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克思主义
icon
Search documents
纪事|1921年7月,风雨南湖,那一船人
今天,我们驻足回首,通过一篇长文,回望那跨越世纪的伟大历程,共同寻觅那些我们或许未曾注意的 珍贵历史瞬间。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引子 104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这支最初不足60人的队伍,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我们常 说,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这种选择,又何尝不是缘于一代代共产党人共同的人生抉择。 当中华大地支离破碎、暮霭沉沉,是这样一批人,选择走上一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的荆棘长路,南湖一叶红船,燃起了中国革命的希望星光……生死、进退、去留、荣辱……越是抉择关 头,越考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 岁月荏苒,大浪淘沙,对人民的忠诚、对家国的担当、对理想的激情,最终绘就了优秀共产党人的信仰 底色,沉淀为蕴藏于血脉深处的精神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见证者。读懂中国共产党 人的抉择,就能明白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征程中,那无数令人惊叹的奇迹源于何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1938年,毛泽东与董必武商量,决定将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定在"7月1日"。然而你或许不知,中共"一 大"召开的准确日期——1921年7月23日,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由党史专家考证而出的。 1921年,共和已近十年 ...
经济日报社论:永葆党的旺盛生机与活力
Jing Ji Ri Bao· 2025-06-30 23:59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当年,中国共产党人从民族危亡的困境出发,寻找中 国人民通往幸福、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 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团结 带领人民在神州大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 东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走过峥嵘岁月,百年大党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式现代 化建设的新征程上锐意进取,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华彩篇章。 奋楫笃行,信仰坚定、初心如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 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锚定既定奋斗目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党的创新理论汲取党性滋养,进一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我们党 才能具备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辉煌。 奋楫笃行,植根人民、团结奋斗。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 ...
学习手记 | 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Xin Hua She· 2025-06-30 14:54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读懂百年大党 学习手记自 主动来一场 "学习的革命" 6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进行第二十一 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 新时代以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43次集体学习,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41次集体 学习,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已进行了21次集体学习。 这100多次集体学习的内容,既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经济命题,又有 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还有中国文明历史研究、考古学等文化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 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全党作出了示范。从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到各党支 部学习,再到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开展学习培训……多层次完善的学习制度为增强党的执政 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世界上很少有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重视学习。 延安桥儿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展墙上,一份泛黄的《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格外醒目 "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 两小时的制度"…… 正是在这里,毛泽 ...
民航中南空管局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文化动力
马玉环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培育优良作风,以文化内化于心,以作风外化于行。在文化方面,要求各 级党组织要以爱国主义强化政治引领,以集体主义精神筑牢安全防线,以诚信文化做到防微杜渐。在作 风方面,一要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韧劲。二是要保持谦虚 谨慎的工作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要有骄傲自满的心态,倡导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三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和 官僚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正确区分形式和形式主义,提倡务实的文风,克服官僚主义,密切联系 群众。四是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从过紧日子入手,勤俭办好中南空管各项事业。 此次党课内容厚重、案例鲜活,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源 泉,更宣贯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内涵,为中南空管局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新 动能。中南空管局将持续高质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火红旗帜引领各级党组织 和全体党员,在建设世界一流空管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编辑:金杰妮 校对:孙文瑾 审核:程凌)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通讯员李敬恒 报道:6月25日上午,民航中南空管局开展专题 党课学习,党委书记 ...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发展前进的过程”
Ren Min Ri Bao· 2025-06-26 22:00
(一) 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发展前进的过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一个故事,体现了解决教育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当年我给梁家河村里还集资办了小学,挺高兴的。后来为什么没了呢?也是好事,为提升教学质量, 集中到乡镇去办了。那也是学校结构的一次调整。"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龄人口向城镇集中,一些地区生 源日益减少,"撤点并校"实现规模化办学渐成趋势。 "教育问题既是惟此为大的事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既要对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以贯之、不遗余 力,也要正视进步中的变化带来的新问题,着眼大局"想在前头,赶在前头"。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到国家面貌日新月异,贯穿着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的大逻辑。 "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看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做到 临危不乱、危中寻机、开拓进取、开辟新局,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蕴含着党为什么能够始终走 在时代前列、经 ...
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Ren Min Ri Bao· 2025-06-24 22:01
丰富发展"精神富有"的时代内涵。"精神富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一个内涵 丰富、意蕴深刻的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和把握。从个体层面看,"精神 富有"意味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充实丰盈,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 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知识储备、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精神富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感知的。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能够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保持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坚韧 和乐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从社会层面看,"精神富有"体现为整个社会良好的文 明程度和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 量。"精神富有的社会,是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是文化繁荣、创新活跃的社会,是人与人之间 充满信任、友爱、互助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 到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生机活力。从文明层面看,"精神富有"标志着一种新的 文明形态。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精神 富有 ...
淳安实施青马工程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Hang Zhou Ri Bao· 2025-06-24 02:26
以"理论充电+实践淬炼+项目孵化"的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探索山区县缩小"三 大差距"的共富路径,日前淳安县"村村都有好青年"2025年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 年入乡成长营(第一期)在枫树岭镇大下姜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中心正式启动,吸引了30名农创客、企业 青年、返乡大学生等优秀青年热情参与。 启动仪式现场,枫树岭镇党委书记余慧梅以"红绿融合"发展实践向青年发出邀约。"下姜村从'穷山 沟'到'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蜕变,印证了乡村正是青年建功立业的'黄金舞台'。"她介绍说,目前,枫 树岭镇已建成大下姜"一滴水"研学营、栀梦产业园等青年创业载体,形成"红色研学+生态产业"的发展 格局,为青年搭建了"一朵花、一片叶"的特色经济舞台。"此次成长营选址枫树岭镇,正是看中其作为 大下姜核心区在青年人才培育上的示范效应。" 据悉,本期学员中既有"一村一名大学生",也有淳籍在杭创业青年,更有深耕农创领域的"90后"新 农人,他们将在大下姜双创中心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完成从"理论学习者"到"乡村建设者"的角色转变。 根据活动安排,为期半个月的成长营采用"四阶递进"培养体系。学员除了将系统学习人工智能赋 ...
经典常谈 |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自强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 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说明,任何一种理论,只有与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 题结合起来,与这个国家的文化贯通融合,才能指导推动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一百多年来, 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用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 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 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具有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理论品质。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理 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我们要做到守正创新,就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 ...
“特色化+现代化”双重赋能乡村文化数字化
Xin Hua Ri Bao· 2025-06-23 23:58
□ 宋伶俐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坐标下,地方高校赋能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既是践行"扎根中国大地 办教育"的政治自觉,也是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切口。当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 既存在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深层博弈,也存在着两者耦合融通的基础。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发 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需以"特色化守护文化根脉、现代化激活技术动能"的双向逻辑,在数字 化浪潮中筑牢乡村文化根基、培育时代新人。 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的突破之道,关键在于以系统思维重构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承的共生逻辑,在"三重 跃升"中破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深层张力。 其一,从技术移植到文化根脉守护,解码乡村文化基因的数字密钥。技术赋能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与乡 村文化的适配程度。地方高校需以文化自觉为前提,构建"技术工具"与"文化载体"的对话机制。一方 锚定"双向赋能"理论坐标,把握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的逻辑内核 "双向赋能"指在特定发展情境中,不同的主体或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实现能量、能力、资源的双向提升, 最终达成共同发展的目标。在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的语境中,是指数字化技术与乡土文化基因的互构共 生,实现乡村文化传承与教育现代化 ...
“系列全球倡议彰显中国的天下情怀”——访约旦共产党总书记法赫米·哈图特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3 05:30
"中国发展的成功代表着世界舞台上一股全新力量的崛起。"近日,约旦共产党总书记法赫米·哈图特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 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这不仅仅是一个实现经济飞跃的成功故事,也鼓舞着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它们寻找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动力和借鉴。 法赫米·哈图特于近日当选为约旦共产党总书记。他表示,失业和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约旦,因此他高度关注中国的减贫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中国实现8亿贫困人口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大大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根据联合国统计,如果不把中国计算 在内,全球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 图为约旦共产党总书记法赫米。人民网 纳达尔·达乌德摄 法赫米指出,中国在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中国在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领导作用,是全球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法赫米强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所取得的成功,推动了旧有的全球化模式发生转变。 法赫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彰显中方对人类发展未来的担当。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包容性增长,全球 安全倡议主张以对话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