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子学
icon
Search documents
CPO,大有可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1 01:22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通过 GPU 和加速器等关键组件之间的超高速、低延迟和"光速"吞吐量实现巨大的带宽扩展。 大规模降低功耗。 通过提供 AI 集群扩展所需的密集、高带宽结构来实现 AI超级计算扩展。 来源:内容编译自counterpoint 。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硅光子学 (SiPh) 和共封装光学 (CPO) 报告,嵌入式或集成半导体光学模块开始受到关 注,板载光学 (OBO)、近封装光学 (NPO ) 和共封装光学 (CPO)解决方案的出货量预计到 2033 年将以50 % 的复合年增 长率增长。 可插拔光纤解决方案自 2016 年就已经出现,但集成解决方案(即 OBO、NPO 和 CPO)现在正在为传输容量和特别是 AI 系统的处理带来巨大的改进,在更低的功耗下提供更高的带宽,并支持AI集群扩展所需的密集、高带宽结构。 "这就像从ADSL到FTTH宽带的升级,只不过是在芯片层面。所有这些额外的速度和效率将引领人工智能计算的下一阶 段,"副总监Leo Liu说道,并补充道,"OBO是第一个迭代,像Applied Optoelectronics ...
未来的传感器技术,三星最新分享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1 01:22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 编译自 samsung 。 移动图像传感器的演进最终与像素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市场对更小、更薄的设备提供高质量图像的需求日益严峻,"精 细像素"技术已成为移动图像传感器行业的核心任务。 在这一趋势下,三星系统 LSI 凭借其在小像素图像传感器领域的经验,持续推进技术进步。近期发布的移动图像传感器 ISOCELL JNP 是业界首款应用纳米棱镜技术的传感器,突破了像素物理极限。 让我们来探索一下 Nanoprism(第一项将 Meta-Photonics 应用于图像传感器的技术)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它是如何在 ISOCELL JNP 中实现的。 像素更小,光线更充足 图像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实现清晰生动图像的关键因素。像素技术不断发展,力求捕捉尽可能多的光线。例如,从正面照明 (FSI) 发展到背面照明 (BSI),以及深沟槽隔离 (DTI) 等各种技术。 特别是,为了在不增加智能手机相机模块尺寸的情况下实现高分辨率图像,技术已朝着像素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然而, 这逐渐降低了单位像素的灵敏度,并因像素间的串扰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结果,在低光环境下,图像质量急 ...
这类芯片,全球首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0 04:06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来自 scitechdaily 。 一个跨学科学术团队成功地将量子光源和控制电子设备集成到单个硅芯片上。 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首款集成电子、光子和量子元件的芯片,这是量子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他们的研 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电子学》杂志上,描述了一种将量子光源与稳定电子元件融合的系统,所有这些都采用标准的45纳米半导体工艺制造。 这种集成技术使芯片能够产生连续的相关光子对(光粒子)流,而这些光子对是许多量子应用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一突破标志着朝着"量子光工 厂"芯片的大规模生产以及由多个互连芯片组成的更复杂量子系统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量子计算、通信和传感从概念到现实,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波士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副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米洛什·波波维奇 (Miloš Popović) 表示。"这只是这条道路上的一小步,但却意义重大,因为它表明我们可以在商业半导体代工厂中构建可重复、可控的量子系统。" "这项工作所需的跨学科合作正是将量子系统从实验室转移到可扩展平台所需要的,"西北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教授、量子光学先驱普 ...
这个国家,成芯片重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3 03:25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 。 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在新加坡的发展正迈向新里程碑,2025年4月将有新厂开幕启用,预计一年后开始量产。这座22 奈米代工厂计划月产3万片,主要制造手机显示芯片及物联网高效能芯片,预计创造700个工作机会。在全球AI浪潮 席卷下,新加坡凭借国际化环境、优质生活条件及稳定经济环境,成功吸引中国台湾半导体企业进驻。 过去十年,半导体对新加坡GDP的贡献从2014年的2.8%增至5.6%,产值从489亿新币攀升至2022年的1567亿新币,全球 10%的芯片来自新加坡,显示其在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地位。 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国台湾工程师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与感受。主任工程师范乔帆表示,新加坡的国际化环境、多元文化体 验、优质安全的生活环境以及完善的储蓄和退休计划都是吸引他的因素。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强大 的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促成了过去十年产业的蓬勃发展。 工程师林语恩则分享了她在新加坡工作的适应过程。她提到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地方,公司里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事。 初到新加坡时,语言是最大的挑战,而新加坡的生活和工 ...
上海交通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3 09:38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热纳米光子学 在从能源技术到信息处理等各类技术应用中实现了根本性的突破。从热辐射源到热光伏和热 伪装,精确的光谱工程一直受困于反复试验的方法。与此同时, 机器学习 ( Machine Learning ) 在纳 米光子学和超材料的设计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 然而,开发一种通用的设计方法来定制具有超宽带控制和精确带选择性的高性能纳米光子辐射源仍是一项 重大挑战,因为它们受到预定义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局部优化陷阱以及传统算法的限制。 2025 年 7 月 2 日,上海交通大学 周涵 教授 、 张荻 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 仇成伟 教授 、德克萨斯大 学奥斯汀分校 郑跃兵 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 Chengyu Xiao 为第一作者 ) 在 Nature 期 刊发表了题为: Ultrabroadband and band-selective thermal meta-emitters by machine learning 的研 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 机器学习 ( Machine Learning ) 的 通用框架,设计出了 多种超宽带和带选择性 的热元辐射源 ( ...
单芯片微波光子,新突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0 01:18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编译自 optics 。 用于快速无线通信网络和微波传感的可编程解决方案。 根特大学 imec 的两个研究小组光子学研究组和IDlab,以及世界领先的纳米电子和数字技术领域研 究和创新中心imec,发布了完全集成的单芯片微波光子学系统的演示,该系统在单个硅芯片上结合了 光学和微波信号处理。 该芯片集成了高速调制器、光学滤波器、光电探测器以及转印激光器,使其成为一种紧凑、独立且可 编程的高频信号处理解决方案。这一突破性技术可以取代体积庞大且耗电的组件,从而实现更快的无 线网络、低成本的微波传感,并在5G/6G、卫星通信和雷达系统等应用中实现可扩展部署。 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微波光子学利用光学技术处理高频信号,实现了更低的损耗、更高的带宽和更高的能效,提供了一种 颇具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大多数微波光子系统依赖于庞大的光纤架构,这限制了其可扩展性。相 比之下,将微波光子集成到芯片上可以实现更具可扩展性和更节能的系统,但早期的实验演示要么缺 乏关键功能,要么需要外部元件才能实现全部性能。 转换光信号和微波信号 imec 和根特大学演示了一 ...
一种新型半导体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1:55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尽管已经发现了数百种二维材料,但将它们组合成全新的材料仍然是一项挑战。大多数尝试都是像 卡片一样堆叠这些层,但这些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很弱。 "各层之间并不是简单地相互叠加;电子会移动并形成新的相互作用和振动状态,从而产生任何一 种材料本身都不具备的特性。"研究第一作者、莱斯大学博士生Sathvik Iyengar说。 更重要的是,艾扬格指出,这项新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二维材料,从而可以设计用于量子器件、光 子学和下一代电子产品的混合材料。 艾扬格补充道:"它为结合全新的二维材料打开了大门,例如将金属与绝缘体或磁铁与半导体结合 起来,从头开始创造定制材料。"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两步单反应方法,从含有硅和碳的液体前体中生长出石墨烯。通过在加热过程中 仔细调节氧气含量,他们首先形成石墨烯,然后改变条件以促进二氧化硅层的形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与印度贝拿勒斯印度大学客座教授 Anchal Srivastava 合作,历时数 月,构建了一个定制的高温低压装置。 艾扬格表示:"正是这种装置使得合成成为可能。最终得到的材料是一种真正的混合物,具有新的 电子和结构特性。" 来 ...
光芯片,台积电的豪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7 01:25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ieee 。 在全光AI数据中心的竞争中,一家巨头如今押注了另一匹马。半导体制造巨头台积电宣布,将与 桑尼维尔初创公司Avicena合作,生产基于MicroLED的互连产品。该技术是一种务实的尝试,旨 在用光学连接取代电连接,以低成本、节能的方式满足日益增多的GPU之间通信的迫切需求。 由于大型语言模型及其同类模型的计算需求,人工智能集群在数据量、带宽、延迟和速度方面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要求。迟早,单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机架内连接处理器和内存的铜线必须被光纤取 代。"目前,人们迫切希望将光纤连接尽可能地靠近电路板,"台积电副总裁蔡崇信表示。 Avicena 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使用数百个通过成像型光纤连接的蓝色MicroLED来传输数据。 该公司的模块化LightBundle 平台避免了激光器及其相关的复杂性问题,这些问题会威胁其他光学 芯片的可靠性、成本和功耗。Tsai 说:"这非常另类!"但它非常适合这些短距离应用,而这正是 它引人注目之处。 一条简单的光纤链路,每通道仅需 300 个像素,以 10Gb/s 的速率传输,即可延伸超过 10 米的距 离 ...
Quantum puting (QUBT)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5 21:32
Quantum Computing (QUBT)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15, 2025 04:3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Rosalyn Christian - Account ManagerYuping Huang - CEO & ChairmanChris Boehmler - CFO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Edward Woo - Director of Research & Senior Analyst Operator Ladies and gentlemen, greetings, and welcome to the Quantum Computing Inc. First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Shareholder Update Call. At this time, all participants are in a listen only mode. Following management's remarks, the call will be opene ...
从实验室到星辰大海:“追光”青年跑赢科研接力赛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04 04:45
图为李炜正在实验室做研究。长春光机所供图 团队成员白天开展实验,夜晚分析数据。2024年,团队成果相继在《自然》《科学》上发表,实现了在 热辐射光子调控以及信息感知方面的重大突破,入选"中国光学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这些成果证 明,中国青年科学家完全有能力站在世界科研最前沿!"李炜说。 正是有了之前的原创性理论储备和技术支撑,李炜带领团队研制出一系列高性能光子和热辐射器件,解 决了航天载荷在杂散光抑制、保温、加热效率等方面的关键难题,应用于国家重大光学载荷,推动了航 天器热管理技术,连通了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科研的薪火要靠一代代人传递。过去几年,李炜将更多精力倾注于育人。他牵头组建吉林省国际科技合 作重点实验室,先后从伊利诺伊大学、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院校引进多名骨干,组建了一支包括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春5月4日电 (谭伟旗 李彦国)"核心技术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国家嘱 托的回应。"刚刚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李炜对记者说。 1989年出生的李炜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下称"长春光机所")研究员。作为一名 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以"追光者" ...