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险能力

Search documents
储蓄率呈“断崖式”下跌,近半数国人没有存款?银行:是它在作怪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07:17
高房价阴影下:中国居民储蓄率的断崖式下跌及其社会影响 中国居民素来有"爱存钱"的传统,储蓄率长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上世纪90年代甚至一度超过50%。然而,这一根深蒂固的印象如今已被彻底打破。2024 年,中国居民储蓄率已跌至24.3%的历史新低,与2020年的45.7%相比,呈现令人震惊的断崖式下跌。央行数据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几乎没有存款或存款不 足一万元,这意味着"无存款"群体已占据相当比例。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剧烈的变化?答案指向高房价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 高昂的房价催生了巨额房贷,成为压垮大多数家庭储蓄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央行数据显示,我国户均家庭总负债高达51.2万元,其中房贷占比超过80%,达到惊人的41.8万元。这不仅体现了居民资产配置的严重失衡,过度依赖房地 产,也与美国家庭房地产占比约33.2%,金融资产占比约65.7%的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截至2024年底,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41.7万元,同比增长5.6%,平 均每个房贷家庭每月需将42.3%的收入用于还贷,远超国际30%的警戒线。一位网友的倾诉或许能更生动地展现这一现状:"每月工资7500元,房贷就要还 4500元,剩下的钱只够维持基 ...
往后几年,打工千万别上瘾
洞见· 2025-06-26 11:40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中年危机从来不是年龄的诅咒,而是能力停滞的必然代价。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云湾朗读音频 职场就像坐过山车,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刷到一条新闻: 6月5日,花旗银行突然宣布关闭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 3500名技术人员,前一天还在开会、改方案,第二天直接被告知"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没有缓冲期,没有商量余地,不听员工的诉求与难处,只有冷冰冰的"N+6"补偿方案。 那些熬夜赶项目、为公司拼命的打工人,一夜之间成了被抛弃的棋子。 作者: 洞见·时筠 这不是个例。 上个月,微软刚官宣裁掉6000人,这个月又有300多名员工收到离职通知。 曾经令人羡慕的大厂白领,手握名校学历、顶着"高级工程师"头衔,照样也逃不过裁员的命运。 这还没完,现在连"铁饭碗"都开始生锈了。 前段时间还有条新闻:Ai公务员上岗了。 深圳福田区推出了首批DeepSeekAI公务员。 他们可以直接替代公务员,去窗口服务,帮他们写材料、筛选资料 ...
你以为买不起房就够愁了?大城市还有这些更闹心的事儿!
Sou Hu Cai Jing· 2025-06-25 15:10
你知道吗?以前大家一聊到压力和挑战,那肯定少不了买不起房这个话题。可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现在买不起房这事儿,好像都变得"稀松平常"了。没 错,你没听错,如今在大城市里,有比买不起房更棘手、更让人烦恼的事儿冒出来了,这些事儿不仅影响咱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搞不好还会给社会发展 带来挑战。咱今天就来唠唠这些事儿。 先说说教育,现在不少城市里,教育费用那叫一个高得离谱。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每个阶段都得花不少钱,还得搭进去好多精力。就说那些 知名学校的学区房吧,价格高得简直让人怀疑人生。 就拿北京来说,有些学区房每平方米都涨到十几万甚至更高了。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进这些好学校,不仅要承受巨额的买房成本,还得面对激烈的竞争。你 想想,这得让家长多焦虑!就算好不容易买了学区房,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一定能轻松解决,后续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很多实体经济都开始往线上转。虽说这样能节省人工费用和门面费用等开销,但竞争也变得更激烈了。因为大家都觉得线上赚钱容 易,都想分一杯羹,结果钱反而更难赚了。其实不只是服务行业,现在整个大环境都在"内卷",照这样下去,钱只会越来越难赚。 ...
储蓄率呈“断崖式”下跌,近半数国人没有存款?央行:是它在作怪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11:43
中国居民储蓄率断崖式下跌:高房价阴影下的经济隐忧 2024年,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打破了"中国人爱存钱"的传统印象:全国居民储蓄率跌至历史新低的24.3%,较2020年的45.7%暴跌逾20个百分点,呈现出令 人触目惊心的"断崖式"下跌。 这并非偶然,而是高房价长期挤压下,中国家庭经济结构失衡的必然结果。 近半数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存款或存款不足一万 元,这意味着中国家庭的财富积累能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最后,高房价推高了租金水平。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租金支出已占年轻人收入的近40%。这意味着,不仅是两亿多"房奴"难以储蓄,就连租房者也面临着 同样的困境,他们的存款能力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储蓄率的"断崖式"下跌,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养老保障面临巨大挑战。2035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将超过10万亿元,如果个人储蓄持续下跌,居民养老将面临双重困境。 最后,家庭抗风险能力显著下降。很多家庭背负着巨额房贷,一旦遭遇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将无力应对,生活将陷入困境。 为了化解这一危机,当务之急是采取双重策略: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改善收入分配;二是增加就业岗位,保障居民就业,提升家庭收入水平。 只 ...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中澳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6-06 09:33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近日正式发布《2025年中澳企业经贸合作现状与展望调查报告》(下称"报 告")。本次报告涵盖858家深度参与中澳经贸往来的企业,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为详实的一次 企业调研。调研样本采集于2025年4月2日,即美国宣布大规模贸易措施之前,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 在相对稳定时期对市场的判断和信心。 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企业仍具强大吸引力。受访企业普遍看好三大领域的发展前景,分 别是资源类产业、农业综合企业和绿色供应链(涵盖清洁能源技术、电动汽车和关键矿产)。与此同 时,报告也指出,全球经济格局演变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正在为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指出:"中国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基础设 施以及先进制造领域的投资,不仅可以带来资本,还能带来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这些正与'澳大利亚 未来制造倡议'(Future Made in Australia, FMIA)提升关键产业主权能力的目标高度契合。然而,若投 资环境被视为不透明或不友好,这些合作机会将难以实现。" 报告还指出一系列可能影响企业未来运营与投资的系统性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
欧盟“设限”中企医疗器械 蓝帆医疗“三角支撑”体系筑牢抗风险壁垒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6-06 08:38
该禁令对蓝帆医疗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影响可控。从低值耗材板块来看,单个手套标单规模难以触及500 万欧元标准,此项禁令对蓝帆医疗手套业务板块影响较小。预期在欧盟禁令框架下公司手套业务市场运 营节奏仍可保持稳定。 近日,欧盟成员国投票决定限制中国医疗器械制造商进入欧盟庞大的采购市场。如果该决议实施,依据 欧盟的《国际采购工具》(IPI)相关规则,中国企业将在五年内被禁止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招 标。而具体到企业层面过去几年,蓝帆医疗(002382)通过在全球多地布局生产基地的方式,显著提升 了国际贸易政策波动下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优势。 同时,公司心脑血管业务板块更是凭借多年积淀的海外生产布局,从源头上规避了欧盟禁令的冲击。目 前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旗下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均为海外制造、海外品牌,由位于新加坡和德国的 生产基地完成,这种全球化产能布局从源头上规避了地缘政策风险。在高值医疗耗材领域,公司依托中 国本土研发与制造能力,形成"中国创新+全球交付"模式,在中国、新加坡、德国三地建立起完整的研 发、生产、临床、销售、市场等全流程全团队的本地化部署,形成覆盖中国、亚太、欧洲的"三角支 ...
这个存钱顺序,很多人都弄反了!你拼命存钱,为什么却依然心慌?
Sou Hu Cai Jing· 2025-06-05 09:58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我要说句实话:问题不在于你没存钱,而是"存钱的顺序错了"。 钱,除了数量,更关乎结构。存钱的顺序不对,再努力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很多人忽视了这个问 题,直接跳到投资的步骤——购买基金、炒股、加杠杆,结果非但没赚到钱,反而更加慌乱。也有些 即便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抵挡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即使储蓄再多,一次意外也足以让你从头再 来。 当你已经有了稳定收入,务必为自己购买基本的医疗险、重疾险和意外险。但要注意:保险别随便买, 也不要听销售人员的忽悠,基本保障每年交几千元就足够了。保险的意义不是让你发财,而是防止"突 然贫穷"。要知道,保险是为了避免生活的风险,而不是为了增值投资。 另一方面,信用卡、网贷、花呗等消费贷款的利率,一不小心就可能飙升到18%、20%,远远高于你辛 苦赚来的理财收益。有负债的情况下存钱,简直像一边进水一边漏水,存多少都是徒劳。因此,正确的 做法是:先准备好应急金,然后优先偿还高利率的债务。 不要再想着什么"边存边还"的空想操作,直接砍掉高利债务,清除负担,才能真正减轻压力。当你没有 负债,并且有了应急金和保障,这时每一分钱才算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你可以选择 ...
厦门钨业:关税影响可控,全球产业链布局提升抗风险能力
Ju Chao Zi Xun· 2025-05-22 10:23
Group 1 - The company has stated that recent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have had a limited impact on its business, with tariffs being manageable [2] - The company is enhancing its operational resilience by accelerating overseas industrial chain layout, with established production bases in Thailand, South Korea, and France [2] -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company's three major sectors: tungsten-molybdenum, rare earth, and energy new materials, with multiple projects either completed or underway [2] Group 2 - In the tungsten-molybdenum sector, six project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line for Jiujiang Jinlu blades and the tungsten oxide production base in South Korea, have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2] - The rare earth sector has completed the acquisition of a rare earth mine in Laos and is steadily implementing various magnetic materials and recycling projects [2] - The energy new materials sector is expanding production in locations such as Fujian, Sichuan, and France, with ongoing capacity expansion for ternary precursors and lithium iron phosphate [2] Group 3 - The company is committed to protecting investor rights through standardized governance mechanisms, with plans for five shareholder meetings in 2024, over half of which will have participation from minority shareholders [2] - The company has distributed a total of 1.786 billion yuan in dividend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with a planned dividend payout ratio of 38.59% for 2024 and a mid-term dividend implementation planned for 2025 [2] - Independent directors have consistently fulfilled their supervisory responsibilities, with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ceiving an A rating from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for six consecutive years [2] Group 4 - In business expansion, the company has achieved mass production of tungsten wire with a diameter of 28μ and is constructing a production line with an annual output of 100 billion meters [3] - The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materials are being rapidly deployed in new scenarios such as humanoid robots, with a 5000-ton magnetic material project in Baotou expected to be operational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25 [3] - The company is simultaneously advancing the divestment of its real estate business, having transferred part of its equity in Xiamen Tengwang Pavilion, with future capital expenditures focused on integrating the tungsten and rare earth supply chain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
Beam (BEEM)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5 21:32
Beam Global (BEEM)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15, 2025 04:3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Lisa Potok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Desmond Wheatley - Chairma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 PresidentNoel Parks - Managing Director - Energy Research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Ryan Pfingst - Senior Research Analyst Operator Good day, and welcome to the Beam Global First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Operating Results Conference Call. All participants will be in a listen only mode. Please note this event is being recor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