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运河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河韵千年,“锈带”焕“秀带”——大运河畔工业遗存的诗意新生
Hang Zhou Ri Bao· 2025-06-16 02:58
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墅段。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墅段,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两岸风格迥异而又和谐共 存的建筑群。高耸的烟囱与底下时尚的运河文化艺术中心上下相依,富有年代感的红砖厂房与现代化的 创意园区比邻而居——这里正在上演着一场关于城市记忆与时代创新的对话。 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 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这场对话中,浩浩汤汤的运河水唤醒杭州城市更新密 码,文旅深度融合与时代同频共振,赋予了大运河文化穿越周期的内核力量。 作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节点,拱墅区是杭州工业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拱墅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探索出一条"历史保护+功能创新+产商融合"的特色路径。当粗粝 的厂房成为精致的城市会客厅,钢铁齿轮转动为光影艺术的载体,拱墅用文化密码,让"工业锈带"焕发 新生,书写城市更新、全域旅游的新篇章,织就"城市秀带"的锦绣蓝图。 文化赋能 老旧厂房崛起博物馆群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站在拱宸桥头,古老而秀丽的京杭大运河宛如银链穿境而过。拱墅段拥 有3条(段)世界遗产河道(杭州塘、上塘 ...
千年古运河 扬波新时代 ——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经验与启示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2:02
保护第一:鱼与熊掌取舍背后的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 学理念""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江苏全省上下以功在当代、利 在千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在全面保护上见真功,努力把古老运河这 个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呵护好。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10年来的巨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 例。 运河三湾段是古代扬州城南的水陆门户,是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水工遗址,素 有"三湾抵一坝"的美誉。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被规划为东南工业区,集聚了农药厂、制药厂、染化 厂等89家企业,沿线水质和空气质量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新时代以来,扬州市委、市政 府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丽生态、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三湾片区更新改 造,使这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三湾片区的企业,包括两家上市公司、多家重点国企,其中扬农集团曾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创 造利税近20亿元,多年来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农药生产带来的废气和异味长期困扰 周边居民生活,加上周 ...
文旅题材微短剧《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接连上线,“短剧游北京”开启大运河文化之旅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以都市奇幻和年轻化叙事为基调的微短剧《祈安澜》讲述了镇水神兽"蚣蝮"化身萌宝和博物馆讲解员温 一诺的奇遇,剧情通过"文物寻踪"的主线故事构建了一个虚实相生的平行叙事空间,串联起文物守护、 神话传说与非遗传承等,多维度诠释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剧集采用4K高清拍摄结合AI虚拟制 作,将鼓槌、绣球、水尺等冷寂文物转化为扣人心弦的剧情密钥,在悬疑迭起的冒险征程中,巧妙编织 大运河千年文脉与非遗技艺图谱,让静态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两部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短剧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为叙事蓝本,在创作上透过青春视角激活文化 记忆讲述非遗传承故事,大运河北京段的文脉肌理在光影叙事中焕发时代光彩,成为展现北京城市副中 心文化魅力的视听新名片。 激活城市文化IP吸引年轻观众"追剧打卡" "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舟楫千里号歌来》近日上线播出,这部文旅题材微短剧联动同系 列重点精品短剧《祈安澜》,将北京通州三庙一塔、张家湾通运桥遗址、运河文化广场等60余处文化地 标纳入镜头叙事,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一周年"之际实现了双剧并轨构建运河文化传播矩阵、立体 呈现"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两部作 ...
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将走进比利时、克罗地亚
Xin Hua Ri Bao· 2025-06-04 23:08
江苏作为中国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是向 世界展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2025年"文明遇·鉴"品牌项目将以运河这一中外共通的文化符号为桥 梁,通过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和配套活动,向世界阐述中国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讲好新 时代运河故事,彰显中华文明和江苏文化鲜明标识,推动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 2025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由中国驻欧盟使团、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对外文 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将于6月9日—13日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为欧洲观众带来一场关于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流动的盛宴"。 布鲁塞尔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当地时间6月10日,"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开幕式将在 布鲁塞尔邮政广场举行,"千年运河 水韵江苏"专题展览将同时亮相。展览分为历史、风光、非遗、美 食四大板块,包含《运河史诗图卷》数字化展示、江苏旅游资源和产品展示、江苏非遗展示互动和江南 美食展示体验等精彩内容,生动展示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风貌与人文生活。 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非遗·绽放欧洲"文化展示活动将于6月12日在 ...
京杭对话: 让更多人一起来讲“运河故事”
Hang Zhou Ri Bao· 2025-06-04 02:40
5月29日-30日,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举行。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汇聚了京浙两地 政产学研代表,目标只有一个:共同探讨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已连续举办六届,并围绕一个永恒的主题:保护·传承·利用。今年的年 度主题是:千帆竞发,运河通济。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也是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11周年,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 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围绕一条运河,开展南北对话,将为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找到哪些新路径 和新模式呢? 临水经济让运河"美起来" 中国当代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韩美林。 5月29日下午,北京什刹海旁,一座叫海清苑的四合院内,一场以"运河城市与临水经济的发展路径 探讨"为主题的对话正在进行,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桌而坐,从水脉经济的价值转化、文 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滨水空间的智慧治理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运河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活动现场,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频频点赞杭州的"临 水经济"。他说:"现在我国已经有了59项文化和自然遗产,但只 ...
焕新增绿传文脉
Ren Min Ri Bao· 2025-05-30 22:22
北京"全聚德·中轴食礼"点心试吃不断;杭帮菜冷菜"千里大运河"引人围观……5月29日上午,2025中国 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的配套活动,以"运河风物"为主题的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 馆,呈现大运河两端——北京与杭州的地域风物与生活美学。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自2019年创办以来,有力推动了运河沿线城市的交流交往,助力千年运河焕 发时代新风貌。 打造运河文化新地标,构建璀璨大运河文化带。 在北京通州区运河旁,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 大文化建筑掩映在绿树花海中,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完成白浮泉遗址腾退、通州古城保护等工作,燃灯佛舍利 塔与周边古建筑群、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等遗址遗迹得到系统性保护修缮。近600年历史的永通桥风貌 再现,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已建成开园,路县故城遗址"一馆一园"开放在即。 作为京杭大运河南端的起点,杭州近年来坚持"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定位,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 化公园建设,大运河杭钢公园、西泠武林美术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一批运河文化地标,广受游 客欢迎。 焕新增绿 ...
科技点亮千年文脉 2025京杭对话共探运河文化传承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30 12:46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徐婧 陈杭)29日至30日,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简称"2025京杭对 话")在北京举行。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运河论道"高端对话30日举 办,来自北京、杭州等城市的嘉宾学者相聚大运河畔,共话科技赋能下的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记忆团队四年的历 程。在创建"京城大运河"网站,将线下的大运河知识搬到线上后,冯惠玲与团队发现,在人们衷情于体 验文化的时代,线上流量有限,随即开启了大运河文化线下传播的探索。从参与数字艺术展到举办3D 沉浸式全景光影展,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大运河的历史研究在线上和线下形成了不同的效应。 大运河南来北往,见证了一座座运河城市因文而盛、因水而兴。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保 护传承利用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5月30日, 2025京杭对话主题活动之一"运河论道"高端对话举办。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表示,作为千年大运河北首,北京市通州区坚 持"一年一个新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聚焦文 ...
《中国大运河文博图鉴》在京发布 解锁运河文博新玩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30 11:56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陈杭 徐婧)《运河上的博物馆——中国大运河文博图鉴》(以下简称《中国 大运河文博图鉴》)29日在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以下简称2025京杭对话)开幕式上发布。 图为《中 国大运河文博图鉴》。主办方供图 《中国大运河文博图鉴》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出版发行,是国内首本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的 文博图鉴。也是中国新闻周刊继2023年发布《中国大运河生活图鉴》后,对"大运河图鉴IP"的再次深 化,以博物馆为钥,助力打造大运河文化符号。 "一周一馆"导航运河文博之旅 这些博物馆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大运河在艺术文化、商贸流通、水利工程、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 当代价值,让大众以博物馆为窗口,深入探寻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领略其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解锁运河文博新玩法 博物馆不仅是了解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在国际传播中"自带流量"。在"文化+科技"的助推下,"文 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也有新的打开方式。 《中国大运河文博图鉴》注重实用性、趣味性,收录了博物馆的最新玩法,包括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 验、爆款文创周边、出片的打卡点位等,还为读者规划了周边游、体验游、美食游等特色游览 ...
浙江:多维“叙事”做好大运河文章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30 06:13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是运河沿线 8省市的共同责任。近年,在大运河的最南端,浙江着力讲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多维"叙 事",让古老的大运河在这里不断焕发出时代新风貌。 构建大运河生态文明美好图景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保护是基础。近年,浙江着力提升大运河系统性保护水平,大运河生态文明美 好图景加快构建。 在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 统"的大屏将大运河的每个细微处都"数字化",哪里有植物病害或存在裂痕,都可及时处置。 这是浙江以数智赋能运河保护的探索。目前其已完成与交通、生态环境等7大部门、12类数据的实时共 享,建成遗产综合保护、格局管控等智慧应用场景,达到"一个平台管运河"的目的。 中新网杭州5月30日电(记者 王逸飞)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29—30日在北京举行,京浙两地政 产学研代表、文化名人以及外国友人等参加,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擦亮大运河这张中国文化名片。 前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采用倾斜射影测量、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以及Cesium 动态加载等 ...
京杭两地已建成一批运河文化地标
本报记者 陈强 记者在昨天上午举行的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开幕式上了解到,北京、杭州两地近年来已建成北京(通州) 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大运河杭钢公园等一批运河文化地标。 与此同时,北京深入挖掘璀璨运河文化,系统整理史志文献,策划推出全门类运河主题文化精品,《大运河文化辞 典》全卷等一批成果相继问世,4D影片《穿越时空的大运河》、舞蹈《镇水神兽》等新作品缤纷上演。 在大运河北京段,两岸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与繁华市井竞相并秀。大运河展新颜背后,北京段河道近年来已补水5亿 立方米,改造和新建滨水绿道50余公里,建成开放什刹海西海、马家湾等一批湿地公园,"城市绿心"由原来重污染工 业区蝶变为近零碳排放的森林公园,不断刷新城市界面。 在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开幕式上,"中国大运河IP大家庭全球传播活动"正式启动,由韩美林团队设计的大 运河吉祥物IP"河喜"发布。 杭州近年来围绕"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定位,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千年运河焕发时代生机。 大运河杭钢公园、西泠武林美术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已成为运河文化地标。 本报记者 方非摄 大运河让南北相系,一脉相通,各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