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Search documents
赵乐际主持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
Xin Hua She· 2025-04-30 08:40
赵乐际主持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强调 赵乐际指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一项立法系统工程。草案贯彻落实习 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制度、实践成果,符合生态建设实际需要,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稳步、有序推进编纂工作,确保编纂出一部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生态环境法 典。 赵乐际指出,会议审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为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防范和化解公共卫生风 险提供了更完备的法律保障。会议对原子能法草案、仲裁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对国家发展规划 法草案、监狱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要认真研究有关意见,把草案修改好、完善好。会议听取审 议了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 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会议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 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要加强跟踪监督,督促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健全 整改和问责机制。 赵乐际强调,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护" ...
生态环境法典将带来哪些改变?专家详解
Di Yi Cai Jing· 2025-04-29 03:02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目前采取了适度法典化的模式,对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分情况处理。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 参与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表示,《生态环境法 典》作为承担生态文明建设宪法任务、履行国家责任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现代化的标 志性立法。当前,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已经具备良好基础,条件成熟、正当其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重点任务。 吕忠梅介绍称,生态环境法典本质上是在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现行的30多部法律、100多件行政法规、 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法治实践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整合、编 订纂修、集成升华等方式,形成价值统一、结构合理、逻辑顺畅、务实管用的统一法律文本。 生态环境法典统筹考虑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要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制约高质量发展与高 ...
钟寰平:以法治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4-29 01:14
正因如此,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转变了以往以单一生态要素为保护目标的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 念,采取适度法典化的模式,对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分情况处理。 其中,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和有关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等全部纳入法典中,根据新形势新 要求进行编订纂修。同时,聚焦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重要领域,建立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将现行有关流域、区域、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生态系统方面和循环 经济、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择其要旨要则纳入或者体现到草案之中,使法典保持一定的开 放性、兼容性。此外,法典编纂还适当考虑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法治需 求,作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规定,为今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奠定基础、留有空间,体 现法典的时代性、前瞻性。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以分散立法模式进行的生态环境立法,因其立法、修改时间的差异和认识的局限 性,使得各项规范性文件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繁冗、掣肘的情况,分散在各项部门法中的生态环境 法律元素也多有不一致和不协调的地方。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制 度、实践 ...
新华全媒+|以法治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之际
Xin Hua She· 2025-04-28 00:53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题:以法治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写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之 际 新华社记者罗沙、高敬、魏弘毅 2025年4月2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 5编、118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这份承载着护航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历 史使命的重要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 法典长卷启,青山入画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环 境法律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纲和魂",贯 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扎实推进,必将有力保障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更加坚实的法治根基。 奏响新时代生态环境立法更强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法律制度是守 护绿水青山的根基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 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从1989年环境保护法通过,到新世纪颁布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 ...
以毁林毁草开垦耕地要不得
Jing Ji Ri Bao· 2025-04-28 00:21
近日,有两则新闻引人关注。其一,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了2025年一季度18起破坏 耕地、毁林毁草典型问题,其中有4起毁林毁草开垦耕地的事例。 其二,内蒙古印发《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称将用一年时间,集中整治毁林 毁草、乱开滥垦等行为。 这两则新闻,提醒我们注意当前占用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耕地违法违规行为的苗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 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这是意义重大且难度很高的巨大成就。因为我 们面临的基础条件是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总体质量不高,人均耕地仅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 成。为此,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在我国全局工作中处于突出位置,同确保粮食安全、千方百计保护耕地并 行不悖。尤其是,我国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 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当此之时,更须时时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从这个角度看,毁林毁草违法违规行为不可小视,反映的是各级政府部门能否真正领悟绿色化、低 碳化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多部法律草案
Ren Min Ri Bao· 2025-04-27 22:11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审议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 张天培 4月2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作了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说明。 一是将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水 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10部 法律经编订纂修,全部纳入生态环境法典。法典编纂出台后,上述法律不再保留。 二是将现行有关流域、区域、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生态系统方面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 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择其要旨要则纳入或者体现到生态环境法典之中。这些方面的现行法律主要有 森林法、草原法、水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湿地保护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 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矿产资源 法、水土保持法、防沙治沙法以及循环经济促进法、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今后还会 制定有关法律,如国家公园法等。这些法律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出台后将继续保留,因此, ...
用地图展现绿水青山,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负责人解读天地图改版
Zhong Guo Zi Ran Zi Yuan Bao· 2025-04-27 08:33
新版天地图以"地理信息+空间可视"形式提升地理信息专业服务。用户打开某个专题时,可以看到该类 信息的基本情况、具体内容以及信息来源,还有专业部门的详情链接。 比如,点开"国家公园"专题,可以在地图上看到我国国家公园的地理分布,点开其中的东北虎豹国家公 园详情链接,在地图上快速定位后,用户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进一步了解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具体信 息。 在"和美海岛"专题,用户可以查看海岛的遥感影像,也可以了解该岛的历史、人口、文化等信息。"地 质之美"专题中,用户可以结合视频与遥感影像直观感受地质美景;"史前生命"专题集科普与趣味于一 体,点开"北京人头盖骨"专题,可以查看该遗迹的地理信息,还可以观看头盖骨三维视频。"潮汐预 报"专题中,用户可以在地图上查看284个国外港口、326个中国(含港澳台)主要港口的实时潮汐预 报。这些对于海上航运、滨海旅游、海洋渔业、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等都大有帮助。 4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发布会,宣布天地图改版上线。新版天地图有哪些新变化?对此,自然资源 部地理信息管理司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组成部分,新版天地图创新构建了自然资源领域"共建共 ...
夯核心、强科研、拓市场 ST先河24年度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Quan Jing Wang· 2025-04-25 05:56
2024年,ST先河(300137.SZ)以坚定不移的步伐,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为自身以及整个行业的 可持续发展描绘出一幅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 2024年,公司在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治理等领域持续深耕,不断发力,以市场技术和客户需求为 导向,增强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4年部分国控城市点位PM2.5仪器设 备更新项目包2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运行维护项目包2,包3;此外,还在遵化 市、晋城市、太原市、中山市、明光市、鹰潭市、阜阳市等在内的多个地区斩获空气检测、技术咨询等 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至此,也标志着公司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研发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ST先河坚持以自主研发为先导,积极推动研发创新与市场需求深度融 合,持续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全年共计投入研发6356.28万元,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含子 公司)共拥有专利385项,拥有软件著作权392项。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入选"2024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强"和"2024河北省民营企业发明专利100 强"。2024年,公司发布智慧运维、颗粒物粒径监测及溯 ...
锚定碳中和战略目标 系统推进ESG评级体系创新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4-20 23:03
东方金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晟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双重 驱动下,中国ESG评级体系从萌芽到成熟,已成为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工具之一。伴随实践深化, ESG评级面临数据质量与评级需求不匹配等挑战。建议从嵌入国家战略、突出行业特性、加强数据穿透 治理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级体系,进而更好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结构优 化升级。 ESG成为企业信用评级重要考察因素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企业越来越注重ESG表现。张晟举例称,发行绿色债券是企业践行ESG理 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张晟介绍,2024年境内企业共发行绿色债券639只、规模共计6814.33亿元,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含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84只、规模共计约52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约30%,级别主要集中在 偏高等级,超七成的绿色债券在可比债券中发行利率较低。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对绿色债券的利率和发行成本、在市场上的流动性、投资 者风险偏好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张晟表示,ESG作为可衡量、可评估、可对比的指标评估体系,已成 为企业进行非 ...
刚刚,财政部重磅发布!
凤凰网财经· 2025-03-24 12:59
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何内涵?财政部网站3月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大力优 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增 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 落实落细一揽子化债政策,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报告明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要点速览: 图:财政部网站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等 加大中央本级科技投入,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统筹用好化债支持政策,支持地方加快偿还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大力提振消费。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适当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