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螺旋

Search documents
动物精神被金融点燃
Hu Xiu· 2025-06-25 12:0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嬉笑创客,作者:BC,头图来自:AI生成 今天市场表现非常积极,此前也写过,基本面发生了一些边际变化,我们看到了多个行业出现投资热度 下降、产能增量回落、利润回升的迹象,这对企业端是最直接的利好。 但这还不够。如果我们面临的是长达数年的出清,那利好的更多是下游企业,对很多依赖投资支撑的中 上游企业并非利好。而A股充斥着大量产业链中上游企业,所以走势和PPI更相关。 币圈很多人都说想空Circle, 但华尔街传统金融人比币圈还兴奋。大家一看都疯了。 而我们这边秉持着实业兴国的基本逻辑,对金融一直是万分谨慎的。 国泰君安国际获批开展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有点这个意味,也意味着从边缘到招安的巨大增量。共识链条 和DeFi对传统金融、尤其是跨境支付剥层皮的巨大改造作用是非常切实可落地的。还带着人民币国际化 的巨大想象。这些足以激发短期的动物渴望。 当然了,市场反应过来人民币国际化缓慢的症结在于兑换、可投资产品和金融市场深度等一系列深层问 题,而不在于发个稳定币或允许加密资产交易,还会需要点时间。就像大模型AI对很多传统软件是冲 击,但2023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涨了一波蹭上去再说。 新事物和被消灭的对象齐 ...
通胀是因为钱印太多,那通缩是钱不够吗?
Hu Xiu· 2025-06-19 13:18
在通胀的环境下,消费越早,花得越少,提前消费是有利的。所以通胀刺激消费,提前消费反过来又推 升了通胀,形成"通胀螺旋",通胀就像高楼失火,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而在通缩的环境下,延迟消费是有利的,有钱先储蓄,通缩不利于消费,减少消费反过来又加剧了通 缩,形成"通缩螺旋",所以通缩如水浇到冰上,冰越来越厚。 通胀到了一定程度,东西还没有涨价,只是因为你预期会涨价,所以提前消费,最终推升了通胀,这是 通胀的自我实现——通缩也会自我实现。 一、通胀、通缩与消费 如果把通胀的场景快进,到餐馆吃饭,点餐时,一碗牛肉面要100元,吃完时,已经涨到105元。所以, 如果先点单付款再吃饭,可以少付5块。 通缩就刚好相反,点餐要100元,吃完时,已经降到95元,后付款才划算。 物价越贵,越要消费,越便宜,越不想买,经济学中,看似因果的两个事物,往往是互为因果。 理解了通胀与通缩的这个基本现象后,可以升级一下内容。 二、通胀、通缩与借款 和消费类似的现象是借款,这个例子不用快进,大家最熟悉,用50万借款买100万的房子,N年后升到 200万,扣除20万利息,比100万全款买房赚的钱,多了30万。 这多出的30万,你可以看成是房子 ...
日本面对美国贸易战的两大对策:提振内需和投资海外
Sou Hu Cai Jing· 2025-05-03 05:07
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对美顺差高企,招致了美国的贸易战,此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从外贸驱动到内需拉动、再到海外投资立国的 三次重大转型。 这段历史与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高度相似——出口导向型经济遭遇瓶颈、人口老龄化加剧、产业升级压力凸显。 回顾日本的转型路径,尤其是其通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激活内需、借助"影子日本"重构全球价值链的战略选择,对当代中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内需驱动的实验与局限 1960年池田勇人内阁推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堪称现代经济史上最激进的收入分配改革。 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提高劳动者报酬(十年间工资年均增长10.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农村机械化释放劳动力,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前实现了 GDP年均9.8%的超高速增长。 东京奥运会(1964)和大阪世博会(1970)的基建投资,更使城市化率从58%跃升至76%,催生出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 但这种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暗藏结构性矛盾: 终身雇佣制导致劳动力市场僵化,主银行制度滋生财阀垄断,土地财政推高资产泡沫。 到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时,日本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已从1975年的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