2]. Group 1: Musk's Idealism vs. Political Realism - Musk is characterized as a staunch idealist, which contrasts sharply with the complexities of political life, where interests must be negotiated and divided [4][7]. -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often prioritize societal benefits over immediate profits, a trait Musk shares as seen in his ventures like space exploration and renewable energy [6]. -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is inherently different from business, where idealism can lead to conflicts with established interests and bureaucratic resistance [8][9]. Group 2: Challenges Faced in the White House - Musk's attempt to implement efficiency reforms in the government led to backlash from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resulting in chaos within the White House [7][9]. - His idealistic approach, which worked in his companies, proved ineffective in the political arena, where compromise and pragmatism are essential [8][9]. - Ultimately, Musk's decision to leave the White House was seen as a recognition of the mismatch between his idealistic vision and the realities of political governance [9][10].
今年后劲最大的美剧,没有下一季了
Hu Xiu· 2025-05-29 13:04
《安多》第二季完结,豆瓣评分达到9.0分。围绕正传主要角色制作的衍生作《游侠索罗》《欧比旺》《阿索卡》均反响平平,反而是外传性质的《曼达 洛人》《安多》撑起了当代《星球大战》的牌面。《安多》是怎么做到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刀锋时间 (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达斯·加加宾克斯,编辑:桃子酱,题图来自:《安多》 没有光剑,没有原力,没有绝地武士和西斯,没有太空舰队和星际战机,怎么讲一个《星球大战》IP的故事? 电视剧《安多》第二季做到了。没有光剑的嗡嗡声,却获得了全世界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烂番茄"98%的新鲜度,还有创造IMDb历史纪录的单集9.5 分。大结局播出后,《安多》第一、第二季的豆瓣评分都达到了9.0分。 (图/社交媒体meme) 《星球大战》"后传三部曲"(即第七部《原力觉醒》、第八部《最后的绝地武士》、第九部《天行者崛起》)"灾难级的"口碑崩坏之后,卢卡斯影业和迪 士尼的新策划很多,但不是个个奏效。 围绕正传主要角色制作的衍生作《游侠索罗》《欧比旺》《阿索卡》均反响平平,反而是外传性质的《曼达洛人》《安多》撑起了当代《星球大战》的牌 面。 《曼达洛人》当然极为优秀 ...
全球年度最贵艺术品的现实与幻象诗意辩证法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2 06:26
光之帝国 1954 油彩 画布 (原标题:全球年度最贵艺术品的现实与幻象诗意辩证法) 纽约时间2024年11月19日,比利时超现实主义大师雷尼·马格利特著名的《光之帝国》系列画作在佳士 得拍卖中,加上佣金,以1.21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77亿元)的价格售出,刷新雷尼·马格利特作品最 高价拍卖纪录的同时,问鼎2024年度最贵艺术品。 雷尼·马格利特的《光之帝国》(L'Empire des lumières)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史上最具标志性的系列作品 之一。自1948年至1960年代,艺术家共创作了17幅同名油画,以"昼夜并存"的悖论性场景挑战观者对现 实的认知。画面中,蔚蓝明亮的天空与黑夜笼罩的街道形成强烈对立,这种"不可能的并置"不仅成为马 格利特美学的核心符号,更因其哲学深度与市场价值,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焦点。 《光之帝国》系列的诞生与艺术史事件紧密交织。1954年威尼斯双年展以"超现实主义之味"为主题,马 格利特展出的24幅作品引发轰动,其中《光之帝国》因尺幅庞大成为焦点。观众的热烈反响使艺术家陷 入窘境——他已承诺将画作售予三位藏家。最终,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以100万 ...
方力钧:以“光头”为符号的时代观察者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0 08:30
(原标题:方力钧:以"光头"为符号的时代观察者)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浪潮中,方力钧的名字如同一块醒目的礁石,既承载着时代洪流的冲刷,又以其独特 的姿态成为标志性符号。从"玩世现实主义"的提出到"光头"形象的经典化,从圆明园画家村的潦倒青年 到国际拍卖市场的宠儿,方力钧用画笔和刻刀记录了一代人的精神图景,也以艺术家的敏锐与冷静,在 集体与个体的张力中,探索着生命的渺小与宏大。 消解崇高,直面平庸 方力钧的艺术启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彼时中国社会经历剧烈转型,理想主义与商业浪潮交织碰撞,而 艺术家们正试图在"伤痕美术"之后寻找新的话语方式。1989年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方力钧选 择了一条与学院派迥异的道路——他拒绝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描绘"英雄"或"苦难",转而将目光投向身边 的庸常生活。正如策展人栗宪庭所言,他的作品"用泼皮的方式描绘无聊、偶然乃至荒唐的生活片段", 将个体置于时代的显微镜下。 "光头"形象是这一理念的终极表达。1988年,方力钧开始以光头人物为主题创作。这些人物或咧嘴大 笑、或呆滞茫然,既无个性特征,也无明确的叙事指向。他曾说:"光头消除了个体的特殊性,将人还 原为一种集体符号。" 这种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