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Search documents
和AI聊完,我和爸妈「冷战」一年| 深氪lite
36氪· 2025-07-10 09:00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能涌现 ,作者胡香赟 智能涌现 . 直击AI新时代下涌现的产业革命。36氪旗下账号。 文 | 胡香赟 编辑 | 海若镜 杨轩 来源| 智能涌现(ID:AIEmergence) 封面来源 | 《三十而已》剧照 阿梁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把内心深处的挣扎,倾诉给"AI"。 她本以为,从国内TOP2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传统国企后,能"意气风发、大干一场"。却没想到,现实却将她推到两难境地。领导时常让她帮忙处理"私 事",比如以她的名义违规申报公务用车等等。"答应,违纪的风险转移到我身上;不答应,正常工作会很难推进。" 这让循规蹈矩了20多年的阿梁备受折磨。她开始频频失眠、月经不调,但却连看病都只敢找中医,因为"病假条会更体面,没人知道十几味中药混在一起 是治什么的"。这份压力难以启齿,阿梁不喜欢向旁人传递焦虑,也不相信有人能真正共情。 毕竟,自己的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甚至在同事集体降薪时,她还获得了涨薪晋升。"没人相信,你会因为这样的工作把自己搞到医院去。"她苦笑着对 36氪说。 但看到APP里月经周期一次次推迟16天、25天、31天,清晨醒来却不愿去上班时,阿梁觉得,压力还是得倾诉出来。既然不想 ...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不能绝对化,也不能把问题简单化
Di Yi Cai Jing· 2025-06-27 03:08
杨文圣认为,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不能绝对化,也不能把问题简单化,一个人受父母影响,也会受同辈,甚至祖 辈的影响,这更增加了家庭环境的复杂性。 长期以来,中国的心理学书中,主流的观点都是西方心理学理论。现在国内很多畅销心理学书籍,也是用中国的 案例来注解西方的心理学理论,比如很火的"原生家庭"观念,可以追溯到心理咨询行业的奠基人奥地利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学者杨文圣多年来一直在交大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一直在构建一套更适合中国文化的心理咨询理 论。几年前,他出版专著《两仪心理疗法:心理咨询的中国阐释》,经过多次再版,加印、更名,以及大幅度修 订,最后形成《短程心理咨询的方法与艺术:两仪心理疗法的世界》一书。 《晏子春秋》里的心理疏导 第一财经:心理学学科起源于西方,为什么说中国典籍里也蕴含着心理咨询内容?是否可以举个例子讲一下? 杨文圣:比如《晏子春秋》里的一个故事,齐景公肾脏有病,十几日卧床不起。一天夜晚,他梦见自己和两个太 阳争斗,最后被打败了。第二天,晏子上朝,景公忧心忡忡地说:"夜里我梦见和两个太阳争斗,我被打败了,这 是不是预兆我要死了?"晏子回答说:"请召见占梦官。"说完,晏子出宫,派人用车接来占梦人。 ...
心理学|当“咨询室语言”闯入公共场域,我们该如何辨别心理健康的“真话”与“神话”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1 00:45
(原标题:心理学|当"咨询室语言"闯入公共场域,我们该如何辨别心理健康的"真话"与"神话")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心理学知识。无论是心理学专家,还是普通读者分享自己对心 理学的理解,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原本属于心理咨询室的专业语言被直接搬到了 公共场域,引发了诸多问题。 比如,有人抛出"孝道是中国式问题的源头,是维护家长权威的工具,会导致诸多心理问题"这样的观 点;还有人宣扬"识别NPD父母,你的痛苦都源于原生家庭",列举各种"控制型父母""情感忽视型父 母"的"罪状",最后得出"你的不快乐,都是父母欠你的"结论。这些观点在评论区引发了强烈反响,有 人表示认同,也有人因此更加怨恨父母。 这让我想起来访者小林。她曾困惑地问我:"我明明知道妈妈很爱我,可每次她唠叨,我就控制不住想 尖叫……老师,我是不是有病?"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们帮她学会区分"父母的行为"和"我对行为的感 受",引导她用"妈妈,你刚才的话让我有些难过"代替沉默的爆发。当她终于能哭着说出"我需要一点空 间"时,我看到了她眼里的光——那不是对父母的恨,而是对自己的疼惜。然而,如今这种小心翼翼 的"修复"过程,却被某 ...
从“讨好型人格”看心理咨询与大众传播的差异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0 01:15
(原标题:从"讨好型人格"看心理咨询与大众传播的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孩子总是过于讨好他人,或者成年人在面对压力时 不知所措。这些问题在心理咨询室中可能会得到专业的干预,但如果将咨询室内的语言直接搬到公共场 合,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探讨一下心理咨询中的精准干预和公共 传播中的普适引导之间的差异。 在公共传播中,我们更应该用一种普适性的语言来表达。比如,科普作者可以这样对家长说:"有些孩 子像小太阳一样温暖,总想让所有人开心。但如果总把别人的需求排在自己前面,可能会忘记自己也需 要充电。下次当你家宝贝帮别人做事后有点失落时,可以试试问他:'你觉得这次帮忙让你开心,还是 有点累呀?'这不是教他自私,而是帮他认识自己的感受,慢慢学会平衡'帮助别人'和'照顾自己'。"这 种表达方式去除了病理化的标签,用"小太阳""充电"等比喻降低了孩子的心理防御,同时也赋予了家长 可操作的沟通技巧。 总结来说,心理咨询室内的干预语言和公共传播的普适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咨询室内的干预语言是为 了精准改变特定行为模式,语言风格更倾向于深度反思和挑战信念,而且有专业关系作为兜 ...
心理学|如何判断你的心理咨询师是否真的适合你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18 00:54
心理咨询从来都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但如果选错了咨询师,可能会让本就痛苦的心灵雪上加霜。很多 人以为,只要情绪稍微缓解、心理有些成长,就说明咨询师是合适的。但事实上,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 真正适合你,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更深入的思考。 1. 焦躁情绪是否缓解?——但"缓解"不等于"依赖" 一位来访者曾告诉我,她第一次咨询后,感觉"终于有人听我说话了",焦虑确实减轻了。但几次之后, 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咨询师,甚至不敢自己做决定,生怕"做错了"。她形容这种感觉像是"从一个人 的牢笼,走进了另一个人的依赖"。 合适的咨询师会帮助你逐渐找回内在的稳定感,培养你自我调节的能力,而不是让你长期依赖。如果每 次离开咨询室都感觉"更空了",或者发现自己开始过度期待咨询师的回应,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这段关 系。 (原标题:心理学|如何判断你的心理咨询师是否真的适合你) 最近,《三联生活周刊》深度报道了一起自2021年便进入法律程序、至今尚未结案的有关心理咨询的诉 讼——一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女孩,在经历了长达六七年心理咨询后,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更 令人唏嘘的是,她"曾在两次心理咨询后向咨询师提到做完咨询'太痛苦',有自杀的想法, ...
当“排便自由”冲上热搜:孩子们如何受困于优绩主义?
Hu Xiu· 2025-06-04 23: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香菜,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学生的"排便自由"成为热搜话题。由于休息时间不断被压缩,许多孩子一周只排便一次,甚至有 医生表示,接诊过10位一个月无法排便的学生。而据媒体报道,"便秘"的原因既与饮食结构、运动等物 理因素有关,更与如厕环境、学习的压力等心理因素相关。 据《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 扰。这意味着,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议题。 2023年,财新网报道了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的研究,其中指出:中国总体自 杀死亡率显著下降,自杀预防工作取得成效,但儿童青少年组自杀死亡率的上升值得关注。 以下是心仪的自述。 焦虑的孩子:无法前进,也不能停下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室,我经常遇到无法考试的小孩。就是那种考试前还好好的,跟朋友约着去吃好吃 的,但一进考场,人就崩溃了,开始冒冷汗、呼吸不畅等等,最终不得不中途离开,被送进咨询室。这 非常常见。 前两天有一个孩子也是一样的情况,月考考不下去,于是第二天就请假了。但请假之后,她还是觉得不 能休 ...
信“心”心理问答|越数羊越清醒?心理咨询拆解失眠的“情绪陷阱”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14 01:44
(原标题:信"心"心理问答|越数羊越清醒?心理咨询拆解失眠的"情绪陷阱") 读者来信: 其实,失眠的情况已经持续好几个年了。起初,我只是偶尔会睡不好,可能是因为工作上有些压力,或 者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让我心里烦。但渐渐地,情况越来越糟。每到晚上,躺在床上,明明身体很疲惫, 可大脑就像开了闸的洪水,各种念头纷至沓来。白天工作时的不顺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烦恼,甚至 一些很久以前的回忆,都会在脑海里翻腾。我努力让自己放松,闭上眼睛告诉自己要睡觉,可越想睡就 越睡不着,那种焦虑感一点点蔓延开来,让我更加烦躁。 说到失眠,我想先和你分享一个小知识。 你知道吗,睡眠其实就像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温柔的礼物。当它一次次地"爽约",往往是因为我们 内心深处有一些没有被听见的声音,它们在夜晚悄悄地敲打着我们意识的大门。你提到的那些工作上的 压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还有那些很久以前的回忆,这些看似零散的小事,其实可能已经悄悄地 编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让我们的大脑在夜晚还保持着"待机模式",就像是一台电脑,如果白天运行了 太多没有关闭的程序,到了晚上就很难真正地休息。 有时候,好不容易迷迷糊糊有了点睡意,又会被一些奇怪的声音惊 ...
花18800元做咨询孩子仍不去上学,不正规的线上心理咨询“套路”焦虑的家长
Yang Shi Wang· 2025-05-12 08:00
央视网消息(记者/杜安琪 编辑/阚纯裕):白女士读高一的儿子家明(化名)已经半年多没去上学了,白女 士多次劝说也没有效果。此时,网上一家宣称"包治百病"的心理咨询机构引起了白女士的注意。 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为何只与家长沟通?央视网《新闻+》记者以家长的身份致电咨询了该公司。一 位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公司采用新式自创"组合疗法",以家庭教育辅助心理咨询。央视网《新闻+》记 者多次询问具体治疗计划和咨询内容,对方称并没有固定的咨询时间和频率,只是强调由专业咨询师提 供一对一指导,只要家长按要求做,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而详细方案需要先付费之后才能定制。 "青少年心理咨询,一定要跟孩子和家长双方都进行沟通,单从一方了解情况肯定是不够的。"北京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姚萍,已有20余年的临床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经验。她向央视网《新闻+》记 者介绍,心理咨询师通常需要综合各方面信息,才能研究清楚问题在哪儿。同时还要与青少年建立良好 的关系,根据状况实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只是线上沟通,咨询师甚至都没有见过孩子,这样的心理 咨询往往效果非常有限。" 姚萍表示,从临床上看,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