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Search documents
AI记忆系统首获统一框架!6大操作让大模型拥有人类记忆能力
量子位· 2025-05-31 03:45
AI记忆机制团队 投稿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当AI不再只是" 即兴发挥"的对话者,而开始拥有" 记忆力"—— 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智能?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爱丁堡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与华为爱丁堡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联合发布了一项关于 AI记忆 机制的系统性综述,旨在在大模型时代背景下, 重新审视并系统化理解智能体的记忆构建与演化路径。 大语言模型(LLMs)正快速从纯文本生成工具演化为具有长期交互能力的智能体。 这一转变对模型的" 记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即时理解上下文,还需具备跨轮对话、多模态输 入、个性化偏好等 长期记忆机制 。 然而,目前关于AI记忆系统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清晰的框架,特别是缺乏对记忆机制底层原子操作的系统化理 解。 本综述首次从操作与表示两个维度出发,系统构建AI记忆的研究框架。 作者将AI中的记忆表示划分为 参数化记忆 与 上下文记忆 两大类, 并提出 六种基本记忆操作:巩固 (Consolidation)、 更新(Updating)、索引(Indexing)、遗忘( Forgetting)、检索(Retrieval)与 压缩( Compression) 。 这 ...
娜布其和汉克·维奇 双个展 “玩具和低语声”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9 06:53
(原标题:娜布其和汉克·维奇 双个展 "玩具和低语声") 娜布其于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她曾参加多个重要国际展览,包括:「玩具和低语声」,娜布其 和汉克·维奇双个展(CLC画廊,北京,2025);「目: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家们」,(蓬皮杜艺术中 心,巴黎,2024);「娜布其:关于一片无水之海的地理诗学」,(马凌画廊,香港,2024);「娜布 其:绿幕游戏」(木木美术馆,北京,2024);「一切都回到了开始的地方」,(西岸美术馆,上海, 2022);「镜像:中国身份的转变」,(亚洲协会博物馆,纽约,2022);「摸着石头过河:第 一届迪 里耶双年展」(2021);「暗光」,(昊美术馆,上海,2020);「格物致知。或一则关于喷泉,砖, 锑,硬币,蜡,石头,贝壳,窗帘和人的故事」,(广东时代美术馆,广东,2020);第58届威尼斯双 年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2019);「寒夜」,(UCCA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缺失的 段落」,(Museum Beelden aan Zee, 海牙,2017);「球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7);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
中国CGM多个共识发布
Guang Zhou Ri Bao· 2025-05-19 15:43
Core Insights - The recent academic conference on endocrine metabolic disease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CGM) technology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emphasizing its role in improving patient outcomes and reducing complications [1][2] Group 1: iCGM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 The iCGM technology represents international high standards for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allowing integration with other medical devices for insulin dosage adjustments [1] - The iCGM standard includes strict requirements across 11 performance indicators, establishing it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glucose monitoring [1] - The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has introduced iCGM classification and standards, raising accuracy and st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CGM in the country [1] Group 2: Diabetes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 Diabetes complications can lead to severe health issues, including a 1.5-2.5 times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1] - Early and strict blood sugar control can create a "metabolic memory" effect, significantly lowering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nd retinopathy [1] - A comprehensive blood sugar management approach is necessary, integrating both hospital treatment and outpatient care [2] Group 3: Real-World Research Findings - The REFLECT real-world study indicates that using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hospitalization risks for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diabetes patients [2] - For type 1 diabetes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severe hypoglycemia, hospitalization rates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ecreased by 78% [2] - Adult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lso experienced a reduction in hospitalization rates for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2]
布扎基自传:记忆研究的黄金年代,还能再现吗?
Tai Mei Ti A P P· 2025-05-15 04:18
文 | 追问nextquestion,作者 | Author György Buzsáki(纽约大学医学院Biggs神经科学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研究兴趣是"神经语法"(neural syntax),即分离的神经信息是如何被神经元节律组织起来,从而 支持认知功能的。他是神经振荡领域众多奠基性文章的作者,他厘清了海马θ波、伽马振荡和尖波(及 其相关快速振荡)的细胞-突触学基础,并阐明了这些振荡之间以及它们与行为和睡眠之间的联系。他 率先证明了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网络振荡中的作用。他最具影响力的研究莫过于"记忆痕迹巩固的双 阶段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在学习过程中,经新皮层调控的信息会短暂地改变海马网络,而后在睡眠期 的尖波-涟漪活动中被重新激活并得到巩固。Buzsáki还发现,即便在外界环境信号不变的情况下,皮层 回路仍会持续自发地生成自组织的细胞集合序列,这一结论为认知功能的神经元集合理论提供了重要佐 证。他的实验显示,偏态放电率分布有助于神经网络保持鲁棒性、敏感度、可塑性和稳定性。在技术创 新方面,他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例如利用硅芯片进行大规模记录的方法,以及可用于动物及病患的有 机柔性电极系统Neu ...
人艺与观众共享戏剧记忆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5-11 23:32
一年一度"人艺之友",一朝一夕"再造时光",5月10日到11日,北京人艺联合东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 2025"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开启。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表示,北京人艺自1986年成立"人艺之友"至今39年,见证了剧院的历史,人艺希望 通过"开放日"的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艺生活新体验。 穿过戏剧大道 邂逅潮流市集 "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于2023年北京人艺建院71周年之际首次开设,旨在与观众分享剧场空间,共享戏 剧记忆,尝试以更多新业态,联动更多空间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艺生活新体验。自首次开 设以来,每年都有数千名戏剧爱好者藉此机会走进人艺,以另一种方式打开人艺。 首都剧场南北侧厅的北京人艺书画展也在开放日期间免费向观众开放。展览臻选了曹禺、欧阳山尊、赵 起扬、于是之、苏民、蓝天野等二十余位人艺艺术家,以及郭沫若、胡絜青、叶浅予、尹瘦石、黄永 玉、钟灵等二十余位人艺之友的书画作品,透过这四十余件作品,参观者可以穿越丹青感受人艺人别具 韵味的"戏外功夫"。 来自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的作品《恐怖谷》在开放日期间为观众带来对于"科技"和"人类命运"的深度思 考。仿真机器人作为表演者,通过多媒体互动 ...
转身世界就变样?WorldMem用记忆让AI生成的世界拥有了一致性
机器之心· 2025-05-11 03:20
本文一作为肖泽琪,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 研究方向是基于视频生成模型的世界生成和模拟,导师为潘新钢。个人主页: https://xizaoqu.github.io 近年来,基于视频生成模型的可交互世界生成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现有方法在生成质量和交互能力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上下文时间窗口受限,生成的世 界在长时序下严重缺乏一致性。 针对这一问题,南洋理工大学 S-Lab、北京大学与上海 AI Lab 的研究者提出了创新性的世界生成模型—— W orldM em ,通过引入记忆机制,实现了长时序一致 的世界生成。 WorldMem 在 Minecraft 数据集上进行了大规模训练,支持在多样化场景中自由探索和动态变化,并在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背景 世界生成模型在近期受到了广泛关注,如谷歌的 Genie 2 [1]、阿里的 The Matrix [2]、Meta 的 Navigation World Models [4] 等。这些方法在生成质量与交互性方面取 得了显著进展,但长时一致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举例:当我们控制视角先向右转,再向左转。 在传统方法中,回看时 ...
我的抗战|抗战·青春·记忆
Xin Hua She· 2025-05-11 01:45
5月8日,杨雅丽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一面写有"爱国三问"的墙前留影。寻访南京安全区难民收容所中方工作人员的后人、自学日语搜集史料、参与新闻纪录 片拍摄……这些年杨雅丽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守护抗战记忆。"寻找真相、捍卫和平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年轻一代的手中,我以后一定会坚持研究,为讲 好抗战故事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图书馆窗前的杨雅丽目光坚定。 5月8日,杨雅丽在天津市档案馆查阅资料。 5月8日,杨雅丽在天津五大道参观历史文化街区。2018年9月,杨雅丽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启了她的硕士求学生涯。在导师张连红教授带领下,她将目光转 向"约翰·拉贝的中国朋友们",挖掘出一大批在南京安全区守护与救济难民的中国同胞。他们的事迹此前鲜为人知,却是南京大屠杀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5月8日,杨雅丽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前驻足。 5月7日,杨雅丽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漫步。2021年杨雅丽来到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在江沛教授指导下继续抗战史研究。2023年,她参与南开大学-爱知大学 博士双学位项目,赴日本交流学习,访学一年间她查阅大量史料,从浩如烟海的日文档案里"打捞"出许多历史细节。 5月8日,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
纠正对二战亚洲战场的“记忆不对称”(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Ren Min Ri Bao· 2025-05-10 21:30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伟大 胜利,为捍卫人类尊严、重建世界和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本报今日起推出"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专栏,采访国外政要、专家学者、国际友 人等,追忆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的历史,铭记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的伟 大贡献,倡导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携手为人类前途命 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卡昂和平纪念馆坐落在法国北部城市卡昂西北郊,建立在一处二战时期德军地下指挥中心的遗址之 上。"作为亲历战争的一代人,纪念馆创始人、前卡昂市市长让—玛丽·吉罗希望把纪念馆建在战争真正 发生的地方。1944年同盟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当日,德军正是在此地发出的作战命令。"卡昂和平纪念 馆馆长克莱贝尔·阿胡尔向记者介绍道。 纪念馆建筑主体正中的一道"裂痕",象征着战争对欧洲造成的撕裂与创伤。参观者沿着"裂痕"进入展 馆。在"二战"展区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的画面,一旁是自甲午战争以来的日本 侵华地图。"在欧洲,二战于1939年爆发,但在亚洲 ...
警惕6个常见习惯,正在悄悄“偷走”你的记忆力!
Huan Qiu Wang· 2025-05-10 05:26
打开手机,却一时记不清要干什么……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很多人以为这是年龄在作祟,却不知道,日常生活里的一些行为习惯正在悄 悄"偷走"你的记忆力。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今天,我们整理了6个常见的"记忆杀手",看清它们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让你的记性慢慢变差的。 钥匙放哪儿,一转身就给忘了; 想要说什么,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 大脑记忆"切片式崩塌" 1.总是多任务并行: 不少人一边听播客、一边回微信、一边做 PPT,以为这种多任务并行的方式是高效率、大脑聪明的表 现,其实,大脑根本没你想象得那么能干。 人类天生就是"单任务物种",所谓的"多任务",本质上是频繁地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而每一次切换, 都会让大脑付出高昂的代价——注意力被打断,记忆轨迹中断。 2.过度依赖导航: 大脑"认路功能"在退化 长期习惯多任务的人,表现出更高的"切换成本"——不仅在多任务状态下容易出错,甚至在单独执行一 项任务时,注意力持续时间和工作记忆能力也比一般人更差。换句话说,"一心二用"用久了,大脑 连"一心一用"的能力也在退化。 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撰写的综述指出,当我们进行任务切换时,大脑前额顶叶控制网络和注意力网络 需要重 ...
自研FaceFlow算法破局:一刻相册“抱抱”为情感表达注入科技温度
Cai Fu Zai Xian· 2025-05-09 06:15
当王女士点开手机里那段AI生成的动态影像时,屏幕上的母亲仿佛重新活了过来——她侧过身来,嘴角泛 起熟悉的笑容,张开双臂将年幼的女儿拥入怀中。这段短短5秒的视频,由一张20多年前的老照片转化而 来。自母亲离世以来,王女士再度感受到"被母亲拥抱"的真实触感:"妈妈又一次抱了我,好像她还在我身 边。" 一刻相册的破局之道,源于对技术温度的深刻理解。其自主研发的FaceFlow算法,将单帧静态图像的3D姿 态重建精度提升至行业新高度——通过解析人物骨骼运动逻辑与面部微表情肌群关联,即使是泛黄的老 照片,也能"学会"自然眨眼、微笑等微表情,乃至做出拥抱等复杂动作。 技术团队透露,这项针对亚洲人优化的算法实现了98.7%的脸型适配率,较开源模型提升70%。当用户上传 照片后,系统首先进行画质修复,接着重建3D人脸模型,最终生成16fps的影视级流畅动图。对比传统GIF的 简单位移变形,这种基于人体运动学的模拟,能还原发丝飘动时的空气阻力效应,甚至保留母亲怀抱孩子时 衣褶的细微波动。 "技术不该是冷冰冰的代码。"一刻相册一位产品负责人强调。为了让更多用户跨越技术鸿沟,一刻相册 将复杂算法封装为"抱抱"模板,只需要在APP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