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优绩主义
icon
Search documents
劳动教育不能只晒不做(评论员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6-16 21:55
劳动是实践的艺术。劳动教育不能只晒不做,宜创造不宜说教。前不久,一则重庆小学生背着锅碗瓢盆 徒步4公里野炊的视频火了。生火、切菜、颠勺一气呵成,土灶烟火升腾……一场春游,同学们在实践 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在团队中协作,收获了劳动的快乐,也更好理解了劳动的价值。循序渐进、寓 教于乐,因地制宜谋划课程内容,才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 就学科知识而言,劳动过程中接触的花草树木、锅碗针线,都是将理论投入实践、让知识联系现实的最 好老师。种一片小麦,学生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植物生长数据,制定灌溉、施肥方案,体会到科技 对农业产业的赋能作用。蒸一笼烧卖,同学们不仅能掌握烹饪技术,还能了解地域饮食文化,思考"一 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学原因。打造衔接有序的劳动教育课程群,把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专业 中,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将更有助于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 人的价值。 这几年,"优绩主义"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指的是把分数当作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忽视考试之 外的才能和禀赋、人格及心理健康的涵养,由此也导致学生的"内卷式"竞争和家长的普遍焦虑。其实, 真正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 ...
对谈黄灯:普通二本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乱翻书· 2025-06-13 10:04
同时当下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大量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迭代,脱离产业真实场景,对于很多工作岗位等你去读完研究生再来公司可能知识都已 经换了一代。当时这里不是说教育学历研究无用,而是说社会需要多元人才,不是所有人都需成为院士或科学家。要找到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 比盲目追求学历升级更重要。 所以对多数二本学生而言,尤其那些明确排斥考公考研、对学术研究缺乏兴趣,更务实的策略是:尽早放弃"唯学历论"幻想,尽快转向提升动手解决问题 能力。核心是要锻炼强化自己的自驱自学能力,能主动规划学习路径,利用网络资源持续精进技能。而且中小企业也更青睐这些"高性价比"人才,因为成 本可控、技能即插即用、主动性强、能快速解决问题。这正是技能型二本学生的核心优势。 尤其在当下,AI工具已彻底改变技能习得逻辑。过去需数年掌握的数据分析、基础开发、音视频制作等技能,如今通过AI辅助工具(如ChatGPT、剪辑 AI),普通人可能专门学习两三月即可达到可用水平;而当你掌握这些技能+基础社交能力,完全能胜任中小企业中的产品助理、运营专员、内容制作等 岗位,甚至小型团队的管理协调角色。 所以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来说,核心策略就是课业达标 ...
当“排便自由”冲上热搜:孩子们如何受困于优绩主义?
Hu Xiu· 2025-06-04 23: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香菜,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学生的"排便自由"成为热搜话题。由于休息时间不断被压缩,许多孩子一周只排便一次,甚至有 医生表示,接诊过10位一个月无法排便的学生。而据媒体报道,"便秘"的原因既与饮食结构、运动等物 理因素有关,更与如厕环境、学习的压力等心理因素相关。 据《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 扰。这意味着,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议题。 2023年,财新网报道了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的研究,其中指出:中国总体自 杀死亡率显著下降,自杀预防工作取得成效,但儿童青少年组自杀死亡率的上升值得关注。 以下是心仪的自述。 焦虑的孩子:无法前进,也不能停下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室,我经常遇到无法考试的小孩。就是那种考试前还好好的,跟朋友约着去吃好吃 的,但一进考场,人就崩溃了,开始冒冷汗、呼吸不畅等等,最终不得不中途离开,被送进咨询室。这 非常常见。 前两天有一个孩子也是一样的情况,月考考不下去,于是第二天就请假了。但请假之后,她还是觉得不 能休 ...
哈佛“封杀令”背后:当教育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6-04 22:36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暂停哈佛大学招收新的国际学生的资格,撤销哈佛大学"学生和 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并要求已经入学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留在美国的合法 身份。这一"封杀令"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让万千国际学生的求学之路蒙上阴影。 SEVP作为美国高校招收国际学生的准入门槛,其认证直接决定学校能否为留学生提供I-20表格、申请F- 1签证。此次撤销认证后,哈佛2025—2026学年将彻底关门谢客,不再接收任何持F/J类签证的外籍学 生。更严峻的是,现有留学生若未在规定时间内转学至其他认证院校,合法身份将立即失效。 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一切要从特朗普这个人说起。 历史动力学开创者彼得·图尔钦在《危局:精英、反精英与社会解体之路》中这样描述:唐纳德·特朗普 是一位不可能成为总统的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任何从政经历就登上总统宝座的人。2014 年,没有人(或许甚至包括特朗普自己)能想到他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统治者。 特朗普就像一艘在海啸中被裹挟至风口浪尖的小船。两股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即精英生产过剩和民众贫 困化,带领美国进入特朗普执政的时代,并将其推向崩溃的边缘。 ...
书单|特朗普对哈佛禁令背后的文化与历史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31 08:12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哈佛大学提出一系列限制措施,从削减联邦资助、干预招生政策,到将矛头 直指哈佛的国际学生群体,引发了广泛关注。 我近期恰好在哈佛访学,身在局中,最初只觉荒诞与无奈,但随即想到,若仅仅将此归咎于个别人 的"疯狂"或"愚蠢",未免有些轻巧。或许,更应从现实出发,探寻严肃思考当下处境的可能。为此,我 阅读了数本相关书籍,推荐给大家,借此更深入地理解特朗普此番举动背后的政治逻辑、社会语境以及 美国的文化传统。 一、 文化:反智的潜流与"优绩"的重负 观察美国主流社交平台对特朗普"制裁"哈佛的评论,不难发现,除了认为此举荒唐的声音之外,亦有相 当一部分人十分支持特朗普的制裁,这种声音大致分为从意识形态角度"苦哈佛久矣",认为其是"左 翼"意识形态温床,应当对"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多元化政策(DEI)和所谓"反美"或"反犹"等意 识形态负责;从"美国优先"的角度认为国际学生挤占了美国人的上升空间;以及一些带有阴谋论色彩的 指控等几个方面。 这种针对顶尖学府的"怨恨"情绪从何而来?以下两本书将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探寻美国社会中的反智 主义传统及其表现。 《美国的反智主义》(Anti ...
对话耶鲁大学教授:优绩主义为什么成为精密运转的系统性陷阱 | Edu指南专访
3 6 Ke· 2025-04-20 04:36
近年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顶尖学府的校园中,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正在蔓延:父母收入位居全美 前 1% 的"超级精英"子女数量,已悄然超过来自后 50% 家庭学生的总和。这一数据背后,是优绩主义 (Meritocracy)承诺的彻底失效——它曾以"能力至上"为旗帜,宣称将打破贵族世袭枷锁,为所有人铺 设公平竞争的阶梯。然而半个世纪过去,这场社会实验未能兑现平等的理想,反而催生出更隐蔽的阶层 固化:富裕家庭通过天价教育投资,将子女送入顶级私校和常春藤盟校。 更讽刺的是,这场竞争中的"赢家"同样深陷困局。优绩主义将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捆绑,迫使精英以超 负荷工作维系优越感。一位年薪数百万美元的投行高管,甘愿为额外收入牺牲全部生活;斯坦福毕业生 在硅谷昼夜编码,只为证明自己配得上"天才"标签。这种自我剥削的背后,是优绩主义对自我价值的扭 曲:当工作成为衡量尊严的唯一尺度,休息与热爱皆被异化为"懒惰"的罪证。而普通人的处境更为残酷 ——他们不仅被剥夺上升通道,更被优绩主义的道德叙事宣判"失败源于不够努力"。 "系统远比个人强大。"马科维茨的警告直指问题核心:优绩主义已演变为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它通过 教育筛选、职场竞争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