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疗法

Search documents
体内CAR-T:全球竞赛已打响,关注云顶新耀和石药集团
2025-07-02 01:24
体内 CAR-T:全球竞赛已打响,关注云顶新耀和石药集团 20250701 摘要 体内 CAR-T 技术获产业催化,艾伯维 21 亿美元收购 Capstan 标志性 事件。云顶新耀和石药集团等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具备稀缺性,mRNA 平 台安全性已获验证,有望成新突破点。 现有自体 CAR-T 疗法因成本高昂应用受限,全球销售额不足 45 亿美元。 体内 CAR-T 疗法旨在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Nature》预测其成本 将比自体 CAR-T 低一个数量级。 基于 mRNA 的体内 CAR-T 通过 LNP 包裹 mRNA 载体,使 T 细胞表达 CAR,具有高效、安全优势,能快速表达蛋白质,且副作用可迅速恢复。 阿斯利康和艾伯维均通过收购布局该领域。 阿斯利康的 P3B3A CAR-T 技术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和自身免疫疾病, CD20 CAR-T 技术针对 B 细胞淋巴瘤,已获 FDA 一期临床批准。 Interose 公司 CD2 CAR-T 技术已在澳大利亚和欧洲启动一期临床。 mRNA 平台在 CAR-T 疗法中应用前景广阔,研发周期短、成本低,可 通过替换 mRNA 序列研究不同肿瘤药物。Capston ...
股价大涨10倍后,科济药业CAR-T疗法实现全球实体肿瘤领域新突破
第一财经· 2025-06-26 13:12
6 月 25 日,港股创新药企科济药业( 02171.HK )宣布,已正式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 中心提交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 NDA )。 6 月 26 日,药品审评中心网站公示受理了该 产品的 NDA 。 这意味着,这家中国的创新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一项引领性的突破 ——将 CAR-T 细胞疗法从 血液肿瘤,拓展到了实体肿瘤领域。 事实上,从去年三季度以来, CAR-T 疗法领头企业科济药业的股价已经一路狂飙,从最低谷的 2.48 元 飙升了近 10 倍,涨到了当下的 25 元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上涨并非由眼下大热的 BD 逻辑带动,而是真正由研发驱动带来的价值回升。舒瑞 基奥仑赛的成功,意味着这款 CAR-T 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独家产品。在这款产品的推动下,科济药业将 迈向 Biopharma 的进阶之路。 全球首款 CAR-T 细胞疗法在实体肿瘤领域实现突破 "死磕"实体瘤领域多年,科济药业终于在 2025 年上半年快要收尾之际迎来曙光。 6 月 25 日,科济药业宣布,旗下 CAR-T 细胞产品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 CT041 )的新药上市申请( NDA )已正 ...
中国专家最新研究为精准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带来新策略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25 06:33
徐沪济教授团队与患者沟通。(长征医院供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6月25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5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填补了CAR-NK疗法在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中的应用空白,为自身免疫疾病的"现货型、低毒性、广谱靶 向"精准治疗建立了新范式。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徐沪济教授团队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三大顶尖 学术期刊之一的《细胞》杂志(Cell)上,以原创论著形式在线发表。 据介绍,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B细胞的异常发育和功能失调是致病的关键因素之一。该项 研究不但实现了病理性B细胞谱系的清除,引发了免疫系统的重编程,而且通过纵向、多层次组学技术 系统解构了用CAR-NK产品治疗相关类型系统性硬皮病的作用机制,首次展示了治疗的完整路径:从多 基因工程设计、体外功能强化、体内安全性验证,到临床中的免疫重建与组织修复。其"现货型、低毒 性、广谱靶向"的特点突破了传统CAR-T的技术瓶颈,提供了具有规模化转化潜力的创新治疗平台。 (完) 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SS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长期 ...
裁员63人!BioNTech收缩CAR-T战线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20 08:0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行业机构消息显示,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因旗下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候选药物在早期癌症试验中未达预期,计划缩减其在美 国首个工厂的细胞疗法生产规模。 同时,根据最新提交至马里兰州的《工人调整与再培训通知》,今年夏末,BioNTech位于马里兰州盖 瑟斯堡的细胞疗法工厂将裁员63人,主要涉及该基地的细胞疗法技术运营团队。 此次调整源于靶向CLDN6的CAR-T疗法BNT211在睾丸癌/生殖细胞肿瘤一期临床试验的数据评估结果。 不过BioNTech方面强调,这一决定不会影响该药物正在进行的另一项一期研究(BNT211-01),"针对 CLDN6 阳性复发或难治性实体瘤患者的试验仍在继续。" "CLDN6 是一种在多种实体瘤中表达的蛋白靶点,包括卵巢癌、肉瘤、睾丸癌、子宫内膜癌和胃 癌。"BioNTech方面表示将重新评估BNT211的临床开发策略,不排除在其他适应症中探索其应用潜 力。 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自2017年全球首款CAR-T上 ...
匠心布局细胞治疗,阿斯利康押注的高潜力CAR-T疗法又有新进展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6-16 06:26
刚刚结束的ASCO年会期间,阿斯利康(AZ)再次大放异彩,连续第7年荣登全体大会报告舞台;自2020 年以来已累计入选8项LBA研究,AZ在肺癌、乳腺癌等传统优势领域的统治力仍在延续,同时在消化道 肿瘤新战场的影响力实现了现象级的跃升。未来如需更进一步,AZ无疑不想再错过细胞治疗这一推动 未来增长的潜在催化剂,并期待从肿瘤和自免疾病两大领域双管齐下,倾力攀越新高度。 过去几年,AZ这家跨国制药巨头动作频频:2022年,收购Neogene布局TCR-T疗法;2023年"牵手"Quell 布局治疗自免疾病的Treg疗法。而在CAR-T赛道,AZ通过收购亘喜生物拥有了下一代CAR-T疗法的关 键筹码;同时也在与西比曼合作探索实体瘤CAR-T。今年,AZ又斥资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押注当 下备受关注的体内细胞疗法。可以说,过去3年多,AZ在细胞疗法赛道的每一笔交易都别有巧思。 从研发进展而言,以CAR-T、TCR-T仍是当前全球制药研发的核心赛道。尤其是CAR-T疗法已在广泛血 癌患者中带来了令人振奋的长期缓解,这无疑将会为癌症治疗的变革带来全新机遇。亘喜生物是AZ在 CAR-T赛道的第一笔收购,这项重磅 ...
MCE:B细胞自免疾病治疗新方向
Huachuang Securities· 2025-05-14 10:10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创新药系列研究报告 MCE:B 细胞自免疾病治疗新方向 行业研究 医药 2025 年 05 月 14 日 $$\frac{1}{4}\mathbb{E}\mathbb{E}(\frac{1}{2}\mathbb{E}\mathbb{E})$$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刘浩 邮箱:liuhao@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0120002 联系人:段江瑶 邮箱:duanjiangyao@hcyjs.com 行业基本数据 | | | 占比% | | --- | --- | --- | | 股票家数(只) | 479 | 0.06 | | 总市值(亿元) | 63,108.34 | 6.32 | | 流通市值(亿元) | 52,127.38 | 6.56 | 相对指数表现 | % | 1M | 6M | 12M | | --- | --- | --- | --- | | 绝对表现 | 3.1% | -7.8% | -3.7% | | 相对表现 | -0.8% | -2.6% | -10.0% | -21% -8% 4% 16% 24/05 24/07 24/10 24/12 ...
原启生物与Umoja Biopharma达成战略合作 携手开发下一代细胞疗法
Sou Hu Wang· 2025-05-08 08:35
关于Umoja 摘要:强强联手开发创新型体内CAR-T疗法 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2025年5月7日,中国上海&美国西雅图——全球领先创新型肿瘤免疫疗法开拓者原启生物(Oricell Therapeutics)与全球体内CAR-T领导者Umoja Biopharma(Umoja)今日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 合针对多种适应症开发新型CAR-T细胞疗法,为全球患者带来高效、便捷和可及的治疗方案。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通过平台协同效应,在全球多个区域内共同开拓下一代体 内CAR-T疗法。Umoja拥有全球创新的VivoVec™平台及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工艺,该技术能够实现患 者体内直接生成CAR-T细胞,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治疗选择。原启生物将贡献其在抗体发现、 CAR结构设计等领域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产品Ori-C101以及OriCAR-017已 展现了全球最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数据。此次合作将实现双方技术平台的乘数效应,加速下一代体 内CAR-T疗法的开发进程。 Umoja Biopharma, Inc. 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创新的体 ...
跨国药企2025年Q1财报:专利悬崖下的创新突围与全球扩张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4-29 10:0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韩利明 上海报道 受益于密集出台的医药政策和改革措施,短短十年间,中国创新药研发突飞猛进,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 本,取得了让全球制药行业侧目的成绩。 现阶段,在国内药价下行、融资通道不畅、国际市场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等背景下,我国药企正在重新思 考战略、调整产品组合、积极探索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国际化业务以展望下一个十年。在此期间,跨国 药企已成为中国医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不过,在当下,跨国药企已经逐渐走出了"黄金十 年"的辉煌期,急需寻找新增长点。 具体来说,在成熟的药品组合中,抗凝血药物Eliquis(阿哌沙班)带来了35.7亿美元的收入,与上一年 相比下降了4%,这一下降主要归因于美国市场销量的减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Revlimid(来那 度胺)收入9.4亿美元,同比下降44%,主要受仿制药持续竞争压力影响。 对此,百时美施贵宝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Boerner博士表示:"将会通过优化运营和加速 管线开发,公司正转型为更敏捷的创新企业。"BMS强调,未来将通过内部研发与外部合作(如近期对 Karuna和RayzeBio的收购)强化肿瘤学、免疫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