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专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教育早餐荟 | 教育部鼓励高校围绕人工智能等方向开设“微专业”;昂立教育成立职业技术学院新公司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3 02:17
Group 1 -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icro majors" in universities focusing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urgent fields to enhance graduates' employability and skills matching with industry needs [1] - A total of 2,654 "micro majors" have been set up for the 2025 graduating class, with 74,000 students enrolled [1] - The Beij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is organizing a safety knowledge competition for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enhance safety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2] Group 2 -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the "Innovation Port College" to strengthen collabor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and enhance service capabilitie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3] - Xueda Education has repurchased 2.17 million shares, accounting for 1.78% of its total share capital, with a total repurchase amount of 111 million yuan [4] - Shanghai Xuhui Xin N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as been established, fully owned by Xueda Education, focusing on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4]
“微专业”拓宽就业路
Jing Ji Ri Bao· 2025-06-14 21:43
"微专业"打破了学科专业间的壁垒,打通了学校和企业间的人才培养通道,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与此同 时,也要警惕专业设立追逐热度、一哄而上现象发生。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设 立"微专业",建立"微专业"动态进入和退出机制,合理控制总量,及时调整或取消不适应行业发展 的"微专业"。此外,一些高校的"微专业"尚未形成明确的收费标准,学生修习"微专业"所获证书能否成 为学历证明,以及在求职中能否获得认可等问题,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破解之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指出,引导高校面 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支持高校针对社会急需紧缺 技能开展"微专业"建设,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微专业"是近年来各高校探索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之外,由 学校各院系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课程。"微专业"既可面向在 校学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也可面向职场人士,助其有针对性地提升能 力。 目前,"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为学 ...
微专业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吗?
Hu Xiu· 2025-06-10 13:54
近年来,为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各高校纷纷推出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微专业是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将传统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相结合,设置"小而精"的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有40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围绕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等热门领域,创设了近200个特色鲜明的微专业。教育部于2025年启动了"双千 计划",推动1000个微专业建设。 微专业兴起的原因 微专业的兴起绝非偶然,它是高校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动回应。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重塑社会生产方式的背景下,传统学科体系已难以满 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 例如,上海理工大学 "智能绿色车辆" 微专业将动力电池检测、残值评估等企业实际需求融入课程,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更深入安徽芜湖的电 池工厂参与实战项目,这种 "理论+实践" 的教学模式,正是学科知识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典型样本。 | 节次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 --- | --- | --- | --- | --- | --- | | 第1节 | 分组集中实 | 分组集中实 | 分组集中实 | 分 ...
《意见》解析:民生关切下的「上好学」之路
3 6 Ke· 2025-06-10 04:31
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无数家庭正为孩子未来的学业走向而深思。每年六月,这场牵动亿万人心的考 试,都将教育这个话题推向舆论的 C 位。它不仅是学子十年寒窗的终极考验,更是每个家庭对孩子成 才、拥有更好未来的殷切期盼。就在全国上下聚焦高考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印发 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重磅文 件聚焦民生关切,其中在教育领域释放出的强烈信号,无疑为无数家长和学子带来了新的期待。 早幼教:普惠托育的春风 对于年轻的父母而言,「幼有所育」是他们最朴素而强烈的愿望。然而,现实中普惠性托育资源的稀 缺,常常让许多双职工家庭陷入两难境地。《意见》的发布,无疑为这一困境带来了曙光。《意见》明 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并「多渠道增加公建托位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 和家庭托育点,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用 10 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 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 80%以上社区。推动普惠托育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用人单位开 展普惠托育服务的有关支出,按规定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用人单位工会经费可以适当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