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Yang Guang Wang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第二日结束 哈马斯: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要与以军全面撤出同时进行
Yang Guang Wang· 2025-10-08 01:06
联合国机构7日发表声明,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两年来,已有超过6.6万名巴勒斯坦人丧生,数十万 人流离失所,并导致加沙地带约6.1万名儿童死亡或残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日说,巴以双方应立 即无条件释放被扣押人员,他呼吁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 由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和土耳其代表 团,都将于8日加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加沙问题会谈。 央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以色列与哈马斯 的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7日进入第二天。哈马斯方面要求,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要与以军的全面撤出同 时进行,并希望得到以方不再重启冲突的切实承诺。以色列方面暂时没有公布任何谈判细节。 ...
听见丰收丨白羽变金翅
Yang Guang Wang· 2025-10-08 01:06
好在当地农技人员及时向董长彦伸出了援助之手,带来了一系列技术支撑与补贴政策。今年,黑龙 江出台了促进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鹅十条"政策。这也让董长彦有了打造全产业链的底气。 前不久,他在汤原县投资兴建的大鹅屠宰车间正式投产。很快,大鹅食品加工厂也将开工投产。现 在,董长彦与成都一家知名羽毛球生产企业达成了合作,让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方向延伸。 董长彦的养殖场坐落于一片田地和山林之间,2014年,在外打工的董长彦返回家乡,创办了这个家 庭农场。然而,由于初期缺乏经验,本想大干一场的他又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董长彦:2021年我们家开始孵化的时候,因为鹅没喝上水,一下子死了四千多只,那时候就损失五 六万块钱。 央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记者王海樵)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听见丰收》,8日走进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当地积极拓展"鹅经济"产业链条, 打造富民特色产业。 走进董长彦家庭农场的养殖区,身着隔离衣的工人们正将出栏的大鹅陆续装车。 董长彦:我在这儿有将近20个养鹅点,全县有300多万只鹅。现在一直在出栏,效益应该是不错 的。 董长彦:我回去必须得加油干,以后要把企业干 ...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两个月超3.3万亿
Yang Guang Wang· 2025-10-08 01:06
央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记者邢斯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387亿美元,较8月末上升165亿美元,升 幅为0.50%。 外汇储备余额刷新2015年12月以来新高,表明我国防范化解金融冲击的能力持续提升,而黄金储备 的同步增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风险抵御能力。分析认为,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适度充裕的外 储规模将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我们持续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资产 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外汇储备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重要"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9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 幅震荡,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推动了当月外汇储备 规模上升。 同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9月末黄金储备为7406万盎司,上月末为7402万盎司,实现连续第11个 月增持。 ...
向祖国报告丨一江春水向“南”流 平陆运河通江达海雄姿渐显
Yang Guang Wang· 2025-10-08 01:06
央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记者孔颖 廖汨 杨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 报道,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这个假期,平 陆运河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潘剑:2025年是平陆运河建设的关键之年。截至目前,现场的土石方开挖和枢纽船闸主体混凝土浇 筑完成量均超过了90%,平陆运河成型航道里程约105公里,占项目总航道里程的83.7%,世界级运河雄 姿已现。 平陆运河预计2026年年底建成通航。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程耀飞表示,运河建成后,将成 为广西及西南地区通往东盟地区的"捷径"。 程耀飞: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及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通往东盟地区的通 道,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 如今,平陆运河的雏形已逐渐清晰。它始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沿钦江注 入北部湾。平陆运河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有着高达65米的水位差,平陆运河设置马道、企石、青年三大 枢纽,每个枢纽都建设两座巨型船闸,就像是为船舶量身打造的"水上电梯"。其中,马道枢纽的落差最 大,接近30米。 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程 ...
“夜经济”激活中国假日消费的新动力
Yang Guang Wang· 2025-10-08 01:06
Core Insights - The night economy has seen significant growth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and Mid-Autumn Festival holidays, driven by immersive experiences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enhancing consumer vitali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1][3] Group 1: Night Economy Development - Various regions are exploring new paths for night economy development through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odel integration, significantly boosting consumption [1][2] -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drones, holographic projections, and AI-generated content is enhancing the nighttime visual experience and creating engaging cultural tourism consumption scenarios [2][3] Group 2: Consumer Engagement and Data - Nighttime activities such as night rides, dining, shopping, and tourism have become popular choices among tourists, acting as a vital engine for consumption [3] - Key data from the holiday period indicates a 14.3% year-on-year increase in foot traffic across 60 major commercial districts in Beijing, while Chongqing's Guanyinqiao commercial area saw daily foot traffic exceed one million, with a sales increase of 18.4% [3] -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first day of the holiday recorded a total revenue of 47.5931 million yuan in national-level nighttime cultural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areas, marking an 8.07% year-on-year growth [3]
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 全力保障旅客顺利返程
Yang Guang Wang· 2025-10-08 01:06
淮安东站客运值班组长高金伟:7日、8日返程的时候,淮安东站24小时营业,也是开了夜班车,满 足旅客需求。同时也对接了地方的公共交通部门,确保夜里有交通工具,让旅客能够顺利到家。 高铁宿迁站工作人员司晓彤:车站根据车票预售情况,在旅客集中进站时段加开安检仪,增加检 票、闸门等方案,提高旅客进站通行效率。 央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庆中秋假期尾 声,返程客流显著增长。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保障旅客顺利返程。 7日起,全国公路迎来中长途返程车流高峰,河北省环京高速公路车流量明显上升。京哈、京港 澳、首都环线等高速部分路段因车流量大出现不同程度缓行。 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民警王一:河北公安交管部门制定疏堵保畅方案和应急处突预案,加强 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节点的巡逻管控。 国网石家庄市鹿泉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薛飞:我们使用车联网平台对充电桩进行24小时监测 和数据智能分析,在重要和繁忙站点增派了运维人员力量,并配备了应急发电机。 预计8日,河南郑州周边京港澳、连霍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及入市口车流量将显著增加,返程高峰 将持续至深夜。 河南交通部门 ...
先生丨韩天衡:方寸印丹心
Yang Guang Wang· 2025-10-07 08:05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先生》,向以德性滋养风气的⼤师致敬、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7日推出:《韩天衡:方寸印丹心》。 韩天衡:搞艺术的人,要耐得住寂寞、抛弃名利,敢于真正静心地沉下去、再沉下去。搞艺术的人,⽬标永远是达不到的,成功永远在你的前方,也正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反而促使自己可以不断地前进。 【人物名片】 韩天衡,1940年5月出生于上海,今年85岁,当代篆刻书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 奖"获得者。他的篆刻作品汲古出新,独树一帜的草篆入印、鸟虫篆印开一时风气,引领篆刻艺术现代化的潮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博物馆等。他 编著的《历代印学论⽂选》《中国印学年表》等著作,填补了印学研究领域多项空⽩。2024年,因其在篆刻、书法、绘画、艺术理论等多个领域的成就,被 中国⽂联授予"终身成就奖"。 韩天衡 病痛的疗愈 源自创作的"瘾" 过去这五年,韩天衡似乎在医院⽐在家里的时间更多些。八次入院、两次病危,可即便躺在病床上,⼿和脑子,也终究停不下来。 韩天衡:我到医院去的时候,一定要拿几本碑帖、拿几支笔。一只⼿打吊针,另一只⼿就在空中⽐画,像在画什么、写什么一 ...
时空对话哈工大航天馆:从“两弹一星”功勋到“揽月九天”后浪
Yang Guang Wang· 2025-10-07 07:29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实物(央广网发 张文 摄) 央广网10月7日消息(记者李雪 见习记者王宛秋 实习记者杨晶茹)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名为"卧震苍穹"的室 外展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等实物静静屹立,以其历史的厚重感迎接着每一位来访者。当记者从这片露天展厅移 步至550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仿佛跨入了时空隧道,数百件珍贵展品在柔和的灯光下无声讲述。 老专家志愿讲解团成员冯涛在讲述"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事迹时动情落泪(央广网发 张文 摄) "'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源于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凝聚着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的力量。"展厅中,哈工大航天馆、博物馆老专家志愿讲解团成员冯涛向参观者深情讲述。66岁的冯涛已 经从哈工大退休多年,但因为这份精神感召,他依然选择活跃在展馆一线为大家志愿讲解。 展柜中,泛黄的照片与珍贵实物,也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让航天传统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更 加鲜活生动,成为展馆中最厚重的精神基石。 在展示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同向同行成果的展区,曾参与航天课题研究的学生讲解员郭镇宇自豪地介绍了由哈工大 参与研制的问天实验舱小机械臂:"它动作精准、无需微调,能够 ...
校馆弦歌丨时空对话哈工大航天馆:从“两弹一星”功勋到“揽月九天”后浪
Yang Guang Wang· 2025-10-07 06:47
Core Points - Th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Aerospace Museum features significant exhibits, including the Long March 1 rocket, showcasing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China's space exploration [1][2] - The museum, established in 1986, is the largest aerospace-themed museum among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grating the grand narrative of human space exploration into its exhibitions [2] - The spirit of China's aerospace achievements, particularly the "Two Bombs, One Satellite" initiative, is emphasized through emotional storytelling by veteran volunteers [5] - Young researchers, such as the 24-year-old student Guo Zhenyu, highlight the innov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o space projects, including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 Tianwen experimental cabin's robotic arm [7] - The museum serves a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gniting their pas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 and embodying the perseverance and dedication of the aerospace spirit [9]
校馆弦歌 | 于时光深处,见创新基因
Yang Guang Wang· 2025-10-07 06:47
央广网合肥10月5日消息(记者 鲍玉婵 刘畅司晨)从"两弹一星"的使命初心,到南迁合肥的二次创业,再到引领 世界的科技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记录的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奋斗史,更是一代代科学家"科教报国"的 初心与实践。在这里,科学精神不再是概念,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力量。 中国科大的诞生,源于一个时代的呼唤。上世纪50年代,为支撑"两弹一星"事业,钱学森、郭永怀等一批科学家 倡议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1958年,中国科大应运而生,"科教报国"成为其最鲜亮的底色。 这份使命,也凝结在一枚沉甸甸的功勋奖章上。 1999年,国家授予23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其中,有11位都曾在中国科大执教或工作。中国科大校 史馆内,著名科学家、革命烈士、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的奖章尤为珍贵。 如果说中国科大校史的前半部写满了创业历程,那么它的现代篇章则闪耀着前沿探索的智慧光芒。 "这枚奖章是郭永怀夫人李佩所捐赠的,由纯黄金打造,是首枚捐赠出来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科大校史 馆工作人员王茂华介绍。 近年来,中国科大凭借层出不穷的亮眼科技成果屡屡吸引世界目光,相关成果数次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