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Search documents
田野考古的足迹
Ren Min Ri Bao· 2025-06-20 21:41
若以进入考古专业读书算起,考古学家徐光冀在这条道路上已经前行了70年。他见证了中国考古学和中 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我第一次见到徐先生是2006年的冬天。那次陪同先生从北京赴河南,检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固岸 墓地"等遗址的发掘。之前作为三峡工程文物保护规划组成员,徐先生参加了《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总体 规划》的制定,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物保护规划,突出了"文物保护,规划先行"的理念。作为水利 部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规划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徐先生参加了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东线文物保护规划编 制,并对考古工地进行长期的检查和指导。从考古转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徐先生丰富的田野考古经 验、强烈的责任感和鲜明的保护立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徐光冀出生于1935年,幼年正值抗战时期,颠沛流离,1948年方回到北京读中学,1954年以第一志愿进 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考古专业,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后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作。他很怀念自己成长路上遇到的各位老师——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宿白先生等。夏鼐先生主持 考古所工作长达30多年,一贯重视和严格要求田野考古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执行,田野 ...
古老文化焕发新光彩:中意企业携手打造“数字遗产”
Xin Hua Wang· 2025-06-20 01:31
6月19日,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意大利奇维塔展览与博物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签约。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题:古老文化焕发新光彩:中意企业携手打造"数字遗产" 新华社记者魏梦佳、陈钟昊 作为拥有众多世界遗产的国家,中国和意大利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交流、创意设计等领域合作密切。18日下午,在北京工业遗产新地 标首钢园,中意在数字遗产方面又取得新成果。 在"文明伙伴计划-中意数字遗产沙龙"上,中意文化界人士会聚一堂,圆明园数字夜游"重返西洋楼"、首钢三高炉数字博物馆、意大利"中国展 厅"等系列合作正式发布。 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清城睿现)、意大利奇维塔展览与博物馆有限公司(简称奇维塔公司)相关负责人现场签约。未 来,双方将深化数字遗产方面的合作,包括以数字虚拟技术重现圆明园盛景,在首钢园以数字化方式向人们展示意大利文化艺术讯息等。 根据合作计划,艺术展览资源丰富的奇维塔公司还将为中国文化企业出海提供策展服务,搭建"中国展厅"便于意大利观众观赏中国文化艺术。此 外,两家企业还将合力打造展现两国文化遗产的"VR院线",观众在网上就可沉浸式体验中意文化遗产魅 ...
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 ——河南践行“两高四着力”系列述评之四
He Nan Ri Bao· 2025-06-19 23:27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正源源不断地为文旅产业发 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人们在文化旅游盛宴中,深切感受到"诗和远方"的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要求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旅 产业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点亮未来。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全省上下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璀璨星光汇聚成照亮中原大 地的时代光芒。 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新光彩 6月14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联合打造的《沿着中原大遗址走廊寻国宝》 大型直播活动引爆网络。 当天,网友们跟随直播镜头"穿越"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殷 墟博物馆、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沉浸式触摸中华五千年文明脉动,寻找"何以中国"的历史答案,纷纷点赞 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蕴。 历史长河,在中原大地留下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生动诠释了河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主根主脉 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何将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河南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注重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水 ...
当千年石像与金黄麦浪“同框”(纵横)
Ren Min Ri Bao· 2025-06-19 21:51
现代农机在田野里收割劳作,远处有高铁飞驰而过,而宋陵前安设的石人、石兽静静伫立在金黄灿烂的 麦浪之中……前不久,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永熙陵迎来麦收"的图片,在网上走红。历史遗迹、人文景 观和谐"同框",诗意美景引发关注。 巩义宋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被誉为"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信息和艺术价值。这些石刻造像并未被放在玻璃展柜或高墙之内,而是与农田、村庄自然融合。农民在 田间耕种,孩童在石像旁嬉戏,此处,历史变成了可触可感的鲜活存在。从孔庙周边市井生活的热闹, 到长城脚下农家乐的炊烟,再到如今宋陵麦收与石刻造像"同框"……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历史文化遗产 正日益鲜活起来。 有人或许会问:在文物旁耕作是否会影响保护?据当地文物专家科普,石刻造像不同于其他文物,加上 保护罩反而会高温不通风,文物如同"蒸桑拿",容易加剧其老化程度。事实上,巩义已在宋陵保护中探 索出了一条科学路径:通过划定保护区、控制耕作深度、采用生态农业等方式,既保障了文物安全,又 让文物充分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与精神世界。近年来,当地还依托现代风景与古老文物跨时空"同 框"的独特景观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 ...
甜透天山!广东荔枝北上新疆“撒糖”|舌尖六味·尝尽岭南①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19 12:05
甜透天山!广东 荔枝北上新 疆"撒糖"|舌尖 六味·尝尽岭南 ①_南方+_南方 plus 开栏语:6月26- 30日,"疆品南 下 粤品北上"广 东食品走进新疆 专场活动将在 2025(中国)亚 欧商品贸易博览 会期间举办,广 东特色美食集体 亮相。即日起, 南方农村报推 出"舌尖六味·尝 尽岭南"系列宣 传,以甜、咸、 酸、腊、甘、香 六味为引,述 说"食在广东"的 魅力,邀您共赴 舌尖上的粤疆之 约,敬请垂注。 广东有多 给"荔"?产量 大、面积广、品 种多、历史 久……这一次, 广东不只发 出"到广东吃荔 枝"的诚挚邀 请,更携新鲜荔 枝北上新疆,让 岭南盛夏的甜蜜 穿越万水千山, 直抵西域舌尖。 广东荔枝 的"甜",有震撼 世界的规模。作 为我国荔枝的核 心产区,广东荔 枝种植面积稳定 在400万亩左 右,遍及全省97 个县(市、 区),荔枝产业 综合实力位居全 国第一、世界第 一。从粤东西北 到珠江三角洲, 百万亩荔海连绵 成"甜蜜王国" 。 每三颗全球流通 的荔枝中,就有 一颗来自广 东,"甜"的分量 足以让世界为之 颔首。 枝成为皇家贡 品,吸引了文人 墨客的目 光,"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 ...
建行江西省分行多措并举,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9 03:37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在万里长江的壮阔画卷中,九江坐拥152公里的黄金岸线,京九铁路穿境而过, 鄱阳湖在这里连接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让九江因港而起、因埠而兴。 图说:夕 阳下的九江长江大桥。 近年来,建行江西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以金 融之力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走出了一条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赋能"黄金岸线" "看着长江边停靠的巨轮和堆满的集装箱,心里急啊!腹地企业出口需求'井喷',可我们码头的'吞吐胃 口'还是老样子。"瑞昌市长江港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繁忙的瑞昌港区,语气中透着焦虑。 近年来,瑞昌港区作为九江港中开发程度较高、工业项目密集的核心区域,发展势头尤为迅猛。然 而,"大进大出"的物流需求,却遭遇了关键瓶颈——港口通过能力有限,如同"小马拉大车",腹地企业 的货物堵在了"家门口"。 为彻底打通这"肠梗阻",瑞昌市长江港务有限公司决意启动公用码头集装箱泊位及仓储区提标改造项 目。计划将原有通用码头升级为集装箱专用码头,并新建配套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岸线利用效率和港口 综合服务能力。蓝图虽好,近6亿元的巨额资金投入,却让公司感到了"千 ...
央广网评|推动非遗文创走进千家万户 让“古今对话”真实可感
Yang Guang Wang· 2025-06-18 02:41
保护、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的个性、产品的个性和艺术的个性是相通的。 把非遗文创这件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就一定有价值,有成就感。非遗传播创新平台,可以激活产业 价值创造链条;通过首店、首秀、首展等首发经济形式,构筑起时尚传播新生态;通过借鉴潮玩经济, 可以培育新型文化消费生态,进一步营造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以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呵护。我们期待,社会各界能够形成更强合力,让更多非遗技 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更加强劲的力量。(央广网评论员 文 峰) 6月17日,由央广网和央广优选联袂打造的"央广非遗"直播项目正式启动,开启了对相关工作的深入探 索。据了解,该平台将通过三大举措构建非遗传承新生态:启动"非遗青年创变者"培育计划,为传统技 艺注入青春力量;打造"非遗'云'带货"品牌活动,让匠心产品走进现代生活;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非遗 传播矩阵,实现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这样的平台赋能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当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文创产品,传统文化将以更亲 切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这种创造性转化不仅延续了文化记忆,更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让年轻 ...
湖北省级非遗板凳拳:一“凳”舞动 百年传承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7 01:31
"一张板凳四只脚,专攻三路防四角,板凳一抡有风起,上架中撞如刀拼......"近日,在湖北省咸丰县唐 崖镇燕朝小学,52岁的陈俊法用一把普通板凳,演绎了板凳拳的独特魅力。 板凳拳起源于清朝中期的武陵山区,最初是陈氏祖辈为抵御豺狼虎豹和匪患而创。经过几代人的完善, 这门技艺逐渐成为武陵地区的独门武术绝技。陈俊法8岁起跟随爷爷陈搏斋学习板凳拳,历经多年苦练 终得真传。 陈俊法介绍,板凳拳以长板凳为器械,融合了棍、剑、刀等多种兵器的技法,讲究架、切、点、格、 冲、劈等动作,适合近身搏击,"精髓在于'板凳裹身避锐器,推格点击让我任',既能攻敌制胜,又能 强身健体。" 2010年,板凳拳被列入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俊法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然 而,这门技艺曾因家族单传而濒临失传。于是,陈俊法决心打破禁锢,将板凳拳推广给更多人。 自2015年起,陈俊法在县城开办武馆,授徒500余人,其中5人已成为县级传承人。2017年秋季学期,燕 朝小学聘请他为体育教师,每周20节课,主要教授板凳拳,他也连续三年被学校表彰为优秀教师。 之后,陈俊法接受咸丰县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聘请,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他还被当地消防部门 ...
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山东泰安揭牌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7 01:31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主场城市活动16日在泰安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活动现场,该 遗址公园正式揭牌。截至目前,山东共有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公开资料显示,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市泰山南麓大汶河两岸,现存遗址范围38.9公顷,包括汶河北岸 22.3公顷、汶河南岸16.6公顷,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大汶口文化上承北辛文化,下启龙山文化,在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地位重要。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波出席活动并表示,该省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做好文 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完善保护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汶口遗 址、岱庙等众多珍贵古迹遗址重焕生机;一批新的重大考古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为中华文明起源探索 注入新动力。 今年,山东精心策划"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推出579项文物宣传活动和54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 传活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推动文化遗产 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孙波说。 "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不久顺利通过评审,今天正式揭牌,在泰安文化遗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泰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 ...
海口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Hai Nan Ri Bao· 2025-06-17 01:25
当天下午,商场六楼中庭接连上演了三场精彩的非遗主题快闪演出。《戏歌·乡月长悬照往还》的 悠扬、《酒狂·桃花庵歌》的婉转以及琼剧《张文秀》选段的经典韵味,为市民的休闲购物时光增添了 意外的文化惊喜。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快闪节目结束后,现场都设置了3个非遗知识有奖问答环节。答 对问题的幸运观众可与身着古风服饰的NPC合影留念,让市民在参与中学习非遗知识,推动传统文化入 脑入心。 活动在广场主舞台迎来压轴环节。海南狮舞龙舞、海南八音依次登场,热闹的氛围聚拢人气,随 后,非遗展演正式拉开帷幕,少儿琼剧《为了多情的李公子》、琼剧说唱《八仙八仙》、公仔戏《张文 秀》、长流方言民歌《夫妻生活》等节目轮番上演,更有草编走秀、太极拳表演等,全方位展现非遗的 独特魅力。 海南日报海口6月16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习霁鸿)6月16日,由海口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海口友谊·阳光城举办。此次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 春"为主题,通过"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非遗体验形式,为市民打造一场全年龄层共享的非遗盛 宴。 活动现场,广场两侧的"烟火海口・非遗有约"市集热闹非凡。在非遗市集展示区,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