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

Search documents
2025中非农业科技产业合作论坛在肯尼亚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5 08:39
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黄炜鑫摄 人民网内罗毕6月25日电 (记者黄炜鑫)2025中非农业科技产业合作论坛23日至24日在肯尼亚举行。 论坛主题为"开放共享,从机遇到行动",由非洲农业绿色革命联盟携手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 家畜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世信国际 会展集团主办。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海燕致辞表示,农业现代化是中非合作的重点之一。2023年,中国发布《中国助 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布启动兴农惠民伙伴行动,重点支持农业技术 合作、农产品贸易便利化、农业产业链升级、农业增值和国际合作,已取得积极进展。两周前中国政府宣 布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有利于肯尼亚等国更多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欢迎 中非双方企业、研究机构等抓住机遇,深化合作,携手推进非洲农业现代化,实现共同发展。 非洲联盟粮食系统特使易卜拉欣·阿萨内·马亚基表示,中国为非洲提供了农业现代化、农村转型和减 贫方面的成功经验,呼吁中非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建设可持续、有韧性和包容性的粮食系统。 非洲农业绿色革命联盟副主席哈马迪·博加 ...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br/>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Liao Ning Ri Bao· 2025-06-25 01:29
一、有效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突出高产稳产导向,稳面积、提单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533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左右。落实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 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集成技术。巩固扩种成果,稳定大豆、油料播种面积。 (二)稳定畜牧业发展。稳定生猪产能,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130万头以上。扶持肉牛、肉羊、 肉鸡产业发展,智能化升级改造畜禽规模养殖场不少于200个。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主体依靠自有奶源发展乳制品加工。严格畜禽屠宰检疫执法监管,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及 人畜共患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 要论述以及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 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学习运用"千万 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补 ...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因地制宜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6-24 01:46
近年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累计建设5万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然而,对 标2035年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战略目标,我国美丽乡村的覆盖面和建设 水平仍有待提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四是留住乡愁,彰显特色。各地村庄格局风貌是历史上顺应地理、气候、人文条件延续而形成的,要敬 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价值。立足乡村工业基础,推进农产品加工 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立足生态文化优势,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 用,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 平。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五是科技创新,数智引领。要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 用等重点领域,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研发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简便实用的生态环境治 理关键技术与装备,优先在美丽乡村先行区推广应 ...
接地气培养“新农人”
Jing Ji Ri Bao· 2025-06-20 21:56
培育"新农人",要摒弃"花架子",扎下"深根须",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教的方式要"接地气",让技术扎根田间地头。与其将农民集中到课堂、讲堂,不如走到田间地头解决实 际问题。要多用现场观摩、动手实操、案例讨论,少些枯燥的PPT和长篇大论。让"土专家""田秀才""老 把式"用"土话"讲好农民听着明白、学着顺手的土办法、新知识。 教的方式要"对路子",精准对接生产痛点。培养高素质农民不是教"高大上"的高科技、深理论,而是要 解决农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将电商营销、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管护、大型机械使用的好处讲清 楚,手把手教农民如何通过电商直播把山货卖出去、如何操作新机械等。要让农民通过参加培训切实掌 握实用技能,提高生产效率。 培养高素质农民,不是"我教你学"的单向灌输,而是要尊重农民的乡土智慧,构建双向交流的成长机 制。立足农民需求,了解农民想法,把培训变成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同时,培养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始终是让农民得实惠、有奔头。只有实实在在的"甜头",才能转化为农民持续学习、主动提升的动 力。这种从得实惠到长本事的正向循环,正是培育工作可持续的关键。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跨国学员探秘余杭“数字稻田”
Hang Zhou Ri Bao· 2025-06-18 02:30
近日,余杭区余杭街道的永安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南非、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的19名 研修班学员,通过实地探访"禹上稻乡"项目,开启了一场以"发展中国家脱贫与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研学 之旅。 "这里的智慧农业系统太先进了!点点手机,农民就能知道田里的情况。太神奇了。"一位来自冈比 亚的学员赞叹道,"市民还可以付费认领土地,通过'数字认养'系统实时查看作物生长情况。我也想回 国创立一个'共享庄园'体验项目。" 这次并不是"禹上稻乡"第一回接待外国调研团。截至目前,"禹上稻乡"已累计接待国外考察团队 2000余批次、超过5万人次,为全球乡村转型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在"禹上稻乡"综合体内,巨大的地图展示着苕溪以北八村的全域规划,农田、村落、文旅设施等分 布一目了然。作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鲜活案例,永安村作为"禹上稻乡"项目的核 心,联合竹园村、下陡门村等7村,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稻为基、以创为核"的抱团奔富之路。"'公司+大 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是这条共富'稻'路背后的秘诀。种粮大户负责生产,农村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 品牌营销,村民则通过土地流转、稻田认养、农文旅服务等多种方式 ...
郓城农商银行:注入金融动能,驱动科技农业发展引擎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6-17 09:1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李可通讯员曲和钊 夏收结束后,郓城县黄河滩区的高标准农田呈现出现代化农业景象。种粮大户渠先生在田间操控着水肥 一体化智能滴灌设备,他表示,这片700多亩的土地,以前采用地面灌溉需要一个多星期,现在使用滴 灌设备3天就能完成,既省水又省力。渠先生称,这一切得益于郓城农商银行。 此前,该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得知,渠先生计划引进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设备,但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该行工作人员主动为渠先生推荐"好郓农机贷"专项信贷产品,2天后,50万贷款到账,使渠先生得以实 施科技种田计划。 目前,该套设备提升了灌溉效率,较传统方式省水省工,还能精准施肥,预计今年亩均增产150斤。 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该行将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该行创新信贷产品,推 出"鲁担惠农贷""好郓农机贷"等专项涉农产品,缓解农户资金压力;简化信贷流程,实行阳光办贷和限 时办结制度,最快"T+0"放款;提高服务质效,组建126支普惠金融服务队,深入田间了解农户需求, 提供精准金融支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截至5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478.45亿元,较年初增长24.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4.95亿元,较年初 ...
新华鲜报丨田野里的“硬把式”!“三夏”时节看农机之变
Xin Hua Wang· 2025-06-16 11:31
"三夏"时节,大马力拖拉机轰鸣驰骋、植保无人机"翩然起舞"、联合收割机"吞吐"麦浪……田间地头 上,一众农业机械"大展身手",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题:田野里的"硬把式"!"三夏"时节看农机之变 新华社记者古一平、韩佳诺、叶婧 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绿顺家庭农场,农机手驾驶农机收割小麦。新华社发(武纪全摄) 6月12日, 农机装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超过75%,国产农机产品已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农业机械累计出口总额同比 增长25.7%…… 在"三夏"这个重要农时当口,梳理观察近年来中国农机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可喜变化: 性能更先进—— 几天前,山东省嘉祥县马村镇韩寺村的麦田里,2辆自动驾驶收割机按照设定路线自动穿梭于麦田之 中,一会儿工夫,几亩小麦便被收进"口袋"。 嘉祥县保领家庭农场合作社负责人山保领是种了十几年地的"老把式",经验丰富。 "过去,麦收的'家伙事'不趁手,早上四五点就得起床收割、脱粒、晒粮,忙个通宵是常有的事;现 在,18公斤每秒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每小时能收割小麦约40亩,一 ...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丨下非常之功 战非常“三夏”
He Nan Ri Bao· 2025-06-15 23:45
河南是中原粮仓,小麦的产量占全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支撑起河南人最足的底气。 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考察调研。"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是增,是稳,还是降?这次旱情,会不 会影响你们的收成?"一席话,思虑的是中国饭碗的稳固。 农业大省河南遭遇干旱天气,给麦收造成困扰。然而,麦子熟了几千次,从来都不能只靠天帮忙,更要人努 力。 粮稳天下安,"三夏"生产抢收抢种,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关乎回报中原父老日夜耕耘的汗水,更关 乎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的嘱托。 "收麦了!"5月13日,邓州市罗庄镇任岗村麦收喜开"第一镰"。伴随着跨区收割机的轰鸣声,河南从南到北陆 续进入"三夏"大忙时节。 在去年冬季高温,今年春节雨雪寒潮、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干热风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夏收面临严峻挑战。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尽管平时不显山露水,但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掀起惊涛骇浪。 放眼国际,粮食贸易格局持续恶化,出现日本米荒、美国鸡蛋荒、欧洲粮食供应紧张。 环顾国内,粮食进口数量同比下降,面临需求收缩、价格下行、预期转弱多重压力。 审视自身,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不仅要自给自足,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60 ...
四川凉山州特色农产品撑起乡村经济大梁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6-15 22:18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凉山州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 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在越西县汐茜小浆果产业园,150亩蓝莓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泥炭与椰糠 基质取代传统土壤,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精准调控灌溉频率与营养配 比,单株产量较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30%以上。 在冕宁县河边镇水稻现代农业园区,智能育秧生产线以"8小时完成5000盘育秧"的效率,刷新了传统农 业认知,通过精准装土、浇水、撒种、覆土等全流程自动化操作,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60%,标准化秧 苗经40天暗化催芽即可移栽。 此外,凉山州还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基地,共同开展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近年来,成功选育出多个适合本地种植的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 三元村还探索鱼菜共生、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等项目,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布局,向多个产业领域转型。如 今该村已经发展企业16家,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多占股51%以上。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围绕乡村 ...
“保险+期货”提升花生生产防范风险能力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15 14:17
河南是我国花生产量大省,在兰考县,花生种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量7.5万吨,是当地农业经济核心 支柱之一。然而,由于花生产业长期面临自然灾害频发与市场价格波动的双重风险,严重影响种植户收 益和种植积极性。 自2021年花生期货上市以来,郑商所不断探索并推动"保险+期货"在花生产业的应用和实践,为农户提 供价格和产量双重保障,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本。 兰考县自2022年起就推出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试点3年来,累计保障金额14.2亿元、赔付金额近 2000万元,承保花生14万吨,覆盖种植面积65万亩,受益农户4.8万户次,有效提升花生生产防范自然 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能力,在调动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花生"保险+期货"项目是对花生种植户因市场价格波动遭受损失的有力补偿。 "我在2024年参加花生'保险+期货'项目,每亩花生我们自缴保费11元,最终获赔80元,种植户种地更有 底气了。"近期又到花生播种季节,河南兰考仪封镇花生种植户周强向记者感慨道。 去年,兰考县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覆盖花生种植面积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