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Search documents
南大“AI试炼场”发布 无缝对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7 0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了解,"AI试炼场"由南京大学携手超星、阿里云共同打造,承续南大"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旨在 推动AI时代通识教育从重知转向知行合一。平台通过丰富的AI智能体矩阵、强大的智能体开发平台、 安全可靠的云端算力、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的AI知识库,构建师生在AI场景下的学习、实践、使用、创 造、共享新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原校长吕建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改革应贯通知识、思维、创造、 知行、做人,全面强化师生的主体性和责任心,有机融合"通"和"育",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 度上平衡好教育的慢变量和人工智能的快变量,一体化推动教育的变革与重塑。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建设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深耕实践。"南京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新生学院执行院 长、匡亚明学院院长王骏表示,期待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搭建起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交流平台,建立 产学研跨界交流机制,培育和打造一批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最佳实践案例"。(完) 中新网南京7月7日电 (孙闻宇 徐珊珊)4日至6日,"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变与守正"研讨会在南京举 行。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等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共探人才培养与科技变革的深 ...
清华教授刘嘉: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具备的五大能力
3 6 Ke· 2025-06-22 23:10
» 研究:提出正确问题。 » 统计:探寻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 » 逻辑:从已知推演未知。 » 心理:理解自己,洞悉他人。 » 修辞:说服他人,引领革新。 刘嘉/文 古希腊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贵族的政治和文化能力,与普通人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功能无关;耕种庄稼、蓄养牲畜等与生活相关的工作,则专属于普通公民 和奴隶。在古希伯来文中,"奴隶"和"工作"是同一个词。在古罗马时期,通识教育的实用性被极大地提升——即使面向贵族的通识教育中的思辨也被极大地 削弱,而法律、建筑、雄辩术等实用学科则得到大力发展。 进入现代,工业革命和现代化需要大批受过基础教育的劳动者,以适应新型经济结构和技术发展的需求,于是19世纪普鲁士的义务教育制度成为现代教育的 模板,以培养所有社会阶层的工作技能。 在AGI时代,我们在将发端于工业革命时期的专才教育变革为通识教育时,既要继承古希腊通识教育注重广博知识和理性思辨的传统,也要融入现代科学技 术和跨学科思维,强调教育实用性与思想性的平衡,并加入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因此,在我看来,现代的通识教育,我们需要培养这五大能力: 知识只是智能的产物,而学习才是智能的原因。 但是,当年辛顿是如何在如日中 ...
文化融聚科技,经典贯通古今——中华经典通识第四辑出版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9 05:14
2025年6月,"中华经典通识·第四辑"全新面世。本辑包括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著《〈孟子〉通识》、复旦大学李晓杰教授著《〈水经注〉通识》、上海交通 大学江晓原教授著《〈周髀算经〉通识》、成都中医药大学王家葵教授著《〈梦溪笔谈〉通识》、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著《〈文心雕龙〉通识》。 6月17日下午2:00,"中华经典通识·第四辑"新书发布会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隆重召开。"中华经典通识"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南京大学教授徐 兴无,复旦大学教授李晓杰,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家葵,北京大学教授周兴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詹丹,《中华读书报》 副总编辑王洪波和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线上线下齐聚盛会。发布会由"中华经典通识"策划人、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总编辑贾雪飞主持。 作为"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的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回顾了这套丛书的发展历程,并对第四辑的特色与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陈引驰教授表示,自 2022年"惴惴不安"地推出第一辑以来,丛书已稳步发展至第四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气质。他强调,"中华经典通识"的"中华"二字具有双重含义:既指中 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也代表着这套丛书在中华 ...
西安外事学院守正创新育新人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6-19 02:46
西安外事学院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守正创新,构建了七方育人体系,七方指"东西南北天地人",强 调"以生为本"。七方育人体系包括"礼乐为根基,以正蒙书院为平台的通识教育系统"和"以智慧课堂为 抓手,以学院为基础的学科教育系统"两大系统,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全员、全过 程、全方位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文化筑基、数智赋能、中外合作育人,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就大我 正蒙通识教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就"大我"。一是建立 了正蒙通识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启发智慧,打下终身发展之基。"正蒙"取自北宋关中 大儒张载同名著作,源自典籍《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二是设立正蒙书院及其分院,建立"学院 ﹢书院"机制,成立正蒙导师团队,书院实行院长、楼长、层长、学社长、舍长"五长制"治理,导师进 书院、辅导员驻书院,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三是以开设《本原儒学与人文修养》《古琴与音乐修养》 《生命与健康》特色通识课程,紧抓行为养成,课程及行为养成考核纳入学分,指引学生明道修身,养 成文明礼仪、自主学习、健康生活等终身受用的好习惯。四是常态化开展书院琴棋书画诗花香茶等 ...
专访|《优秀的绵羊》作者:美国精英高等教育的缺失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3 04:39
2016年,《优秀的绵羊》中文版引进出版。近日,中信出版集团推出了《优秀的绵羊》10周年纪念版。十年过去了,美国精英高等教育的这一现 象的现状如何?智通财经采访了威廉·德雷谢维奇。 2008年,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在耶鲁大学的终身教职,他是这所常春藤名校的英文教授。此前的2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他一直在 常春藤盟校求学、任职。 在离开耶鲁之际,他发表了《精英教育的劣势》(The Disadvantage of an Elite Education)一文,指出美国精英高等教育已经陷入误区,这套系统 培养的学生,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短短几周内,阅读量就突 破了十万次。 此后,他持续关注这一议题,去美国各地大学演讲,与大学生们交流,并在2014年推出了《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一书。在书中,他将 美国精英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这类学生形容成"优秀的绵羊",并详细分析了"绵羊"的特质和现状、名校的选拔机制、精英家庭的养育以及可能的 出路。该书出版后,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广泛争议,成为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话题。 智通财经:再 ...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
Ren Min Ri Bao· 2025-05-15 22:01
生灵活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开放性难题,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技术应用与人文思辨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全 面均衡的综合素养。推动各个阶段有效衔接,重点在于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在不同阶段间的纵向联系与横 向拓展,让各个阶段功能递进演化、课程结构螺旋式上升,实现兴趣启蒙与技术实践、学术研究与社会 责任、创新创业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 在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方面,加强多方协同,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广泛普及提供重要支撑。相 关部门可在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构建稳定的发展框架;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社 会组织可加强协同合作,在课程开发、技术支持、应用拓展、知识传播等环节中形成优势互补的协作机 制,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向多样化场景精准渗透,构建覆盖多主体、多场域的人工智能教育生 态,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可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依托优势学科,推 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内容的学理化与体系化建构,为推动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提供科研教学支撑。 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培养的同时,对学生的启智、人格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绝不能放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推动技术赋能与基本素养 ...
教育部发布两条新规 助力AI时代中小学教育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15 07:12
《指南》旨在以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通过螺旋式课程设计实 现从认知启蒙到创新实践的素养发展: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 础应用,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同时,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局部试点转向全域覆盖。 过去的AI基于用户的提示语来生成一段文本,但现在海量的中间提示语由AI自己通过搜索和推理完 成。AI的易用性和生成内容的质量直接提升了一个巨大的台阶。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今天的AI并不为 过。 但将AI引入教育,并不是"教编程"那么简单。《指南》指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普及技术原 理、应用场景和伦理安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基于此,《指南》明确了学生学什么、怎 么学,更对怎么保障、如何实施,确保 AI 教育既安全又落地。将"伦理安全"作为核心教学内容,要求 学生理解技术背后的规则。例如,在设计 AI 模型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算法歧视了某个群体,该怎 么办?"这种"批判性思维"比单纯的技术操作更重要。 5月1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 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 ...
青果巷有光
Ren Min Ri Bao· 2025-05-11 22:30
我外婆家江苏常州青果巷老宅的斜对面就是周有光图书馆。有朋友来青果巷总要问上一句,是亲戚吧? 我忙不迭地说不是不是。 朋友进到图书馆,拍照拍个不停,停留在一张周有光乱针绣像前,问我,有没有卖的?我说乱针绣是常 州非遗,肯定有得卖,但周有光肖像的乱针绣,可能整条青果巷就这么一幅。 朋友说那替我找一找,我一定要买到,周有光是我的老师。 朋友一张一张资料图看过去,仔仔细细,最后停留在庭院中周有光与夫人的铜像前,又开始拍个不停。 那份真实的热情,叫我想起来有一次跟他争辩谁的语言最好。他说周有光。我说研究语言的并不一定是 语言最好的,就好像不是所有姓周的就一定是亲戚。朋友固执地说,就是周有光。 周有光大学时主修经济学,同时又对语言文字有兴趣,他知识面宽,改行没有难度,所以他很强调中学 阶段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要广,并且要学到自修的方法,再就是要训练逻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 力,有这两点以后就可以从事任何专业。教育方面,他还有一句大实话:"我那个时代,大学毕业生都 不是专家,只不过是受过一些基本训练的普通人,专家要在大学毕业以后再培养。" 走出图书馆的大门,朋友说,周有光先生真是我老师,硕士导师,我入学时他已年过八旬。 ...
罗翔:AI时代,文科通识教育如何可能?
Hu Xiu· 2025-04-28 11:37
苏格拉底首先问了卡尔弥德一个问题,问他是否真的具有明智的美德。如果卡尔弥德给出了肯定性的答案,那只能证明他的灵魂已经病入膏肓;如果他的 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他的灵魂还有药可救。但是卡尔弥德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如果说我不明智,那是糟蹋自己,我觉得不合理,而且那也是反 驳格里底亚……如果我说我明智,那是恭维自己,我觉得不礼貌。所以我不知道怎么答复你。"(158D)用今天的话来说,卡尔弥德情商很高,他不想冒 犯任何人。同时,他也具有讨好性人格,他很懂说话的技巧,但不在乎语言所指涉的真实。 苏格拉底开始询问卡尔弥德何谓明智,卡尔弥德分别给出了明智的三个定义:一是"沉着",二是"谦逊",三是"做自己的事"。前两个定义来源于卡尔弥德 的经验性描述,后一个定义则是从格里底亚那里听来的。然而,经验性描述不过只是部分的人类经验,很容易被驳斥。经验世界就如《理想国》描述的洞 穴世界,充满着幻象。康德说,它是令人作呕的大杂烩,人类的经验无法给道德提供确定性的基础。 我想起了柏拉图的《卡尔弥德篇》,书中苏格拉底和几位年轻人在讨论何谓明智,是否存在一种关于知识的知识。在这次对话中,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有 四位,除了苏格拉底,还有三 ...
张钹院士:人工智能时代,要培养个人的人工智能基础素养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13 0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揭牌仪式(主办方供图)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普及教育,鼓励、支持高校相 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支持高校教师参与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及相关研究工作。2024年11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 能教育。 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从2025年秋 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4 月,广东省公开了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2素养1纲要"方案,明确通过通识课的学习,逐步提 升学生的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张钹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要达到几个目标,第一,正确理解人工智能的含义、发展 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只有正确理解才能去做正确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二,保持求知欲和好 奇心,技术革命越往前走,对人类能力的要求越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合 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系主任尹霞介绍,AIGE研究中心的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