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Search documents
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扬光大
Ren Min Wang· 2025-05-22 08:28
班永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结了新时代 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1年7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党的二 十大报告开宗明义点明大会主题,特意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源自马克思主义真理, 扎根于中国具体实际,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文化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伟大精神的提出,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力量,将新时代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推向了新高度。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 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 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 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着丰厚滋养。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驱在20世纪初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实践中创造的宝贵 精神财富 ...
经典常谈丨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20 00:31
1863年1月,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写道:"在社会党内,党性和团结精神仍然占着统治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发展和强大,离不开坚强党性和过硬作风。早在1845年,恩 格斯在批判德国"绝对的社会主义"时就指出,"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由于 自己的'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党性"首先 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 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评拉萨尔:"从最狭隘的民族观点来理解工人运动。"由于拉萨 尔"疏远工人""奢侈享乐",工人群众指责他"经常利用党去干私人的肮脏勾当",甚至"利用工人去从事 个人犯罪行为"。针对这种情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党内不能任由"贪婪、奢侈和放纵无度之风充斥 泛滥"。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坚强党性、端正党风、严肃党纪,成为我们党百余年历经磨难仍 不断开创历史伟业的政治密码和宝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加强作风建设。从"三大纪律八项 ...
聚焦人民需要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19 23: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 署,形成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 卷收录的《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集中阐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治经济学 原理的重要著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 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深刻阐释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什么、服务什么的根本 问题,强调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归依。 一是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日趋多元,如何因应人民需 求的新形势新特征持续优化供给结构,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向。以养老需求为例,随着消费 观念更新、消费能力提升,新一代老年群体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在舒适生活、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健 康服务、情感满足等方面需求大幅提升,但是面向不同类型老年群体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还有所不 足,这就要求顺应需求之"变" ...
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中国社联期刊汇编》等研究丛书出版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6 06:59
1930年5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团体——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中国社联)在上海成立,成为左翼文化运动 的重要骨干力量和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领导组织。在鲁迅、瞿秋白、潘汉年、冯雪峰、茅盾、夏衍、洪深等人的引领和支持下,汇聚了一大批社 会科学家和进步青年,为社会进步与变革注入了精神动力。 恰逢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兴起和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之际,5月15日,市社联、市委党史研究室、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携手市档案 馆、上海图书馆联合发起的"创造时代的新文化——中国社联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活动在上海社科馆举行。 "中国社联早期做的工作被称为'新兴社会科学运动',新兴在哪里?我们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史料发掘当中理出一条线索——如果对95年前中国社 联所做的事情进行概括的话,或许可以称之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早期探索",在中国社联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会现场,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 副主席王为松指出,95年前的先辈们为整个百年社会科学的发展开了好头。如今,为深入传承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革命精神,弘扬中国社联的优 良传统和理论成就,市社联专门成立课题项目组,系统开展学术研究、考证寻访、宣传推广 ...
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 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 为“创造时代的新文化”贡献社科力量
Jie Fang Ri Bao· 2025-05-16 01:42
与会者表示,党领导下的中国社联成立,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推动社会变革发 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 作导向,坚持文化传承和创新,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也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策源地。要 进一步传承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革命精神,发扬中国社联的光荣传统,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繁荣发展,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社科力量。 昨天,市社联、市委党史研究室、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携手市档案馆、上海图书馆 联合发起的"创造时代的新文化——中国社联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活动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行。 1930年5月20日,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团体——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以下简 称"中国社联")在上海成立,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骨干力量和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领导组织。在鲁 迅、瞿秋白、潘汉年、冯雪峰、茅盾、夏衍、洪深等人的引领和支持下,汇聚了郭沫若、李达、艾思 奇、邓初民、王学文、杨贤江、杜国庠、彭康、朱镜我、沈 ...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话语体系、理论创新和科学方法论(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
Ren Min Ri Bao· 2025-05-15 22:08
时代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一刻也不能停止。近期,《习近平经济文选》 第一卷出版发行,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74篇著作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科学理论的创新实践和与时俱 进不断丰富发展的演进历程,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习近 平经济思想具有特色鲜明的话语体系、发展导向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体系,科学完备、逻辑 严密、博大精深,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 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了经济学"术语的革命" 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抽象概括,提炼形成蕴含规律性认识的新术语、新话语,是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 语的革命。"马克思就是从"剩余价值"这个术语开始,构建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党的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和 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习近平总书 ...
知敬畏而后担使命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15 00:52
敬畏未知,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在原始社会,人们对未知世界既感神秘、又觉恐惧。从农业文明到工业 文明,人们逐渐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甚至试图征服自然,在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后,意识到我们对自然的 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写,"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能源技术等加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深远影响和关键作用更加突出。如今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进化的速度远快于生物的进化,超越了生物体的局限,人工 智能可以轻易完成人类做不到的事,让人类面临许多新的未知之数。从自然界的未知,到科技界的未 知,都会令人不由地心生敬畏,也正因为有了这种敬畏,人们才会不知疲倦地探索规律。当前,我们比 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发展,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攻克 更多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关键技术,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 动权牢牢 ...
经典常谈丨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13 00:37
Group 1 - The core idea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in developing and understanding socialist theory, as highlighted by Marx and Engels [1][2][3] - Marx and Engels conducted extensive field research in England, focusing on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status of the working class, which informed their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2][3] - The methodology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empirical data collection is crucial for forming a robust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movements and economic realities [3][4] Group 2 - The significance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s foundational practi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is noted, paralleling its importance in the earl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4] - The emphasis on practical research is reiterated by contemporary leaders, stressing its necessity for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and problem-solving in modern governance [5]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 更加深入人心
Liao Ning Ri Bao· 2025-05-08 01:09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dvancing Marxist theory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as a fundamental task for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the province [1][2][3][4] Group 1: Implementation of Marxist Theory - The province has established Marxist colleges in 89 universities, achieving nationwide coverage in offering courses on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1] -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heoretical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major national publications, showcasing the province's commitment to Marxist theory research [1][2] Group 2: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ublic Engagement - The province focuses on deepening systema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and publicity efforts [1][2] - Various theoretical seminars have been held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of major themes such as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and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2] Group 3: Innovation in Theory Promotion - The province is committed to innovation in promoting Marxist theory, exemplified by the documentary "Hot Blooded Rivers and Mountains," which is part of a broader effort to disseminate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3] - There is a focus o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ve theories, utilizing various media platforms for effective outreach [3] Group 4: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 The province is actively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heoretical talent through structured training program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4] - Emphasis is placed on creating a conducive environment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ers, thereby ensuring a robust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4]
前沿访谈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08 00:03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图为近日,中国共 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举行"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 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 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报记者对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北京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来斌教授进行了专访。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记者: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孙来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政治社会,意识形态安全水平是反映 国家政权稳定程度的风向标,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成为治国理政的利器。马克思指出:"如 果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