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Search documents
今年9月份,个人补贴开始!
Zheng Quan Ri Bao Zhi Sheng· 2025-08-13 05:05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已公开印发。 "这里还是要说明一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 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一些非消费领域,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不属于政策的支持范围, 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于红表示。 针对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廖岷介绍,从消费结构看,我国目前服务消费具有较大 增长潜力,为了释放这一潜力,需要有更高品质的供给,因此,同步实施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 政策。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 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 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针对申请条件,于红表示,核心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是今年3月 16日公开发布的,对于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这8类消费领域服 务业经营主体而言,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的时间里,只要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而 ...
农业银行发布关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公告
Jin Tou Wang· 2025-08-13 04:46
如需帮助,您可通过手机银行、贷款经办行、营业网点、95599、"中国农业银行云客服"微信公众号咨 询。 郑重提示: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业务过程中,中国农业银行不收取任何费用。为最大限度保障您的 财产和信息安全,防范不法分子以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为由实施诈骗活动,切勿轻信中国农业银行官 方渠道以外人员的电话和短信。 中国农业银行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上述通知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 施贴息。后续办理流程及相关问题解答,将通过中国农业银行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营业网 点、95599等官方渠道统一发布,敬请留意。 2025年8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601288)发布公告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 效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潜力,中国农业银行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关于印发<个 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财金〔2025〕80号)精神及相关要求,依法合规推进个 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确保将国家政策红利切实惠及广大金融消费者。 ...
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如何享受?操作复杂吗?财政部回应
Sou Hu Cai Jing· 2025-08-13 04:31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图片来源:国新办 日前,财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于红介绍,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 加一个操作,就是要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对于已经签订的贷款,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签订补 充协议等方式来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授权。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实际消费的情况,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等要求来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定期 收取贷款利息的时候,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知晓享受财政贴息的具体情况,不需要其他额外操作。 于红举例说,如果一名消费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在政策执行期内花了20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消费品,假设该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3%,在没 有贴息的情况下,他全年需要支付贷款利息是6000元,享受个人消费贷款一个百分点的贴息以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这样就可以获得1/3的利 息补贴。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8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对于个人消费贷贴息如何申请,操作 ...
财政部:花20万装修,申请个人消费贷最高可减利息支出两千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8-13 04:25
南都讯 记者杨文君 潘珊菊 发自北京 8月1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 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于红介绍,对于已经签订的贷款,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来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授权。 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大家实际消费的情况,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等要求来计算财政贴息 金额,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的时候,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APP等 方式知晓享受财政贴息的具体情况,不需要其他额外操作。 于红还举例称,如果一名消费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在政策执行期内花了20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 电等消费品,假设该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3%,在没有贴息的情况下,他全年需要支付贷款利息是6000 元,享受个人消费贷款一个百分点的贴息以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这样就可以获得1/3的利 息补贴。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 对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具体操作,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表示,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 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就是要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 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 8月12日,财政部 ...
财政部: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贷款贴息五百,多笔消费可叠加
Sou Hu Cai Jing· 2025-08-13 04:19
南都讯记者杨文君 潘珊菊 发自北京 8月1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 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8月12日,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介绍,总体来看,这两项贴息政策涉及的侧重点都是广覆盖、低门槛,也没有设置复 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大家做到"省钱又省心",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 确保精准发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 关于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于红表示,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从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 里,无论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电或手机电脑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或 者是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只要是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其中实实在在花出去 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 受。 于红还详细介绍了具体规则:对于 ...
浦发银行: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个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Cai Jing Wang· 2025-08-13 04:02
8月12日,财政部官网显示,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显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 同日,浦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浦发银行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将依法依 具体办理渠道、操作指引等实施细则,后续将通过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官方媒体渠道、营业网点、手机银行APP等进行公布,敬请留意。 ...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贷款经办机构不得借贴息政策诱导消费者进行借贷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8-13 03:55
廖岷强调,贷款经办机构对借款人授信时,要基于借款人的真实需求和信用状况,不得借贴息政策诱导 消费者进行借贷。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 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政策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指 出,这两项贴息是直达用户、惠民、惠企的政策,财政部将配合金融监管部门,督促贷款经办机构要认 真做好贷款管理,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贷款贴息500元,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8-13 03:55
于红表示,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 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 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元。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 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政策有关情况,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 指出,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 于红介绍,从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购置家具 家电或手机电脑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或者是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只要是在 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其中实实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 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 ...
中国银行: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
Cai Jing Wang· 2025-08-13 03:51
8月13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为深入贯彻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助力扩内需促消费,中国银行将全力落实并严格执行《关于印发 <个人消费 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的通知》(财金[2025]80号),确保财政贴息的政策红利直达广大消费 者,为激发消费潜力贡献金融力量。中国银行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于2025年9月1日开始,针对 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后续将通过中国银行官微、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公 布办理流程等实施细则,敬请关注。 中国银行温馨提示:我行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业务过程中,不会委托任何第三方办理,且不收 取任何服务费用,请谨防诈骗,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 搜索 复制 8月12日,财政部官网显示,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个人消费贷款 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显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 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 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贴息 ...
财政部:贴息范围包括个人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汽车、生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Sou Hu Cai Jing· 2025-08-13 03:49
Core Points -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departments, has introduced two subsidy policies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s and service industry loans aimed at boosting consumer spending [1][3] -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 subsidy will benefit a wide range of consumers, with a subsidy rate of 1% applicable to loans used for various consumption purposes, including daily expenses and significant purchases like cars and education [1][3] - The service industry loan subsidy targets eight key sectors, including dining, health, and tourism, with a similar subsidy rate and a maximum loan amount of 1 million yuan per entity [3] Summary by Category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 Subsidy -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provided subsidies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loans, directly benefiting consumers [1] - The subsidy applies to loans up to 50,000 yuan for daily expenses and larger loans for specific categories such as home purchases and education [1] - The subsidy rate of 1% is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the current commercial bank loan interest rates, and the policy will be in effect for one year [1][3] Service Industry Loan Subsidy - The subsidy is aimed at service industry entities in sectors like dining, health, and entertainment, with a focus on enhancing consumer services [3] - Each entity can receive a maximum subsidy of 10,000 yuan on loans up to 1 million yuan, with a 1% subsidy rate for one year [3] - The policies are designed to be straightforward, minimizing barriers for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to access the benefit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