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Search documents
年年都称史上最热夏天,但欧洲人为什么就不装空调?
虎嗅APP· 2025-07-12 03:15
以下文章来源于底线思维 ,作者若羲 底线思维 . 观察者网时评专栏 但这一套操作下来,除了把自己整得昏昏欲睡之外,防暑降温效果仍然有限。随着午后阳光持续发 力,气温一点点上升,只觉得如坐针毡。 更可怕的是,由于当地纬度高,白昼很长,即使是晚上八九点钟仍然阳光普照。傍晚六七点,在国内 可能气温已经逐渐转凉,但在欧洲,这正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如果实在受不了酷暑,我就只好躲到为数不多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去"蹭"冷气,周边的大型购物中心和 电影院一到夏天便成了我的"避难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底线思维 ,作者:若羲(瑞士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与发展研究院硕士生),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欧洲的夏天似乎来得更猛一些。 随着六月夏至日白昼时长达到顶峰,酷暑也迫不及待地来袭。从南到北,热浪无一例外地笼罩着整个 欧洲。朋友向我诉苦,就连一向阴冷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近日最高气温也升到了35度——要知道, 阿姆斯特丹的纬度已经接近我国的北极村,通常夏季气温在15到25摄氏度之间,35摄氏度于他们而 言已经是反常的高温。更何况,即便是高温天气,也没有空调可开。 没错,尽管与中国的酷暑相比, (除南欧之外的) 大部分欧洲地区的高 ...
酷暑才刚刚开始
Hu Xiu· 2025-07-11 23:06
这不是偶发,而是常态。 七月未央,印度南部气温已近50℃,贾坎德邦近40只猴子跳井寻水,溺水身亡。 同期新闻中,自来水流出开水,中暑者高达数万,有民众发现,蚊子已在热浪中销声匿迹。 不止印度,整个亚洲都在熔炉之中。 日本6月创下130年来最高气温,韩国青花鱼和黄鱼卖出天价,韩国水产部称,是因海水高温导致鱼群改 线。 热风浩荡掠过大洋,欧洲的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德国接连发布高温红警,烽火连城。 法国刚刚经历了有文字记载以来,6月最热一天。96个行政区中,84个发布橙色高温预警,另有16个进 入红色警戒。 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因钢结构热膨胀,塔尖偏移,观景台紧急关闭。 烈阳之下,游客退散,塞纳河游船取消20%,巴黎餐饮营业额下降37%,全法共有1350所学校停课,超 5000户家庭停电。 国境之内,全部列车被迫减速,交通部门称,谨防铁轨受热弯曲。 法国南部的戈尔费什核电站,已在酷暑中关闭,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河水过热。 类似情景遍布欧洲。 比利时景区关闭,威尼斯运河干涸,雅典卫城高温限流,意大利电缆因高温融化导致断电。 一 从高空俯瞰,高气压形成的热穹顶,如透明牢笼,锁住一个个国度。 美国同样遭遇了热穹顶,热穹顶如巨 ...
极端天气是不是越来越频繁了?
虎嗅APP· 2025-07-11 13:09
以下文章来源于九边 ,作者九边 九边 . 2023年印象笔记收藏量排第一的公号 这就衍生出来三个问题: 1. 为啥会这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九边 (ID:ertoumu893) ,作者:九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年好像类似全球变暖的话题很少了? 我甚至看到有不少人在那里说"气候变暖"本身是个骗局。其实稍微了解相关论文和研究结果,就知道 不但不是骗局,而且"全球变暖"这事已经彻底变成了现实。 2. 全球变暖为啥会导致极端气候? 3. 有啥影响? 现在主流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气候已经大幅变暖,并且在加速变得更暖,由此产生的极端气候也在变 多。 其实在科学界争议并不大,科学界压倒性的共识是,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暴涨。包括NASA、 NOAA、英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等200余家机构一致确认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主导。当前升温速度 是地球自然变暖的50倍,这个几乎没啥争议。 温室气体排放,就是人类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跟个罩子似的扣在地球上,可以防止 热量辐射到太空,然后地球越来越热。 咱们一个一个讲,首先第一个问题,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啥? 我看不少人说"气候变暖"这东西有争 ...
央视网丨气温预报“人工压数值”?气象学家回应
Yang Shi Wang· 2025-07-11 09:59
我们刚刚经历了历史同期最热的6月。在中国领土最北端,东北居民排队安装空调;而另一边,贵 州榕江在短短四天内遭遇两次洪峰过境。刚步入7月,长期以防火为重的河南西峡便遭遇了3小时内降雨 量超过200毫米的极端降雨。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监测预估室高级工程师李柔珂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近几十年来我 国极端热记录普遍呈增多趋势,极端小时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降水量在大部分地区均呈增强趋势。中国区 域骤发干旱在过去30年来加剧。预估结果表明,未来我国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盆地极端最高温度增幅明 显。但全国平均极端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都将增加,降水更趋向于极端化。特别是在我国西北、西南 等降水偏少的地区,局地旱涝将更加频繁。 围绕网友们关切的天气问题,央视网《新闻+》记者请到了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 务首席朱定真为大家解读。 央视网《新闻+》记者:随着我国各地高温天气的持续,一些网友质疑气温预报存在"人工压数 值"的现象。作为气象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朱定真:气象人不会有意地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摄氏 度,实际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我们作为预报员,一定 ...
埃菲尔铁塔热到弯曲,美国有机场跑道热裂!北半球提前进入“炙烤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7-10 15:35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heat events globally, particularl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eather pattern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1][3][9]. Group 1: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Weather - The summer of 2025 has seen unprecedented heat waves, with Paris recording a temperature of 42.3°C, breaking a record set in 1947 [1]. - The 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reported that June 2025 was the third hottest June on record, with an averag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16.46°C, 0.47°C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from 1991 to 2020 [1]. -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warns of an 80% probability of experiencing the warmest years between 2025 and 2029, with a 86% chance of global temperatures exceeding pre-industrial levels by 1.5°C [1][6]. Group 2: Regional Impacts -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heat events in Europe are increasing, with projections indicating that by 2050, about half of the European population may face high heat stress risks during summer [3]. - Mediterranean regions experienced 10-15 "tropical nights" in June, where nighttime temperatures remained above 25°C, a phenomenon that typically does not occur in this period [4]. Group 3: Economic Consequences -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ncluding heat waves, are expected to slow global economic growth by 0.6 percentage points in 2024, as extreme heat impacts productivity [11]. -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reported a 0.8% increase in CO2 emissions in 2024, reaching a record high of 3.78 billion tons, contributing to the worsening climate crisis [10]. Group 4: Call for Action - The WMO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address climate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ly warning systems, with only 50% of countries currently equipped [12]. - Increased financing support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climate funds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climate resilience, particularly for vulnerable populations [13].
被蚊子叮咬后离死亡有多近?
Hu Xiu· 2025-07-10 09:0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图数室,作者:图数室,题图来自:AI生成 78万人, 这不是某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数,而是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每年因蚊子叮咬而死亡的人数。这个冷冰冰的数字,将蚊子推上了"全球最致命动 物"的榜首。 我国流行的蚊媒传染病主要有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等。这三种传染病都属于乙类传染病,发病后轻则发热、头痛,重则出现凝血 障碍、脑炎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在中国,蚊媒传染病同样不容小觑——登革热病例近年激增,疟疾输入风险持续存在。更令人意外的是,蚊子最多的省份并非全在南方,它们的"作息"各 异,毒性也大相径庭。 蚊子有多毒? 夏季来临,又到了蚊虫肆虐的季节。 半夜睡梦正酣,多少人曾被蚊子嗡嗡声"骚扰"得烦躁不已。 这种时候千万不要容忍,因为如果你被蚊子叮咬,就是被世界上"致死人数最多"的动物攻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蚊虫每年平均造成全球 78万人死亡,位居最致命动物榜首。 | | 我唱片 演 | | | | --- | --- | --- | --- | | | 鳄鱼 | ကိုးကို ကိုးကို ရှိသည်။ ကိုးကို ကိုးကို ကိုးကို ...
年年都称史上最热夏天,但欧洲人为什么就不装空调?
Hu Xiu· 2025-07-10 06:49
今年欧洲的夏天似乎来得更猛一些。 随着六月夏至日白昼时长达到顶峰,酷暑也迫不及待地来袭。从南到北,热浪无一例外地笼罩着整个欧洲。朋友向我诉苦,就连一向阴冷的荷兰阿姆斯特 丹,近日最高气温也升到了35度——要知道,阿姆斯特丹的纬度已经接近我国的北极村,通常夏季气温在15到25摄氏度之间,35摄氏度于他们而言已经是 反常的高温。更何况,即便是高温天气,也没有空调可开。 没错,尽管与中国的酷暑相比,(除南欧之外的)大部分欧洲地区的高温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但是欧洲家庭的空调普及率远低于中国和美国,仅有 20%[1],其中德国和英国空调普及率仅为3%,法国为5%。[1]这也意味着,即使在难以忍耐的高温天气,大部分欧洲人都无法在家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 爽。 | | | | TWh | | % of total building final | | --- | --- | --- | --- | --- | --- | | | | | | | energy use in | | | 1990 | 2000 | 2010 | 2016 | 2016 | | United States | 338 | 448 | ୧୫୫ | ...
专访丨热浪提前来袭 气候警钟再响——访欧盟气候监测机构科学家尼古拉斯
Xin Hua Wang· 2025-07-09 08:40
尼古拉斯表示,这是因为海洋吸收了约90%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热量。"这种高温海水对海洋生 态系统构成严峻威胁。去年我们已经观察到全球范围内的珊瑚白化现象,今年的极端海温事件可能导致 更多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面临风险。" 他指出,西地中海地区近年来海表温度持续升高并非孤立事件。"地中海正迅速成为全球气候变化 的'热点'区域,其升温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9日电 专访|热浪提前来袭 气候警钟再响——访欧盟气候监测机构科学家尼古 拉斯 新华社记者丁英华 张兆卿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报告说,全球刚刚经历了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 以来第三热的6月。西欧地区则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该机构科学家尤利恩·尼古拉斯8日接受新 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指出,热浪正在更早、更频繁、更猛烈地影响欧洲,这一趋势与全球变暖密切相 关,气候危机的紧迫性不容忽视。 报告显示,欧洲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6月中下旬经历了两次明显的热浪。尼古拉斯说,这类 高温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本身就是一个警示。"过去我们更多是在7月和8月看到类似热浪,但现在已经提 前至6月。这种时间上的前移,正是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 ...
西欧迎有记录以来最热6月!欧盟气候机构:两次显著热浪均与热穹顶相关
Di Yi Cai Jing· 2025-07-09 07:55
两次热浪都与持续的高压系统"热穹顶"有关。 夏日的"炙烤模式"又来了? 9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第三 热"的6月,平均地表气温为16.46摄氏度,比1991年-2020年期间的6月平均气温均值高0.47摄氏度。 同时,该机构也确认,2025年6月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初,欧洲大陆经历了两次显著的热浪,西欧整体 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其中,第一次热浪在6月17日至22日达到顶峰,影响了西欧和南欧的大部分地区。第二次热浪发生在6月 30日至7月2日之间,同一地区的气温更加极端。一些国家的地表气温超过40摄氏度,西班牙和葡萄牙的 气温高达46摄氏度。两次热浪都与持续的高压系统"热穹顶"有关,该系统将暖空气困在空气中,导致长 时间的炎热、晴朗和干燥天气。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气候战略负责人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表示:"2025年6月,西欧大部分地区 遭遇异常热浪袭击,该地区中的大部分经历了非常强烈的热应力。地中海西部创纪录的海面温度使这股 热浪更加猛烈。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浪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强烈,并影响到欧洲更多的 ...
【机构策略】A股市场再现结构性轮动格局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7-09 01:23
华宝证券认为,前期上证指数在3400点位置短期震荡后,在多重因素带动市场情绪的作用下,重拾上行 动力,上升至3500点位附近。5月至6月中,不少科技成长板块均处于调整状态,市场对于过快消除关税 冲击的担忧得到一定程度计价,快速反弹而带来的风险有所消化,科技板块在经历调整后,有企稳回暖 迹象,因此对于A股持相对乐观态度。 中信证券认为,2025年的夏季可能是全国甚至全球近十年最炎热夏季,我国2025年6月气温突破历史同 期极值,首个高温日比去年提前约两周出现。在"热穹顶"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共同作用下,北半球普遍出 现异常高温现象,中信证券认为,一方面持续的高温会触发投资者的肌肉记忆进行提前定价,另一方面 7月中旬的台风、降雨可能也会带来临时的买点。当下较为受益的板块:1)电力链:夏季高温时用电需 求攀升,叠加煤炭成本二季度同比大幅下滑,火电板块值得继续关注,同时用电负荷激增拉动调度需 求,智能电网也将受益;2)食品饮料:高温对于啤酒、茶饮旺季消费的拉动存在一定促进作用,而降 水量过高则存在负面影响,此外互联网即时零售补贴内卷的升级将使得现制茶饮品牌充分受益;3)防 晒防暑:防晒用品和防暑药物是直接受益的品种;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