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治理
icon
Search documents
乌梁素海芦苇的绿色蝶变
环境好了,最敏感的"客人"也回来了。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区管理大队队长刘文斌对此 深有感触:"乌梁素海是世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以前鸟儿是匆匆过客,现在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 这里繁衍生息,或者在长途跋涉中停下补充体力。湖里鱼虾丰富,这里成为它们越冬时温馨的'家'。" 记者看到,在生产线上,来自乌梁素海的芦苇经历着蝶变。经过一道道工序,它们变成了一张张无醛环 保的"芦芯板",正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辽宁等地。张春光说:"仅今年前5个月,公司就生产了4.7万 立方米的芦芯板,消耗了5.6万吨芦苇,实现了6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芦苇的用处不止于此,除了做环保板材,心灵手巧的人们把芦苇编织成精美的苇席、苇帘等工艺品, 还尝试种植芦耳,这些产品都卖到了全国各地。"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马海明 说。 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不仅让绿水青山重现光彩,也让当地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张春光 说:"板材生产需要人手,我们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发展芦苇板材产业这条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 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治理的成效清晰地反映在水质上,高占飞说:"目前整个湖区的水质稳定达到了 地表水Ⅴ类标准, ...
阿拉善绿色长城诞生记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7 00:44
中新网阿拉善6月16日电 题:阿拉善绿色长城诞生记 10年间,付俊年和他的团队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通过"草方格 沙障+耐旱植物种植"的方式,将梭梭苗植入压好的草方格内,不仅增强了沙地的抗风沙能力,而且随 着植物的生长繁衍,沙地土壤结构也得到明显改善。"我坚信,这里变成绿洲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 来。"付俊年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三北"工程攻坚战标志性战役"一个半"在阿拉善。面对占当地面积73.67%的沙化土地,多年来,阿拉善 盟始终秉持"人退绿进、造养结合、科学创新"的治理理念,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前 沿,用绿色编织起一张严密的生态防护网。 近年来,阿拉善盟将林草生态治理的重心聚焦在巴丹吉林沙漠上风口周边。在沙漠东缘和东南缘,一条 飞播带悄然延伸;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一条长达350公里、宽5至20公里的生物治沙带已然成型,像一 条绿色长城,牢牢阻挡着沙漠南侵东移的脚步。 夏日骄阳炙烤着九棵树治沙项目区,广袤的沙地上,一排排整齐的草方格如同给沙丘上了"锁链",而这 些被固定住的流沙,为植被生长创造了重要条件。 眼下,正值治沙补苗的黄金期,位于内蒙古自治 ...
陕西淤地坝建设成效显著
Shan Xi Ri Bao· 2025-06-15 00:33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也是提高农业产出、带动群 众增收的有效载体。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淤地坝建设作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基础工程,建立统筹协调机 制,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多部门紧密配合,强化要素保障,相关市县积极组织推进,形成省负总责、 部门协同、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6月14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陕西坚持把淤地坝建设作 为破解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与发展难题的核心抓手,历经数十年持续攻坚,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 会效益。 陕西坚持统一规划,以有效控制入黄泥沙为目标,以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点,以小 流域为单元,系统谋划淤地坝建设;坚持把淤地坝建设作为"百年大计",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 量,全面强化各方职责,紧盯关键工序,强化隐患排查,从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 等方面全面加强工程管理;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交流合作,推广水坠法筑 坝、土工膜防渗等新工艺、新材料,积极开展新型柔性溢洪道等相关新型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工 程建设质量。 陕西坚持建管并重,多措并举提高淤地坝管理维 ...
“疆电入渝”首批电源项目投产!
Zhong Guo Dian Li Bao· 2025-06-13 07:19
6月13日,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项目、"疆电外送"第三通道配套电源——由中国华电集团 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首批煤电机组投产发电,为重庆地 区迎峰度夏电力供应提供坚强支撑。 本次投产的2台100万千瓦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燃煤项目充分贯彻清洁绿色理念,通过将超超临界技 术与深度调峰能力深度融合,既能发挥"疆电入渝"电力供应"稳定器"作用,又能作为新能源消纳的"调 节器",为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开辟新路径。机组采用世界一流的发电节能技术和设备,主蒸汽压力参 数、发电煤耗、调峰性能、百万千瓦机组水耗、厂用电率等参数均处于国内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同步 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烟囱出口污染物浓度实现全时段超低排放、优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 基地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约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 项目建设过程中,带动"参工参建"就业2.3万人次,同时,中国华电、华润集团坚持清洁能源开发和生 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创新采用"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科技治理"分区施策的生态治理方案,投入专项资 金用于"沙戈荒"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充分提升清洁能源基地 ...
我国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现在怎样了?
Xin Hua Wang· 2025-06-13 00:40
北疆铸绿盾:内蒙古"三北"攻坚书写中国生态传奇 在祖国北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绿色接力仍在激昂上演。 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以占全国12%的广袤疆域,肩负着抵御风沙南侵、涵养水源北流的"国 之大者"。这里既是乌兰布和、浑善达克等著名沙漠、沙地的"盘踞之地",也是京津冀乃至全国生态安 全的重要防线。当"三北"工程攻坚战将黄河"几字弯"、科尔沁与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等"两个半"标志性 战役锚定于此,这片土地以"战沙如战敌"的决心,展开了一场人类改写自然版图的壮丽实践。 记者穿行于内蒙古沙漠、草原、灌区之间,目睹"黄沙变绿洲"的奇迹在天地间铺展——沙漠边缘,网格 沙障与光伏板交织成 "固沙矩阵";草原深处,牧民赶着马群在"休养生息"的草场上漫步;盐碱灌区, 智能滴灌让千年荒滩结出"金色硕果"……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单一治沙"到"生态富民",内 蒙古正以系统治理的智慧、愚公移山的韧性,在北疆铸起一道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为美丽中国写下最 磅礴的注脚。 1 2012年,面对"沙进人退"的困局,作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兰哈少嘎查党员的任二换,牵头成立治 沙小队,带着乡亲们用柠条、沙枣等乡土树种"啃"下 ...
乌梁素海水质净化用上高科技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6-12 03:24
转自:草原云 6月11日,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乌拉特分中心九排干人工湿地,记者看到一排排太阳能曝气 机正在对排入乌梁素海前的水体进行曝气增氧,加速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工作人员逐一检查设 备,确保曝气机正常运转。 的水质具有很好的效果。" 乌梁素海 水域航拍图。王泽浩 摄 九排干人 工湿地太阳能曝气机航拍图。谢佳卉 摄 据了解,乌拉特分中心八排干流域面积71.81万亩,九排干流域面积46.7万亩,拥有自然与人工湿地1066 公顷。今年,乌拉特分中心八排干沟排水所和九排干沟排水所在乌梁素海的上游人工湿地安装了26台太 阳能曝气机,通过对农田节渗水进行水质调节,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逐一检查太阳能曝气机。孙希霞 摄 工作人员 "曝气机分为推流式和喷灌式两种,通过增加水质含氧量,促进水质微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质自我净化 功能。"九排干沟排水所所长刘永刚说,"等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将水排入乌梁素海,对提升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享有"塞外明珠"的美誉,其水质状况关 乎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而农田节渗水对乌梁素海的水质影响不容忽视。此次安装太阳能曝 ...
黄龙溪国考断面水质连续59个月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成都水生态“变形记”藏着这些密码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1 15:40
成都的锦江,以前叫做府南河。在黄龙溪段镇级河长张圆儿时的印象中,府南河的"名声"可不是那么 好。 "小时候常听老人讲,府南河也是'腐烂河'。过去,走到河边就能闻到刺鼻的异味,大家都不敢用河里 的水。"张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但现在不一样了,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条河有了很大改观。 这个变化是怎么做到的?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 纪行2025年宣传活动来到成都,想要探寻答案。据了解,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治理的核心是截污 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有府河、南河两条干流,起于都江堰,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出境。 黄龙溪国考断面是成都市锦江出境断面,餐饮污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水等一度成为锦江生态治理的一 块"心病"。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旷良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为了确保治理效果,成都 市科学编制了锦江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黄龙溪达标和攻坚方案,高标准编制了节水、排水、再生水的 专项规划。 "在具体组织实施上,我们创新采取了控、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主要依托国有企业,整合流域区域 的力量,成立流域治 ...
湖南高校团队研发固废基“水核能芯”竹篓技术 开辟沙漠生态治理新通道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09 1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6月9日电(徐志雄 刘飘逸)"'五一'前在固废基毛乌素沙漠生态治理基地种植的沙柳与柠条发 芽率和成活率均超过90%!"6月9日,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孙士权,收到来自内蒙古 鄂托克前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报喜,标志着该地区成功破解沙柳成活率长期难以超过70%的 技术难题。 固废基"水核能芯"竹篓装置图解。 受访者供图 孙士权表示,竹篓结构本身能有效固定周围流沙,为幼苗生长提供稳定的物理环境。同时,这一设计使 营养土能够像"泵"一样,主动吸收深层沙土中有限的毛细水,实现水分"开源",并利用温差等条件模拟 自然界凝露现象,在夜间或特定时段收集空气中的微量水分,进一步"节流"。 毛乌素沙漠的生态治理长期受困于两大"顽疾"——水资源短缺与土地沙化问题突出。依托国家重点研发 项目,2021年,孙士权团队开始进行富里酸强化土著菌修复黑臭水体及其淤泥质资源化研究。其间,团 队发现部分典型城市有机固废经发酵处理后,具有增碳保水特征,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持水性。 据此,孙士权团队融合生态治理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理念,利用富里酸电子梭体介导工程菌群,将城市有 机固体废物通过好氧发酵,转化为一 ...
呼伦贝尔推动生态治理向“大生态”转型升级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6-09 06:49
此外,呼伦贝尔市统筹森林草原、大气水环境等24项生态监测内容,实现生态保护、监管、修复及 环境质量监测的全方位覆盖。通过推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等跨部门数据协同,实现数据深度融合,为 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支撑,推动生态治理向"大生态"转型升级。 摸清生态家底是科学治理的基础。该市整合56类4100条生态数据,构建起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沙"全 要素的"生态一张图"体系。通过将121个环境风险点、237个环境敏感点、378个问题清单、212家排污单 位信息、4940块耕地排查数据的平台系统导入,为生态治理提供了细致的数据支撑。 为确保生态监管无死角,呼伦贝尔市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一张网"。通过整合入河排污口、 呼伦湖保护区、应急防火等280个视频监控设备,将更多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富 集区等敏感区域纳入监控网络。同时,打通市、旗、苏木(乡镇)生态环境三级执法网络,建立毁林毁 草、草原过牧、生态损害赔偿等领域联合执法机制。今年以来,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借助"双随机、一公 开"平台抽查企业75家,依托综合指挥平台实现全流程办理,大幅提升执法效能。 6月5日,在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的监控室,工作人员紧盯着 ...
大漠逐光人:让科技开出生态之花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07 1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阿拉善6月7日电 题:大漠逐光人:让科技开出生态之花 作者 陈峰 徐晓玲 乌达布拉 夏日的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涌动着蓬勃绿意,在兰州大学阿拉善荒漠—绿洲草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的试验田里,一株株抗逆性作物在风沙中挺立,科研人员们穿梭其间,专注地进行着野外采样和数据监 测。 阿拉善盟科技局科技管理科科长黄晓辉望着这番景象,眼中满是欣慰:"每次看到这些科研成果在沙漠 里扎根,就觉得所有的奔波都有了意义。" 站在阿拉善这片风沙侵蚀的土地上,黄晓辉目光坚定:"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将理论转化为治沙实 践。科技突围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要让政策、资金、人才向创新一线集聚。" 黄晓辉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主动应变求变,以系统思维锚定创新方向,凭实干笃行激活创新 势能,用实际行动答好新时代的科技答卷。"(完) 图为产学研对接会现场。徐晓玲摄 作为兰州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材生,黄晓辉深知科技对生态治理的核心驱动作用。近年来,她积 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促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等3位院士加入阿拉善盟专家 顾问团,推动设立4家院士工作站、4个内蒙古自治区级野外科学观测站和阿拉善首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