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

Search documents
锚定拔尖创新,提高卓越教师培养质效
Huan Qiu Wang· 2025-07-08 11:17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 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 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提出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 制",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重要阵 地,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着联结基础教育基点和高等教育龙头的特殊使命,要全面落实《纲要》战略 部署,加快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 强基固本,改革创新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国 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体现。近年来,教育部推出了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教育改 革措施,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抓手。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体系的优化完善,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和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在于 构建全链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这既需要建立科学 ...
广旭实验学校与华夏园签约,共同开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6 03:55
华夏园教育集团董事长汤卫民表示,此次合作将是优质教育理念与实践智慧的碰撞交融,合作双方将借 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与"广旭信息学奥数研究院"的有力引擎,汇聚育人合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入强劲动能。 江门市清华大学校友会教育基地揭牌成立。 拔尖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揭牌成立。 7月5日,广旭实验学校举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广旭信息学奥数研究院""江门市清华大学校友会 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同时,该校与国内顶级"清北生孵化团队"华夏园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一体化 尖子优生培育计划,为广旭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会上,广旭教育集团总裁、广旭实验学校董事长莫荣杰在致辞中表示,广旭教育集团一直努力为优秀学 生搭建卓越平台,此次签约与揭牌仪式标志着广旭办学模式的升级,该校将通过与国内顶级"清北生孵 化团队"华夏园的合作,引入清华大学及省内顶尖名校的全方位名师资源,其中,数学、信息学奥赛金 牌教练团队将正式进驻,在惠及学子的同时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同时,该校还将与江门市清华校友会共 建教育基地。 活动还邀请清华大学李兆陇教授、清华大学优秀学子权圣杰进行主题讲座和学习及竞赛经验分享。 知多D 鹤山市广旭实验学校由广东 ...
2025名校之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新理工教育,培养国际科创人才
Yang Shi Wang· 2025-06-26 07:18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TIIT)是我国唯一一所聚焦理工科专业的中外合作研究型大学,成立于2016 年,以能源、环境与人类健康为关键领域开展教学与科研。 办学定位与优势:立足国际视野,打造顶尖理工科中外合作大学 GTIIT外方合作伙伴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是全球顶尖理工科高校,由爱因斯坦倡议创立,为 GTIIT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与师资标准。学校依托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基因,积极响应国家教 育对外开放政策,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独特的科创生态,为国家科技发 展探索新路径。 人才培养与成果:高起点培养,升学就业双优 GTIIT坚持"小而精"的办学模式,生师比10:1,80%师资为外籍专家,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诺贝 尔奖得主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校开设6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 学、机械工程与机器人、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化学),课程与国际顶尖高校无缝对接。学生发展路径 多元: 升学:90%海外深造学生进入世界百强大学,其中超半数入读前30名校(如MIT、斯坦福、苏黎世联邦 理工,帝国理工等),20%-30%进入全球前十;约半数学生后续攻读博士学 ...
希望老乡们把西湖大学看成自己的大学——对话施一公
He Nan Ri Bao· 2025-06-21 23:20
6月21日,夏至,郑州黄河迎宾馆。本报记者对施一公进行独家专访。 在即将进行高考查分、填报志愿这个关键时间点,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带队,再度来到河南宣讲本科招 生政策,距离他上次回到家乡宣讲,仅仅过去一个月。 作为全国第5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之一,今年河南与其他7个省份一起,落地新高考首考。从文理 分科到"3+1+2"模式,新高考在再选科目等级赋分、录取规则、志愿设置和填报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 化。在此背景下,西湖大学今年首次面向河南招收本科生,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西湖大学终于走出浙江,面向省外招生,我第一个希望去的地方就是河南,希望我的家乡 能够有更多学生来到西湖大学,接触顶尖的科学家,接受一流的科研训练,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改变世 界的力量。" 记者:西湖大学招生简章显示,学校会为每个本科生配备一名博导做学术导师。一般来说,本科教 育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为主,导师通常由讲师或副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可能是副教授或教授, 博导并非硬性要求;只有博士研究生必须配备博导。西湖大学为本科生配博导,属于典型的"高配",这 样做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吗? 施一公:大学之大,不在大楼 ...
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士给本科生当导师
Ke Ji Ri Bao· 2025-06-18 00:42
Core Points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is establishing a new elite program called "尖班" (Top Class) aimed at nurturing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academicians as mentors [1][4] - The program allows students to enter based on thei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 expanding access beyond the previous "dual selection" method [2] - HIT has introduced a new "Autonomous Intelligent Systems Academician Class," focusing on cutting-edge research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elated fields [4] Group 1 - The "尖班" program is designed to cultivate top innovative talents and is supported by a team of over ten academicians, including the university president [1] - The curriculum breaks traditional structures, emphasizing a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hat integrates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foundation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1] - Students in the program can choose their academic paths from undergraduate to doctoral levels, promoting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2] Group 2 - HIT encourage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engage in research related to their doctoral theses, allowing them to complete their undergraduate projects early and join academic teams [2] - The "哈工大—港大优学班" (HIT-HKU Elite Class) is also being launched, enabling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ir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three years and pursue advanced degree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4] -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HIT graduates have shown a high employment rate in key sectors, with nearly 40% securing jobs in central enterprises and Fortune 500 companies [4]
迈向全国一流名校的“青华路径”
Qi Lu Wan Bao· 2025-06-12 21:58
1 国际服 E F 1 李楠楠 烟台报道 卓越的学校,需要用卓越的愿景来引领,也需要用卓越的数据来支撑。 "要办成全国一流名校!"这是2020年山东埃维教育集团进驻烟台青华中学后为学校设立的目标。如何办 成全国一流名校?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五年来,青华人孜孜不倦地上下 求索,确定走"奥赛强校"之路,并在烟台率先打破初高中壁垒,实施"七年一贯制"贯通式培养的教育模式。 五年来,一场令人瞩目的蜕变正在发生:五大学科竞赛异军突起,成绩傲人,奖牌数量位居烟台第一,山东前 列;与此同时高考成绩也是捷报频传。 "对标全国一流名校,办成全国一流名校。"在迈向全国一流名校的征途上,青华人在自己探寻的路径上,昂 扬向上,坚定前行。 2022-2023学年,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青华学子再传捷报:1人进入省队,获全国金牌1枚,获数学 奥赛4个省一等奖、信息学奥赛3个省一等奖、生物学奥赛1个省一等奖……以52枚奖牌的成绩刷新历史 纪录。 2023-2024学年,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青华学子4人进入省队,共获得全国银牌3枚、全国铜牌1 枚,27人获省一等奖、39人获省二等奖、26人获省 ...
AI透视未来中小学教育的N个场景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6-09 00:17
近日,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现在最怕批改学生的作文,不知道那些好词好句子 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还是AI(人工智能)写的。"难以准确判断学生的真实水平了。" 随着科技发展,AI与教育深度融合势不可挡。但是,AI及其相关技术飞速迭代升级,也给教育,特别 是基础教育,带来了诸多困惑:中小学生是否应该使用AI?教师能否使用AI?学生能否用AI完成作 业?教师能否用AI备课……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不少专家表示AI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体现在浅 层次的应用上,它将在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前不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这里有一个近3000平方 米的未来学习中心——"星屿学院",这是学校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体验区,"学院"里有教研室、自习 室、创客室、艺术创作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在这里,师生以自主体验、小组合作、STEAM项目式 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 记者到来时,几名同学正在摆弄他们刚刚制作完成的"AI火星救援车"。 同学们的这个想法来自一次在科技馆的研学。同学们了解到祝融号火星车曾在火星上休眠了较长时间, 于是 ...
缺口近3000万人!企业联合高校培养这一领域人才
第一财经· 2025-05-20 12:46
2025.05. 20 本文字数:2630,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金叶子 近日,福耀科技大学校长、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王树国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演讲引发业界关注。 王树国表示,大学不再是从外部撬动社会的支点,大学必须从单一学科为支点的传统封闭小圈子当中跳出来,直接与社会对话,这是21世纪第四次工 业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真正的实践环境当中学历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实战状态下磨炼出来的。 当下,传统行业和新兴技术之间的融合加大了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对于有着约400万工科大学生的制造业大国,应如何加强高校和企业的人才联合培 养? 高校纷设研究院 作为一种跨学科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的载体,高等研究院是我国科研人员的重要"储备地",多个高校也在加快研究院的布局。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低空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发布了"低空经济产学研协同创新孵化计划"。该计划以"产业链、 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核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学科群交叉优势,构建"赛—研—产"三阶跃迁模式,推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场景验证—产业 孵化—标准输出"全链条发展。 更早一些的3月末,北京科技大学 ...
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近3000万,校企“语言体系”如何打通
Di Yi Cai Jing· 2025-05-20 12:22
王树国近日表示,大学必须从单一学科为支点的传统封闭小圈子当中跳出来,直接与社会对话,这是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 路。 近日,福耀科技大学校长、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王树国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演讲引发业界关注。 王树国表示,大学不再是从外部撬动社会的支点,大学必须从单一学科为支点的传统封闭小圈子当中跳出来,直接与社会对话,这是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 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真正的实践环境当中学历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实战状态下磨炼出来的。 当下,传统行业和新兴技术之间的融合加大了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对于有着约400万工科大学生的制造业大国,应如何加强高校和企业的人才联合培养? 高校纷设研究院 作为一种跨学科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的载体,高等研究院是我国科研人员的重要"储备地",多个高校也在加快研究院的布局。 t 成阳向新区 1989 12 Frical BTL KER B d-+ ������ and and the seen the seen the see the mail of the see and the mail of the see and the mail of the ...
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师说)
Ren Min Ri Bao· 2025-05-19 21:48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常常在思考:怎样把握人与科技的关系?如何既用好新技术,又不被技 术所缚,始终保持人类特有的感悟力与创造力?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高校在AI人才培 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在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前提是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应 锚定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合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甚至创造AI 之"术"。同时,应聚焦科技前沿、社会热点和产业需求,带领学生在具体实践场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 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甄别判断能力、知识建构能力、开放协同能力。如此, 我们的学生才能成长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中坚力量。 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夯实高质量的育人要素。像搭建积木一样,从课程设计、教材 编写到师资建设,一步步构建起AI与本校优势特色专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教学新生态。 比如,过去一年,我们学校根据不同阶段同学的成长需求,精心创设了覆盖本研全学段的"AI— BEST"课程体系,包含AI通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科进阶课程、垂域应用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