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Search documents
中国展馆容量继续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6-19 11:33
柯世祺认为,2025年的展览业呈现出五大趋势: 一是"是否进步了,足够好了吗?";二是气候变化对 运营的影响;三是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对行业产生的变化;四是身份认同和公众认知的对垒;五是要为 应对突发状况做好准备。 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大会是全球会展业三大峰会之一,经过9届积累与沉淀,已成为上海市打造国际会 展之都的重要载体。本届大会于6月19日至2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以"会展创新,驱动可持 续发展"为主题,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 主办,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作为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沙特阿 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览集团和机构的高管,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以及全国会展行业主 管部门、协会、会展企业的负责人等300余位嘉宾参会。 柯世祺在《全球主要会展市场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中,对2024年全球会展各大市场进行回顾,并对 2025会展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他在现场分享的《世界展馆地图2024》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 举办了32000场展览,总租用面积达1.437亿平方米。亚太地区占全球场馆容量的38.5 ...
研究报告:全球控温1.5摄氏度目标不易实现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6-19 09:25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6月18日,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一项由全球数十名顶尖科学家参与的研究预计,到2028年初,人类活动释放的二 氧化碳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难以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控温目 标。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19日刊载的《全球气候变化指数》报告指出,按2024年一年产生420亿吨二 氧化碳的速度,2028年2月左右,有50%的可能性达到1.5摄氏度的升温水平。 日在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拍摄的用于降温的风扇。新华社发(阿萨德摄) 这是6月18 按照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 对,到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力争控制在1.5摄氏 度以内。 据美联社报道,温室气体产生的速度要比去年由同一支研究团队预测的情况更快。参与研究的美国伯克 利地球研究所专家齐克·豪斯法瑟承认:"情况不只是变得更糟,而且是更快地变糟。" 报告第一作者、英国利兹大学教授皮尔斯·福斯特说,地球吸收热量多于释放热量的不平衡正在加剧, 情况"令人担忧"。 在日本东京,行人在街头行走。新华社记者贾浩成摄 ...
喜马拉雅森林“马赛克”变了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19 05:38
团队在靠近地面的每棵树的树干上钻孔,提取出像铅笔一样细的木芯,通过计数年轮确定老树的年龄。 对于尚未出现明显年轮的幼树,他们通过计数每年生长留下的芽痕判断年龄。有了这些数据,Sigdel和 同事可以追踪树线上每种树木的分布,确定新生树木数量,并分析它们的分布位置和生长模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在喜马拉雅山脉,树木正在进行一场竞争。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植物》的研究显示,在许多地区 曾占据主导地位的桦树正逐渐被生长缓慢的常绿针叶树——冷杉所取代。这一转变可能会重塑其他物种 的栖息地,并改变喜马拉雅生态系统。 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拥有世界上最广阔、最连续的树线之一。在过去200万至500万年间,桦树在冰川前进 和后退后遗留的崎岖地形上建立了栖息地。随后,喜马拉雅冷杉开始在这一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以桦树 或冷杉为主的森林"马赛克"。 目前,喜马拉雅山脉正在经历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的变暖和干旱事件。树线标志着树木生长的最高海 拔,其如何应对这些快速变化,一直是植物学家Shalik Ram Sigdel感兴趣的问题。Sigdel在研究工作 中,经常发现由桦树和冷杉混生的树线。"我对其中一个树种相较于另一个树种是如何作出反应的 ...
「经济发展」白重恩:如何切实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Sou Hu Cai Jing· 2025-06-18 14:38
白重恩:如何切实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经济发展 ★★★★★ 提振信心,改善预期,重要性就不说了。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纲举目张,这就是纲,要 抓住这个。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这么多时间讨论这样的问题呢?分享几个方面的想法。 一、没有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非常大,这是信心的重要基础。尽管我们潜在的增长速度不会像以前那么 快,不会再有两位数的增长,我们人口结构和总趋势的变化,会给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使没有 两位数的增长,即使是5%、4%左右的增长,也仍然是快于发达国家的,只要实现我们的增长潜力,我 们和发达国家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这个潜力来自很多方面:中国人民勤奋;中国人民创新精神也很强,一个新的产品出现,中国的老百姓 一定抢先尝试;中国人民是智慧的,特别是那些在价值创造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 我们有大市场,在数字智能时代,大市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优势。大家看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数字智能企 业,基本上都来自于大市场。 在未来一些重要方向上,我们有了良好的起步:影响未来的几个大方向,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费互 联网方面,我们有非常好的起步,创新活动也非常活跃,未来有望继续活跃。 ...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欧盟委员会主席在G7峰会期间涉华言论答记者问
news flash· 2025-06-18 11:28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欧盟委员会主席在G7峰会期间涉华言论答记者问 金十数据6月18日讯,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表示,对有关言论罔顾事实,充满偏见和双重标准表示强 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坚持开放、公平、合规的原则,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中国 产业发展靠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丰富的人力优势,靠的是真本事, 不是靠补贴。中国新能源产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作出重大贡献。中方愿同欧方加强沟通协 调,妥善处理贸易分歧,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 相关链接 ...
IMF批准8.33亿基那资金支持巴新
Shang Wu Bu Wang Zhan· 2025-06-18 05:26
截至目前,IMF对巴新的融资总额已达6.55亿美元(约27亿基那)。2023年3月22日批准的ECF/EFF安排 总额为6.84亿特别提款权(约40.30亿基那),旨在缓解外汇短缺导致的国际收支压力,支持结构性改 革。而2024年12月11日批准的24个月RSF安排总额1.97亿特别提款权(约11.6亿基那,占配额的 75%),专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国际收支风险。 IMF指出,得益于结构性改革成效,巴新经济前景保持乐观,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将达4.7%,其中资源 领域强劲增长,非资源领域在汇率改善支撑下呈韧性发展。通胀率预计从2024年低位升至4.8%,核心 通胀率微涨至4%。中期来看,在非资源部门带动下,经济增速将稳定在3%以上,通胀率维持在4.5%左 右。但IMF同时警告,巴新经济面临显著下行风险,易受国内外冲击影响,国家政策制定与实施能力受 制于治理瓶颈和社会政治脆弱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地缘冲突、贸易壁垒等全球风险可能加剧通胀压 力。不过若大型资源项目启动,中期将显著提升出口和财政收入。 《国民报》6月18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批准其扩展信贷安排(ECF)和扩展基金安 排(EFF ...
走过十年,亚投行如何助推多边主义发展?
Xin Hua Wang· 2025-06-17 11:17
0:00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走过十年,亚投行如何助推多边主义发展? 新华社记者任军、高竹、谢晗 在全球的多边开发银行中,由中国倡议设立、57国共同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虽然年轻,但成果卓著。今年是亚投行成立 十周年,6月24日至26日,亚投行的最高决策和权力机构——理事会将召开第十届年会,系统回顾十年发展成果,并展望未来战略重点。 "十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间点。"亚投行副行长兼秘书长陆书泽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理事会年会是亚投行年度旗舰活动,本届年会将 以"互联助力发展,合作共创繁荣"为主题,预计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将参会。 "此次年会上,我们会专门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亚投行投资的项目。"陆书泽介绍,截至目前,亚投行已批准318个项目,批准融资总额超600 亿美元,动员资本超2000亿美元,惠及38个亚洲域内与域外成员。 2015年12月成立,2016年1月开业运营,走过十年的亚投行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通过聚焦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 一体化,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陆书泽说,亚投行是一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发达国家广泛参与的新型多边开发机构,发展中国家 ...
大国院士丨追沙院士——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
Xin Hua She· 2025-06-17 08:52
风和沙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沙尘暴,是很多北方人共同的记忆。 有一位院士,为了研究沙尘暴及其背后的大气科学原理,带着团队一次次"追着沙尘跑",在恶劣的环境 中取得了大量学术成果。 0:00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论文写在最艰苦的地方,成果一定是世界一流" 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或许还有印象。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他和团队奋战3个月,做出了世界上首 个"全球疫情预测系统",每十天更新预测结果,"准"到登上微博热搜。 1978年,黄建平考入南京气象学院(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投身大气科学研究。毕业后,黄建平先 后进入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兰州大学工作和学习,成为兰州 大学首位气象学博士。 博士毕业后,黄建平到国外继续深造。2002年,他收到导师丑纪范院士的一封长信,信中写道:"如果 可以,希望你能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为国工作。"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家黄建平。 他总说,"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往哪个方向去做科研。" 本期《大国院士》对话黄院士,一起听听他扎根西北,把学问写在西北大漠里的故事。 1 2003年,怀揣着"为国做科研"的报国激情,黄建平回到兰州大学, ...
报告显示: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已具备
Ke Ji Ri Bao· 2025-06-17 06:00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马爱平)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京发布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2006—2020年,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效率提升驱动;'十四五'以来,技术进步取代效率提升重新成为驱动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前中国已具备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坚实现实基础,'十五 五'时期,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以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表示。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农业持续发力,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增加5.1公斤。稻 谷、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大豆产量小幅下降至2065万吨,油菜籽和花生扩种成效明显,大豆进口增 至10503万吨。猪肉去产能到位,猪肉产量小幅下降,降至5706万吨,蛋类、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棉 花和食糖生产及进口增幅明显,水果和蔬菜供给保持稳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 好,粮食总产量预计 ...
放弃发表公报,讨论温和议题,G7峰会选在加拿大百人小镇举行
Huan Qiu Shi Bao· 2025-06-16 23:13
美联社称,特朗普15日晚戴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抵达加拿大,这是他重返白宫后首次参加大型国际峰会。报道称,特朗普上次访问加拿大是2018年参 加G7峰会,这次会议给世界留下的印象是一张照片:特朗普双臂交叉、以挑衅姿态坐着,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双手按着桌子,狠狠盯着特朗普,其他国家 领导人围绕默克尔站成一圈。在离开加拿大前,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谴责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非常不诚实和软弱",并指示美国代表团撤回对会议联 合公报的认可。而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仍然是G7峰会上"难以预料的一张牌"。《纽约时报》称,特朗普在2018 年气冲冲地离开了G7峰会,今年,美国与 盟友的裂痕更加严重:特朗普发动了一场规模更大的贸易战,并威胁要吞并峰会的主办国加拿大。 为了避免冲突,卡尼已放弃发表会议联合公报,并为此次峰会设置了一些"温和的"议程,包括防范山火、构建关键矿产供应链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英国广 播公司(BBC)称,这是卡尼作为加拿大总理主持的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但他精心策划的议程已经被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打乱。伊朗问题突然跃升到议程 的首位,但G7在这个问题上也很难达成一致。外交官们表示,加拿大目前正在试探各国,争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