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Search documents
走近社区“手艺人”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11 22:56
杨涵梅 刘彦令摄 ■ 王春江 吉林吉林 理发师 史清旺 王春江 马静摄 钱海军 王岐洋 甘海新 本报记者 李维俊摄 给老伙伴们剪头发 前两天,我又给同住小区里的老李头剪了头发。他是我的"老客户",虽已满头白发,但每月仍爱捯 饬自个儿。剪完头,他向我竖起大拇指,我心里也乐呵呵。 我今年72岁,是吉林省吉林市一名退休职工。自从搬到昌邑区民主街道苏园社区后,发型师成了我 的"新职业"。"客户"群体很单一,就是社区里的这些老伙伴们。 为啥想着帮老伙伴们剪头?三年前刚搬过来时,每天接完外孙女便在小区里遛弯锻炼。平日和邻居 们唠嗑,好几次听到他们发牢骚,说剪头发不方便,有的理发店还不太乐意给老年人剪头发。 年轻时,我曾自学过剪发,经常给身边的同学同事剪,他们还都挺满意。听了大伙的困扰,我寻思 要不我来给他们剪,免费还省事。 刚开始就来几个老邻居,后来人越来越多,到现在每个月我得服务几十位"客户"。有人问过 我:"这么大岁数了,每天剪头不累吗?"我觉着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发挥余热,帮左邻右舍解决问题。 去年,邻居王婶找到我,说老伴儿最近因病卧床不起,头发挺长,状态不好,问我能不能上门帮忙 剪发。我也没多想,拎着工具就跟她回家 ...
方寸舞台唱响千年乡音(我的家乡我建设)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11
持之以恒 坚守非遗技艺 在凳子上拴上镲和锣鼓,踏进蓝印花布围成的戏台,人与木偶"合为一体",手脚并用操控木偶,同时完 成吹、拉、弹、唱、耍等多项技艺,将说唱与表演融会贯通,将人物的际遇和情感通过木偶活灵活现地 表现出来……刘永安即兴来了一段布袋戏。 邵阳布袋戏,是一门"一人一台戏"的绝艺,也称"扁担戏"或"被窝戏",多取材于中国民间神话和历史小 说。无论是木偶的唱、表、念、白,还是乐器伴奏,都由一位布袋戏艺人完成,堪称"一人顶七人"。整 个舞台和全部的演出行头仅用一根扁担即可挑起。 刘永安是邵阳布袋戏的第十八代传人,上世纪60年代跟随叔父挑担下乡演出,70年代接过戏担,开始了 走南闯北的江湖生活,足迹遍布湖南、江西、广西和贵州。 这些年,刘永安一直从事邵阳布袋戏下乡演出、对外交流等工作,并配合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 心开展传承教学等活动。 刘永安进村开展现场教学展演。 刘永安在邵阳县非遗展馆开展传承教学。 以上图片均为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晨光熹微,在湖南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年近八旬的刘永安已在老屋中忙碌起来,准备当天的 表演。他身后,古朴的戏箱和各式木偶,无声地诉说着这门古老艺术经历 ...
北京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达118人,传承断层风险有效缓解
Xin Jing Bao· 2025-06-11 11:30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6月11日,记者从北京市文旅局获悉,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市将 推出40余场非遗活动。目前,全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达118人、市级348人,传承断层风险有效缓解,乡 村非遗、青年传承力量显著增强。 北京市文旅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市将组织40余项非遗活动。 6月12日,主会场活动将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举办,将公布新传承人名单,启动全市系列活动。活动现 场还将展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等7项体验项目。 各区的活动也精彩纷呈。东城区将推出"非遗焕新 无界共生"系列活动,将掐丝珐琅与奥运元素结合, 体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碰撞出的新活力。朝阳区将在潮流地标举办宫廷艺术展和八极拳展演。西城 区、丰台区等将通过非遗展览、手工工坊增加公众参与。密云区、海淀区将联动京津冀开展非遗进校 园。 近期,北京市文旅局将公布第五批123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60岁以下占比54%,最年轻者30 岁。此次认定的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覆盖"燕京八绝"、京剧等经典项目,以及昌平后牛坊村花钹大 鼓、延庆旱船等乡村非遗。同时,也吸纳了故 ...
感受非遗的“引力”与“张力”(新语)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08:18
在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现场,有这样一对组合:50多岁的羌绣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飞针走线,身 旁的90后"种草官"热情介绍,吸引人们驻足围观。顾客当即买下好几件文创潮品。 (责编:卫嘉、白宇) 有人说,非遗是"老祖宗的高定"。在追求效率的现代洪流中,那倾注心神、追求极致的"慢工细活"里蕴 藏着精神的纯粹与时间的重量,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韧性、耐心和定力。活化非遗,是增强文化认同的 旅程,更是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生动实践。对于平视世界的年轻人而言,意义尤其深远。 在传承非遗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浮于表面的、"快消式""内耗式"的转化。几分钟的"种草"视频 可以迅速点燃兴趣,但要让非遗的魅力持久流淌,还需要我们深入肌理,潜心探寻。 从陈列在玻璃罩里的"文物标本",到年轻人生活里的"常驻嘉宾",今日非遗生机蓬勃。当"极老"与"极 新"相遇,当小众技艺融入大众生活,期待非遗舒展"传统引力"与"时代张力"的双翼,飞向更辽阔的未 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0日 11 版) 这样的一幕,生动诠释着非遗"很古朴也很时尚"。它扎根于5000多年文明的沃土,汲取丰厚养分,也在 敞开怀抱,拥抱时代赋予的无 ...
文旅题材微短剧《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接连上线,“短剧游北京”开启大运河文化之旅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6-10 12:32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以都市奇幻和年轻化叙事为基调的微短剧《祈安澜》讲述了镇水神兽"蚣蝮"化身萌宝和博物馆讲解员温 一诺的奇遇,剧情通过"文物寻踪"的主线故事构建了一个虚实相生的平行叙事空间,串联起文物守护、 神话传说与非遗传承等,多维度诠释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剧集采用4K高清拍摄结合AI虚拟制 作,将鼓槌、绣球、水尺等冷寂文物转化为扣人心弦的剧情密钥,在悬疑迭起的冒险征程中,巧妙编织 大运河千年文脉与非遗技艺图谱,让静态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两部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短剧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为叙事蓝本,在创作上透过青春视角激活文化 记忆讲述非遗传承故事,大运河北京段的文脉肌理在光影叙事中焕发时代光彩,成为展现北京城市副中 心文化魅力的视听新名片。 激活城市文化IP吸引年轻观众"追剧打卡" "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舟楫千里号歌来》近日上线播出,这部文旅题材微短剧联动同系 列重点精品短剧《祈安澜》,将北京通州三庙一塔、张家湾通运桥遗址、运河文化广场等60余处文化地 标纳入镜头叙事,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一周年"之际实现了双剧并轨构建运河文化传播矩阵、立体 呈现"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两部作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非遗“潮”起来 消费“旺”起来
Yang Guang Wang· 2025-06-07 07:54
非遗焕新:千年技艺解锁年轻密码 一幅近9米长的夏布绣《长江万里图》在江西首届文旅博览会和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接连引发关注,吸引游人纷纷 驻足。 央广网南昌6月7日消息(记者刘培俊)千年夏布变身养生锤、耳饰、钥匙扣,百亿顶流"小哪吒"跃上新余莲花 绣,泡泡玛特穿上景德镇"扒花"瓷裙……在江西,处处可见这样的"小巧思",潮玩文创正从点缀变身主角,成为 非遗焕新、文化出圈、产业出彩的生动注脚。 "这幅作品是我跟婆婆带领团队耗时13个月、穿针6300万次完成。"国家级非遗夏布绣新余市代表性传承人吴婉菁 介绍,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丝线经纬交错,展现了山河的壮阔。 夏布绣作品《长江万里图》(央广网发 吴婉菁 摄) 夏布绣在江西民间流传久远。在"中国夏布之乡"新余,当地百姓将夏布绣用于生活用品。"俗话讲,麻布绣花,底 子太差。夏布质地生硬,刺绣殊为不易。"张小红经过不断实验,探索出软化夏布的办法,在保留其肌理、纹路、 色彩的同时使其柔软适于刺绣。她还创新6种针法,将民间麻布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 其团队创作的《万亩登丰图卷》《井冈雄峰》等作品,使夏布绣成为颇具赣鄱地域特色的艺术绣种,屡获大奖。 2014年,夏布绣列入国家级非 ...
一把小锤敲响银器品牌(我的家乡我建设)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21:56
李耀华工坊的学徒正在錾刻银器。 唐 莉摄 李耀华在錾刻花纹。 人民网记者 符 皓摄 "叮叮……叮叮……"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小锤敲打金属的声音此起彼伏,不 绝于耳。 李耀华左手拿着錾刀,右手拿着小锤,小锤有节奏地落在錾刀上,在银手镯上"走"出一朵美丽的祥云。 银器手工艺加工在当地已有1000多年历史。一代又一代鹤庆银匠用手中的小锤,敲响了鹤庆银器品牌。 今年39岁的白族银匠李耀华,就是"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曾外出学习现代工艺,又 将学到的技艺带回家乡创业。10多年来,他先后培养出60多名徒弟。 外出学艺 李耀华的叔叔是一名银匠,李耀华小时候最喜欢到叔叔的工坊,看他用小锤和錾刀敲出一件件银器、银 饰。银器上錾刻的各种图案让他沉醉。 初中毕业后,李耀华跟着叔叔到四川、青海、西藏一带学习制作银器,开始了手艺人生涯。 火炉起火、熔炼锻造、画样打样、錾刻花纹……怀着热爱,做事勤勉的李耀华逐渐掌握了银器制作的工 艺技巧,19岁就能独立完成客户交派的订单。 经过几年努力,李耀华有了稳定的客户资源,叔叔准备将工坊交给他。然而,李耀华却做出一个让家人 不解的决定——放弃已有的生意,去大城 ...
端午假期江苏接待游客超1240万人次
Jiang Nan Shi Bao· 2025-06-04 06:43
大麦网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全省共举办584场演出活动,其中周深、张杰等音乐会以及风暴电音节 (南京站)、泰州姜堰溱湖湾大麓青年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14场次,观演人次28.7万、同比增长 352%,票房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574%。同时,舞剧《人在花间住》、沉浸式园林喜剧《半园·珍珠 塔》、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等在全省各地精彩上演。 南京博物院"有戏——院藏无锡惠山泥人展"特展,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64场社教、研学和非遗演出 等活动,南京图书馆"'粽'情诵读 声动端午诵读活动",省美术馆新馆"童乐园——中国本土图画书的原 创之力",为市民游客在"六一"儿童节提供了精美的"艺术菜单"。除精品展览外,各地博物馆还开展教 育课程、研学项目、非遗展演等活动450余项。假日期间,全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177.7 万人次,同比增长19.8%,文创收入超800万元。 2025"非遗生活荟"在南京举行,青年非遗群展、精品非遗市集、非遗潮玩局、沉浸式演艺等内容板块, 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澎湃生命力,近万人参与其中。赛龙舟、包粽子、射五毒、制香 囊等端午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无锡、徐州、盐城、镇江等 ...
探元计划郑州站|AI助力太极焕活,解锁非遗传承新范式
腾讯研究院· 2025-06-03 08:15
2025年5月29日,"探元计划2024"太极拳场景共创项目开放日活动在河南举办。本次开放日聚焦数字科技深 度融入太极拳场景落地,旨在推动太极拳场景共创项目优化技术效能、深挖文化价值、探索可持续运营路 径,来自文化、技术、运营方面的众多专家携手参与开放日活动,共议数字赋能太极焕活,通过AI解锁非 遗传承新路径。 参与共创日活动的专家在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前合影 探元计划在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腾讯SSV 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研究院、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联合发起,旨在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 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在"探元计划2024"的创新资助与支持下,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太极拳专委会 联动河南非遗美学馆与太极拳发 源地温县陈家沟,与华邮数字文化技术研究院展开场景创新探索实践合作,采用深度学习姿态识别方法实 现3D姿态重建,通过智能分析连续动作完成多维评估,助力太极拳传承年轻化与数字化。 太极圣地溯源之行 活动伊始,专家们实地调研了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太极拳祖祠、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并与当地太极拳代表 性传承人进行了现场交流,为后续深入研讨太极拳的保护、传承与 ...
非遗“出圈”引客来——重庆石柱探索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新路径
Xin Hua She· 2025-06-03 07:52
来源:6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去年底,随着县里'巴盐古道'的修复完成并重新对外开放,加之'背二哥'文化的再现,我们石柱县再次 迎来了一波旅游热潮。"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盐运民俗"的传承人李社华兴奋地分享道。作 为"背二哥大队"的队长,他深知这一变化对当地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意义。 2019年7月23日在西沱古镇拍摄的盐云习俗表演现场。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近年来,石柱县以非遗为纽带,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其中,西沱古镇依托"巴盐古道"的修复工程,通过 庆忠堂、禹王宫等文保单位的活化利用,构建了盐运民俗展演、非遗展示场馆、土家文化体验的立体场 景,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非遗魅力,成功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透过这些大哥的号子,还有古镇里的'庆忠堂'石柱非遗展览馆,我对石柱的盐运历史感受更真切 了。"近日,从西安来到西沱古镇旅游的游客吴女士说。 作为武陵山区土家文化重要区域,重庆市石柱县蕴藏着丰富的非遗资源,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 俗等十大类别。其中,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玩牛等3项国家级非遗,22项市级非 遗,以及147项县级非遗,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传承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