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安全
icon
Search documents
就在今天,7月10日!失去乌又得罪美,俄要的燃机只有中国能产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03:22
俄罗斯能源困境:乌克兰危机后的燃气轮机依赖与中俄合作的崛起 俄罗斯当前在舰船动力、天然气输送及发电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正是这种困境的缩影。 其海军11356型护卫舰依赖乌克兰曙光设计局生产的M7N1燃气轮 机,克里米亚事件后的断供迫使两艘在建舰船改用柴油机,航速骤降近10节,直接影响海军战斗力。 同样,北溪管道43个加压站中有27个依赖德国西门子 燃机,西方制裁导致维护配件供应困难,天然气输送效率大打折扣。 这种对西方技术的双重依赖,在特别军事行动后暴露无遗,最终将俄罗斯推向了寻求 替代方案的境地。 这种技术实力的提升,为中俄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 诺瓦泰克公司采购的20台GT-25000被部署在北极圈内的格达半岛液化天然气项目中,在零下50摄氏度 的极端环境下,单台燃机驱动功率达36兆瓦的MRC压缩机,每天保障670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液化处理。 相比俄罗斯国产GTE-25燃机26%的热效率,GT- 25000的33.8%热效率显著降低了能源损耗,每年为年处理量1980万吨的LNG工厂节省超过2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耗。 这种困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苏联解体之后。 苏联时期,哈尔滨汽轮机厂在苏联技术援助下建立,承担着中 ...
新华社丨“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输送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
国家能源局· 2025-07-11 03:03
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和"四大能源通道"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 气南下"能源大通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区市,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 线贯通以来,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 年用气需求,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有效保障了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 定供应。 超级管道筑牢能源安全防线。作为我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管道,这 条"能源主动脉"的建成打破了多项技术壁垒,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施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36 台大功率压缩机组、核心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在国内首次实现宽度0.3mm环焊 缝开口裂纹、直径3mm针孔缺陷检测,研发形成光纤安全预警、视频智能识别、无人机智能巡检、 智能阴保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管道巡护模式,标志着我国长输管道建设从"技术引 进"迈向"自主创新",为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管道建设运营提供实践样本。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 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 ...
“北气南下”输送天然气破1000亿立方米
Ke Ji Ri Bao· 2025-07-11 00:21
据介绍,这条能源大动脉的建成打破了多项技术壁垒: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油气管道施工技术填补国 内空白;36台大功率压缩机组、核心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在国内首次实现油气管道 宽度0.3毫米环焊缝开口裂纹、直径3毫米针孔缺陷检测。 黑河7月10日电 伴随压缩机的轰鸣声,天然气从黑河首站源源不断地沿着管道一路南下。记者从国家管 网集团获悉,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 超2000天。这意味着,作为我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油气管道,该能源大 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它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 途经9个省(区、市)。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线贯通以来,其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 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这条能源大通道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 有效保障了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作为我国四大能源通道之一,'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与东北管网、西气东 ...
特朗普背弃承诺,美国已经无需急于补充SPR?
Jin Shi Shu Ju· 2025-07-10 09:50
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标志性预算法案,削减了用于补充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的资金,违背了他此前"将储备填满"的承诺。这一 反转引发疑问:美国是否还需要SPR? 美国SPR是全球最大的紧急石油储备,满负荷时可储存7.14亿桶,相当于美国35天的石油消费量。但政府数据显示其储备量截至7月4日 仅为4.03亿桶,远低于2010年7.27亿桶的纪录水平。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2019年10月,作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的美国,自1973年以来首次成为原油及精炼产品净出口国。这一历史性转变主要源于美国陆上 页岩油开采的快速增长,使其在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 IEA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原油产量将达创纪录的1350万桶/日;2024年美国原油及汽油、柴油等精炼产品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 达410万桶/日和660万桶/日,使2024年原油及燃料净出口量达230万桶/日。 美国SPR储备量 2023年7月,特朗普的前任拜登为缓解油价上涨,多次出售SPR,包括在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全球能源短缺担忧后释放1.8亿桶,导致储 备量降至3.47亿桶的40年低点。 以当前美国基准原 ...
“北气南下”输气量破千亿立方米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0 07:14
2025年上半年,通过"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近157亿立方米,占该区域当前用 气量的三分之一。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该管道向上海、浙江等地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4%,缓解 了华东地区夏季"气电保供"压力。 中国国家管网集团东北公司10日发布消息,截至7月10日,中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 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 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作为中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和"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 气南下"能源大通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区市。 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线贯通以来,日均分输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可 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有效保障了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 角地区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作为中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管道,通过与东北管网、西气东输等系统互 联互通,形成"北气南下、海气登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全国供气格局 ...
港股概念追踪|核电建设景气度高 机构看好金属铀第三轮牛市将长期持续(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00:54
智通财经APP获悉,能源转型推动需求拐点到来,矿山复产将作为主要供给增量,受前10年资本开支低 迷影响,新增矿山供给有限,天然铀供需将维持紧平衡;长期看,人工智能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 技术爆发或支撑长期需求,现有矿山资源逐步衰减,复产产能释放完毕后,一次供给缺口或将继续扩 大,二次供给或加速消耗。 中核国际(02302):中核国际为中核集团旗下唯一海外铀资源运作平台。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扩大 铀贸易规模,全年销售约577万磅天然铀,总收入达18.41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217%。全年净利润为 1.95亿港元,同比增长83.4%。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双碳目标、能源安全、AI热潮之下,全球核能复苏,中美法日等核电大国竞相推 进核电项目审批及建设,叠加金融机构持续采购,铀需求势将稳中有增;铀价长期低迷,矿山资本开支 萎缩,新增矿山供给受限,现役矿山地理分布高度集中,脆弱性强;十年供需错配导致库存持续去化, 二次供给弹性下降,天然铀价格易涨难跌,第三轮牛市将长期持续。库存对铀价提供的调节作用持续下 滑,天然铀现货价格将更易受供应、需求端扰动而产生波动,但方向是易涨难跌。 天然铀相关产业港股: 中广核矿业( ...
未来已来!中国,或将成为全球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力王国”
Sou Hu Cai Jing· 2025-07-07 08:13
在全球能源版图动荡加剧的今天,中国电力的存在感前所未有地强烈。 过去十年,中国用极快的速度把一切"别人说不可能"的目标,统统变成现实。 2024年,中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近三成,远超美、印、俄三国总和,也让"电力王国"这四个字不再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现 实。 今天,特高压线路把西部大基地的绿电输送到沿海城市,数千公里输电损耗只有2%—这在欧美依旧是科幻的数字。 再加上高度数字化的调度系统,让波动性再大的新能源,也能变成"随叫随到"的稳定电力。 很多人只看到数字的增长,却忽略了背后的战略深意。 电力不是孤立的产业,而是关乎一国能源安全、产业升级、地缘政治的支撑性力量。 尤其是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的电力王国之路,将进入智能化、绿色化的深水区。 比发电量更重要的,是它对未来规则的重塑。 最直观的,是智能电网与特高压的领先。 过去,很多国家都有可再生能源,却没办法解决"用电不稳定"。风来了,光来了,电多得用不掉,风停了,夜幕降临,又缺得可怕。这个问题被中国的特高 压和智能调度一举破解。 未来十年,储能与氢能将接棒成为关键一环。 中国的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是全球第一,锂电储能快速追赶欧美。 这个 ...
中泰股份(300435):深冷技术专家 设备出海+气体运营打开成长空间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06 10:33
气体运营持续加大布局,设备+运营同步出海。受成本上行及下游需求短暂承压等因素影响,燃气业务 在2024 年出现较大幅度调整,预计行业调整对燃气运营业务的影响逐步减弱,未来将保持稳定运营。 除燃气运营外,公司近年来陆续投资了工业气体、稀有气体业务,随着项目达产,气体销售料将逐步成 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来源。2024 年公司与韩国Posco Holdings(浦项制铁)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资运 营项目,该项目为公司首次设备出海+运营出海的重要一步,为后续设备和运营的出海积累宝贵经验。 工业气体运营利润率水平相对较为优秀,预计随着公司工业气体业务逐步扩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 提升。 油价上升带动上游投资趋暖,技术变革经济性凸显带动需求长期向好。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能源化工领 域,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业绩门槛。能源化工行的发展速度一定程度上与其对比石油的经济性相关, 2020 年后,原油价格经历猛烈下跌后快速反弹并维持高位的走势,煤化工等行业的经济性明显提升, 带动了煤化工、合成气等领域的投资热情。2025 年前5 月国内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8.8%。预计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 ...
中国狂建58座核电站背后,华龙一号破局,万亿能源黄金时代来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7-06 05:17
万吨巨轮劈开波浪,核电建设正以中国速度狂飙突进!全国58座商运核电站轰鸣运转,54台在建机组昼夜不停——中国核电规模已冲上全球第一。但这场史 诗级基建背后,藏着能源安全的生死棋局:俄乌冲突撕裂全球供应链,AI产业吞噬巨量电力,而中国每发10度电仅有0.45度来自核电,远低于法国的 64.8%。拼命建核电站,说白了就是在为14亿人抢出一条能源生路! 能源困局逼出"核电大跃进" 万亿投资砸向沿海经济链 钱往哪流,机会就在哪爆!广东台山核电站三期刚动工,当地钢材价格应声涨15%,餐馆老板老陈乐开花:"工人顿顿点烧鹅,我一天多赚三千!" 这仅是冰 山一角——单台核电机组投资超200亿,整座核电站拉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超千亿。看看受益地图:广东手握20台机组成"核电第一省",福建核电发电占比冲 到25%,连内陆的四川都靠核电装备拿下国家级产业集群。 但争议从未停止:有人担心沿海核电站遇台风地震风险,可工程师指着三重安全屏障说:"反应堆外壳厚2米,波音747撞上去都扛得住";还有人说风电太阳 能更安全,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三峡水电站全开也抵不过两座核电站,而中国适合建水电的地方早已开发殆尽。 四、未来战场在深蓝与荒漠 当山东 ...
特朗普正式签署“大而美”法案,如何搅动全球石油、天然气格局
Di Yi Cai Jing· 2025-07-05 10:30
法案开放了联邦土地与海域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推翻了拜登政府之前设立的限制。根据规定, 未来15年将在墨西哥湾进行30次租赁拍卖,每年在9个州内的联邦土地上开展30多次租赁,并允许油气 行业进入阿拉斯加。该法还削减了企业在联邦土地上开采石油与天然气时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 业内人士认为,法案或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成本,天然气发电的竞争优势将增强,从而带动美国天然气产 能增长,加剧与俄罗斯、卡塔尔等主要出口国的竞争。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税收和支出法案, 使其生效。 "大而美"法案提前终止了多项清洁能源税收抵免,并规定风能和太阳能项目需缴纳年度租金。而油气等 传统能源大获倾斜。 高永录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法案中未提及对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的限制,意味着美国或通过增加 LNG出口影响欧洲、亚洲市场供需平衡,其产能扩张可能加剧与俄罗斯、卡塔尔等主要出口国的竞 争。"若美国通过低价天然气扩大市场份额,可能削弱俄罗斯等资源国在欧洲的能源话语权,进而影响 现有管道天然气贸易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年局部地区地缘冲突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