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共同体

Search documents
“里斯本丸”号的历史回响(创作者谈)
Ren Min Ri Bao· 2025-07-10 22:52
Core Points - The documentary "The Sinking of Lisbon Maru" aims to uncover the historical tragedy of the Lisbon Maru, a Japanese transport ship that sank in 1942 with British POWs on board, highlighting the human stories behind the event [2][4][7] - The film serves as a historical record, documenting the experiences of over 1,800 British POWs and the heroic efforts of Chinese fishermen who risked their lives to rescue them during the sinking [4][6][8] - The narrative emphasizes the shared human values and moral choices made in extreme circumstances, showcasing the humanitarian spirit of the Chinese fishermen [6][7] Summary by Sections Historical Context - The Lisbon Maru was transporting 1,816 British POWs from Hong Kong to Japan when it was torpedoed by a US submarine, leading to a tragic loss of life and a desperate struggle for survival among the POWs [2][4] - The ship sank after being hit, with many POWs attempting to escape only to face gunfire from Japanese soldiers [4][5] Rescue Efforts - Chinese fishermen launched 46 boats and made 65 rescue attempts, saving 384 British POWs during the chaos [5][6] - The fishermen provided clothing, food, and shelter to the rescued soldiers, demonstrating remarkable bravery and selflessness [6][7] Personal Stories - The film includes poignant interviews with descendants of the POWs and the rescuers, revealing the long-lasting impact of the tragedy on families [5][8] - Many families of the victims have lived with the pain of loss for generations, and the documentary aims to bring these untold stories to light [5][6] Cultural Significance - The documentar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remembering history and the shared legacy of humanity across different nations [7][8] - It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need for peace and the enduring connections formed through acts of kindness during wartime [8]
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Ren Min Ri Bao· 2025-07-10 22:52
7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与会外方嘉宾高度赞 赏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认为贺信深刻阐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体现中国推动文明交流 互鉴的责任担当。当前世界面临多重挑战,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正当其时,期待各国携手行动,深化互学 互鉴,汇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推动世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 开文明的交流互鉴。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 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充满远见和智慧,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促进合作与共同发 展。"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在致辞中表示,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都主张对话、鼓励合作,寻求可持续 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他说,只有深化友谊和理解,才能实现和平、稳定和发展。纳米比亚愿与 国际社会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一个包容、繁荣、和平的未来。 比利时前首相莱特姆表示,当今世界,加强对话的紧迫性不言而喻,本次会议十分契合当下需要。全球 不确定性 ...
东盟外长会上,中方提出四点建议
Huan Qiu Shi Bao· 2025-07-10 22:46
"王毅在吉隆坡与东盟各国外长举行会晤,凸显出中国与东盟的互动正不断加深。"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0 日分析称,在美国向东盟各国实施的新一轮商品关税政策将于8月1日生效的背景下,东盟各国寻求深化 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系,尤其是中国。马总理安瓦尔9日批评美方滥施关税是倒退行为,称贸易正被用 作"施压、孤立和遏制"的工具,"关税、出口限制和投资壁垒现已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利器"。 南海问题和无核化问题也是中国—东盟外长会上的关注焦点。据马新社报道,东盟10日呼吁南海各方 以"智慧和审慎"的方式处理争端,确保地区地缘局势稳定。穆罕默德·哈桑表示,东盟对"南海行为准 则"取得进展表示欢迎,并希望继续保持积极势头。他还表示,东盟欢迎中国愿意成为第一个无保留签 署和批准《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的核武器国家。"这是全球核不扩散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彰显中国对东南亚无核化的领导力和承诺。" 【环球时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杨一 环球时报记者 王琪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吴鸣】"第58届东盟外长会及系 列会议10日迎来多场重头戏",据马来西亚《东方日报》10日报道,东盟各国与中国、澳大利亚、俄罗 斯等九国外长及代表举行会晤,当天的首场重头戏 ...
深化交流互鉴 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沟通桥梁
Xin Hua Wang· 2025-07-10 12:42
新华社济南7月10日电 题:深化交流互鉴 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沟通桥梁 新华社记者邵琨、张武岳 英国巴斯市前副市长余德烁认为,更好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关键在于跨越成见、打破壁垒、寻找共识,需要从摒弃"文明优越论"与"文明冲突 论"的固有偏见、深化哲学基础对话、加强教育交流与青年合作、积极推广跨文明合作的成功案例等方面着手。 本届论坛首次设立的水文化平行论坛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来自1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水为媒,探讨"水文化与全球现代化"。世 界文化遗产论坛、金融文化论坛、中医药文化论坛……在今年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议题设置广泛而深入,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鲜明特色。 "议题设置不断拓展,构建了更多元的交流场域。"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说,论坛正不断打破学科的 边界,推动对话范围从学界走向社会各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明及各民族文明的理解互信,为文化创新注入澎湃活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来自70余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齐聚 尼山脚下,深化交流互鉴,探讨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协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柬投资合作工作组首次会议在柬召开
news flash· 2025-07-10 11:37
相关链接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协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柬投资合作工作组首次会议在柬召开 金十数据7月10日讯,7月9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和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投资委员 会秘书长谢无敌在柬西哈努克市共同主持召开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协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中柬投资合 作工作组首次会议。凌激表示,中国已连续13年为柬最大贸易伙伴,连续12年为柬最大外资来源国。中 方愿与柬方充分利用两国自贸协定创造的良好条件,进一步加强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农 业等领域的产供链合作,切实发挥投资对双边贸易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经贸合作规模和水平,不断推 进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希望柬方继续为西港特区发展及中资企业在柬投资展业创造良好 的营商环境。 ...
陈春花:今天影响组织选择的两个关键变量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10 09:06
(原标题:陈春花:今天影响组织选择的两个关键变量) 在当今世界,有两个很关键的变量在影响着我们对组织形式的选择。这两个变量简单概括就是:技术环 境与制度环境。 01 当下世界的关键变量一:技术环境 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今天要特别强调"知识社会"这个概念,知识不是早就有了吗?我的回答是:因为今 天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变了。 原来工业社会的基础设施可能是电力、高速公路、铁路等等;但今天,数字技术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 施。这一转变带来的可能是组织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人类有三种基本活动的场景: ·物质生产活动——客观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际交往活动——社会世界——人与人的关系 直播是基于人际交往活动的商业模式,数字技术为整个产业提供供给和帮助,产生了一个万亿规模的市 场。过去的零售市场没有直播的商业模式,2024年,我国职业主播达3000多万人,直播电商规模过万亿 元。这就是人际交往活动带来的经济价值。 ·自我意识活动——主观世界——人与自我的关系 在农业和工业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一直是主导,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活动则更多是辅助性的,难以直接 产生经济价值。 而如今,数字技术以广泛连接和互惠共享为特征, ...
王毅谈中国东盟互利合作成果
news flash· 2025-07-10 07:28
二是区域开放合作的步伐更加坚定。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将于年内签署议定书。东 盟—中国—海合会峰会开创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三是安全合作更加深入。各方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三读,有效管控分歧,维护了海上总体稳定。中 国同缅甸、老挝、泰国等联手打击网赌电诈跨国犯罪。 王毅谈中国东盟互利合作成果 2025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时介绍了双方合 作丰硕成果。 一是周边命运共同体纽带更为紧密。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成功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双边命运 共同体建设提升到更高水平,互利合作朝更高质量方向迈进。 四是人员往来更加便捷。双方连续两年举办100多项人文交流年活动,"澜湄签证""东盟签证"正式落 地,民众如"走亲串门"般常来常往。 王毅表示,中国始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视周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将继续 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东盟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的亚洲价值观,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 共同体,在全球南方卓然壮大的历史大势中加快亚洲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开幕
Da Zhong Ri Bao· 2025-07-10 00:54
Core Viewpoint - The 11th Nishan World Civilization Forum opened in Qufu, focusing on the theme "Embracing Diversity and Shared Beauty: Inter-Civilizational Relations and Global Modernization" [1][2] Group 1: Forum Overview - The forum aim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midst significant global changes and uncertainties [1] - It serves as a platform for civilizational dialogue, contributing wisdom to tackle global challenges and promote human civilization [2] Group 2: Key Themes and Initiatives - The forum responds to new propositions of civilizational mutual learning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exploring pathways for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mong civilizations [2] -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iversity in civilization, advocating for mutual lear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dvanc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2]
朱锋:变乱交织的世界更需要文明对话
Huan Qiu Wang· 2025-07-09 22:47
2025年是二战后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年,不仅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中国人民 抗战胜利80周年,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然而,国际局势的变乱交织也是这80年来极为罕见的。诸多 复杂动荡的因素不断累积,人类和平与发展进程再次走到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023年3月15日习近 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则为世界走出国际局势的变乱动荡,提供了战略性的思想引领和行动纲 领。 世界局势的脆弱与动荡正在凸显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就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明崛起的进程。但在不同文明起步 不同、价值和信仰不同的早期历史上,这一进程充斥着战乱和征伐。进入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之后, 近500年的世界历史发展就是从欧洲到北美,在西方主导科技创新、工业化和殖民扩张进程的同时,世 界进入了相互开放、没有一个国家和文明可以孤立于其他国家之外的国际化进程。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建立和各种国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更是让世界进入了相互依存的时代。 冷战时期的阵营对立和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代表的"核战阴霾",更是让各国无法脱离命运与共的国际 化现实。1991年苏联解体,全球化接踵而至。生产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32
7月8日,历经9个多月闭馆改造升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向社会公众恢复开放。《为了民族解 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吸引了很多观 众。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以物证史,展现伟大抗战精神—— 1936年8月11日伪满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报告、第一位报道卢沟桥事变的中国记者方大曾发 表的《卢沟桥战记》……多件文物、档案首次亮相,让展馆志愿者郭秀芝感到很震撼:"空间大了,展 品多了,'一二·九'运动的雕塑、血战台儿庄的油画都是新扩充的……" 展馆升级后,展厅面积从6700平方米增至1.22万平方米,展出文物、档案新增1000余件(套)。 征集文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多措并举:向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50余家博物 馆、纪念馆、图书馆借展文物;组织多支调研团队,奔赴各地征集文物线索;通过社会捐赠、国际交 流、收藏家征购等形式,让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与观众见面。 "以物证史、以物为镜,我们希望贯通呈现14年抗战历史,让每一位参观者深刻感悟中国人民以巨大牺 牲为世界反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