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
icon
Search documents
报告显示: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已具备
Ke Ji Ri Bao· 2025-06-17 06:00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马爱平)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京发布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2006—2020年,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效率提升驱动;'十四五'以来,技术进步取代效率提升重新成为驱动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前中国已具备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坚实现实基础,'十五 五'时期,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以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表示。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农业持续发力,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增加5.1公斤。稻 谷、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大豆产量小幅下降至2065万吨,油菜籽和花生扩种成效明显,大豆进口增 至10503万吨。猪肉去产能到位,猪肉产量小幅下降,降至5706万吨,蛋类、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棉 花和食糖生产及进口增幅明显,水果和蔬菜供给保持稳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 好,粮食总产量预计 ...
千里追耕·三夏时节丨战三夏保丰收 探索“中原粮仓”里的科技感
Yang Guang Wang· 2025-06-15 02:14
在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大位庄村,种植大户徐方海正操作着气吹式玉米精量播种机,进行玉米种肥同播同步铺设 滴灌带作业。当前,获嘉县夏收已结束。截至6月12日,全县秋作物已播种33.64万亩。 "这台气吹式玉米精量播种机安装了定位导航系统,能实现精良播种,相比老式播种机,效率提高了40%。当天铺 设的滴灌带,第二天就能滴水,有利于种子的出苗。"获嘉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王庆安说。 农机手在操作收割机收获小麦(央广网发 韩田田 摄) 气吹式玉米精量播种机在进行作业(央广网发 王庆安 摄) 连日来,在新乡市封丘县麦田里,各类农业机械高效运转。今年,封丘县计划播种总面积75万亩的秋粮作物。截 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播种74万亩,播种进度突破98.7%,接近完成,为全年粮食稳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央广网郑州6月14日消息(记者 郝振青)"三夏"时节,中原大地麦浪翻滚,广袤田野上处处是紧张忙碌的丰收景 象。在河南,各地运用科技助力夏收和夏播作业,让"中原粮仓"更具科技感。 近日,随着安阳县47.56万亩小麦日渐成熟,各乡镇抢天时,快收、快打、快入仓,小麦收获已超九成。在安阳县 瓦店乡王贵庄村,种粮大户张洪文的4台联合收割机在农机 ...
“结的是甘甜果实,更是民心相通的硕果”
Ren Min Ri Bao· 2025-06-14 22:12
眼下,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卡拉巴尔塔市,5565棵苹果苗挺直了腰板,舒枝展叶。陕西苗苗,已经适应 了异国水土。 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陕西照金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梁雨新风尘仆仆,一落地就赶往中乌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指导施肥、打药、疏果等。 陕西铜川培育的果苗,2024年4月在锡尔河畔"安家",最近已经挂果。"我们这边的果树,挂果得三五 年!"当地果农惊叹。 挂果快,还更好养。咸恒农科带来的"青砧"苹果种苗,适应乌兹别克斯坦的干旱环境,成活率高达 98%。"配合'无支架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等技术,能实现更高产量、更易管理、更少用工。"梁雨新说。 2024年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乌兹别克斯坦参会者当场签下6000株订单,创下陕西苹 果种苗单次出口之最。 科技为媒,合作共赢 这里是刚刚建成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吉苹果示范园,由两家中国企业——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 公司与宝鸡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中国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在中亚规模化应用,有了崭 新"试验田"。 "不光果苗过来,技术、农资等也配齐,这儿就是种苹果的'4S店'!"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总 经理李端说。 中国技术,扎根热 ...
从田间到舌尖 新技术带来新滋味(经济新方位·特产背后的故事)
Ren Min Ri Bao· 2025-06-14 21:37
北京果蔬大棚,突破季节限制,一年收获好几茬;贵州深山野果,变身"维C之王",实现价值提升;山 东青岛肉品,通过冷链锁鲜,运送千里……在这些农特产品的种植、加工与运输等环节,科技正成为推 动产业链升级的关键力量。近日,记者深入北京、贵州、山东三地探访。 ——编者 种植 营造适宜的微气候环境 "我们这儿的蔬菜,在种植前就已经被经销商订购一空。"走进北京市平谷区京瓦温室园艺示范园,工作 人员柯行林介绍,"6个品种的小番茄,每平方米年产量达22公斤。" 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好在哪? "你看,这是控制箱,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二氧化碳浓度,都靠它实时控制。"柯行林按 下控制按钮,水肥一体化、温湿度调节、透光通风等自动化设备依次开启,简便又高效。 大棚顶部,钢化漫散射玻璃让光线均匀洒下。"这是我们保护植株的'绝活'。"柯行林介绍,相较于普通 的大棚薄膜,这种新型材料可实现"无影灯"式采光,透光率高达91.5%,还让植株均匀受光,避免局部 光照过强灼伤植株。 大棚内,小番茄植株悬挂在牵引绳上,每株有五六米长。"二氧化碳是植株的重要'食物'。"柯行林指了 指挂在植株间的浓度检测器,当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实际数值低于设定值 ...
北斗导航绘制“丰收图景” 农机驰骋助力“三夏”颗粒尽归仓
Yang Guang Wang· 2025-06-14 11:37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 三夏时节,金黄麦浪席卷神州。沃野之上,北斗导航系统为播种画下厘米级精度的轨 迹;黄土高原,5G物联平台构建起全域感知的"农田数字大脑";江南水乡,无人化作业闭环贯通耕种管收全流 程……当这些硬核科技深度融入沃土,千年农耕文明在智能引擎的推动下焕发新生。为记录这场生产力跃迁,央 广网记者深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湖南、黑龙江、安徽的粮食主产区,见证科技如何改变农耕图 景。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三夏"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跨区作业 超20万台。以智能为犁,以数据为种,科技赋能的规模化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精度,为筑牢"大国粮仓"注 入强劲动能。 精准调度,绘就丰收路线图 广袤田野之上,"三夏"生产的壮阔画卷在华夏大地铺陈开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农忙时节,高效精准的调度成为 保障丰收的关键引擎。 在焦作沁阳市柏香镇南王村,收割机在收割麦田(央广网发 张新雨 摄) 在河南省焦作沁阳市柏香镇南王村种粮大户万金虎的麦田里,1150亩小麦开镰收割,看着收割机在麦田里开展夏 收作业,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万金虎脸上:"我种了1150亩地,看这几天天 ...
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Quan Jing Wang· 2025-06-12 12:56
在农业科技创新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 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为农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富邦科技 (300387)、隆平高科(000998)、托普云农(301556)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正以创新驱动产业变 革,共同推动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其中,富邦科技凭借"生物+数字"双轮驱动的独特技术路径, 已成为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创新引领:构建全链条核心竞争力 绿色赋能: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富邦科技研发的生物肥料系列产品犹如"土壤医生",通过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吸收 等机制,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24年,富邦科技现代农业业务实现营收2.1 亿元,同比增长169.05%。 特别是在禾本科固氮技术领域,富邦科技的创新成果不仅能够有效替代部分氮肥,更能促进作物产量提 升,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据长城证券(002939)测算,禾本科固氮对于氮肥的替 代,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问题,以及肥料氧化亚氮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加剧 (全球约2.5%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
农业农村部:聚焦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努力争取增量政策
news flash· 2025-06-11 13:42
智通财经6月11日电,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11日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会议强调,要围绕"十 五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梳理农业农村各行业领域需求任务,进 一步把情况摸透、问题找准,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谋划更有力的工作抓手。要按照农业农 村"十五五"规划编制总体安排,组织推进各项规划编制,强化与国家规划的衔接,结合农业农村发展阶 段性特征,明确思路目标,谋划务实举措,做到既有前瞻性战略性,又有针对性操作性。要加强与相关 部门沟通衔接,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业科技创新、宜 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努力争取增量政策,积极推动纳入"两重""两新"等政策支持。 农业农村部:聚焦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努力争取增量政策 ...
“头牌菜”来了!这场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的蔬菜预热活动亮点纷呈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11 09:33
"头牌菜"来了! 这场中国北京种 业大会的蔬菜预 热活动亮点纷呈 _南方+_南方 plus 6月11日,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新闻通气会在丰台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 价基地举行。市农业农村局、丰台区、通州区、中国种子协会、北京种业协会相关 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本届大会活动亮点及相关筹备保障等工作情况,并回答记 者提问。 作为我国种业领域办会历史最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种业盛会之一,第三十 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定于2025年9月11日至14日举行,本届大会以"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种业振兴"为主题,设置"1+7"会场,举办"1+1+1+10+N"系列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将聚焦现代种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 板块",积极释放强化京津冀农业协同、凝聚产业资源、突出国际性与务实性的信 号。 大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办好本届大会,助力北京打造"种业之都",更大范围 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力、全国引领力、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 技创新中心。同时也为推动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新闻发布会之后,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系列活动之一丰台春季蔬菜品种展 示活动开幕 ...
小麦收获、圆葱产销旺、水稻长势好……乡村处处是“丰”景
Yang Shi Wang· 2025-06-11 09:06
央视网消息:眼下,黄河中下游正值夏收、夏种、夏管关键期,为保障灌区用水需求,11日早上8时起,小浪底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至1100立方米每秒, 这也是6月以来当地第二次加大下泄流量。2月中下旬以来,结合旱情发展形势,小浪底水利枢纽14次精准调控下泄流量,已累计下泄水量约103亿立方米。 截至6月11日8时,小浪底水库水位250.7米,相应蓄水量37.2亿立方米,预计可为黄河中下游持续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下一步,当地将结合数字系统,科 学预测来水发展态势,精准执行调度指令,全力保障"三夏"关键期灌溉用水需求。 七星农场种植户周德华这几天正在进行无人机撒肥作业,水稻进入夏管阶段,虽说农活不少,但是和去年相比今年清闲了不少,这都得益于农场新安装 的田间智能灌排系统,一部手机就能控制他家300亩水稻田的灌排水。 目前,翼城县2.2万余亩制种小麦已经全面迎来收获期,预计6月中下旬全部收割结束。 黑龙江:科技助力夏管 稻田配备"智能管家" 目前,黑龙江省各地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夏管阶段,在黑龙江垦区七星农场,今年新安装的田间智能灌排系统,为夏季水稻田间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黑龙江垦区七星农场种植户 周德华:我家田里今年安装了2 ...
中国北京种业大会9月11日开幕,联动全年农时活动持续至10月
Xin Jing Bao· 2025-06-11 08:00
6月11日,记者在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大会将于9月11日至14日举行。本届 大会以"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种业振兴"为主题,设置"1+7"个会场,主会场设于通州区,平谷、丰台、延 庆、朝阳、大兴、海淀、昌平七区设立分会场,携手推出"1+1+1+10+N"系列精彩活动。 通州主会场汇聚前沿科技,市民可一站式采购京津冀农产品 作为中国种业行业历史最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活动之一,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已走过31个年头,已经 成为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今年大会将于9月11日在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开幕,同时举行"农 业中关村"主论坛,为期3天的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拉开序幕。 主会场将汇聚生物育种、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板块的前沿成果展示交流和体验,例如抗 蓝耳病猪新品种、转基因&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平台,生物培育肉、人造肉和微生物蛋白,"数字京村"乡 村智慧大脑、"农科小智"咨询服务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和智能农业服务场景等。 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包括百项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百项冠名发布服务呈现,以及百家新型农业经济合 作主体的线上直播互动,这些环节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科技产品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