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房价
icon
Search documents
银行经理坦言:个人存款超过50万,就已超越了全国98%的家庭!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7:59
高房价时代,存款50万竟超越98%家庭?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残酷 近年来,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居民储蓄率不断攀升。人们忧虑失业、疾病等风险,将储蓄视为抵御人生波动的缓冲垫;同时,股市、基金及理财产品的 高风险也驱使更多人选择相对安全的银行存款。然而,现实却远比表面平静得多。 银行经理的一句话道出了残酷的真相:个人存款超过50万元,便已超过全国98%的家庭。央行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惊人事实: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的人群 仅占10%,而存款超过50万元的家庭更不足2%。这与网络上流传的"存款50万很普遍"的论调形成强烈反差。 首先,贫富差距是关键因素。招商银行的数据显示,2%的家庭掌握着80%的存款,而剩下的98%家庭仅拥有20%的存款。这意味着,巨额存款集中在少数人 手中,多数家庭的存款可能仅为几万元,甚至不足以应付突发事件。即便月收入过万的家庭,想要积攒10万元以上存款也并非易事。 其次,近年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爆雷事件,如P2P平台的崩盘,吞噬了大量居民储蓄。此后,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低迷,迫使许多人转向股市、基金等高风险 投资,结果却往往得不偿失,导致资产缩水,存款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在持续的 ...
储蓄率呈“断崖式”下跌,近半数国人没有存款?银行:是它在作怪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07:17
高房价阴影下:中国居民储蓄率的断崖式下跌及其社会影响 中国居民素来有"爱存钱"的传统,储蓄率长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上世纪90年代甚至一度超过50%。然而,这一根深蒂固的印象如今已被彻底打破。2024 年,中国居民储蓄率已跌至24.3%的历史新低,与2020年的45.7%相比,呈现令人震惊的断崖式下跌。央行数据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几乎没有存款或存款不 足一万元,这意味着"无存款"群体已占据相当比例。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剧烈的变化?答案指向高房价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 高昂的房价催生了巨额房贷,成为压垮大多数家庭储蓄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央行数据显示,我国户均家庭总负债高达51.2万元,其中房贷占比超过80%,达到惊人的41.8万元。这不仅体现了居民资产配置的严重失衡,过度依赖房地 产,也与美国家庭房地产占比约33.2%,金融资产占比约65.7%的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截至2024年底,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41.7万元,同比增长5.6%,平 均每个房贷家庭每月需将42.3%的收入用于还贷,远超国际30%的警戒线。一位网友的倾诉或许能更生动地展现这一现状:"每月工资7500元,房贷就要还 4500元,剩下的钱只够维持基 ...
比高房价更令人担忧,“抛房潮”开始了!“2类人”或将离开楼市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14:42
国内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二手房市场尤其剧烈,"抛售潮"席卷全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已突破15万套和18万套,各地数 据普遍超过10万套,这无疑为刚需购房者带来一丝曙光。 这场"逃离"浪潮中,两类人群正加速撤离楼市: 第一类:疲惫不堪的炒房客 第二类:不堪重负的"跟风"购房者 受"买房热"影响,许多家庭在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购房,寄希望于未来收入增长来偿还贷款。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和经济下行打破了他们 的预期,不少家庭面临失业或收入骤减的困境。 每月高额的房贷压力已成为沉重的负担,许多人甚至无力支付基本生活开支。更雪上加霜的是,房价持续 下跌,一些地区的房价跌幅甚至超过了购房者的首付款,导致他们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亏损,这些家庭不得不忍痛割肉,低价抛售房 产,以求自保,彻底退出楼市这场高风险博弈。 这一切都源于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房价。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一套90平米的房子也要花费150万到200万人民币,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经济压力。高 房价不仅掏空了购房者多年的积蓄,更严重削弱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许多家庭为了买房倾尽所有,每月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偿还 ...
储蓄率呈“断崖式”下跌,近半数国人没有存款?央行:是它在作怪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11:43
中国居民储蓄率断崖式下跌:高房价阴影下的经济隐忧 2024年,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打破了"中国人爱存钱"的传统印象:全国居民储蓄率跌至历史新低的24.3%,较2020年的45.7%暴跌逾20个百分点,呈现出令 人触目惊心的"断崖式"下跌。 这并非偶然,而是高房价长期挤压下,中国家庭经济结构失衡的必然结果。 近半数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存款或存款不足一万 元,这意味着中国家庭的财富积累能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最后,高房价推高了租金水平。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租金支出已占年轻人收入的近40%。这意味着,不仅是两亿多"房奴"难以储蓄,就连租房者也面临着 同样的困境,他们的存款能力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储蓄率的"断崖式"下跌,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养老保障面临巨大挑战。2035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将超过10万亿元,如果个人储蓄持续下跌,居民养老将面临双重困境。 最后,家庭抗风险能力显著下降。很多家庭背负着巨额房贷,一旦遭遇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将无力应对,生活将陷入困境。 为了化解这一危机,当务之急是采取双重策略: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改善收入分配;二是增加就业岗位,保障居民就业,提升家庭收入水平。 只 ...
美国成屋待完成销售创近两年最大跌幅 高房价与利率压制春季购房市场
news flash· 2025-05-29 14:10
金十数据5月29日讯,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美国成屋待完成销售跌幅 创下2022年9月以来最大,凸显春季销售季表现低迷,潜在买家因高昂的要价和借贷成本望而却步。这 一令人失望的数据表明,二手房市场将持续低迷,直至房价从创纪录水平回落、抵押贷款利率从当前的 7%降至更接近6%的水平。尽管更多房主开始挂牌出售房屋,但仍有部分人在等待更便宜的融资选择。 NAR首席经济学家Lawrence Yun强调,当前市场"完全由抵押贷款利率主导"。尽管住房库存有所增加, 但我们并未看到房屋销售上升。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是吸引购房者重返市场的关键。 美国成屋待完成销售创近两年最大跌幅 高房价与利率压制春季购房市场 ...
记者手记:高房价成德国家庭沉重负担,“每花1欧元,1/4给房子”
Huan Qiu Shi Bao· 2025-05-12 22:47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住房正成为德国家庭沉重的负担。据德国《明镜》周刊11日报道, 欧盟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人去年用于房租或自有住房维护费用等开销,占可支配收入的 24.5%。这比欧盟的平均水平高出5.3个百分点。高房价已成为德国人抱怨最多的问题之一。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有52.8%的德国人租房住。由于房租不断增加,许多德国人希望购买 房子。但房价不断上涨,目前,德国平均房价3173欧元/平方米,部分大城市的平均房价超过5000欧元/ 平方米。许多家庭支付不了买房首付款。 即使买了房,"养"房也得承受巨大压力。家住汉堡的IT技术人员马里奥对记者说,自己买了一套公寓, 现在每月得向银行还款数千欧元。此外,每月还得支付水电费等诸多费用。现在他与妻子最担心失业, 那将无法偿还债务。 另据德国邮政银行公布的最新报告,到2035年,德国公寓价格平均每年将上涨0.4%。德意志银行房地 产专家曼努埃尔·贝尔曼对德国《图片报》表示,"在移民数量众多、就业机会多且工资不断上涨的地 区,公寓的需求仍然很高,价格也会持续上涨"。 德国反对党瓦盟的负责人瓦根克内希特批评称,就住房支出占收入比例而言,几乎整 ...
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消费?
Sou Hu Cai Jing· 2025-05-07 02:18
近年来独挑经济大梁的外贸,在美国关税大棒下前途未卜,中国国内消费的话题又开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甚至已迫在眉 睫。 说来惭愧,改革开放已经近半个世纪,中国居民的财富状况和生活水平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14亿中国人整体的消 费规模却远远不及只有3亿多人口的美国。 这也让国家经济多年来不得不倚重于外贸,而不是国内消费。 一向号称高储蓄的中国人为什么消费能力较弱?甚至不消费、不敢消费?这其中复杂和深刻的原因值得深究,也是我们探 寻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之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济环境与收入预期 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 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城乡、区域及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必然会十分显著。 但高收入群体毕竟占比较小、且消费倾向也不一定就高;而占人口大多数的中等及以下收入群体则虽有消费需求,但购买 力不足。 社会消费首先肯定与经济环境、收入预期有关。囊有钱、仓有米,才敢去买这买那。 疫情之后的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已显著回落。从前收入较高的行业,如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等,也在经济下行和政 策变动的冲击下,成为降薪乃至失业的重灾区。 在这样的环境下,国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大幅降低,也只能节衣缩食,或者更倾向于增加储蓄以应对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