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机器人

Search documents
机器人跑马拉松,到底在比什么?
AI科技大本营· 2025-04-21 10:24
整理 | 梦依丹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大家或多或少地被一群机器人刷屏了吧。跌倒后"无头奔跑"的钢铁身躯、工作人员亦步亦趋地为机器人"降温"、以及略显"笨拙"却 奋力迈动双腿的身影…… 4月19日,全球首个的"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以其前所未有的形式和硬核的技术含量,瞬间引爆了科技圈和大众视野。让我们用一组 数字,快速回顾这场充满未来感的"机械竞速":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比拼,更是一场"未来已来"的公众现场体验。 跌倒了,站起来,重启后,继续前行。每一位"选手"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技术路线登场。他们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技术团队理想与工程能力的 具象化身。 同时,"天工 Ultra"采用大功率一体化关节和低惯量腿部结构,为其爆发性速度提供硬件基础;而轻量化设计、关节导热及风冷散热技术则保障了其持 续奔跑的散热需求。 1 场里程碑式的赛事: 这是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设立半程马拉松的赛事,标志着具身智能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1.0975 公里的赛道:涵盖了平地、坡道、弯道等多种复杂地形,其中共设有 6 个左转道与 8 个右转道,转弯角度≥9 ...
智平方机器人“上新” 年内将自建产线
Sou Hu Cai Jing· 2025-04-21 08:28
"从OPPO手机到小鹏汽车,我们见证了三代终端的变迁,但每一代都有共同点:交互更便捷,能力更多 样。"郭彦东在发布会现场表示,AlphaBot 2作为"第四代终端"的代表,是基于Alpha Brain具身大模 型驱动的新形态通用机器人,可以听懂自然语言、自主理解空间,并执行复杂、多任务的动作链。 他介绍,这套由智平方全栈自研的GOVLA(Global&Omni-body Vision-Language-Action)大模型,已具备 360度感知环境、任务拆解和全身协同控制等能力。"我们不是在造一个'自动做饭机',而是一个能从冰 箱取材、完成烹饪并将早餐端上桌的机器人管家。" 智平方发布新一代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 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智平方在深圳发布了新一代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并宣布最新"AGI终端"战略。 智平方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在现场表示,将在年内启动自有产线建设,计划2028年年产规模达万台, 2033年实现百万台交付。他认为,机器人将接力PC、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并推 动智能生产力深入千行百业。 已具备360度感知环境、任务拆 ...
0元复刻!国内首款开源验证人形机器人发布,傅利叶年初已完成8亿元融资|钛媒体AGI
Tai Mei Ti A P P· 2025-04-11 09:47
国内首款开源验证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 4月11日消息,钛媒体AGI获悉,通用机器人公司傅利叶(FOURIER-Robotics)今天发布首款开源人形 机器人Fourier N1。这也是国内首款开源验证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Fourier N1采用紧凑型硬件架构设计,身高1.3米,体重38公斤,不包含灵巧手,全身拥有23个自由度, 最高奔跑速度达到每秒3.5米,最大关节扭矩96N.m,单次续航超过2小时,支持背插拔电池更换模式。 傅利叶表示,在工程验证环节,N1 已累计完成超过1000小时的户外复杂地形测试,单次连续运行时间 超过72小时,全面验证了其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耐久性与环境适应性。同时,N1可稳定实现15度到20 度坡度斜坡通行、20 厘米楼梯攀爬、及撑地爬起等高难度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傅利叶Fourier N1人形机器人"开源即ready",开发者可实现N1的完整复刻,属于全 面开源。从可直接加工的结构图纸、材料到装配指南教程,从硬件制造体系到基础操作软件代码、通讯 接口封装等,都进行了全方位开源开放,很多信息都放在云盘和GitHub当中,堪称"0元复刻",公司还 透露后续还将开放更多的 ...
服务机器人上岗,餐厅、酒店、医院需求高,进化得这么厉害了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4-02 04:50
"嗨X,我想要一杯威士忌和一罐可乐。" "好的,请问可乐是要无糖的还是普通的?" "无糖 的。" "好的,请稍等。" 2分钟后,"酒保"机器人XMAN便端上了一杯威士忌和一罐无糖可 乐。 这是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近期发布的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目前, XMAN-R1已可完成服务场景内"点单-配餐-送餐-收餐"等任务,未来将向更多场景探索。 成 立于2010年的擎朗智能,提供服务机器人产品和完整解决方案。目前他们拥有配送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引导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品类,业务覆盖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 超、机场等场景。截至目前,擎朗智能机器人在全球出货量累计超10万台。 3月27日,南方 都市报"走进未来产业"调研团队来到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擎朗智能"), 对话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 专用机器人率先上岗,餐厅、酒店、医院需求高 成立15年以来,擎朗智能已发布5个系列的服务机器人,包括配送机器人 T系列、清洁机器人C系列、 楼宇机器人W系列、迎宾机器人G系列,以及医疗配送机器人X系列等。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擎朗智能机器人在全球出货量累计超10万台,足迹遍布全球60 ...
美国科技巨头重仓人形机器人,美媒:但中国已经领先
Guan Cha Zhe Wang· 2025-03-31 07:54
Group 1 - The humanoid robot sector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with both China and the US leading the race, as highlighted by the recent surge in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from major tech companies [1][2][4] - Tesla's Optimus project is currently the most advanced humanoid robot initiative in the US, with plans to produce 5,000 units this year and ramping up to 50,000 by 2026 [1][2] - Nvidia has introduced the first open-source humanoid robot model, Isaac GR00T N1,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 the field [1][2] Group 2 - China has outpaced the US in humanoid robot patent applications, with 5,688 filed in the past five years compared to 1,483 in the US, suggesting a strong innovation pipeline [4][5] -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ssued strategic guidelines to enhance humanoid robot development, aiming for a robust innovation system by 2025 and a competitive industry ecosystem by 2027 [5][6] - Chinese companies benefit from a mature supply chain and local opportunities, which are crucial for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humanoid robotics [5][9] Group 3 - The price of Chinese humanoid robots is lower than their US counterparts, with the G1 model priced at $16,000 compared to an estimated $20,000 for Tesla's Optimus Gen2 [6][9] - The US is still dominant i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and software technologies necessary for humanoid robots, but faces challenges in manufacturing scale and cost [6][9] - The potential market for humanoid robots is projected to reach $38 billion by 2035, indicating significant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both US and Chinese companies [9]
大厂竞相押注人形机器人,我们距离通用还有多远?
AI科技大本营· 2025-03-27 02:23
这两年,具身智能 的进展让人目不暇接。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在舞池跳舞 ,到宇树 Unitree H1 机器人在春晚扭 秧歌,再到智元机器人灵犀 X2 骑自 行车......这些场景不断刷新着大众对智能机器人的认知,也展示了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 适应能力。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每次成为焦点的,几乎都是人形机 器人。 为什么"人形"成为关注焦点?这或许可以从科技巨头的布局中找到答案。 今年 1 月,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采访时表示:"通用人形机器人技术将最为实用,因为我们的世界是围绕人类需求建造的。" 他坦言,实现这一目标极具挑战,但随着 Transformer、大型语言模型(LLM)及基础模型的突破,已让通 用机器人迈入可 能实现的阶段。短短两个月后,在 GTC 大会上,他直言 直:"通用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 与此同时,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也在 CES 2025 上做出过大胆预测: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史上最大产品",全球或将需要 300 亿台,远超任何其他产品。 其实从本质上看,具身智能指的是"有身体的智能",其核心在于智能决策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之所以成为当 前最受关注的 ...
美国机器人“四小龙”:通用机器人仍需十年,专用机器人即将出现,机器人的扩展法则会在五年内被探索出来 | GTC 2025
AI科技大本营· 2025-03-26 10:20
我们这一代人 出生得太晚,没能赶上探索地球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我们出生得又太早,可能无法亲身参与星际旅行,探索其他星系。 但我们却恰逢其时, 躬逢其盛,见证并参与到解决机器人技术难题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能够移动的物体都将实现自主化。 责编 | 王启隆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今天这篇文章将会回顾英伟达大会重点宣传的一个论坛:《 通用机器人的新时代:人形机器人崛起 》(A New Era of Generalist Robotics: The Rise of Humanoids),英伟达跟紧物理世界 AI 和具身智能的新风向,邀请到美国 四家 顶尖的 人形机器人 公司老板,参与这场对话。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全世界的人形机器人领域都有哪些顶级公司呢? 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只认识国内的宇树机器人,对国外现在的机器人战局不太 了解,所以我们先看一张图,了解当前的时局情况: | 特斯拉 | | Google | | NVIDIA | | | | --- | --- | --- | --- | --- | --- | --- | | 美国 | | 美国 | | 美国 | ...
黄仁勋年度演讲来了,Scaling Law失效只是假象,推理需求暴涨100倍,AI模型优化迎来新挑战|GTC 2025
AI科技大本营· 2025-03-19 01:49
作者 | 王启隆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北京时间 3 月 19 日凌晨,NVIDIA GTC 2025 的主会开场演讲来了! 在黄仁勋的这场演讲前,英伟达股票还是 119.53 美元 。刷推的时候又发现,马斯克的 Grok AI 都 在和网友们吐槽英伟达今年开年不济,相当艰难,需要一场演讲拯救股市,振奋投资者。还有些直 播,直接开了个股市页面实时盯着 NVDA 涨涨停停,画面相当喜感。 两小时的演讲结束后,股价居然还跌了将近 3%…… 今年的演讲主题是「 AI 工厂 」。 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身穿标志性的皮衣,潇洒上台。 下面先简单总结演讲的内容有哪些(正好黄仁勋自己在最后强调了一遍本次主会的 五大亮点 ),后 文我们再来个 "事无巨细"的 全面回顾 ,带大家云体验一遍全程。 Blackwell 全面投入生产 第一代 Blackwell 芯片还没热乎,英伟达就推出了下一代 Blackwell Ultra,旨在 提升训练和扩展 推理能力。主会上展示了两个版本: 顺带一提,看外媒的现场返图,英伟达这次在 GTC 大会会馆前 摆了个摊卖煎饼 ,黄仁勋 亲自上阵 边吃边卖, 里面穿着 ...
晚点对话梅卡曼德邵天兰:通用机器人的吹牛竞赛和现实路径丨具身智能对话#9
晚点LatePost· 2025-02-14 11:13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 邵天兰 "太多人关注终局,更重要的是路径和速度。" 这是《晚点 LatePost》 「具身智能对话」系列的第 9 篇。该系列将持续访谈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产业链头部公司。往期文章见文末合集#具身智能对话。 AlphaGo 用神之一手战胜李世石的 7 个月后,围棋爱好者邵天兰从德国归国创业,成立梅卡曼德(Mech-Mind)机器人。 换算到 2023 年的 AI 热潮里,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 "少年天才":清华本科毕业、德国慕尼黑工大机器人方向深造,在德国参与过机器人创业公司;回国创业 时不过 27 岁,相当于 2023 年的 "95 后"。 而经过 8 年真实场景的摔打,拿过红杉、IDG、美团、启明、英特尔等头部机构融资的邵天兰现在说,"自己是搬砖的人"。 梅卡曼德的 3D 高精度相机和与之配合的感知、规划算法已进入上千个场景:既在金库码钱,也在砖厂搬砖,能检测汽车电池,也给浴缸钻孔,码放 5800 元 一箱的五粮液。 他们的客户有上汽、蔚小理、丰田、宁德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