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
Search documents
观察:当机器人跳起英歌舞,“人机共生”的城市实验已然开场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11-20 00:56
11月19日,深圳华强北,一场特殊的英歌舞在主街上演。舞者不再是传统的壮汉,而是充满未来感的机 器人。这一幕极具隐喻色彩:古老的岭南文化与最前沿的硬科技,在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地方实 现了奇妙的共振。随着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的开业和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入驻,华强北正式 宣告开启向"人机共生第一街"的迭代。这不仅是一次产业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生活形态的超 前实验。 场景之变:从"柜台里的零件"到"街道上的伙伴" 走进今天的华强北,你会发现一种微妙的违和感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赛博朋克式的和谐。这也 正是"人机共生第一街"最直观的注脚——机器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街区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买电脑配件到华强北"曾是辉煌的过去时,"买机器人到华强北"正在成为现在进行时。支撑起"人机共 生第一街"这一愿景的,是深厚的产业底座。 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的正式开业,不仅是一个商业地标的树立,更是华强北产业基因的一次显性进化。 这个中心整合了从芯片、传感器、算法模块到工业级、消费级整机的全链条资源,打出的"一站式配 齐"口号,实则是在宣告:华强北已经完成了从"硬件供应链"向"智能生态链"的转身。 此次 ...
一周之内,北大、复旦、西科大相继“落子”深圳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19 13:53
近一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相继"南下",在深圳布局新的学院或机构。 分别来看,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于11月15日成立,旨在培养知识产权领域青年领军人才,建设国际化、复合型、实务型 人才队伍,打造知识产权领域高精尖人才培养高地、前沿理论和政策研究重镇、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思琦深圳报道 11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河套深圳园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复旦研究院",加 快人工智能、医学研究等前沿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1月19日,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在华强北揭牌,将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传动、智能控制、安全科技、嵌入式大模型等 方向开展前沿研究。 作为高等教育"后发城市",深圳现有各类高校17所,包括深大、南科大、深理工等本土高校,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等 中外合办高校,以及北大、清华、哈工大等内地高校分支校区。 另一方面,深圳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6个90%"独特创新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外部高校以新型研发机构的形式来深布 局。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仅近两年,就有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深 ...
西湖大学又获A股公司捐赠 将共建实验室探索产学研新范式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11-17 14:33
11月17日,西湖大学对外宣布,海亮集团董事局董事、海亮股份董事长兼总裁冯橹铭于11月5日和西湖 教育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以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亮股份"股票代码:002203)的名义。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海亮股份大股东海亮集团曾向西湖大学进行过一次捐赠,当时的捐款用途 为"用于支持西湖大学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出席签字的是海亮集团创始人冯海良。 此次捐赠仪式上,冯橹铭说:"今天的签约,是合作的起点,更是情谊的延续。合作不仅是双方发展理 念的共鸣,更是双方基于共同愿景和深刻信任,开启深度合作征程的里程碑"。 海亮股份官微显示,在签订捐赠协议的同时,海亮股份还与西湖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揭牌成 立"先进金属材料与制造联合实验室"。将依托西湖大学工学院助理教授汤剑波团队的科研力量,聚焦液 态金属工艺、铜基材料散热结构等前沿方向,致力于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同时探索产学研融合的创 新范式,加快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汤剑波回国后于2024年秋天加入西湖大学,并组建了新相金属与制造实验室,围绕液态金属材料科学的 基础探索和应用开发展开研究。目前,该实验室的研究课题既有基础科 ...
西湖大学又获A股公司捐赠 ,将共建实验室探索产学研新范式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11-17 14:13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海亮股份大股东海亮集团曾向西湖大学进行过一次捐赠,当时的捐款用途 为"用于支持西湖大学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出席签字的是海亮集团创始人冯海良。 11月17日,西湖大学对外宣布,海亮集团董事局董事、海亮股份(002203)董事长兼总裁冯橹铭于11月 5日和西湖教育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以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亮股份"股票代码:002203)的 名义。 汤剑波回国后于2024年秋天加入西湖大学,并组建了新相金属与制造实验室,围绕液态金属材料科学的 基础探索和应用开发展开研究。目前,该实验室的研究课题既有基础科学问题的探索,例如液态金属体 系相互作用、表界面过程、相变与结构演化等;也有应用领域的器件开发,例如面向新一代能源、热管 理、电子、光电器件、催化、传感检测、生物和纳米技术等应用领域的金属功能器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等。 海亮股份指出,此次签约是海亮股份与西湖大学推动产学研从"协同"走向"共生"的关键一步。为此,海 亮股份将为实验室的长期运营提供专项支持,以奠定联合实验室发展的坚实基础,双方将通过战略协同 与资源互补,深度融合前沿科研力量与产业实战经验,共同培育重 ...
第六届院士院长大会在京举行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11-17 13:21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明慧报道 11月15日上午,由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和二十一世纪公益基金会主办,蒙 牛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本草方源药业集团、百芝堂中医药集团、北京四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 单位协办,北京市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新融公益基金会等单位支持的第六届院士院长大会(简 称"两院论坛")在北京市大兴区举行。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 局长吴刚,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陈润生、赵宇亮(线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第十三届全国 政协常委、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北京市大兴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牛祥君等来自 医药卫生界的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负责人等320多位代表出席了15日上午举 行的开幕式。 开幕式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司原司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书记王 笑频主持,吴刚致辞。 在开幕式上,牛祥君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有幸迎来医药健康领域的学术脊梁——各位院士,临床 实践一线的中坚力量——各位院长,以及深耕科研与产业赛道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同仁。对大兴而 言,这既是一份至高荣誉,更是推动大兴卫生健康事业和医药健康 ...
青年创意碰撞产业需求,“卡士杯”产品创新&营销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Zhong Guo Shi Pin Wang· 2025-11-17 09:42
2025年11月16日,首届"卡士杯"产品创新&营销大赛在卡士乳业苏州工厂迎来最终决赛。本届大赛 以"基于乳制品的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 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国内顶尖学府的110支队伍报名。经过多轮严格评审,共有 15 支团队成功晋 级最终对决,优秀作品在创新深度、市场洞察和商业逻辑等方面展现出高度成熟度。在此基础上,本届 大赛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作品奖等多项荣誉。在初赛与复赛的激烈竞争后,来自中国 传媒大学的参赛作品 "卡士·即享补能奶昔" 凭借精准的场景定位、清晰的功能思路与较强的商业可行 性,获得本届大赛一等奖。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团队的的 "状态 YO 一点功能酸奶",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团队的 "卡士·轻食酸奶酱"获得二等奖。两项作品在功能创新、用户洞察与产品体系契合度方面表现尤为突 出。 本次大赛一等奖团队领取荣誉证书 三等奖由三支高校团队获得,分别是来自北京大学的 "生命瓶超级植物发酵乳"、中国传媒大学的 "一勺 放纵,十分掌控" 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 "一整颗果泥酸奶!"。这些作品在产品形态设计、情绪价值表达 ...
融合破局 创新赋能 以才引才海安绘就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图景
Xin Hua Ri Bao· 2025-11-17 00:03
11月15日,2025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暨"百园百校万企"成果转化对接行动在海安启幕。这场由工 信部火炬中心指导的高规格活动,聚焦锦纶纤维、电工电气等地方优势产业,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 的"催化剂",更是展示海安近年来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成效的一扇窗口。从"单打独 斗"到"系统作战",海安正以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驱动县域发展动能澎湃。 载体筑基"强引擎",推动产学研无缝对接 "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让初创企业轻装上阵。"江苏畅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荣的感 慨,源自今年1月与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签订的能源智慧管理技术转让合同。这种模式直击科 技成果转化"成本高、周期长"的痛点,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屏障"。 推进科技成果"先尝后买"的改革实践背后,折射出海安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势。为打通科技创新与产 业创新之间"最后一公里",海安已连续12年举办"创新创业在海安""两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常态 化开展"高校海安日""企业高校院所行"等系列活动,拓展大院大所合作矩阵,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 台"迈向"生产线"。 不久前,南通大学高端纺织研究院内,一场关于"功能纺织品与先进纤维"的对接 ...
刘宁到漯河市临颍县源汇区调研时强调: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落细 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新局面
He Nan Ri Bao· 2025-11-15 10:56
Group 1: Industry Development - The food industry in Linying County is well-developed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particularly in the health sector, as exemplified by Wo Health (Hen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which focuses on rehabilitation medical devices and functional foods [3] - The emphasis on the "Healthy China" initiative alig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industry, provid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enterprises [3] - The company Henan Zhongda Heng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is a pioneer in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pigments in the food sector,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and market expansion in the food industry [3] Group 2: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while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is emphasize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3] Group 3: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the Ma Lu Street community is noted for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ith a focus on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community service [5] -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 grid + big data" governance methods is encouraged to resolve conflicts and improve community services [5] -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commerce models, such as "live streaming + culture + food," is promoted to leverage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enhance local brand strength [5]
从“引凤来栖”到“引凤长栖”乌兰察布市打造人才发展新天地
Nei Meng Gu Ri Bao· 2025-11-14 02:56
Core Viewpoint - Ulanqab City is innovating its talent work mechanisms to enhance talent cultivation, mobility, and integration, aiming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targeted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1][2]. Group 1: Talent Recruitment - Ulanqab City is implementing a dual approach of online and offline recruitment, targeting 480 positions in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117 in key enterprises, with a focus on high-level talent [2]. - The city has successfully signed contracts with 312 high-level talents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enhanc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public services [2]. - A "cloud-based recruitment" model has been introduced, assisting 43 key enterprises in hiring 505 individuals through targeted recruitment events [2]. Group 2: Talent Development - Ulanqab City ha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recognizing 46 individuals under the "Yingcai Xingmeng" project and securing 700,000 yuan in special funding for high-level talent innovation [3]. - The city has trained 1,710 local talents in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agriculture, promoting a collaborative growth model [3]. Group 3: Talent Mobility -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technology specialist system has seen 180 technology specialists and 198 "三区" technology talents providing on-the-ground technical guidance, facilitating talent flow to grassroots levels [5]. Group 4: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Integration - Ulanqab Vocational College has partnered with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Digit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College, integrating real-world projects into the curriculum to enhance student skills [6]. - The college collaborates with leading companies like Huawei and Zhongruan to ensure that talent training aligns with industry needs, fostering a deep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talent, and industry [6]. Group 5: Talent Policy - Ulanqab City is continuously launching heartfelt talent policies, transitioning from attracting talent to retaining them, creating a magnetic effect for talent [7].
为产聚才 以才兴产 重庆实施人才强园强企行动
Ren Min Ri Bao· 2025-11-13 21:57
在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团与企业共同组建联合攻关组,聚焦 静音变频发电机的结构优化与新材料应用,于今年6月实现阶段性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产品性能与市场 竞争力。 校企牵手联合育才见实效。针对园区企业对实用人才的强烈需求,重庆强化校企联动、深化工程硕博士 培养改革,联合高水平企业、科研院所建成1个国家级、5个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和6个市级未来技术学 院,2025年推进19所高校和133家企业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招收培养工程硕博士1264名。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近年来,重庆市创新实施人才强园强企行动,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 微企业选派一批企业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从企业繁忙的生产线到实验室, 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巴渝大地这片土壤中加速成长,助力企业实现"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 科技副总奔向企业亮绝活。重庆在部分区县试点基础上,计划从2025年起,连续5年每年选派60名专家 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助力破解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重庆江津区探索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聘高层次人才到区内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并细分为技术、金融及管 理副总。聚焦产业"卡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