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绿色转型
icon
Search documents
广西首条抽水蓄能“电力动脉”贯通 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news flash· 2025-05-27 07:19
广西首条抽水蓄能"电力动脉"贯通 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金十数据5月27日讯,随着500千伏蓄邕甲线第三次充电正常,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配套工程——南宁 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顺利投产。这将有力保障清洁电能可靠送出,助力广西加快构建新 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作为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电能输送的"大动脉",南宁抽水蓄能电站500 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投资建设。预计每年输送清洁能源约15.1亿千瓦时,可实现 清洁能源"存储—输送"全链条高效运转,进一步提升电网调节能力,推动广西能源绿色化发展。 ...
万里银线跨天山——世界首条±1100千伏特高压彰显中国能源技术创新实力
Xin Hua Wang· 2025-05-17 01:30
原标题:大国工程看新疆丨万里银线跨天山——世界首条±1100千伏特高压彰显中国能源技术创新实力 5月16日,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准噶尔盆地东缘的戈壁滩,矗立在新疆昌吉换流站里的银色铁塔发出 低沉的嗡鸣。这座横跨中国东西部六个省份约3300公里的超级输电工程,正将天山北麓的"风光火"源源 不断转化为电能,沿着万里银线奔腾向东,经安徽宣城的古泉换流站送达长三角地区。 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 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彰显了中国 在能源技术创新上的实力。 "这条特高压就像给新疆能源安上了会飞的翅膀。"在昌吉换流站工作了14年的王鸿,至今记得2019 年9月工程投运时的场景。控制屏上跳动的数字显示,这条特高压输电容量1200万千瓦,相当于可以同 时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每年可外送电能超620亿千瓦时,相当于安徽省2个月的用电量。而远在安徽 的古泉换流站将来自新疆的磅礴电能切割重组,如同把一艘巨轮上满载的货物分装到无数集装箱卡车 上,重新组成能源车队,通过1000千伏特高压芜湖变电站,源源不断送往长三 ...
约850家中企在欧洲智慧能源展展示可再生能源创新成果 “让清洁、高效和安全的能源产品走近各国民众”(国际视点)
Ren Min Ri Bao· 2025-05-14 21:55
中国光伏产品展现多领域优势 本届展会上,中国企业带来了光伏和储能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和合作商。 近日,2025年欧洲智慧能源展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多家参展商展示了可再生 能源领域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吸引超过10万名参观者。其中,中国展商约850家,参展规模仅次于 德国。中国光伏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价值链整合等方面优势,在展会期间受到广泛关注。 各类创新产品科技感满满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展会之一,欧洲智慧能源展设有光伏、储能、充电桩技术和智能电网四大平行 展。展会上,各类创新展品让人目不暇接,从大型储能系统到光伏混合电站,再到双向充电解决方案 等,科技感满满。 德国萨克森州展台主打绿色能源主题,展示了一款容量达25兆瓦时的储能设备。旁边货架上整齐码放着 一排排黑色储能电池,其中很多电池是电动汽车淘汰下来的。特瑞色拉能源公司业务经理菲利浦·伯格 介绍,这套储能设备由这些废旧动力电池改造而成,它可用来在低电价时段充电,高电价时段放电使 用,既解决了废旧电池回收问题,又通过削峰填谷合理利用电力,体现了环保意识。 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与德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移动之家 ...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助力广西百色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扎实做好绿色金融"大 文章"。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着 力加大绿色金融供给,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马晓聪) 编辑:穆皓 广西百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规模120万千瓦,总投资逾79亿元,是中国广核集团首个百万千瓦级装 机的抽水蓄能电站,已纳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项 目清单。该项目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需求迫在眉睫。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充分发 挥"融资、融智"优势,积极主动跟进,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在前期做好政策咨询、需求对接、账户开立 等要素保障,并结合项目各阶段用款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前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的贷款组合方案, 开辟绿色通道高效推动贷款落地,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支持。 项目建成后将承担广西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任务,每年可为广西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电能约11.36亿千瓦时,相应每年节约标煤约59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排放压力,环境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Yang Guang Wang· 2025-05-03 02:08
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希望广大劳动群众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五一"假期,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干劲十足,确保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优质高效推进,为高质量发展 注入新动能。 "五一"假期,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加紧施工,近2万名建设者、4400多台设备昼夜鏖 战。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及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通往东盟地区的通 道。 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潘剑:在"五一"期间,我们将完成钦州水上服务区土石方开 挖以及水下结构物的施工,完成沙坪河支流口围堰开挖等一系列的工程节点。计划年底我们将完成三个 枢纽船闸主体混凝土的浇筑,航道建设基本成型,实现19座桥梁的建成通车。 交通重大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牵引作用。"五一"期间,水运、铁路、公路等各项交通重大 工程建设全力加快推进。 在位于浙江宁波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施工现场,"甬舟号"盾构机以日均16米的速度向前掘进。 金塘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海底 ...
华清安泰开启新征程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4-28 01:47
本报讯 (记者贺王娟) 4月25日,华清安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华清安泰,证券代码:832326)发布拟变更公司全称及简称公告,拟 将华清安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称改为京能华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由华清安泰改为京能华清。 2025年3月27日,北京京能热力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京能热力,股票代码:002893)通过"老股转让+定向发行+表决 权委托"方式完成对新三板挂牌公司华清安泰控股权收购,华清安泰正式迎来了发展的全新篇章,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华清安泰实际控制人。 未来,双方将充分整合先进能源技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发挥在热力生产与供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等方面 的经验优势,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为服务首都供热保障贡献更大力量,携手在能源领域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编辑 张伟) 华清安泰现控股股东京能热力为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实控公司。京能集团成立于2004年,资产规模达4641亿 元,年营业收入超过920亿元,员工总数3.4万余人,投资版图不仅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更延伸至海外市场,旗下坐拥京能清 洁能源、京能电力、昊华能源、京能置业、北京能源国际 ...
走进新国企|探秘祖国北疆上的“风”“光”之舞
Yang Shi Wang· 2025-04-28 01:25
央视网消息(记者 孟利铮):站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中广核格桑光伏电站一处高台远眺,一排排光伏板随着地势高低起伏,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绵延 至天际。踏上乌兰毛都草原的核硕风电场,白色风机群矗立山巅,巨型叶片徐徐转动。 暮春时节,央视网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与中国广核集团联合举办的"走进新国企·中广核青山绿水行"活动,来到祖国北疆内蒙古,探访中广核库 布其光伏治沙项目与核硕风电场,感受能源发展的澎湃"绿"动力。 追"光" "你看那边就是光伏基地的原始地貌,如今这片已经基本治理完毕了。"中广核新能源格桑光伏电站副站长刘忻原指着远处一片沙丘说。 黄沙与光伏蓝相互映衬,诉说着光伏治沙的故事——中广核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自2018年启动建设,在茫茫沙海追"光"植"绿",探索沙漠生金的新模式。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这些"蓝色向日葵"便开始了一天的"追光"行动。与传统固定式光伏板不同,这里配备的平单轴跟踪系统能让每一块光伏板始终 以最佳角度面向太阳,大大提升发电效率。它们吸收光能转换为电能,然后将其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千家万户。 目前,中广核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已建成格桑、白鹭、明德、朔方、卓越、锦帆6座光伏电站,总装机 ...
民营企业核聚变研究获突破,新奥聚变装置创重要进展
Huafu Securities· 2025-04-27 06:35
Investment Rating - The industry rating is "Outperform the Market," indicating that the overall return of the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exceed the market benchmark index by more than 5% in the next 6 months [14]. Core Insights - The recent breakthrough in the "Xuanlong-50U" spherical toroidal hydrogen-boron fusion device by Xin'ao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marks the first successful achievement of a plasma current discharge of 1 million amperes, establish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ydrogen-boron fusion [3][4]. - Nuclear power is recognized as a crucial force in promoting the green transition of energy due to its cleanliness, safety, efficiency, and minimal land use, with annual utilization hours exceeding 7000 hours, the highest among all power sources [5]. Summary by Sections Breakthroughs and Developments - The "Xuanlong-50U" device underwent an upgrade in 2023, achieving its first plasma discharge on January 24, 2024, and exceeding expected plasma current indicators on August 15, 2024. The focus for 2025 will be on high-parameter hydrogen-boron plasma discharge research [4].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 Recommended companies for investment include: 1. **Jia Dian Co., Ltd.**: Leading in nuclear main pumps and helium fans for fourth-generation 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s [5]. 2. **Guoguang Electric**: Key components for the ITER project [5]. 3. **Lanshi Heavy Industry**: Covers upstream nuclear fuel systems to downstream spent fuel processing [5]. 4. **Kexin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ing 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products and replacing imports [5]. 5. **Hailu Heavy Industry**: Services for third and fourth-generation reactors and thermal nuclear fusion reactors (ITER) [5]. 6. **Jiangsu Shentong**: Secured over 90% of orders for nuclear-grade valves in new nuclear power projects [5]. 7. **Xianheng International**: Products applied in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nuclear energy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