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

Search documents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受关注 信澳优势行业混合正式发行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7-01 12:18
从发行公告来看,信澳优势行业混合的募集期为7月1日至7月21日。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为吴清宇,公开资料显示,吴清 宇为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拥有13.5年证券从业经验,9年投资管理经验,投资中注重产业趋势与行业竞 争格局的研究。 对于未来投资机会,吴清宇表示:"综合来看,下半年A股市场在流动性宽松、政策扶持以及产业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 用下,有望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 "产业发展趋势也为A股市场的上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机器人产业为例,上半年该产业处于元年阶段,市场对其前景充 满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下半年至明年,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量产落地阶段。届时,那些能够真正进 入决赛圈、获得订单并实现量产的厂商,将迎来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这些优质企业的业绩提升将直接反映在股价上,带动 相关板块的上涨,进而推动整个A股市场的活跃。"吴清宇如是说。 本报记者 方凌晨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24只基金正式成立,这24只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达 226.82亿元,其中,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交银瑞安混合等多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募集 ...
首程控股:与50余家机器人企业集中签约
news flash· 2025-07-01 10:10
首程控股公告,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主题为"首程领航,智创未来"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峰会暨投资人大 会。会上,首程控股与50余家机器人企业进行集中签约,并宣布启动"机器人综合体验店"全球品牌招募 计划,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推动机器人产业服务战略升级。 ...
铁近科技完成近2亿元战略融资,董事长陈志强控股59%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1:45
瑞财经 刘治颖 6月30日消息,苏州铁近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近科技)完成战略融资,交易规模近2亿元,由鼎晖投资领投。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创新、市场开拓与二期工厂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微型及特微型轴承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深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铁近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陈志强,注册资本为4535.41万元,致力于特微型轴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内孔尺寸1.0-8.0mm的特 微型精密球轴承,广泛应用于工业装备、医疗器械、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消费电子等行业。 业绩方面,2023年、2024年,铁近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74亿元、2.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986.56万元、4896.36 万元。 资料显示,陈志强,男,出生于1975年11月10日,大专学历。1995年6月至2016年4月,历任上海美蓓亚精密机电有限公司研削科职员、组长、科长;2016年 5月至2016年12月,任铁近有限副总经理;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任铁近科技副总经理;2018年7月至今,任铁近科技董事长。 据公开转让书显示,陈志强直接持有公司30.62%的股份,且陈志强系持股平台万 ...
模拟芯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需求回暖进行时,国产替代与并购整合共筑成长动能
Huachuang Securities· 2025-06-30 06:14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电话:0755-82755859 邮箱:gengchen@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7100004 证券分析师:岳阳 邮箱:yueyang@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1120002 行业基本数据 模拟芯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需求回暖进行时,国产替代与并购整合共筑 推荐(维持) 成长动能 行业研究 电子 2025 年 06 月 30 日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耿琛 ❑ 模拟芯片是真实世界与数字系统的桥梁,产品种类丰富,下游应用场景广泛。 模拟芯片承担着信号采集与调理功能,产品呈现品类多、生命周期长、设计高 度定制化等特征。根据 WSTS 数据,2024 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受宏观经 济与库存高位影响同比下降 2.7%。当前行业库存去化步入尾声,叠加汽车、工 业自动化及数据中心等领域需求复苏,市场逐步回暖,预计 2025 年规模同比 回升 6.7%至 843.4 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据钛资本研究 院估算,2024 年市场规模约 3176 亿元。模拟芯片应用场景广泛,分下游看, 2023 年工业/汽车/无线通讯/消费电子占比分别为 ...
财经观察丨机器人赛道上,山东造“跑”到哪儿了?
Qi Lu Wan Bao· 2025-06-30 05:25
Group 1 - Yushu Technology, founded in 2016, has approximately 1,000 employees and reported annual revenue exceeding 1 billion yuan [1] - The company is actively pursuing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for humanoid robots, but has not yet reached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timeline [1] - Shandong Province aims to establish four major robot industry development hubs by 2027, targeting a manufacturing scale exceeding 50 billion yuan and nurturing at least three leading enterprises with output over 2 billion yuan [1][2] Group 2 - Shandong has seen the emergence of notable products, including the top-selling parallel robots from Yifei and the leading domestic precision planetary gear reducers from Niusidate [2] - The province's robot industry is projected to achieve over 26 billion yuan in revenue by the end of 2024, with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from local companies [2] - A new initiative in March 2023 introduced a "humanoid robot" specialization to enhanc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n perception and motion control [2][3] Group 3 - Qingdao is one of the four key robot industry clusters in Shandong, focusing on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strengthen the robot industry [3] - Shandong's early investment in the robot industry, dating back to 2010,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3] - The humanoid robot industry in Shandong is expected to reach 410 million yuan in 2024, reflec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36.7% [3] Group 4 - The recently issued "Action Plan" emphasizes enhanc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robot companies, including technology upgrades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4] - The plan encourages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stage investment, such as angel and venture capital, to support innovative robot enterprises [4] -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urged to innovate their product offerings to provide increased credit support through methods li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quity pledges [4]
【金牌纪要库】对话机器人首席!下半年机器人产业链重点在哪?具备全球化能力、能深度绑定全球大客户的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前景更加广阔
财联社· 2025-06-30 01:23
前言 《金牌纪要库》是财联社VIP倾力打造的一款高端会议纪要类产品,结合财联社的媒体资源和行业圈层 优势,为投资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市场及行业洞察,以及专业分析和解读。 对话机器人首席!下半年机器人产业链重点在哪?①特斯拉在机器人领域专利把控最严的是电机分支,高 转矩密度电机是业内必须攻克的方向;②下半年具备全球化能力、能深度绑定全球大客户的机器人产业链 企业前景有望更加广阔,这些企业已提前进行全球化布局;③灵巧手和轻量化仍为机器人核心硬件趋势, 这些企业已分别在这两个领域积累大量先发优势。 ...
招商通知: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28 11:40
2025年,医疗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深水区。产品形态不断演进,临床路径逐步清晰,资本趋于冷静,产业生态日 趋复杂。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以 " 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 " 为主题,聚焦智能手术系统的系统化升 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 这不仅是手术机器人企业的舞台,更是技术路线、供应链变革、医院系统升级、国际趋势对话的交汇点。在这 里,不只讨论"哪款设备领先",更定义 未来的医院如何因机器人重构 。 欢迎厂商赞助大会 ,请联系微信号suribot21,或手机号13552754250 普通观众报名,请等待通知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Global Medical Robotics Conference 2025 暨MedRobot行业颁奖典礼 一、活动日期 2025年9月4日-6日(星期四、五、六) 二、活动地点 北京市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三、 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 【开幕式】 【参观机器人租赁医院落地场景】 (仅限受邀) 【手术机器人高管晚宴 】 (仅限受邀) 多位政府与产业机构领导致辞 《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报告2025》首发 MedRobot年 ...
谷歌推出本地具身智能模型,“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连续三日获资金加码,份额再创新高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27 06:46
湘财证券指出,鉴于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量产计划,相关产业链迎来巨大机 遇。建议投资者可关注硬件供应链企业,如生产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电机、灵巧机械手等核心零部件 的厂商,以及提供关键传感器的供应商;自动化与工业集成商中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经验丰富、能提供工 厂集成方案的公司也值得关注;此外,AI与软件技术提供商,特别是专注机器人操作系统、任务规 划、人机交互软件开发的企业,同样是潜在的投资热点。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 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场外联接(华夏中证机 器人ETF发起式联接A:018344;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C:018345)。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金流入方面,最新资金净流入890万元,拉长时间来看,近3个交易日内"吸金"共5.15亿元,居可比基 金首位。规模方面,机器人ETF最新规模140.82亿元,本周规模增长11.67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 模位居可比基金首位。份额方面,机器人ETF最新份额167.50亿份,本周份额增长5.98 ...
90后清华博士厨房机器人融资数千万,拿下北京市首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
量子位· 2025-06-27 04:40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让机器人下厨房,获数千万元融资! 享刻智能正式官宣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系列融资,投资方阵容相当豪华:世纪长河科技集团、启迪之星联合领投,网龙天映创投、广华创投 等多家机构跟投。 创始人陈震为机器人圈的连续创业者, 拥有北航计算机学士、清华计算机硕士学位,目前还是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生。 2020年,他创办的视觉导航定位方案公司速感科技被九阳母公司JS环球生活全资收购,随后出任Shark Ninja机器人研发中心总经理。 时隔三年,这位连续创业老兵再次出发,瞄准厨房服务机器人。 就在去年9月,享刻智能的LAVA机器人拿下了北京市首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上岗"的AI厨师。 千台订单在手,出海步伐加快 团队推出的LAVA机器人,能2分钟炸好一盘薯条、做汉堡,未来还要学会做冰淇淋和调饮品。 最厉害的是,它能通过视觉识别不同食材,自主判断烹饪时间,甚至能学习掌握新菜品的制作方法。 LAVA已做到连续190天无间断运行,单日处理订单峰值达到1,732单,累计完成超10万次无故障炸制任务。平均40秒/单的制作效率,能耗较 传统设备降低 ...
(活力中国调研行)深圳崛起“机器人谷” 产业“群星璀璨”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6 12:37
当前,一个"机器人谷"正在深圳逐步成型。深圳"机器人谷"地处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天然走 廊,沿着留仙大道,从长岭陂延伸到西丽和留仙洞,众多机器人产业链上市企业以及细分领域龙头企 业、近10所高校在此聚集,上演着机器人产业的"群星璀璨"。 6月25日,中新社记者走进深圳"机器人谷",实地感受发生在这里的机器人迭代升级和产业集聚效应。 6月25日,搭载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的配送机器人亮相。中新社记者程景伟摄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从深圳"机器人谷"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经过12年的发展已成为科 创板"3D视觉第一股",致力于打造机器人的"眼睛"。 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表示,其为全球超过1000家客户与开发者提供"研发+制造"的一站式产品和服 务,其中机器人视觉业务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70%。"我们身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爆 发的黎明。视觉感知作为其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市场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 黄源浩认为,从未来20年的时间去看,机器人产业可能会是规模达数十万亿甚至百万亿级的巨型产业, 而且还会融入到农业、工业、物流等各行各业中,整个生态系统非常庞大。 深圳在机器人产业方面已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