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需求

Search documents
【期货热点追踪】铁矿石期货价格上涨,贸易谈判积极迹象助力,国内需求强劲,铁矿石期货价格是否迎来新一波上涨?
news flash· 2025-05-06 03:32
铁矿石期货价格上涨,贸易谈判积极迹象助力,国内需求强劲,铁矿石期货价格是否迎来新一波上涨? 相关链接 期货热点追踪 ...
日本央行:如果全球物流出现中断,或进行供应链重组并产生大量成本,进口价格可能会上涨。这可能会反过来抑制国内需求。
news flash· 2025-05-01 03:14
日本央行:如果全球物流出现中断,或进行供应链重组并产生大量成本,进口价格可能会上涨。这可能 会反过来抑制国内需求。 ...
咨询公司:预计日本央行5月将按兵不动
news flash· 2025-04-30 10:08
金十数据4月30日讯,金融咨询公司Continuum Economics表示,日本央行预计将在5月会议上维持利率 在0.5%不变,且不改变前瞻性指引。在美国关税带来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胀持续升温,令日本央行 陷入两难境地。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汽车关税将对日本经济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但东京的工资 谈判仍推动工资预期增长超过5%。如果工资增长能够很快转化为国内需求,如果通胀压力不是来自成 本方面,日本央行将很难证明进一步推迟加息是合理的。 咨询公司:预计日本央行5月将按兵不动 ...
土耳其财政部长:国内需求和投资使土耳其经济在全球不确定性中相对具有韧性。
news flash· 2025-04-29 07:19
土耳其财政部长:国内需求和投资使土耳其经济在全球不确定性中相对具有韧性。 ...
我国将出台稳就业稳经济五方面若干举措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4-29 03:03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付朝欢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4月28日,国新 办就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四部门有关负责人出席并答记者问。 对于这个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此前,4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稳就业稳经济推 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进行了研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28日的发布会上介绍,相关政策举措与去年9月份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 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任务形成接续,具体包括支持就业、稳定外贸发展、促进消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五方面内容。 若干举措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发布会伊始,赵辰昕介绍了五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在支持就业方面,主要包括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 强就业公共服务等。 在稳定外贸发展方面,主要包括"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出口企业规避风险、扩大服 务产品"出海"、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等。 在促进消费方面,主要包括扩大服务消费、 ...
云静:激活消费新动力 稳住经济压舱石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4-28 03:32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与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首要任 务,深刻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充分 体现统筹促消费与惠民生、优供给与扩需求的辩证思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在全球经济 复苏乏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矛盾凸显的当下,唯有统筹总供给与总需求,畅通生产、 分配、流通、消费的社会再生产循环,方能实现国民经济良性运行,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经济基 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提振消费的三大路径: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 境。这一路径安排不仅为消费提振指明了方向,也为经济循环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强化收入增长举措,夯实消费底气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长远,对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抓 住了提振消费的"牛鼻子"。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需立足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扎牢消费增长的坚实基础。 扩大服务消费能级 ...
2月物价数据点评:春节错月拖累通胀,政策将加快落地
CDBS· 2025-03-13 01:47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indicates a focus 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s a key priority in the government's work report, suggesting a potential for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accelerate in the future [3][16]. Core Insights - February CPI decreased by 0.7% year-on-year, which was weaker than the market expectation of -0.4%, while PPI fell by 2.2%, also below the expected -2.1% [3][11]. - The decline in CPI wa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the high base effect from the previous year due to the Spring Festival, with a new impact contributing a 0.1% increase when excluding this effect [11][16]. - The report highlights that food prices were weaker than seasonal trends, with a notable decrease in fresh vegetable prices by 12.6% year-on-year [11][12]. - The government aims to address insufficient domestic demand and weak consumption by implementing policies promptly to stimulate recovery in demand and a moderate rebound in prices [3][16]. Summary by Sections CPI Analysis - February CPI's year-on-year decline was driven by the Spring Festival's timing and a high base from the previous year, with food prices showing a significant drop [11][12]. - The report notes that the service CPI and core CPI both turned negati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four years, indicating weak demand and consumption [15][16]. PPI Analysis - February PPI's year-on-year decline of 2.2% was attributed to seasonal factors, abundant coal supply, and fluctuations i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17]. - The report suggests a potential for short-term PPI recovery due to proactive fiscal policies and improving funding rate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17][18].
为什么是这些目标?为什么是这些改革?|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5 06:29
宏观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 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 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 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 在 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 '投资于人 '、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 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认为,两会将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是综合考虑国内 外形势与各方面因素的结果,体现出以经济发展为先的总思路。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的基调延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的提法,较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政策基调更加积极,体现在力度更大、节奏更快、 方式更多、结构更优、与市场的沟通更顺、政策间的协同性更高,将发展置于更高的位置。同时,强 调要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推动零基预算改革,推动消费税改革,规范税收优惠,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的 财税支持;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文/高歌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