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

Search documents
一边狂涨40倍,一边暴跌80%!“医美茅”急了
格隆汇APP· 2025-05-21 11:30
作者 | 远禾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昔日千亿巨头,华熙生物,急了。 最近,华熙生物发布了名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节选了华泰证券、安信证券、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的研报,抨击这些券商 对于 "玻尿酸过时" 的市场观点。 在华熙生物发文的背后,是近几年来玻尿酸概念和重组胶原蛋白概念的对垒。 2019年上市以来,华熙生物顶着"医美茅"的名头,股价一度上涨至309元/股,市值超过1400亿元。 然而 2021年之后,华熙生物股价急转直下,至今已暴跌超80%,跌去超千亿市值,仅剩200多亿元。在近期医美板块的暴涨之中,华熙生物也 成为逐渐掉队的一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交所目前市值第一的锦波生物, 2023年北交所上市以来股价已经上涨超10倍,市值近500亿元。 目前,锦波生物股价已经超过 500元/股,仅次于贵州茅台和寒武纪。 如果从锦波生物 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时的最低价算起,锦波生物在这10年里更是已经暴涨约85倍。 因此,华熙生物这次声势浩大的 "指控",更像是华熙生物为"玻尿酸"(也称"透明质酸")概念的一次背书。 一边是狂涨40倍的重组胶原蛋 ...
深夜开炮!华熙生物发文驳斥 “玻尿酸过时论”,多家券商研报被点名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19 07:36
5月17日深夜23点41分,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对当 下 "玻尿酸过时" 的市场观点发起驳斥。 文章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 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 高楼。 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在文章中直接点名,包含西部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并表 示,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 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所有人都可以检索到这些大量散布的"研究报告"来自哪家机构、围绕哪 家企业、发布于什么时间,他们的名字与误导性言论被永久地记录在了互联网的世界里。 华熙生物表示,这些误导性"结论"伴随着随后兴起的"玻尿酸过时论"被媒体和自媒体红人广泛传播,形 成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舆论共振,伤害了经过几代人努力的、一个中国优势产业的市场转化基础。 对此,南财快讯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华熙生物,接线工作人员表示,大家对于成分的功效以及应用范 围可能存在认知层面的区别。当前公众号文章暂未给公 ...
太突然!昔日千亿巨头点名多家券商,称“遭遇谎言与践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07:24
作 者丨见习记者李益文 编 辑丨刘巷 江佩佩 2 0 0亿市值医美巨头,突然向券商"开炮"! 5月1 7日深夜2 3点4 1分,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 《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 的文章,对当下 "玻尿酸过时" 的市场观点发起驳 斥。 华熙生物发文称,"这个经历了几代中国科学家努力的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 "。 文章称, 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 ,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 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高楼。 多家券商研报被点名 值得注意的是, 华熙生物在文章中直接点名 ,包含西部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 。并表示,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 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所有人都可以检索到这些大量散布的"研究报 告"来自哪家机构、围绕哪家企业、发布于什么时间,他们的名字与误导性言论被永久地记录在了互联网的世界里。 华 熙 生物 表示, 这 些 误 导 性 " 结 论 " 伴 随 着 随 后 兴 起 的 " ...
医美年报|上游业绩分化严重:玻尿酸三巨头遇业绩滑铁卢、华熙生物再垫底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竞争升温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5-16 07:58
Core Viewpoint - The medical beauty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a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divergence among listed companies, driven by a shift from hyaluronic acid to collagen products, indicating a potential restructuring of industry value logic [1][3]. Group 1: Performance Analysis - In 2024, the performance of upstream medical beauty companies showed significant divergence, with companies like Juzi Biological and Jinbo Biological leading with high growth rates, while major hyaluronic acid players like Aimeike, Huaxi Biological, and Haohai Biological faced pressure [2][3]. - Aimeike's revenue growth slowed to 5.45%, the lowest since its listing, while Huaxi Biological's revenue declined by 11.61% and net profit dropped by 70.59% [3][5]. - Juzi Biological achieved revenue of 5.539 billion,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57.2%, and a net profit of 2.062 billion, up 42.4% [5][7]. Group 2: Market Trends - The market for recombinant collagen products in China is projected to grow from 18.5 billion in 2022 to 108.3 billion by 2027, with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42.4% [7]. -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entering the collagen market, including Aimeike and Huaxi Biological, which are exploring new opportunities in this segment [7][8]. - Huaxi Biological is developing proprietary 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products that have entered clinical trials, indicating a strategic shift towards innov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7].
上市国货美妆洗牌:上美、巨子生物增长最快,华熙生物倒数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1 09:20
Core Insights - The domestic beauty industry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undergo a significant restructuring by 2025, with companies showing rapid growth driven by strong single-brand performance and a shift in consumer focus towards verified efficacy rather than just ingredient composition [2][10] Revenue Performance - Proya has become the first domestic beauty company to surpass 10 billion yuan in revenue for 2024, achieving 10.779 billion yuan, maintaining its top position [4] - Shangmei Co. has shown the fastest revenue growth, with a 62.1% increase from 4.191 billion yuan in 2023 to 6.793 billion yuan in 2024, rising from sixth to second place among the sample companies [3][4] - Other notable companies include Betaini with 5.736 billion yuan, Shanghai Jahwa with 5.679 billion yuan, and Juzhibio with 5.54 billion yuan, all showing varying degrees of growth [4] Brand Performance - Shangmei's brand Han Shu generated nearly 5.6 billion yuan in 2024, accounting for 82.3% of the group's total revenue, with a growth rate of 73.7% [5] - Juzhibio's brand Kefu Mei achieved 4.54 billion yuan in revenue, representing 82% of its total revenue, with a growth rate of 62.9% [6] Market Trends - The popularity of hyaluronic acid is declining, while "recombinant collagen" is emerging as a lucrative ingredient, reflecting a shift in consumer preferences towards efficacy-driven skincare [7][9] - The market is witnessing a transition from ingredient-focused to efficacy-focused products, with companies like Proya leveraging this trend to capture market share [10][11] R&D and Investment - There is a growing disparity between revenue growth and R&D investment among companies, with Proya's R&D expenditure at only 1.95% of total revenue, the lowest among the sample companies [12] - In contrast, Juzhibio, despite its rapid revenue growth, has a low R&D investment ratio of 1.9%, indicating a potential risk in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12] Industry Dynamics - The beauty industry is moving towards a phase where product efficacy and R&D capabilities are becoming critical competitive factors, as opposed to relying solely on marketing [13] - The gap in revenue between leading and mid-tier companies is widening, suggesting a trend towards market consolida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13]
大学副校长成陕西首富!29岁学霸女儿,已任高管!
券商中国· 2025-05-09 13:20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财富杂志 ,作者陶娟 新财富杂志 . 《新财富》杂志专注以权威评价、深度研究,揭示资本的选择与逻辑,促进市场信息透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西北大学新任副校长范代娣,持股市值达443亿元,晋升为新一任陕西首富。 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名下的巨子生物、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900亿元,分别处于医药生物和航空航天两大领域。 他们的女儿,29岁的严钰博被严格培养,本科在多伦多大学主修双学位,此后一年拿下加大洛杉矶分校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家"打工"之余,她还 在两年内考下4门金融证书,晋升为巨子生物董秘、执行董事,但2023年年薪仅为14万元,2024年涨薪至36万元。 与女儿"低"收入相映成趣的是,上市三年,巨子生物募资46亿港元、分红23亿港元,预计范代娣家族可获分红13亿港元。 2025年4月,西北大学上任一位女副校长范代娣。她的持股市值合计超过400亿元,或许是教育体制内身家最高的了。 西北大学为教育部与陕西省政府共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 在西北大学官网上,范代娣已正式列席副校长一职。 |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合作 ...
国产玻尿酸巨头昊海生科实控人被立案调查背后:董事长称对方不参与经营,内幕交易与公司股票无关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08 15:53
每经记者|许立波 金喆 每经编辑|董兴生 2007年5月,昊海有限通过引入上海华源生命科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华源")完成了首次增资,注册资本增至7242.13万元,上海华源除现金出 资外,还向昊海有限注入上海华源松江分公司(松江厂)资产。 "他做的也不是我们公司的股票,他就是投资人,喜欢做股票,我们也警告过他肯定不能做我们公司的股票。"5月8日上午,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询 问,昊海生科董事长侯永泰在电话中表示,公司实控人蒋伟多年来都不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其内幕交易行为也与公司股票无关。 侯永泰看似"划清界限"的表态,与前一晚昊海生科(688366.SH,股价52.26元,市值121.87亿元)的一则公告有关。根据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 蒋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5月8日,昊海生科股价下跌1.71%,报收52.26元/股。 但记者注意到,尽管蒋伟多年来都不在上市公司任职,但从公司创立至今的股权架构来看,蒋伟的影响力早已深深植入昊海生科的基因。2007年,他以昊海 化工为依托,搭建起昊海生科在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领域的产业版图。即便后来股权结构不断调整,蒋伟夫妇始终稳坐控股 ...
一片面膜40元,陕西女富豪年赚20亿
创业邦· 2025-04-28 09:47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经天下WEEKLY ,作者财经天下 财经天下WEEKLY . 《财经天下》周刊官方账号,提供有品质的深度报道,讲述中国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精彩故事。 来源丨财经天下WEEKLY(ID:cjtxweekly) 作者丨林木 编辑丨吴跃 图源丨Midjourney 因为陷入"EGF(表皮生长因子)罗生门",可复美近期被推上风口浪尖。 不久前,有消费者反映可复美产品"违规添加EGF"。随后可复美母公司巨子生物予以否认,称"旗下所有 产品均未添加"。伴随着舆论发酵,社媒平台上,看客们吵得沸沸扬扬,力挺声、质疑声四起,也让"可 复美"这个名字被更多人知晓。 做过医美或者皮肤敏感的消费者,大多对"可复美"三个字不陌生。这个主打皮肤修复的品牌,早年间主 要深耕院线渠道,之后乘上直播电商风口,进入更多人视野,撬开更多钱包。过去6年,其母公司巨子生 物营收从9.57亿元涨至55.39亿元,翻了5倍多。 2024年,巨子生物一举超越珀莱雅,成为市值最高的国货美妆公司,此后一直保持至今。公司创始人, 现年59岁的陕西人范代娣,也因此登顶国货美妆首富。 95后女生冯琳第一次知道"可复美",是被皮肤敏感的姐姐种草的。202 ...
医美“三剑客”陷业绩困境,玻尿酸“黄金周期”落幕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4-28 00:1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佳英 广州报道 与同行业其他企业销售费用策略的横向比较显示,华熙生物或许正陷入营销高投入却回报乏力的困境。 2022年其销售费用高达30.49亿元,远超竞争对手爱美客和昊海生科。尽管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压缩销售 开支至2024年的24.64亿元,净利润率却仍从2022年的15.1%跌至3.2%,销售效率低下的问题愈发突出。 华熙生物的业绩下滑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其发展的纵向脉络来看,华熙生物正 处于"第三次战略升级"的阵痛期,专注于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大新兴领域。 财务报告显示,这一转型伴随着管理成本的显著增加——从2022年至2024年,管理费用从3.93亿元增至 6.58亿元,管理费用率也从6.18%上升至12.26%。 2025年首季度,医美行业内的"三剑客"交出的成绩单,却是一串令人瞩目的下滑数字。 根据4月25日至26日公布的财务报告,华熙生物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跌20.77%,缩水至10.78亿元;爱 美客(300896)的收入亦下降17.90%,降至6.63亿元;昊海生科的营收亦减少4.25%,徘徊在6.19亿 元。这一系列下滑的数据,暴露出传统医美企业 ...
一片面膜40元,陕西女富豪年赚20亿
创业家· 2025-04-27 10:18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经天下WEEKLY ,作者财经天下 财经天下WEEKLY . 《财经天下》周刊官方账号,提供有品质的深度报道,讲述中国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精彩故事。 毛利率在80%以上,研发投入却较低。 作者:林木 编辑:吴跃 来源:财经天下WEEKLY 因为陷入"EGF(表皮生长因子)罗生门",可复美近期被推上风口浪尖。 不久前,有消费者反映可复美产品"违规添加EGF"。随后可复美母公司巨子生物予以否认, 称"旗下所有产品均未添加"。伴随着舆论发酵,社媒平台上,看客们吵得沸沸扬扬,力挺声、 质疑声四起,也让"可复美"这个名字被更多人知晓。 做过医美或者皮肤敏感的消费者,大多对"可复美"三个字不陌生。这个主打皮肤修复的品牌, 早年间主要深耕院线渠道,之后乘上直播电商风口,进入更多人视野,撬开更多钱包。过去6 年,其母公司巨子生物营收从9.57亿元涨至55.39亿元,翻了5倍多。 2024年,巨子生物一举超越珀莱雅,成为市值最高的国货美妆公司,此后一直保持至今。公 司创始人,现年59岁的陕西人范代娣,也因此登顶国货美妆首富。 爱美的女生,这些年托举过不少美妆公司。当下风头最盛的可复美和巨子生物,到底是何来 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