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

Search documents
宁德时代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纳米技术》
鑫椤锂电· 2025-06-06 09:29
-广告-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本文来源:宁德时代 近日,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欧阳楚英、王瀚森团队独立完成的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 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即Nature Nanotechnology),标志着宁德时代基础科研能 力获纳米技术领域最高水平认可。 研究解析了实际产品设计条件下的锂金属电池失效机制,并 提出创新电解液设计原则,以实现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长循环寿命的锂金属电池产品。 《自然·纳米技术》作为《自然》五大子刊之一,是纳米材料科学领域影响力全球领先的顶级期 刊。宁德时代研究团队通过独创的动态追踪技术,量化电解质失效机制,首次揭示锂金属电池 失效的核心消耗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盐在循环中消耗量高达71%,远超学界预期。 基于此发现, 团队引入低分子量稀释剂优化电解液配方,实现循环寿命较前代产品翻倍至483 次。同样的电解液设计逻辑,可进一步支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使电动航空规模 化、超千公里续航电动汽车成为可能。 此外,研究团队独创的动态追踪技术,也让电池全生命周期内活性锂与电解液各成分的动态 ...
这位遭美国起诉的科学家选择加入中国大学
Hu Xiu· 2025-05-14 05:4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自然系列 (ID:nature-portfolio),作者:Rachel Fieldhouse,题图来自:AI生 成 Lieber在2021年12月被判有罪,后因六项罪名被处以两年的监督释放,包括向联邦特工做出不实陈述, 纳税申报有误,未披露中国的银行账户等。他被要求支付5万美元罚款,并向IRS支付3.4万美元。 Lieber是美国司法部根据现已撤销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进行审判的第一批高知名度研 究人员。美国政府表示,这项2018年启动的计划,原意是为了扫除美国实验室和企业中的间谍行动。但 该行动对中美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也产生了寒蝉效应。Lieber被捕时是哈佛大学的化学系主任,遭逮捕后 不久就被要求休带薪行政假,后于2023年3月退休。 更大的背景 美国知名化学家Charles Lieber曾被判未向美国联邦特工披露与中国的科研关系,现已全职加入一所中国 大学。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SIGS)发布的一份新闻稿指出,4月28日,Lieber正式成为该院的全职教 授。该院由清华大学和深圳市政府在2001年共同建立。 Lieber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科学和 ...
“千亿产业新势能”系列之新型材料篇: 从默默无闻到全球前五 苏州纳米产业勇攀“珠峰”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5-12 18:02
证券时报记者臧晓松陈澄 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亿份,每一份就是1纳米,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八 万分之一。在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中,纳米材料和技术可以开发出靶向药、新型电池或更小的芯 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获悉,从2006年"押注"纳米技术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内外树立了"中国纳米看苏 州、苏州纳米看园区"的良好口碑。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的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更是成功入选国 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聚集纳米产业相关企业约1400家,产值突破1700亿元,已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 业集聚区之列。 "押注"纳米技术 2006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下称"纳米所")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为当地纳米 产业的发展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二十几年前,苏州和园区最缺的就是国家级创新平台。"彼时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科技发展局工作的 张淑梅表示,为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决定在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探索科技 创新,最终决定"押注"纳米技术,积极推动纳米所扎根在苏州工业园区。 "不深入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发现我们' ...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促进园区产学研协同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5-12 17:43
值得关注的是,纳米公司还搭建了专门的纳米技术成果转化平台。这个平台负责将纳米所的科研成果进 行筛选、评估和验证,然后向企业进行推广,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转化。当地还建立了科研人员与 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机制。科研人员可以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生产工艺;企业 技术人员也可以到纳米所进行短期学习和培训,提升技术水平。 在各方互动过程中,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尤为重要。苏州工业园区科研机构相关人士建议,在产学 研合作过程中,明确科研成果转化后的利益分配方式。"让科研机构、企业和科研人员都能从成果转化 中获得合理的收益。这样才能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促进科研力量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纳米技术作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具有广泛的跨领域应用潜力,不断催生新产业(300832)、 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通过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 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纳米技术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从2006年"押注"至今,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已经成长为国家产业高地,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 之列。十几年来,当地规划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微纳 ...
西湖大学“雕虫小技”开启活体生物精密加工新篇章
Hang Zhou Ri Bao· 2025-05-09 02:57
近日,西湖大学仇旻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纳米快报》)上发布了一项开创性成 果:研究人员利用自主研发的冰刻技术,首次在活体水熊虫体表成功刻制微米级"文身",相关图片还入 选《自然》杂志2025年4月"最佳科学图片"。这项突破不仅实现了活体生物表面的超高精度微纳加工, 还可能为活体生物医疗设备及微型机器人研发开辟全新路径。 这个看似微小的生命,正在帮助人类突破纳米技术的边界。未来,利用电子束光刻、3D打印等先 进微纳加工技术,有望在生物体表面特定位置制备更加细微的结构,并通过光、电、热等手段对特定部 位实施精准操控,在新型生物电子器件、微型生物机器人以及深空生命探测等领域实现应用。 号称"地表最强生物"的水熊虫,最终成了合适实验对象。它身材微小,头身长仅0.5毫米,同时生 存能力也极强,能在-273℃到151℃的极端环境中存活,对极端脱水、强辐射、高压及有毒环境也有很 强的耐受力。 1998年出生的博士研究生杨治蓉为该项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将一项基本成熟的技术,"移植"到一个 新的实验对象身上,在杨治蓉眼里,"好玩"多于"挑战"。但活体实验的困难还是远超想象——首先得让 水熊虫进入隐生状态, ...
加快推动江苏纳米材料产业链现代化
Xin Hua Ri Bao· 2025-04-28 21:38
□ 王冀宁陈红喜陶佳佳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握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等融 合发展趋势,推动新的主干材料体系化发展,强化应用领域的支持和引导。其中,纳米材料是新材料领 域最具发展潜力的前沿方向之一。江苏应立足制造强省优势,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锻造国内 领先、国际一流的全链条纳米材料产业集群,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为应对挑战,江苏需从各维度发力,全面提升纳米材料产业链韧性。 重构"建"链机制,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展全省纳米材料产业主题基金支持范围和 力度,对新材料领域急需的进口关键生产设备给予税收优惠。充分发挥省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撬动作用,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纳米技术项目,对创新性好、产业化潜力大的项目给予全链条创业资金资助。完善顶 层设计布局。建立"实验—中试—应用推广"一体化的研发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新材料定制开发、中试 工程、产线设计等研发服务,重点解决"技术开发"环节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融合智 能技术缩短开发周期。加快突破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的工程化问题,提高新材料的基础支撑能力,发 展"理性设计—高效实验—大 ...
2025年发膜品牌推荐:深层滋养,焕现秀发新生
Tou Bao Yan Jiu Yuan· 2025-04-28 12:23
2025 年发膜品牌推荐 深层滋养,焕现秀发新生 1.3 市场演变 中国发膜市场的演变可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呈现从萌芽期的初步探索、启动期的国 际品牌涌入与本土学习、高速发展期的国产品牌崛起与创新突破,到成熟期聚焦健康 环保及高品质产品的发展历程的路径。在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逐 步成熟,消费者对于个人护理产品的认知和需求开始增长。这一时期,国产企业才刚 刚涉足发膜领域,市场上的产品种类相对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主要以满足基本的头 发保养需求为主。进入 90 年代后,国际品牌看到了中国庞大的消费潜力,纷纷加快了 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并通过收购本土品牌或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扩大自身的市场份 额。这些国际品牌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同时也引入了成熟的市场营销策 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市场上的发膜产品线。从 21 世纪初到 2015 年间,中国发膜品 牌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 者对于高品质生活追求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也为国产品牌提 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发展机遇,进一步加速了行业的繁荣与发展。自 2016 年起,发膜 行业进入了 ...
台积电,赢麻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2 00:49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2024年,AI引发的芯片需求全面爆发,半导体产业结构性转型持续演进。在这一年,台积电 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不仅巩固了其技术领先地位,还在产能、营收、客户结构与全球 战略布局方面全面开花,成为当前全球最具战略纵深的半导体企业。 透过其刚刚发布的2024年年报,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在这场以AI为主引擎的产业变革 中,台积电正以技术为根基、制造为核心、生态为延伸,持续构筑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AI爆发年,台积电"稳稳赢麻" 2024年,尽管全球经济仍充满不确定性,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复苏缓慢,但AI相关芯片的需求却持 续强劲,推动晶圆代工行业走出低谷,重回成长轨道。台积电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年报显示,2024年台积电全年合并营收达9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税后净利达365亿美元,同 比大幅增长35.9%。毛利率达到56.1%,营业利益率达45.7%,皆创历史新高。 作为全球晶圆代工产业的龙头,台积电已经在业内建立起不可动摇的地位。台积电在IDM 2.0产业 (包括了封装、测试和光罩制造等更多环节)中 占据34%的市场份额 ,较2023年的28%显著提 升,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