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力贷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银行: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精耕细作
Jin Rong Shi Bao· 2025-09-03 01:03
近日,中国银行(601988)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银行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 持,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41万亿元,增长7.72%;设备更新贷款余额 超900亿元,投向制造业的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2.99%,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22.92%。 在绿色金融方面,中行绿色贷款余额4.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95%,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 元。 在普惠金融方面,中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6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39%;普惠型小微企业 贷款客户数突破172万户,较年初增长15.58%,为超过5万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 超7000亿元,连续4年开展"千岗万家"专项活动;上半年向稳岗扩岗企业发放专项贷款超3000亿元,以 金融之力稳企业稳就业;支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涉农贷款余额2.87万亿元,较年初新增3674亿 元,增幅14.69%。 在养老金融方面,中行持续打造特色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发行"中银·中铁银通社保卡",实现社保、金 融、交通和高铁"四网融合"。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超过2万家。持续丰富包括储蓄、理财、基金、保险在 内 ...
国有六大行持续加码科技金融 4家科技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
Zheng Quan Ri Bao· 2025-09-01 16:12
与此同时,5月份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以来,国有大行先后完成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并积极投资和承 销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在股权端,国有大行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落地结果,资金加速流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显示出国有大行在科技金融领域业务不断加码。 截至目前,国有六大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均已出炉。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国有大行从"股贷 债"三端发力,持续加码科技金融,目前已普遍建立起适配科技金融服务的组织架构、产品体系、工作 机制等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国有大行纷纷采取多维度优化策略,搭建并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以便在竞争激烈的科技金融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科技贷款余额普遍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多家国有大行的科技贷款余额较2024年末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显著高于 各家银行的贷款平均增幅。 作为股权投资的主阵地,今年上半年,国有大行稳步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设立和项目落地,将金 融资源持续输入科创领域。 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银行AIC试点基金签约意向规模超1500亿元、设立基金28只、认缴规模超330亿 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农业银行与 ...
上海农商银行:廿载陪伴育新能 以价值创造结出产业硕果
"五个中心"联动效应日益显现,如何啃下成果转化这块"硬骨头";实现"双碳"目标进入关键窗口期,如 何"点绿成金"激活生态资源;深度老龄化悄然而至,如何破解超大城市养老难题……上海农商银行改制 成立20年来,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大局为己任,将价值创造融入银行发展基因,以专业服务 和长情陪伴支持客户行稳致远,绘就金融赋能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市民生活的生动图景。 "实验室"迈向"生产线", 金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行业赛道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创业团队不同,要真正实现基于企业特点"量身定制",无疑是知易行 难。上海农商银行持续推动评价体系从"看过去的财报"变为"看未来的成长",以创投思维评估企业潜 力、以投资视角审视企业价值,率先成立科技金融行业研究院,下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 12个研究分院,打造一支"懂行业、懂企业、懂金融"的专业化队伍。 针对科创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但知识产权、研发成果等无形资产较为丰富的共性特征,上海农商银行积 极盘活"知产"为"资产",落地上海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一系列首单首创,知识产权质押 融资规模与客户数连续多年位列全市同业第一。此外,针对不同行业的个性 ...
上海农商银行: 廿载陪伴育新能 以价值创造结出产业硕果
"五个中心"联动效应日益显现,如何啃下成果转化这块"硬骨头";实现"双碳"目标进入关键窗口期,如 何"点绿成金"激活生态资源;深度老龄化悄然而至,如何破解超大城市养老难题……上海农商银行改制 成立20年来,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大局为己任,将价值创造融入银行发展基因,以专业服务 和长情陪伴支持客户行稳致远,绘就金融赋能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市民生活的生动图景。 "实验室"迈向"生产线", 金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如果说科研机构投入资金开展技术研发是"钱变纸",那么研发成果走入市场就是"纸变钱",而金融机构 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前,上海正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 业,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更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 发展阶段科创企业的差异化金融需求,成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一道"必答题"。 "妈妈!"当6岁的耳聋女孩第一次喊出妈妈时,家人们喜极而泣。5位耳聋患者在去年接受双耳基因治疗 临床实验,患者在给药后听力阈值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相关成果登上《柳叶刀》《自然医学》等顶级医 学期刊。这一有望惠及全球数千万先天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突 ...
中国银行上半年的稳健、特色与新意
市值风云· 2025-08-30 01:40
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 作者 | 木鱼 编辑 | 小白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国际贸易和投资活 动波动加剧。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 3%,高于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核心财务指标稳中有进 01 增长动能强劲,结构更趋合理 2025年上半年,中行实现营业收入3,294.18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利息净收入2,148.16亿元,非利 息收入1,146.02亿元。在利润端,2025年上半年,中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175.91亿元,整体经营态势稳中 向好。 非利息收入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主要引擎,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25.70%,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同比 增长了6.11个百分点,至34.79%,综合化经营能力增强,结构也更趋合理。 具体来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1.91亿元,同比增长9.17%。特别是其他非利息收入,在净交易收入及 贵金属业务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实现678.11亿元,同比增长了40.37%,成为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推动力。 面对复杂的 ...
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业绩出炉 归母净利润合计超6800亿元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8-30 01:28
| | | 六家国有大行2025年上半年部分业绩指标 | | | | --- | --- | --- | --- | --- | | 银行 | 营业收入(亿元) | 同比变化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同比变化 | | 工商银行 | 4270.92 | 1.57% | 1681.03 | -1.39% | | 农业银行 | 3699.37 | 0.85% | 1395.1 | 2.66% | | 中国银行 | 3290.03 | 3.76% | 1175.91 | -0.85% | | 建设银行 | 3942.73 | 2.15% | 1620.76 | -1.37% | | 交通银行 | 1333.68 | 0.77% | 460.16 | 1.61% | | 邮储银行 | 1794.46 | 1.50% | 492.28 | 0.85% | | 合计 | 18331.19 | | 6825.24 | | 截至8月29日晚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 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家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资产质量稳中向 好。 展望 ...
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业绩出炉:提质增效防风险 归母净利润合计超6800亿元
截至8月29日晚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 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家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资产质量稳中向 好。 展望下半年,多家银行表示,将综合施策推动净息差变化在合理区间内边际趋稳。预计下半年净息差下 行仍然存在,但降幅将收窄。此外,将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跳出低水平价格战,为投资者创造长期 价值。 多措并举缓解息差压力 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具体来看,工商银 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70.92亿元、3699.37亿 元、3290.03亿元、3942.73亿元、1333.68亿元、1794.46亿元,六大行营业收入均保持同比正增长。 同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均超千亿元,分别为1681.03 亿元、1395.1亿元、1175.91亿元、1620.76亿元,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 492.28亿元。从变化趋势来看,农业银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同比 ...
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业绩出炉: 提质增效防风险 归母净利润合计超6800亿元
在低利率环境中,商业银行近年来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利息净收入承压的问题。多家国有大行管理层 表示,正通过主动适应利率变化来稳定利息收入、多措并举拓宽非息收入来源等方式缓解息差压力。 例如,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在该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该行净息差降幅同比收窄的 态势具有可持续性,主要得益于工商银行在低息差环境下对银行经营策略加强综合研判,以及基于这些 综合研判采取的资产负债管理措施,如更注重资产负债组合的久期管理,积极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 对冲净息差下行压力。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该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无论是去年的LPR下调,还是存款 利率下调,其影响都具有滞后性,由于贷款定价下降相对快于存款,预计后续净息差还有一定下行压 力。但考虑到当前央行在不断改善货币调控方式,倡导利率的传导机制,且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方面 出现了一些变化。总体上,我们认为净息差的下滑幅度会逐渐收窄。" 截至8月29日晚间,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 (601939)、交通银行(601328)、邮储银行(601658)六家国有大行2025 ...
提质增效防风险 归母净利润合计超6800亿元
截至8月29日晚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 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家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资产质量稳中向 好。 展望下半年,多家银行表示,将综合施策推动净息差变化在合理区间内边际趋稳。预计下半年净息差下 行仍然存在,但降幅将收窄。此外,将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跳出低水平价格战,为投资者创造长期 价值。 多措并举缓解息差压力 集体推出中期分红计划 尽管经营业绩有升有降,但六大行均给出中期分红计划。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表示,基于良好的业绩,该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25年中期普通股现金股息,每10股 派发1.414元(含税),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 农业银行董事会建议,按照每10股派发1.195元(含税)向普通股股东派发2025年度中期现金股息,合 计约418.23亿元。 中国银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25年度中期普通股现金股息,每10股派发1.094元(税前),该次分红的 股息总额约352.5亿元,派息比例继续保持在30%的较高水平。 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具体来看,工 ...
融通融智,赋能增效 ——中行上海市分行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建设
Di Yi Cai Jing· 2025-08-19 02:07
金融与AI双向奔赴,夯实创新发展根基 近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沪落幕。期间,中行上海市分行发布 《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针对AI行业发展面临的痛点堵点打出重磅"组合拳"。例如,精准对 接企业融资需求,未来五年将为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不少于1000亿元的综合金融支持;聚焦核心赛 道,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算力供给、算法研发、数据要素等关键环节;深耕应用场景拓展,支持 AI+金融、AI+制造、AI+教育、AI+医疗、AI+文旅、AI+城市治理六大核心应用场景。 率先落地"算力贷",跑出AI加速度;银保"强强联合",破解航运企业发展痛点;发行首单公募自贸离岸 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再上层楼"……作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热切参与者和核心活跃主体之一, 中行上海市分行充分发挥金融的牵引赋能作用,多措并举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提速,推动城市 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首单公募自贸离岸债破冰,推动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8月1日,中国银行支持交通银行香港分行成功发行全球首单公募自贸离岸债券——总规模2亿元人民币 的上海自贸离岸债,吸引众多境外投资者积极认购,以真金白银投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