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Search documents
濠江吹起陇原风 甘肃非遗展演亮相澳门
Xin Hua She· 2025-06-14 12:45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品牌活动2011年首次举办,以国家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 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拓展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文章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澳门6月14日电(记者齐菲、刘刚)6月14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5根与魂——甘肃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澳门博物馆揭幕。 在郑观应纪念馆和冼星海纪念馆,非遗传承人将现场教学,包括山丹烙画、河州蛋雕技艺、兰州刻葫 芦、麦秆画制作等,市民旅客可以亲自动手体验非遗魅力。 "这是一门朴实的艺术,原材料就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麦秆画非遗传承人唐彩萍第一次携麦秆画技艺 来澳门展示。她说,希望这项艺术能被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和欣赏。 系列活动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主办,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甘肃省文化和旅 游厅承办,将在澳门展开,持续至7月13日。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多元文化在此汇聚交融,孕育出地域特色浓厚、民族 风情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涵盖专题展览、舞台表演、技艺展示及体验工作坊等内容,立体 展示陇原文化与丝路风韵。 专题展览6月15日起在澳门博物馆展 ...
文脉华章丨“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6-14 12:01
时政 微观察 把中华文化瑰宝 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D IGE 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凝望龙门千龛邻峭壁,细品千年瑰宝绽芳华。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总书记亲切地说:"都是慕名而来啊!中华文 明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到实地去寻溯。" "寻溯",溯的是中华民族的根和源。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始终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多次考察文化和自然遗产,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等,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时政微观察》与你一起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感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 △甘肃敦煌莫高窟窟区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后首次离京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殷墟博物馆,仔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他感慨地说:"殷墟我向往 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多年来,一代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探寻历史,一锹一铲层层揭开殷墟"真容"。 2024年2月,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 ...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怎么办?检察公益诉讼“当诉则诉”!
Xin Hua She· 2025-06-14 06:04
行政部门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力,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职却不为所动,怎么办?最高人 民检察院6月14日发布了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体现出"当诉则诉"的监督刚 性。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当诉则诉"的办案要求。针对 行政机关经督促后仍未进行实质性整改,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状态的,检察机关应当依法提起行政公益 诉讼,以"诉"的确认彰显监督刚性。 据统计,2025年1月至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160件,在公益 诉讼办案总数中占比4.61%,所占比例增长幅度达40.1%。最高检今年部署开展的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 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徐向春介绍,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大办案力度,进一步细化文物保护领域办案标准,切实加强与住建、文 物等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今年下半年最高检将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长城保护"回头看",重点核查已 办案件整改落实情况,梳理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共同提出针对性措施,推动长城保护从"治标"向"治 本"深化。(记者刘硕) 2014年,由于管理单位操作不当,山东青州驼山石 ...
文化新观察丨三湘四水间,文化遗产何以焕发新活力?
Xin Hua She· 2025-06-14 03:32
让历史遗存揭开面纱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是"鱼米之乡",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湖南的稻作文明从哪里起源,又历经哪些发展?一代代文物工作者都在 追溯。 这个问题在高庙遗址有了进一步的回答。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7400年前的稻谷粒,这是湘西地区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存,为研究 我国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证。 6月14日,我们将迎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这个日子的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主场城市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 湖南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史前遗址、革命文物、传统村落等重要特色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记者随国家文物局"文 物保护看基层"主题活动来到湖湘大地,从城市到山乡,从考古遗址到文博场馆,探寻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中展现新气象的时代密码。 随着高庙遗址博物馆去年建成开放,观众可以在展柜前一睹稻谷粒的风采。 "高庙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白陶制品、丰富多彩的艺术图像等,构建了沅水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发展谱系,是追溯中华文明根 脉的重要实证。"高庙遗址保护利用中心工作人员黄桢文介绍,博物馆收录了遗址地前三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展出240 ...
各地举办系列公众活动 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Yang Guang Wang· 2025-06-14 03:13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6月14日是我 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连日来,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江苏镇江丹阳市美术馆,以"琴黹和鸣"为主题的非遗展演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到场。活动现场, 古琴与正则绣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同呈现。 参观者季航泰:音乐是美,绘画也是美,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美上加美。 丹阳市美术馆馆长蒋丹表示,本次展览持续到6月28日,将通过"文物活化"的展演形式,展现传统 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 蒋丹:我们挖掘传统文化瑰宝的同时也是在向社会进行展示,这么好的手艺就在我们的身边。 日前,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系列主题活动,邀请中小学生走进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近距离 观察陶器、瓷器、青铜器等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 本次活动聚焦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出土象牙的科技保护突破。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蒋璐蔓:成都考古院自2001年金沙遗址发掘以来,突破了10余项 关键技术,解决了出土象牙易失水粉化的问题。 "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正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展览结合最新考古成果与多 学科研究,系统呈现了甘肃地区 ...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就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Yang Shi Wang· 2025-06-14 02:22
央视网消息:6月14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 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就这批典型案例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最高检发布这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今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全面展示文化遗 产保护传承利用新进展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 略高度,系统谋划部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2025 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实施,首次将检察公益诉讼明确纳入法律框 架,标志着文物保护领域正式成为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 求,同时也增强了检察履职的信心和底气。各级检察机关深入贯彻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持续加大办案 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
最高检发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Yang Shi Wang· 2025-06-14 02:15
央视网消息:最高检发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6月14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新修订 的文物保护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为各地检察机 关高质效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以高质效司法办案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据统计,2025年1月至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160件,在公益 诉讼办案总数中占比4.61%,占比增幅达40.1%。 本批次案例包括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检察院督促保护五担岗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等6件,其中4件为行 政公益诉讼起诉案例,都是制发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检察机关依法提起诉讼,突 出了"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的鲜明导向,推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案例所涉文物涵盖了古遗址、古建筑、线性文化遗产等多种文物类型,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和历史价值。从文物等级看,既聚焦重点文物的保护,也兼顾低等级文物保护,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驼山石窟,也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野前委旧址。从文物形态看,注重对单体文物、线性文化遗产 ...
周红波专题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Nan Jing Ri Bao· 2025-06-14 02:01
6月13日,市委书记周红波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他强调,丰 厚的文化遗产是南京最具标识性的城市名片,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切 实扛起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责任,更好传承城市文脉、彰显古都魅力。 周红波强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 我"的担当,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树牢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理念,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 格局,压实责任、理顺机制、增强合力,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整体水平,把老祖 宗留下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市领导季铁军、孙百军、陈勇参加。 周红波详细听取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编制情况,对推 进南京城墙申遗、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有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周红波 指出,要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要素维度,立体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网。时间维度要注重贯通文脉,建 立完善六朝城垣遗址、南唐轴线遗存、明代都城格局、近现代建筑群等各历史 ...
文脉华章·文博日历丨长沙,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Yang Shi Xin Wen· 2025-06-14 01:56
今天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在长沙举行 长沙本身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今天,跟着《文博日历》 开启一场长沙"博物馆之旅"吧! 长沙,期待与你"湘"遇! 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长沙必打卡的8个宝藏地 天上一颗"长沙星" 地上一座长沙城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 15万年至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活动 自秦朝设立长沙郡以来 它的城名、城址未曾改变 长沙见证了 秦朝的烽火、汉朝的繁荣 唐朝的辉煌、宋朝的文艺、明清的变迁 直到现代的崛起 当你漫步于长沙的山水洲城之间 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定让你目不暇接 今天 带你打卡长沙的8个宝藏地 国宝云集的"展厅" "长沙必看顶流国宝清单"快收藏! 如果说 长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那么 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是 一个个分门别类的"宝藏展厅" 长沙拥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32座,非国有博物馆20座。 "宝藏展厅"中藏着许多惊世国宝 其中有不少还是 《文博日历》"亲测款"哦 "长沙必看顶流国宝清单" 请查收 湖南博物院 必看国宝一:素纱单衣 素纱单衣仅重49克,透光率达75% 文博日历丨汉服时尚 ...
我省深入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研究和保护工作
Hai Nan Ri Bao· 2025-06-14 00:16
我省深入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研究和保护工作 借力"双遗产"申报,打造世界级自然人文名片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这里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雨林生态系统,是全球最濒危灵长类物种海 南长臂猿的家园。 借力申遗讲好海南故事 申报"双遗产"能给海南带来什么? 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地,以山田林草共生智慧,见证 自然生命与人类文明的深度对话。 2023年启动的"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工作,将海南再次推向国际 舞台,向世界展示海南如何传承、打造生态文明的典范,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 例。 以申遗为契机,海南努力做到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推动相关规划编制、调研、展示、宣传等 各项工作,使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与文化"家底"丰厚 海南有多少"家底",可以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先看生态,"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提名地位于海南岛中南部的穹窿构造山区,是海南岛地 势最高的区域。层层次递的地质地貌,让这里拥有完整的垂直植被带谱,涵盖阔叶林、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