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竞争壁垒
icon
Search documents
阿里美团外卖大战日订单破亿,本地生活竞争壁垒被打破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1:28
整个外卖乃至本地生活领域并没有很高的进入门槛,竞争壁垒也不高,这是一个多元竞争、多方博弈、 无法垄断的市场。 撰文丨艾川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7月5日),是中国外卖市场值得铭记的一天。 4月的最后一天,阿里高调将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在主站里开设"闪 购"的一级入口来正面迎战。 阿里协同作战的威力立竿见影。6月23日,阿里方面宣布,截至当天12时,淘宝和饿了么的日订单数已 超6000万。 7月5日晚间,阿里、美团两大平台放出了天量且大额的外卖红包券,在用户以不可思议的价格订到了奶 茶、咖啡、快餐的同时,社交媒体戏称这晚成为了"奶茶店店员末日"。 这场"外卖大战"是阿里率先引发的。阿里内部将7月5日定为外卖冲单日,据传其目标是峰值订单超过美 团。根据阿里发布的战报,这波冲锋过后,淘宝+饿了么的日订单正式突破了8000万单。这不仅是京东 外卖的4倍,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的美团——去年二季度美团的日均单量约为6800万单。 阿里来势太猛了,一出手就打破了固有的行业格局。 为了应战,美团当晚也上线了大批外卖优惠券。美团内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 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 ...
富国“港股一姐”宁君:港股价值修复进行时,竞争壁垒是投资首选
券商中国· 2025-06-30 09:58
今年以来,港股表现强势,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轮番上涨,成为中国资产中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在富国基金港股通红利精选基金经理、海外权益部投资总监宁君看来,"好公司是港股最大的优势"。今年以 来,她管理多只基金凭借对新消费、互联网的前瞻布局脱颖而出,以富国蓝筹精选为例,2025年一季报显示, 该基金同时重仓了泡泡玛特、浪潮数字企业、网易云音乐等。截至2025年6月24日,近一年收益率超45%,在 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列。 而对于估值,她相较灵活:"我们都希望拿到市场性价比最高的公司,但估值没有固定标准。在有一些市场环 境下,结合基本面分析,容易下结论股票是明确低估或者高估;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需要随行就市,在有的市 场或者行业,10倍PE可能很贵,换一种情况,15倍也可能便宜,关键看性价比。" 她以某潮玩龙头举例说道:"它的核心IP均为独家授权,这种独占性构筑了护城河。虽然市场曾质疑其IP生命 周期,但实际运营中,越是爆火的IP反而越可能延续——粉丝基数形成天然壁垒,这种壁垒一旦形成,成长空 间和盈利韧性会远超预期,然后快速消化估值。" 在采访中,宁君多次提及潮玩龙头这一"现象级案例",深度研究后,宁君说道:"类比国外 ...
解码巴菲特万亿财富密码:5大护城河重构投资底层逻辑
Sou Hu Cai Jing· 2025-06-25 13:40
在资本市场的百年风云中,沃伦·巴菲特以超1000亿美元净资产缔造的财富神话,本质上是对企业竞争优势认知的极致实践。这位投资大师将"护城河"理 论从军事隐喻升华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框架,其蕴含的经济学逻辑不仅是筛选优质资产的滤网,更是穿透商业迷雾的战略透镜。理解这五大护城河体系,无 异于掌握了打开长期复利增长的金钥匙。 一、护城河理论的经济学本质:超额利润的持续性来源 从微观经济学视角看,护城河本质是企业构筑的"垄断性竞争壁垒",通过构建局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状态,实现长期超额利润。这与传统经济学中完全竞 争市场的假设形成鲜明对比——在真实商业世界中,具有护城河的企业如同掌握定价权的"微型垄断者",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打破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以蒂芙尼为例,其蓝色礼盒形成的品牌溢价,本质是消费者心理学与价格歧视理论的完美结合。品牌溢价不仅体现在产品定价权上,更体现在消费者剩余 的再分配中。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研究,奢侈品行业中品牌溢价贡献率普遍超过60%,这种无形的价值壁垒使得竞争对手难以通过简单的价格战实现突破。 二、五大护城河的经济学解构与实战应用 1. 品牌护城河:消费者剩余的深度挖掘 同时,学习曲线效应使得成本优势具 ...
创投困局的本质:缺的不是钱,而是能力
FOFWEEKLY· 2025-06-16 09:59
本期导读: 行业困境的本质并非资本缺位,而是价值创造能力的缺位。 作者丨范译阳 本期推荐阅读5分钟 在股权投资领域,最本源(投资的第一性原理)、最困难(外部环境)、最痛苦(内心煎熬)的莫过于 募资。 当市场化LP消失,国资 LP 主导市场,市场募资困境持续,市场"缺钱"似乎成为行业困境的主要因素。但 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视角,我逐渐发现: 问题不是没钱,真正稀缺的是能力。 行业困境的本质并非资本缺位,而是价值创造能力的缺位。 募资难、项目荒表象下的核心矛盾 入行多年的从业者常面临"资金重要还是项目重要"的困扰,因为在资源有限的机构中, "装有钱" 成为生存必需,不然就沦为FA。 某资深投资人的回答看似朴素,却暗藏行业现状:"缺资金时资金重要,缺项目时项目重要"的背 后,是大多数机构长期处于 "资金饥渴" 状态下的现实无奈。 大部分机构大部分时间最缺的是资金,所以看来资金重要。只有小部分知名机构不缺钱,所以还是 项目重要,这个问题的因果关系好像是错乱的。 一是本末倒置 ,因为有好项目,所以不缺钱。 二是飞轮效应 ,因为不缺钱,所以可以耐心地投好项目,形成正循环。 三是虹吸效应 ,二八法则,少数机构拥有大量资金,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