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Search documents
在文献中“聆听”千年宫乐: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宫廷音乐特展
Xin Hua Wang· 2025-07-05 04:31
新华社台北7月4日电(记者李建华、李悦)时值夏日,一场名为"宫乐响起:文献中的宫廷音乐"的特展 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呈现自周朝延续至清代宫廷祭祀、宴飨、庆功的典雅乐章,带观众追寻传承 千年的礼乐文化。 据介绍,从西周的雅乐到汉、唐乐府,再到宋、元、明、清的宫廷乐舞,宫廷乐章至清代形制已然完 备,发展出一套规模严整、风格多元的宫廷音乐。本次特展分为"宫廷大乐团"、"载歌载舞"、"四方乐 聚"、"弦外余音"四个单元,通过文献、古籍、书画等展品,让观众了解清代宫廷音乐性活动的历史面 貌。 "宫廷大乐团"介绍清宫音乐中地位最高的"中和韶乐",为在祭祀、朝会等重要场合通过编钟、建鼓、排 箫等10余种乐器共同演奏。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皇朝礼器图式》"乐器"专卷绘有82幅乐器图像,详细记 述各乐器尺寸、质地与纹路等资料,并依清宫的音乐场合分类图绘。 此次特展策展人叶淑慧表示,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远,作为欣赏娱乐之用,更深深镶嵌于礼制与信仰的 脉络之中。此次展览从文献出发,以清代宫廷音乐为核心,回溯千年来的宫廷音乐与佾舞传统,呈现清 宫音乐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独特历史面貌。期望观众在赏析文献与图像、聆听宫廷的音乐日常中,体会乐 ...
今天我们如何读古籍(新语)
Ren Min Ri Bao· 2025-06-18 21:53
读懂古籍不容易,即便是清代大学者戴震,在求学期间也经常茫然。 读《尚书》,读到"乃命羲和",由于不知星辰运行之理,只得掩卷;读《诗经》,发现自己不通古音, 很多诗读起来不押韵;读《礼经》,则因为不了解古代宫室衣服之制,就看不懂了……总之,戴震感觉 自己读古籍,仿佛横垄地拉车——一步一个坎,很受打击。 一个是文字难通。文言文之语法、词汇,于今人晦涩难懂。有读者说,读古籍,常常有一种"每个字都 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什么意思"的感觉。 一个是古籍难选。存世古籍有20多万种,单一部《四库全书》便收书3400余种,约8亿字。洋洋书海, 有没有一开船就迷航? 再一个是古籍中的很多知识、思想和今天有距离。古人的伦理纲常、宇宙观念、繁文缛节,常与今世差 别较大。 古籍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从《论语》中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宇宙之叹,到《史记》里太史公"通古 今之变"的史家孤诣,皆是古人智慧结晶。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底保存下来、传播开来,是每一代中 国人的分内之事。 古籍中藏着语言表达与思想绽放的绝高技艺。古人善以寸毫之力,载千钧之思。《左传》名篇《郑伯克 段于鄢》,只用700多字,就把家国权谋、人性幽微阐释殆尽;《庄子》借"庖 ...
深耕经典(金台随感)
Ren Min Ri Bao· 2025-06-17 22:10
深耕经典,要下"长功夫",要有系统性的阅读研究。历代儒家推崇的十三部儒家经典被称为"十三经", 其中,《诗经》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源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章 的根本就两条:一条是"修辞立其诚"(《易经·乾卦·文言》),一条是"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尚书· 毕命》)。"修辞立其诚"指文章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本心与生活的本真,要有真情实感,应该"我手写我 心";"辞尚体要"则指文章主题思想要简洁精要,关键处就一两句话,甚或一个词。有了这两条,写文 章的要领才基本到位,而这在《诗经》中都有绝佳的呈现。所以梁启超说:"《诗经》这部书所表示 的,正是我们民族情感最健全的状态。这一点无论后来哪位作家,都赶不上。"可见,读经不易,光是 读通读透一部《诗经》就受益不浅。经典是我们永远的老师。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文化与文学都是有基因、有根脉的。从来"大文章"源自"小积累","软实力"源 于"硬功夫"。我们不妨由简入难,先认真阅读几部经典著作,揣摩体会,然后逐渐扩大研读范围,狠下 一番"硬功夫",打好自己的"文化底子",这样才能获取文明的滋养,切实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 好、弘扬好。 《 人民日报 ...
《诗经》中蕴含的社会治理智慧
Ren Min Wang· 2025-06-13 01:11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 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诗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以优美的诗章记录了周代 的社会风貌,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智慧。从"敬天保民"的民本理念,到"诗礼教化"的社会规范; 从"明德慎罚"的司法理念,到"甘棠决讼"的司法实践,《诗经》展现了一套以德法共治为核心、以仁慎 相济为方式、以风雅之治为特征、以家国协同为支撑的综合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社 会治理的基础,更对当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德法共治——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 周代以天命信仰与保民安邦为政权合法性来源,在治理实践中确立了以道德教化为主导、刑罚惩治 为必要补充的"德主刑辅"原则,奠定了德法共治的理念基础。 《诗经·大雅·荡》中提到殷商"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指出殷商虽无贤臣 辅佐,仍有成法可依,但因拒听规谏、滥用刑罚,终致灭亡。所以周代总结殷商"重刑辟"导致灭亡的教 训,提出"明德慎罚",主张德教为先、慎用刑罚,要求统治 ...
在时光褶皱中寻找永恒灯火 —— 五本经典书籍照亮生命维度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05:13
深夜伏案的教授总习惯在台灯下压一本《史记》,咖啡店的白领用 kindle 重读《莎士比亚悲剧集》,地 铁通勤的年轻人耳机里播放着《菜根谭》有声书。当碎片化阅读裹挟着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真正能穿越 时光的经典始终如同灯塔,用不同的光谱为生命注入能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启示录:看见不可见 舞蹈家邓肯在自传中写道:「真正的自由是从社会模具中剥离出本真形态。」当社交媒体不断重塑人格 面具,这位赤脚跳舞的叛逆者在书中的呐喊愈发振聋发聩。她与罗丹的艺术交锋、在战火中的巡回演 出、对传统芭蕾的反叛,构成了解锁创造性思维的密码库。书中「用身体写诗」的理念,正被当代行为 艺术家奉为圭臬。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东方禅意与存在主义的对话 弘一法师的这句话被印在千万个手机壳上,原著中「断舍离」的智慧却有更深的生命体悟。当物质焦虑 与精神内耗成为时代病症,书中「茶杯倒空才能续新茶」的隐喻成为治愈良方。不同于西方心理学的解 构路径,这种融合佛家「去执」与道家「无为」的处世哲学,为竞争社会中的疲惫心灵提供了柔性的缓 冲地带。 《秦吏》:历史褶皱里的生存启示录 七月新番笔下的小吏黑夫,在秦制军功体系中的攀升之路,意外折射着现代职场的 ...
“五一”假期陕西西咸新区文旅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Sou Hu Cai Jing· 2025-05-08 21:20
今年"五一"假期,陕西西咸新区凭借文旅融合与消费场景创新,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消费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与文旅吸引力。全区累计接待国 内游客185.69万人次,同比增长5.02%;游客花费7.81亿元,同比增长7.87%。 西咸新区的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深受市民游客喜爱,演艺、露营、商业、文博等融合业态吸引力持续增强。各景区竞争力强劲,纷纷推出特色活动。丝路欢 乐世界举办第二届丝路文化艺术节,欧洲五国艺术团热舞、非遗民乐与赛博朋克融合等节目吸睛,5月1日爱之塔首次开放,无人机表演惊艳众人。乐华恒业 欢乐世界新增11台游乐设备,各类演艺活动不断,接待游客量及经营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7.3%和19.7%,还登上全国主题公园游乐榜第八、全国游玩榜 TOP3。 孩子们在公园里游玩(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茯茶镇景区通过"非遗文化+沉浸体验",开展80多场演出活动,累计接待游客约29.48万人次,位居全省第四。昆明池景区打造综合性文旅盛宴,开展140余 场特色活动,五天累计接待游客27.84万人次。诗经里景区则以非遗民俗、民乐演出让游客感受传统风雅,每日50场精彩演出,让周朝雅乐与街头艺术完美 碰撞。 《赳赳大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