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文化传承
icon
Search documents
肩头“彩云”之美
Ren Min Ri Bao· 2025-06-21 21:47
在素有"衣冠王国"和"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云肩与服饰之"礼"息息相关。明代朝廷命妇的礼服就包含 云肩,在传统乃至当代中式婚礼上,云肩也几乎成为标配。从形制到内涵,云肩的发展演化过程不仅反 映了人类探索服饰文明的历程,更启发我们深思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服饰文化。 山东大学"海阔天高"云肩设计稿,刘燕、徐婧蕾设计。 伴随毕业季的到来,国风毕业照再次"火"起来,云肩成为各式各样毕业装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融传统 与现代、美丽与实用于一体的云肩,正引领服饰新风尚。 云肩又名披肩,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经典配饰。其原型可追溯至"未有麻丝,衣其羽皮"的远古时代,今 人熟悉的云肩样式首现于隋代敦煌壁画中的吉祥天女形象,后盛行于贵族间,最终在民间流行开来,成 为女性婚嫁时不可或缺的衣饰。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云肩从承载人类对上天崇拜的载体,发展成一种 既实用又美观的配饰,具有御寒、防尘的作用,还增添了服装造型的层次感与艺术美感——运用符合比 例、平衡、韵律、调和、统一五大造型原则的形式,集合镶、绲、嵌、贴、补、钉、绘、绣等工艺,对 不同材质进行分割、叠积、组合,最终呈现浪漫绚烂、雍容华贵之美。 云肩之美,美在丰富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 ...
文化融聚科技,经典贯通古今——中华经典通识第四辑出版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9 05:14
2025年6月,"中华经典通识·第四辑"全新面世。本辑包括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著《〈孟子〉通识》、复旦大学李晓杰教授著《〈水经注〉通识》、上海交通 大学江晓原教授著《〈周髀算经〉通识》、成都中医药大学王家葵教授著《〈梦溪笔谈〉通识》、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著《〈文心雕龙〉通识》。 6月17日下午2:00,"中华经典通识·第四辑"新书发布会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隆重召开。"中华经典通识"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南京大学教授徐 兴无,复旦大学教授李晓杰,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家葵,北京大学教授周兴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詹丹,《中华读书报》 副总编辑王洪波和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线上线下齐聚盛会。发布会由"中华经典通识"策划人、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总编辑贾雪飞主持。 作为"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的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回顾了这套丛书的发展历程,并对第四辑的特色与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陈引驰教授表示,自 2022年"惴惴不安"地推出第一辑以来,丛书已稳步发展至第四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气质。他强调,"中华经典通识"的"中华"二字具有双重含义:既指中 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也代表着这套丛书在中华 ...
创意牡丹瓷 涌动“新国潮”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6-19 02:45
本报讯 (记者 贾淘文)在日前闭幕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 洛阳市"唐代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牡丹瓷创始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 术大师李学武,把永不凋谢的洛阳牡丹带到博览会的现场,经典的国礼彩绘花盘、小板壁系列作品、东 方妞妞系列作品,以及国货潮品"小花匠"饰品系列,巧妙地将牡丹瓷技艺与当代审美元素融合,淋漓尽 致地展现出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出新时代"河洛工匠"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匠心精神, 引领观众走进一座充满古都风情的"国花世界"。 李学武大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引领与工艺美术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 工艺美术博览会规模持续增长,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落实国家政策、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有效平 台,不仅为牡丹瓷提供了展示技艺的机会,更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动力。洛阳牡丹瓷多 年来的创新发展历程,恰好是对本届博览会'工美中华 向品而兴'主题的完美诠释。" 他表示,从文化交流层面来看,博览会为全国各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工艺美术人才与佳作搭建了交 流展示的平台。洛阳牡丹瓷与其他优秀作品同场竞技,让"河洛文化""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图博会开幕,山东1700多种图书与全球展商见面
Da Zhong Ri Bao· 2025-06-19 01:04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文脉绵延,收藏古籍约12万部近200万册,约占全国古籍总存量的 7.3%。近年来,山东各出版机构在古籍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等方面砥砺深耕,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项 目。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儒典》,体系庞大、卷帙浩繁,是山东积极打造的国家级文化工程,还 是"山东文脉"工程——《齐鲁文库》的首部系统文献。2022年9月,该书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亮相以 后,得到学界高度关注,被多家图书馆收藏。 山东展区经典文献展台上,《儒典》《齐书》等12种280余册图书深受专业观众喜爱。这些图书不 仅集中展示了山东立起新时代文化泰山的扎实工作和阶段性成果,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 多形式、多形态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一直以来,出版鲁军深耕主业,在创作和制作上精益求精, 不断推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好书。在精品图书展台,《写给青少年的红色战典》《国家记忆》 《中国北斗》《血梅花》等图书书写了红色记忆;丝路书香及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展台上,《中国北 斗(日文版)》《我的国家史(俄文版)》《初心如炬(斯瓦西里文版)》《国色(哈萨克文版)》等 鲁书"走出去"的精彩 ...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丨“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Xin Hua She· 2025-06-16 05:36
6 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向当地 居民和游客挥手致意。 "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 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尽显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2023年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 街区入口处展厅的展板上,一幅刻制于南宋年间的《平江图》,清晰展示着古苏州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习近平总书记走近前,仔细察看。 城门排列、街巷纵横、水道交错,千百年时光宛若在这里定格一般,诉说着江南文脉的深厚底蕴。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从春秋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至今,古城苏州走过2500多年。全长1600多米、占地约116.5公顷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被称为"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 沿着街区的石板路,总书记走进古街巷。在街边一家商铺内,总书记见到了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 一架绣绷、一副眼镜、一枚钢针、一缕丝线,深研刺绣技艺40多年的卢建英心静如水地飞针走线,一幅"太平鸟"图案栩栩如生。 "这样一个作品,要花费多长时间?"总书记问。 "有的要一年。" ...
敦煌召唤着我们
Ren Min Ri Bao· 2025-06-13 22:01
敦煌,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正以年轻的方式重焕新生。这一年来,参与中国国家话剧院音乐话剧《受到 召唤·敦煌》的创排与演出,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召唤,是如何在当下引发共鸣、唤 起情感的。 记得自己最初与敦煌结缘,是一次音乐创作。2021年,我创作了歌曲《飞天》,想用流行音乐重新诠释 敦煌壁画自由、灵动、超然的美。没想到,年轻人留言热烈,他们说以这首歌为切入口,第一次认真地 走近敦煌、了解敦煌。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恰当的"打开方式"。 我始终相信,文化传承离不开"动人",而动人的前提是"走心"。让年轻人靠近,讲述传统文化便不能板 着面孔,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只有当年轻人觉得"这与我有关""我听得懂""我愿意表达",传统文化才会 更加生机勃勃。 这也是我参演《受到召唤·敦煌》的初心。剧中我一人饰演1935年的常书鸿与2035年的张燃。常书鸿放 弃巴黎生活,只身奔赴西北大漠,燃尽一生接续文化的薪火;张燃则是未来的数字文保工程师,用科技 手段点亮壁画生命。一个是"燃尽",一个是"点亮",两个人物跨越百年,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守护敦煌。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精神资源,是因为它穿越时间的 ...
人保寿险威海中心支公司举办“粽情端午”客户节主题活动
Qi Lu Wan Bao· 2025-06-09 08:47
此次活动不仅让客户沉浸式体验了传统节日的趣味,更通过情感联结深化了对威海中支的品牌认同。公 司将以客户节为契机,践行"倾听您的心声,服务您的需求"承诺,重磅推出四大系列八项特色活动,从 金融知识普及到专属权益定制,全方位丰富服务场景,为客户美好生活保驾护航,持续传递人保寿险的 温度与担当。 活动现场,主持人以生动讲解拉开序幕,从端午节起源、民俗典故到粽子承载的文化寓意,娓娓道来中 勾勒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结合公司发展历程与服务理念的介绍,让客户深入了解企业的责任 担当。最具特色的是《金融消保三句半》创意节目,通过朗朗上口的韵律与幽默演绎,将金融权益保护 知识、风险防范要点等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表达,帮助客户提升金融安全意识,掌握合法维权技巧。 在经验丰富的老师示范下,包粽子体验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糯米、红枣、粽叶等食材整齐摆放,客户 们兴致盎然地动手实践——折叶、填米、裹馅、捆扎,在指尖翻飞中,棱角分明的粽子陆续成型。现场 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大家交流包粽技巧、分享生活趣事,温馨氛围中既传递了传统手艺的魅力,也拉近 了彼此的情感距离,让节日的仪式感与互动的亲切感完美融合。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对客户 ...
青年筑梦乡村 助力文化振兴(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②)
Ren Min Ri Bao· 2025-06-08 00:39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青年人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 者。如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与个人成长双向奔赴、同频共振?记者走进服务乡村文 化发展的青年人中间,倾听他们的经历与所思所感。 飞针走线,传统技艺走出大山 初夏的江苏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人流如织。"从黔故事"非遗馆门前,游客拿着苗族银饰冰箱贴和 侗蜡染、侗绣纪念品走出店门。 1000多公里外,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连绵的群山深处,绣娘们围坐在一起,手中的针线在靛蓝布 面上穿梭。用不了多久,她们手中的作品将会出现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文创橱窗里。 大山里绣娘的传统手艺,如何变成了热门景区的畅销商品?2017年,大学毕业的90后侗族女孩石贤选择 回到家乡黔东南从江县,创立起非遗工坊。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她将门店开回了大学时待过4年的南 京。 2013年,石贤考上南京财经大学,从大山走向了繁华都市。侗寨里的鼓楼、大歌和风雨桥,这些石贤习 以为常并引以为傲的东西对外界来说却较为陌生。"我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手艺能够得到传播与传 承。作为年轻人,有责任为家乡做点事情。"石贤说。 石贤调研发现,一段时间里,老家 ...
假期出游火 文化味更浓——2025年端午节假期盘点
Xin Hua She· 2025-06-04 06:28
端午节,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节俗多样,内涵丰富。假期中,群众赛龙舟、 吃粽子、唱山歌、赏古曲,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文化和旅游部6月3日公布2025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测算,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 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 旅行出游火 记者6月3日从中国交通运输部获悉,5月31日至6月2日(端午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65370 万人次,日均21790万人次,同比增长2.5%。 国家移民管理局6月3日通报,今年端午节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590.7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 均196.9万人次,较去年端午节同期增长2.7%。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23.1万人次,较去年 同期增长59.4%。共计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6.3万架(艘、列、辆)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5%。 6月2日,旅客在南京火车站乘车出行。 重庆铜梁安居古城上演了一场水上的"速度与激情"。龙舟比赛、"抢江"比赛、"高杆船技"表演等,展示 了民间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底蕴。 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独木龙 ...
端午遇“六一”点燃文旅融合新活力——2025端午假日经济观察
Xin Hua She· 2025-06-03 09:14
端午时节,龙舟竞渡粽香飘。这个假期,端午节与儿童节"喜相连",大江南北,端午元素处处可见,欢乐的气氛溢满街头。当传统和潮流碰 撞,当童趣与童真交织,新潮味、新体验,新玩法为假日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鼓声阵阵,浪花飞溅。5月31日,在清水江畔,第十二届渝湘黔三省(市)边区龙舟邀请赛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边城景区拉开帷 幕。来自渝湘黔的16支龙舟队在清水江上展开激烈角逐,与洪茶渡口上高亢的苗族山歌、洪安老街上锣鼓铿锵的苗狮交织,重现沈从文笔下《边 城》故事里的端午节庆。 洪安镇参赛队员杨沫告诉记者,"我们为这次比赛准备了很久,今天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非常开心。龙舟不仅考验体力,更可以团队协作, 大家齐心协力,才有今天的胜利。" 这是2025年6月1日拍摄的龙舟表演。当日,2025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广州中大北门广场至广州大桥之间的珠江河段举办。今年是赛事创 办40周年,吸引了116支龙舟队伍,40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 摄 民俗体验成为今年端午假期文旅消费的核心亮点。 在湖南汨罗、在广东佛山、在浙江温州……全国多地上演起端午限定版"速度与激情",多个赛龙舟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爆火出圈。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