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Search documents
粤改粤好!广东基层改革7大领域出实招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9-30 04:44
从湾区就医更便捷,到乡村收入节节高;从科创资金有保障,到老旧小区焕新颜——广东基层改革直戳民生痛点,用实招换实 效,"粤改粤好"就在你我身边。 广州医疗"五通"破解跨境就医难题, 深圳"跨境金融"让资金流动更顺畅, 珠海"技能互认"让人才就业更自由, 湾区生活越来越便利。 Southern Finance Omlinedia Corp. 21 Corrunt Business Hosto Al生成 改 出 发 展 新 动 能 广州探索基础研究新模式,财政资金放大超8.4 倍;东莞组建创新联合体,"头部企业+中小 微"协同攻关;揭阳"先使用后付费"让科技 成果快速落地,创新活力满格。 Ser >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24 21财经 学习经济工作室 号 C C C P 南 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团 21财经 学习经济工作室 Al辅助 经 官网 改 E 漫 陆河推"服装贷"、建"卫星工厂",新增带 动1.4万人就业;开平整合国资,两年资产增 超60%; 高州融资16.8亿投重点项目, 县域 发展有钱有底气。 Southern Finance Ominedia Corp. 21 Comu ...
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美国国务院投资环境报告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29 00:29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发言人提到,在多项关于经济自由度、金融、创科、教育、人才等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香港续创佳 绩、排名上升。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世界三甲的金融中心、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三,也与深圳和 广州共同组成世界第一的创新集群。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25年世界投资报告》,2024 年,香港的外来直接投资流入金额高达1260亿美元,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三位。截至去年,有近10000家 母公司在海外及中国内地的企业选择香港作为基地,创历史新高。 发言人称,根据各项调查,在港外商普遍对香港的法治抱有高度信心。当前地缘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 主义加剧、冲击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秩序,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将一如既往坚定保持自由港的地 位、实行自由贸易、简单低税制等政策,维持资金、资讯、货物和人才自由流动,发挥"超级联系 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欢迎海内外的企业和人才来港投资兴业和发展事业,共享未来亮丽 的发展机遇。(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董文博 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美国国务院投资环境报告 中新社香港9月28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28日表示,美国国务院发表的《投资环境报告》(简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9年全国第一, 企业创新、创新环境领先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9-28 08:52
从创新能力分层指标来看,广东综合实力指标以绝对优势稳居全国第1位,体现出深厚的创新资源储备 与投入基础;综合效率指标排第5位,在规模效应下仍保持高效创新产出;综合潜力指标排第27位,虽 显示部分增长指标存在提升空间,但依托庞大的创新基数,整体创新动能稳固。 近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广东省2025年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以57.31分蝉联全国第1位,这是广东连续9年保持该领先位次,彰显其作为全国 创新高地的强劲实力。 《报告》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 究小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编著,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 五大维度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评价,广东在多维度表现突出,创新生态优势持续巩 固。 图片来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 区域创新能力9年稳居榜首 从综合排名来看,广东2025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值 57.31 分,位列全国第1。在五大核心维度中,广东 展现出 "双第一、两持平、一提升" 的强劲态势:企业创新与创新环境两大维度连续两年蝉联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全国“九连冠” 企业创新、创新环境等指标均居榜首
Nan Fang Ri Bao Wang Luo Ban· 2025-09-28 07:56
Core Insights - Guangdong has retained its position as the top region in China's innovation capability, achieving a "nine consecutive championships" status according to the "China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Evaluation Report 2025" [1][2] - The report evaluates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based on five primary indicators, with Guangdong ranking first in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second 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knowledge creation [1] Group 1: Innovation Capability Rankings - Guangdong's enterprise innovation score is 68.1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econd-ranked region at 57.15, indicating a strong innovation capacity among local enterprises [1] - The province ranks first in key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R&D expenditure intensity, and new product sales revenue, showcasing the vibra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in Guangdong [1] Group 2: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 Guangdong's total R&D expenditure has surpassed 510 billion yuan, maintaining the highest level in the country, with an R&D intensity of 3.6% [2] - The province leads in major technology indicators, including R&D personnel and PCT international patent application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s a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2] Group 3: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Shenzhen-Hong Kong-Guangzhou" technology cluster has ranked first in the global top 100 innovation clusters, reflecting the region's growing influence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2] - Significant scientific projects, such as the operation of the Jiangmen neutrino experiment and the initiation of major research facilities, further validate Guangdong's leading position i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2]
科技进步贡献率,无锡连续12年省内领跑
Yang Zi Wan Bao Wang· 2025-09-27 04:46
记者从此前举行的无锡市"切实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科技创新作为无锡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要素,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贡献"。无锡市发改委人士称,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 连续12年列全省第一。 据介绍,无锡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有力,包括在省内率先出台实施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建成投 用科创载体项目133个,创新能力评价位居地级市第2,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9.5%、连续12年列全省第 一。 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此前,无锡实施《关于更大力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来锡发展的十项措 施》,给予符合条件的来锡大学生2—6万元的租房补贴、5—30万元的购房补贴。优化推进"太湖人才计 划",在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设立引才联络站,"十四五"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19万人,连续六年荣 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同时,无锡在全国首创"1+8+X"数据要素市场模式,揭牌长三角(无锡)数据创新研究院、长三角(无锡) 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全国首个汽车零配件行业数据空间,数据开放水平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全国前十。 在全省率先成立数据要素产业园(先行区),推动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产业创新高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建波 ...
“十四五”时期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主要成就公布 从三个数字看硬核“成绩单”
Si Chuan Ri Bao· 2025-09-26 00:28
高能级创新 平台发挥引 领作用 ●10个国 家大科学装置 加快建设,在川 国家级创新平 台增至205个 ●目前 布局重大利 项目 102 · 近期还将后 58 个项目 9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四川"十四五"时期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主要成就。 "十四五"以来,四川以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坚决扛起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 科技强省的使命担当。 强基础 在川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05个 以科技创新 引领新质生 产力发展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一种特殊的先进磁场结构,国内首次实现"双亿度"突破,再次创下我国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2023年起,新一代人造太 阳"中国环流三号"捷报频传。 这些突破,凸显了四川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发布会上透露,五年来,四川聚焦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需突破领域,不断夯实创新策源能力。 一个个细节给予有力支撑——在甘孜,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取得多项突破性科学发现,跻身世界一流;在凉山,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诞生50余项 国际领先研究成果;在成都,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 ...
今日视点:“解锁”瞪羚企业的成长“密码”
Zheng Quan Ri Bao· 2025-09-24 23:1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朱宝琛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提出"培育一批科技和创 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瞪 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其实,早在2024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 业、独角兽企业"。此后,多份重磅文件都提及发展瞪羚企业。 为何要培育发展瞪羚企业?笔者认为,这源于它们独特的特性。瞪羚企业属于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跨 过创业初期后,在较短时间内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并且无论在技术、商业模式还是产业组织形式上,都 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因此,瞪羚企业通常被认为具有进阶成为独角兽企业的重要潜质。 同时,作为创新型企业的突出代表,瞪羚企业往往活跃在一些新兴领域,它们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独 特的技术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并在市场中快速奔跑,成为前沿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 要力量、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 当前,各地在认定和培育瞪羚企业方面,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同时,有些地方还缺乏认 ...
经济日报评论员: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Jing Ji Ri Bao· 2025-09-24 00:06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to seiz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foster new development momentum [1] - Jiangsu Province's Yancheng City is leveraging the rapid growth of green energy to enhanc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upport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guide future industrial layouts, providing a practical example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1] - Yancheng has initiate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such as "Breakthrough Year," "Promotion Year," and "Enhancement Year" to implement innovation, reflecting decision-mak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tical ro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shaping the city's future [1] Group 2 - Companies a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drivers of 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there is a need to address the lack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2]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necessity for continuous reform to support companies in collaborating with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tackle industry-specific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and cultivate talent [2] -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for the conversion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to practical productivity is crucial, including establishing platforms for concept validation and reducing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y transfer [2] Group 3 - The establishment of cross-departmental and cross-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is essential to break down information silos and resource barriers, thereby enhancing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3] -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ervice guarantees are necessary to unlock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3]
湖北26条措施破解产学研协同不足 力争2027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达2000项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9-23 23:58
在平台体系建设方面,湖北将通过优化完善创新平台功能、统筹推动创新平台布局、发挥企业创新主体 作用、重构创新平台运营机制,推动平台能级跃升。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上,湖北计划推进组建面向产业的产学研联盟、支持协同创新项目共研、推 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提升联盟产业服务质效。 面对"有产的找不到研,有研的找不到学,有学的找不到产"的创新困境,近日,湖北省委科技委出台 《关于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针对产学研协同不足 的问题,提出8个方面26条具体措施,旨在系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 创新深度融合。 《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7年,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累计培训技术经理 人20000名以上,每年协同实施重点技术攻关项目200项、促成成交额100万元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2000项,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20%以上。 湖北省科技创新面临着一个突出矛盾: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存在显著的信息和资源壁垒。企 业有产业需求但找不到合适的研发力量,科研机构有技术成果但找不到学术支撑和应用场景,学术界有 理论研究但找 ...
两份清单精准发力“双高协同”
Xin Hua Ri Bao· 2025-09-23 22:03
本报讯(记者蔡姝雯徐冠英)江苏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发展再出实招:继7月发布实施意见、确 定试点单位后,近日推出"政策指南清单"与"改革指引清单",以24条具体政策、15项改革举措,破解创 新融合堵点、深化"双高协同"发展,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筑牢实践根基。 "政策指南清单"的24条具体政策,均为当前可落地执行的实招,供高新区与高校逐一对照落实。"改革 指引清单"的15项改革举措,则围绕园区管理机制、科教协同育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评价等4个 方面设置,引导高新区和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改革。这两份清单,形成"当 前政策落实+未来改革探索"的双轨推进模式。 "政策指南清单"围绕前沿赛道、科创平台、领军人才、转化基金、标杆项目"五个一"融合发展体系,列 出24条具体政策。其中,多项新增或细化政策直指"双高协同"关键堵点,因针对性强、力度大成为亮 点。例如,针对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横向项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支持试点高新区和结对高校开展产学研 合作项目,符合条件的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省科技专项资金统筹采取后补助、贴息等方式择优给 予支持。这将鼓励更多高校科研人员聚焦产业关键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